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精選詩歌作文集錦6篇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歌作文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詩歌作文集錦6篇

詩歌作文 篇1

秋過葉黃的白樺林,

驚醒沉寐葉冢的回憶。

過去越發清晰,

才發現從未忘記。

走過青澀的雨季,

記憶裏暗靄的白樺林

記不清流過臉頰是淚水還是雨滴,

記不起耳畔迴旋嗚咽是風還是自己。

只猶不忘一場傾盆大雨

累的我們迷失路口,斷了尋覓

只憑,只任彼此消失,無蹤無影。

還憶起,

踱步時光

經歷一個個星辰交替。

每每守望星空,

無意伸手卻找不到另一隻的距離。

還憶起,

每一次雨季都傷心。

她愈發相似

橫過星海的流星雨,

再遇遙遙無期。

還憶起,

日記中寫斷她名字的最後一筆。

從此不再回憶

不再想起,

直到無意走過熟悉的白樺林,

才明白她從未離去。

詩歌作文 篇2

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着傳承五千年不息的文明之火。“國學經典”無疑是一個藴涵着情感力量與神聖感召力的字眼。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古詩。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一本書。

詩,散發着一種讓我難以抗拒的魅力。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古詩的魅力。

小時候,跟着大人們牙牙學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博得大人們一片鼓勵和讚揚,那時我就知道,詩,是一個好東西!能讓我贏得表揚,於是我囫圇吞棗背下一首首古詩,獲取更多掌聲;卻始終,不解其意。

再大些了,我上小學了。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詩是有藴意的。原來詩不只是一些漢字組成的句子而已,詩,也是有他自己的靈魂的。於是,我開始慢慢的、小心翼翼地抓住詩的神髓,在詩海里探索着前進,在清晨煙雨中體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夕陽西下中感受“黃昏月影殘菊落,晚風秋水澹碧波”。詩的奧妙,我終於摸到了門檻。

現在,入初中了,我終於一腳跨進了詩歌的大門,我可以在詩中感悟詩人的情感,體會詩的意境,我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體會到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的春景的美好。在“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中明白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一首詩,在不同的年齡讀,有不同的感受,也會有不同的收穫。

就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説吧。小時候只知道是即景説理,談遊山的體會;再大些,就知道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峯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峯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到現在,知道了這兩句詩有着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自我範圍,擺脱主觀成見。像這樣的收穫還有很多,很多……

由句子到意境,我不知不覺中就有了許多閲讀感悟,詩文沒變,感悟卻變了,為什麼?

原來我一直在成長。感謝古詩的陪伴!

詩歌作文 篇3

還在回味着初秋的愜意,貪享着中秋的碩果,

不覺已到深秋。

就那麼輕輕的,才一個轉身,就已滿樹葉落,

敲打我的敏感的心靈。

從踩在落葉上,發出的“吱吱嘎嘎”的聲音裏,

窺視這個蕭瑟的季節,頓感很冷。

但還有幾片黃葉,仍倔強的停留在幹去的枝頭,

瑟瑟的搖曳着它們已單薄的夢想。

温順,從此後變為一種奢侈,

斑斕的色彩,也有悲壯變為淒冷。

涼如水的寒意,由指尖隨着血脈直抵胸口,

吞噬着身體裏全部的暖。

美女們不得已,把衣領豎起,

用僅有的薄衣裹嚴,漸顯幹皺的皮膚。

脣卻如何藏起,只得任由深秋的風,把它吹到乾癟,

舌遊過,一遍又一遍,最後勾勒出了一道暗紅的脣線來。

詩歌作文 篇4

樹影搖曳,桌前小人兒手中捧着本詩書……

讀月,月中有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曠達寧靜,有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的寂靜徘徊,又有李白簡單易懂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情懷……讀懂月,懂月的心,它的心中裝有幾千年詩人的愁心與思念,飽含了幾千年的愛。母親對遊子的思,正因愛組成。

同在月亮下,遊子對故鄉對父母對愛人的心,是愁苦的,而在另一邊,他們的親人也可能獨自坐在窗旁,織着一件件衣服,也對望着明月,正是因為他們愛,才愁才思。讀懂了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又有了別樣的味道。讀懂了月,怎麼還不懂愛?

讀日,有《烏衣巷》中“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滄海桑田的感慨;有《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遊山玩水的愉悦;有《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靈飄逸的暢快;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凋零衰落的惆悵。

讀懂日,陽光中含有温暖,有人性的温度,一切生命都需要陽光。人們把無限美好放在朝陽上,以把無限愁苦系在夕陽上。但回頭一想,這兒的黃昏落幕,卻是另一端的朝霞初始。一切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切生命的.開始。讀懂了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刷新出了別樣的味道,一切都會“重新”開始。讀懂了日,心怎麼不懂樂觀?

讀花,春有“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夏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秋有“最憐秋滿疏籬外,帶雨斜開扁豆花。”;冬有“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讀懂花,花中有四季,四季皆有花,花中有百態,百態亦人心。清高淡雅如蓮,繁花四錦如桃,雍容華貴如牡丹,暗香疏影如梅。每朵花都有不同個性,就像每一個不同的人。讀懂花,就如對看着生離死別,每朵花的綻放與凋謝都安然有序,世間對它再多的寵愛也不能令它在世上多留一分。讀懂花,花中有千千萬萬個少女的心。讀懂花,怎麼還不瞭解自己?

原來,“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詩早已不是詩,詩中有千姿百態,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奇百怪,發現的每一面都如初見窈窕淑女,驚豔不已。一生讀不盡古詩,詩中卻以看破人世……

夜深,詩尚未讀完,小人兒手中的詩書卻早已滑落在地。詩帶着幾世清香淺吟而來,滾滾捲入夢鄉,蟬吟樹誦,訴説着詩人筆下千年未盡的韻……

詩歌作文 篇5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的《菊花》使我對菊花的敬佩之情猶然而生,而菊花也是我最愛的花。 菊花雖沒有牡丹的高貴大方,水仙的淡雅芳香,也沒有玫瑰的浪漫,但它卻有着自己獨特的美。 菊花雖然錯過了美好的春天,但它卻在百花凋零的秋季,欣然綻放,展現出它不同尋常的美。秋天裏,只有菊花傲霜凌寒,綻蕾怒放,為單調的秋天勾勒上萬紫千紅的色彩,詩中,“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意思是: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當秋天裏所有美麗的花都逝去、枯萎之時,菊花卻悄悄盛開,為大自然增添一份樸素卻又不失華麗的色彩。 不僅如此,菊花還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它把沁人心脾的花香送給了人們;它把花粉獻給了蜜蜂;它又把自己的枯葉作為很好的養料送給泥土……它把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毫不吝嗇地獻給了人們。 《菊花》這首詩教給我們菊花不畏嚴寒的本性,頑強的性格,高尚的精神品質,而這一切,不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於是,我以這句詩作為我的座右銘,克服所有一切困難。我暗暗發誓,我要像菊花那樣,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軟弱、不低頭,不向困難屈服,做一個堅強的人,擁有菊花那高尚品格的人。

詩歌作文 篇6

我是一隻候風的紙鳥,

等待微風拂過,

你是我自由過的遐想,

我的身軀在你的懷裏搖曳,

當你悄悄離去,

我仍然在甜夢中迴盪,

風息,

心止,

夢以驚醒,已追尋不到你的殘影,

來無影去無蹤,如果可以等待,哪等待是一個季節麼?

再如果可以,那麼我在時間止境裏等待來秋,我會守候在窗前的楓樹落葉的那一刻!

我在窗台,

睡在歲月之河,守一顆不枯的心,

只為等待你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