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喝茶情思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78W

喝茶是現代生活中最常見的普通瑣事。好像現代生活,大多數人都離不開喝茶。再説喝茶本來就對人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喝茶情思散文

喝茶可以治傷風,清腸胃,暖胃,清神,健腦,助長學問,尤能解困,打發瞌睡。喝茶,是中國人久遠的習慣和傳統,歷史悠久,由來已久。十幾歲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裏邊演的是唐朝茶聖陸羽,為創作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茶經》,跋山涉水,踏遍名山大川,終於完成第一部《茶經》,在中國茶道奠定了茶文化。此書講解了關於茶葉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是部茶學專著,它不僅是精闢的農學著作,又是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喝茶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是中國古代論述茶葉的重要著作,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我的記憶中,最早老家人喝茶,不是現在的工具,也不是現在的茶葉,更沒有那麼多的名堂。

當時我很小,爺爺輩的,父親輩的都喝茶。他們喝的茶葉,是磚茶和茯茶,磚茶都是長方體的,茯茶樣子跟窩窩頭差不多,品種以陝青茶為主。陝青,全稱陝西青茶,也叫陝西綠茶。主產於陝西省陝南地區。陝西以紫陽、安康、嵐皋、漢陰等12個縣的茶葉產量最多,而“陝青”為陝西綠茶的總稱。其中,以紫陽宦姑毛尖、平利三裏埡炒青、白河家園炒青、嵐皋萬安寨炒青和西鄉子午仙毫最為有名。陝青以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著稱。紫陽綠茶是富硒茶的典型代表,外形挺秀,色澤翠綠,慄香濃郁,湯色清澈明亮,香高味濃,醇厚回甜,茶湯濃而不澀、耐沖泡等獨特品質。

當時的老一輩,喝茶也沒有現在的先進工具,逐如什麼高級的水宜生、磁化杯之類的,熬茶也沒有電爐子等先進工具。

熬茶都用的是沙罐,沙罐又名砂鍋,最早稱沙罐,後來好像有“打破沙罐問到底” 之説。這句俗話,最早在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的《拙軒頌》中,他寫道:“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為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後來演譯成了“打破沙鍋問到底” 一説,將“沙罐” 演譯成了“沙鍋”。沙罐製作從取土、配料、加工、製作、出品整個過程都離不開土,老家沙罐多數是從陝西耀州而來,耀州陶土豐富,製作的沙罐細膩,形狀美觀。

在我們陝西渭北和甘肅部分地區,過去的特色傳統茶點飲食,農家古今相沿,是一種獨特的品茗風俗習慣。主要用具就是沙罐,以前的小沙罐子很小,喝罐罐茶的時候,罐罐裏倒上水,放在火盆、或者土爐子上燒,等到罐罐裏的水開了以後,將茶葉放到罐罐裏,等茶葉被燒開的水溢出好幾次,也就是茶葉的味道入到水裏,用準備的小杯子分開茶水,以便飲用。然後再給罐罐里加水,繼續燒,邊燒邊喝,最好是火盆旁邊烤上饅頭,邊喝茶邊吃烤乾的饅頭,確實是一種生活的享受。

記憶中這樣的喝茶方式,一般都是家裏來了貴重客人,由家裏的大人陪着客人,一邊聊天,一邊喝茶,頭遍茶是不給客人喝的,因為頭遍茶沒有熬到味,二遍茶才是敬人的茶,必須讓給客人喝。而且家庭有條件的,還要給客人裝幾鍋子水煙抽抽,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以示主人好客之道,實在沒有水煙的,就讓客人品嚐家裏最好的旱煙葉,當然是多年的陳年存貨。

提起喝茶,時常會勾起我的陳年往事的記憶,有好多的回憶,説起來都是心酸。小時候,我記憶中老家農村,我的親人們喝茶,喝的都是罐罐茶。多數人日子過得都不是很富有,就那二兩陝青茶葉也沒錢稱,東拼西湊的`。因為沒有好的火盆,或者熬茶工具,就用破爛的臉盆當火爐或者火盆用。沒錢買沙罐,就用油漆罐或者膠水鐵皮罐,做熬茶罐。經常會因為不慎,為了喝那一口茶,火苗在燃燒過程中,蹦竄到炕上,炕上羊毛氈和被褥着火時常有的事。有的年輕人還因為這些事謾罵老人,我的印象裏大有人在。

父親自打母親去世後,因為家務繁重,累的經常爬不起來,村子裏老人們都提醒父親喝茶可以提神,也慢慢的喝上了茶水,當時父親也喝的罐罐茶。父親喝茶,喝茶止渴僅僅是一個方面,真正喝茶為的是提神,趁着喝茶歇息一會兒,緩解一下自己疲勞乏困。當時在侍郎湖邊種地,住的幾個窯洞沒有門窗,父親趁我和弟弟做飯時候,在窯洞門口地上,一邊架起柴火熬着喝茶烤火,一邊計劃着地裏的活路,我和弟弟一邊做飯,一邊聆聽父親的安排。再説了,大山裏柴火也方便,不用費神去做火盆。當時上山的路從院邊過,上山的人們必須從門前走過,父親時常會熬好茶水,遞給路過的人喝。因為山太高,爬半架山已經累的夠嗆,父親説給人一杯茶水喝,可以緩緩神解解乏,也好和村子裏的人們拉近關係,拉家常和睦四鄰,莊稼也好管理,免得牛羊踐踏。父親喝茶,可以説自己解乏,還順便處理好了人際關係,可以説一舉兩得。後來侍郎湖不種莊稼了,因為家裏蓋了新房子,父親因為這房子來之不易,怕燻黑了房子門窗要我們花錢,所以就不喝熬的罐罐茶了,再喝茶就用茶杯泡着喝,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父親連茶水也不喝了,就連旱煙也戒了.......

我們弟兄倆個,也是在山裏種地幹活學會了喝茶,曾經因為喝茶,鬧出過一段笑話。九二年家裏蓋房子,蓋房子全部買磚太貴,為了省幾個錢,我弟兄倆打土坯子,打乏困了就喝茶,我因為手殘疾不能打坯子,就給弟弟供土。為了讓弟弟多打坯子,讓他多喝茶水解乏,我就給弟弟茶杯子裏多放了茶葉,誰知道茶水也能把人喝醉,把弟弟竟然給喝醉了。父親後來知道了,説我一頓道:“再好的東西,適可而止,好過頭了,就成了毒,就是白糖,吃多了也會鬧肚子。”話是這樣説,父親説啥還真有啥事發生。後來我在裝卸隊上班,把弟弟介紹到西安開關廠倒倉庫,倉庫裏白糖多,弟弟見白糖沒人管,肚子餓了一頓吃半碗白糖,果然鬧肚子。所以,凡事物再好,都有其兩面性,這已經成了今生最大的教訓。

關於茶的記憶幽深,讓我常常淡淡地難忘,就像茶的味,先苦後甘甜。我上初中時,安康發生了水災,家裏門上來了爺爺孫子二位,挑着一擔茶葉,叫賣陝青茶葉,當時家裏因為母親去世,確實很是困難。連自己日子都過不到前邊去。但是,記憶中,父親毫不猶豫地收留他們爺孫二位,在我家住宿,白天挑着茶葉去賣茶,晚上再回我家來投宿。就這樣,我們一家幫着爺孫二位賣完了茶葉。那個孫子和我一樣大,長的眉清目秀,大個子人很白淨,因為家鄉遭水災,不能繼續上學,就輟學出門和爺爺一起賣茶度日。因為和我相處十幾天,時間長了很熟悉,晚上他掏出自己的課本看書,也和我有共同語言,所以關係很好,家裏僅有的玉米麪攪團我經常端給他吃,遺憾的是陝南人不會吃攪團,攪團放進嘴裏就知道使勁的唨嚼。後來回到老家,他還給我寄來了筆記本,寫了好幾封感謝信。因為家裏當時很窮,確實能力有限,我又在上學,再也幫不上他們什麼。後來,就慢慢失去了聯繫。如果他還在世,應該和我也一樣,也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估計他爺爺去世了,八二年,他的爺爺已經六十有餘的人了......

喝茶是好事,從中品味人生哲理。古人云:“茶過幾杯,茶香悠淡。苦澀漸遠,猶如秋末初冬,深秋的蕭瑟,初冬的乍寒,生命暗淡褪色,盡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包容淡定,儒雅清新。

品茶是品人生,即飲茶茗,清苦後發,伴歲月流年,儒雅而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