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故鄉一人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62W

還沒出正月,就有了二三月的感覺,中午的天氣真暖得可以,外套風衣想脱下來了。花的葉芽正在孕育。柳枝兒柔軟起來。我在路邊綠地上見到一個人,一個熟人——原先我們大隊的赤腳醫生(大隊衞生室“三駕馬車”之一),他當時負責扎針,扎屁股或者往胳膊上打,打青黴素很疼。印象中,他打針時要消消毒,盛一碗熱水,把針頭續到碗裏吸上一些,“嗤嗤嗤”打到地上去。然後,用針管把藥瓶的管頸敲掉,抽上藥液。打針的部位,拿塊藥棉擦上兩下,打針,把藥液推注到皮肉裏去。這情形,忽然喚起了我內心儲藏的某種記憶:身體的某個部位驀地疼了一下。

故鄉一人散文

論起輩分,我應該叫他“大爺爺”。我們沾點親戚,他的愛人是我的表姐——我大舅家的姑娘。從親戚的角度來講,我該叫他姐夫,但我們莊從來有“滅親不滅族”的講究,所以我選擇了一個折衷的辦法,見了面叫他“大爺”,我們莊就這個叫法,省去了一個字,不是“大伯”的意思。見了表姐,在他家叫“大嬤嬤”,我覺得彆扭。出了門我還叫姐姐,姐姐親熱地答應着。

他的牙齒快掉光了,腮凹下去,但不失熱心地跟我説話,對我的話要歪着頭,手搭在右耳上聽,説耳朵背了。他問我的年歲,近日回家了沒有,見我哥哥了不?不找話説,又説什麼呢?他79歲的人了,腰已經彎的可以,頭幾乎要扎到地上去。

他的熱情讓我想起了那次找我的情形。他找我是一個秋天的下午,手裏拎着一把撐凳。當他出現在門口的時候,我吃了一驚——記得好像聽誰説,他去世了。道兒上聽的`話,真是聽不得。我請他坐下,倒上一杯水,他跟我説些家裏的事:老伴沒了,病很急,是頭上的病,好像是腦溢血。家裏只剩他一個人,兒子不放心,在小區買了房子把他接來,好就近照顧。他聽説我在這裏上班,説很想我,來看看——什麼也不為,就為來看看我。我能為他辦什麼事,他需要我辦什麼事兒?他走的時候,我送他下樓,他要扶着樓梯,挪着腳步,我忙替他拿着撐凳。三層的樓梯,他走了很長時間。我一直送他走出門廳。這個鏡頭,現在驀地回到了眼前。

他當赤腳醫生是大隊集體時候的事情。那時候,他揹着一個畫了“十”字的小藥箱,在麥收時候遊走在田間,一面白地紅十字的小旗隨着他遊走。農村土地分到户,生產隊成為小組,村衞生室的人也換了一茬。這時候,他基本已經大功告成:兩個兒子在他的教育培養下,讀書讀出了名堂,考進了大學,畢業後國家包分配,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在我們村,一門出兩個大學生,只有他能講出嘴去。這個喜歡在春聯中用“五柳”二字的人,教子有方。孩子的出息,終於為這個家庭的翻身帶來了機會。他現在能進城頤養天年,是孩子最好的回報。

不當醫生了,他開始習練書法。他只有高小文化,但自有他的辦法,一是討還來一沓舊報紙,找來字帖比着練。再是村民有紅白事,熱心上門幫忙——帳房裏用的都是村裏的幾個老古董(書魚子),不但字寫得好,喜簿鄉帳的謄寫,喜帳上牆的抬頭落款,裏面大有學問。他跟着“偷武藝”,勝得讀十年書。再是年下春節農家門上貼的春聯,寫春聯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鄉親們送盒煙,或者拿包點心給他,大概就是報酬了。他自己除了搭上功夫,還有筆墨。人們多半對他是感激的,但也有人認為自己不嫌字醜,給他提供了機會,用今天的話説叫“平台”,就語含不恭了。大爺只讀完了高小,我的“喝過墨水”的三叔見了他寫的字,搖頭不止,説,這是弄了些啥,就他識字?三叔這麼義憤填膺,據説是因為“侵行”,還因為大爺好搭上茬,主家一請就到,或者不請也到。三叔是一隻好寫管,又懂喜喪帳房的禮數,就是人固執一些,認死理。脾氣又大,很不好用。大爺不拿“架子”,能為人救急。當然讓三叔很不忿了。他們見面説不説話,我無從瞭解,反正他們兩人很“頂”。三叔已經走了,大爺還活着。他們的個性,舉手投足存在了我記憶的褶皺裏,隨便翻翻,就成為我思鄉的寄託。

大爺曾經求過我一件事。那時老父親還在,他拿着一張白紙,A3紙大小,邊切得毛毛糙糙的,質地脆薄,應該是白公事帳房用剩的紙張。他説,我寫了一首詩,你給看看。你跟淄博日報混得熟,看能不能登登?我連忙仔細看,原是讀出聲的,卻終於變成了默讀——我泄氣了。這也是詩?順口溜還差不多,渾是牆報詩歌的口氣,發牆報還差不多,還得是鬥私批修的年代。可我一個做晚輩的,直接説出來多差勁。詩稿放在我這裏,自然沒有了下文。他也一直沒有找我要,或者壓根兒沒打算要。倘若現在跟我要,恐怕我也沒處淘換了。

大爺好“拿喬”。我有個二叔,論起親戚,我該叫他姨夫,可是我只能叫他“二叔”,這又是祖宗的規矩。大爺跟他的“過節”,還是剛剛有了兒子那年,抱在懷裏。二叔説,這孩子剛着長咧。這話是“種”在了大爺的心裏。大爺跟我父親閒談時説起這話兒。他説這話兒的時候,兩個兒子已經讀了大學。他説,人怎麼能論“長”“短”呢?長蟲才説長。

我大爺的親事,是我父親和母親説成的。大躍進那年,到處都有興修水利的工地。父親在臨朐冶源水庫工地出夫,人病了,住進了醫院。帶工的人是我本家的一個三爺爺,對我父親很是關照,安排大爺伺候父親。大爺的勤謹很合父親的意,父親起了給他做媒的心思,覺得我大舅家的閨女和他般配,給他説説興許合適,就把自己的心思跟我娘説了。我娘跑了幾趟腿熱心撮合,這門親事最終成了。這事在這裏交代幾句,不知合適不合適,反正我很感謝父親,他的“閒説”,就跟文章中的“閒筆”一樣,是生活中的油鹽醬醋,讓我嚼出了生活的興味。

Tags:故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