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喝香茶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我雖已無奈因而遺憾地離開了馬幫,但其標誌性的文字遊戲卻吸引着我一如既往的關注着。因為一來,我曾經參加過的二十多期遊戲似乎已經讓我形成了某種思維定勢,因而我總不免脈衝式的想了解其動態;二來我的很多文友本就是馬友,因而在欣賞他們日誌時自然就參觀了馬幫遊戲。欣賞之餘,對一些遊戲就不禁想躍躍一試。比如,茶。

喝香茶散文

説起茶,就像絲綢和陶瓷一樣,它幾乎就是曾經神祕的東方中國在西方人藍色的眼睛裏的標誌。北方蜿蜒於茫茫沙漠裏的“絲綢之路”就是古代中國和西域及西方國家用茶葉和絲綢、陶瓷換取他們馬匹和香料等物品的通道;而南方橫亙於崇山峻嶺間的“茶馬古道”更是古代雲、貴、川人民和西亞國家茶馬互市的必經之路。

茶對國人的影響和意義也很深遠。唐代的陸羽就專門寫了《茶經》,我國古代人更有“客來敬茶”的講究。可以説,茶的地位早已經上升到了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位置,直接和維持生命的食物平起平坐,所以,人常説“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大街上有飯館,也有茶館;所以,北方人吃早點,南方人喝早茶。更所以,在茶和人們幾千年的形影不離中,人們悟出了茶道,形成了茶文化。

茶似乎也早已經被人們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就像梅、蘭、竹、菊一樣和君子相配,和高雅為伍。所以,有人説喝茶,第一杯叫“品”,第二杯叫“喝”,第三杯就是“牛飲”了。因為“喝”、“牛飲”只是為了解渴,“品”則是咂摸其中的韻味,體會個中的況味;把茶和自身聯繫,讓茶和環境融合。因為,世間乾坤小,杯中世界大……

而我於茶,一定是愚而又俗的人了。因為我不得不難為情的承認,我似乎從不曾真正參悟到茶的意境。因而我從不敢説品茶,只承認自己喝茶,甚至飲(讀去調)茶。無錫的獨憐幽草妹妹在她的`《坐下來,喝點茶》中説,品茶得有點錢,有點閒,還得有內心世界的豐富。對比自身,我慚愧但也釋然了,因為我根本從來就不曾具備過三個條件。

我是在小學語文課上第一次聽到“茶”的。記得當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了“茶,喝茶,喝香茶;坐,請坐,請上座”兩句話來告訴我們古人對客人的態度的不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尚不能吃不飽飯的年代裏,身處西北農村的我雖然對茶還沒有直觀的印象,但我幼小的心靈已經清晰地感到了茶就像過年的飯菜一樣可以用來待客,而且能分出三六九等。

直到有一年夏天放忙假,隨家人去田裏割麥子,當我在炎炎烈日下、滾滾熱浪裏快要熬不住的時候,媽媽從家裏送來了水。見我被曬得面紅耳赤,就把其一個軍用水壺給我,笑着説“快喝吧,特製的涼茶。喝了馬上就不熱了。”我顧不了許多,拿過水壺就喝,直到肚子都有些脹的時候,才感到了壺水的清涼和異味來。咂摸一陣,總覺得那味道熟悉而讓人舒爽。這時看到正喝水的姐姐從嘴裏拿出一片竹葉,我才恍然大悟。問媽媽,果然是把新買來的竹掃帚上殘留的幹竹葉摘下來,用開水泡了,然後再把竹葉水放到深井裏冰着。當田間勞動的人酷熱難耐時,喝上這冰竹茶,清涼又解渴。後來還喝過用新鮮的棗樹葉子泡的茶,也別具風味。

我真正的喝到名茶並隱約感受到其中韻味時已經是上大學的時候了。記得是大二時,我們全系從蘇州去杭州實習。在火車上,帶隊老師就告訴我們,去杭州,必須遊西湖,看岳廟,喝龍井茶,否則白去。到了杭州,完成了實習任務,遊覽了西湖,也看了岳廟,然後我們幾個同學讓老師領着去虎跑泉喝龍井茶。我本是隨大流的,等到了那古香古色的茶館,一看那一杯五塊的價錢,便有些後悔了。五元錢一杯茶,五元錢可差不多是我半周的伙食呢。但礙於年輕人的面子,只好硬了頭皮坐下來。

穿着紅旗袍的女服務員面帶微笑的在一個很大的油光發亮的樹樁子做成的桌子上,用銅壺裏的開水把幾個玻璃杯衝涮一遍,然後用一把銅勺,在一個似乎紙質的桶裏舀出等量的碧綠的茶葉,慢慢地放進剛剛燙好的杯裏。隨之另一個同樣打扮和表情的服務員拿另一把銅壺往每個放了茶葉的杯裏倒上多半杯水。這一切動作乾淨利落而優雅大方。我以為這茶就泡好了要端給我們了,並在心裏埋怨怎麼不把水填滿。這時卻見那服務員把杯中的水又一一緩緩倒掉了,只留下更見其碧綠的茶葉在杯底。吃着面前的瓜子等小吃,我們都靜靜地看着。這時,服務員又拿起一把銅壺,給那杯裏添上水,這次,杯子都滿了。然後,一一放到我們的面前。

看那杯中綠瑩瑩的慢慢舒展的葉片慢慢漂上水面,然後悠悠沉到杯底,一股清香隨之裊裊浮起,直入心扉。這時服務員的介紹也恰如其分的結束。於是,靜幽的茶館裏只有裊裊的茶香繞樑不絕。在那氛圍與情境裏,我竟有一絲暈眩,一時間不知身在何處。當鄰座的同學推我快喝時,我才重回現實。端起杯子,只一小口,那種甘甜醇香就似乎滿口滿心了。我已經忘了剛進門時的悔意了。突然明白古人何以用茶待客了。離開時我主動花五十元買了二兩茶葉,但心裏已暗自計劃着回學校時啃一個月的饅頭度日。結果暑假回老家欣欣然的把茶葉如法泡給父親喝時,父親直怪我亂花錢,因為茶葉太寡味了。我一喝,確實也沒有當初的感覺了。

後來帶隊老師還請我們去家裏喝過一次功夫茶,繁瑣的工序和一大堆的説道之後,當我端着比指頭粗不了多少的紫砂茶杯喝了一口後,感到的只有苦澀。但見老師面帶微笑的等着我們的評價,我只好違心和同學都説好喝。

前幾年去雲南玩,喝了著名的白族三道茶。聽着導遊的講解,感到先苦,後甜,再回味的人生哲理,似乎在那平常的三道茶裏確實也能品得出來。後來在書裏看到三毛曾説“喝茶第一道苦如人生,第二道濃如愛情,第三道淡如春風。”想想確有道理。

現在,沒事的時候,我偶爾也會泡上一杯茶,看那裊裊水汽升騰,聞那淡淡清香沁鼻,品那微微苦味入心,然後偶爾似乎也可以如僧般禪靜,暫得忘記紅塵紛擾。

Tags:香茶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