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週記

幼師小班教學週記

欄目: 週記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幼師開展小班教學過後進行相關的週記記錄有利於提升幼兒教師們的教學工作質量。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幼師小班教學週記,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幼師小班教學週記

幼師小班教學週記一

今天是我第一次去城裏的幼兒園實習,早上在走的路上,我心裏特別的害怕,也特別的緊張。因為早就聽説成立的幼兒園和鄉下的幼兒園不太一樣,主要是針對幼兒的需要和家長的各種要求,以及對老師的各種要求等。

我雖然有點緊張,但是,以進幼兒園看到那些可愛的小朋友,我心裏的緊張感也就漸漸地消失了。那些城裏的小朋友真的好可愛好可愛。我被分到託一班,一進去就看到有兩個小朋友。其餘的小朋友在教室外面和配班老師玩飛盤。後來配班老師告訴我。這兩個孩子有點特殊,其中那個叫琳琳的小男孩還搞獨立,也就是説他總是喜歡一個人玩。

在教室外面,每當食堂阿姨經過的時候,小朋友們好像很害怕她。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班上的小朋友一不聽話,老師就用食堂阿姨來嚇唬他們。真是逗死了!記得我在上學的時候,在課上,當老師給我們將教育案例的時候,説到【大耳朵圖圖】這部以真人為題材改變的'動畫片。在前幾集裏,每次圖圖不聽話,圖圖媽就用隔壁家的牛爺爺來嚇唬他!有一次,圖圖的媽媽託隔壁的奶奶去接圖圖。奶奶有事,拖了牛爺爺。圖圖媽才感覺大事不好了!原來在小朋友的童年裏,好像總有一個害怕的人!

但是那個叫琳琳的不,在這半天我發現,他總是跟着一個食堂阿姨,後來那阿姨和我説了。真不知道為什麼總老愛跟着她,真有趣啊。後來小朋友們進教室聽故事。有的小男孩很調皮,有的小女孩活潑可愛,還有一個小女孩總是哭。其實在學校學【嬰幼兒衞生】這門課的時候,深入地説。小班孩子情緒不穩定。有的孩子像小動物一樣,情緒不好的時候只要安撫一下就OK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成立的小朋友知識面挺廣的。他們在看書的時候,書裏的人物都在幹什麼。結果好多小朋友都答不上來了,變成了他們問我。

一上午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原來當一名幼兒老師也挺不容易的。

下午的時光比較輕鬆,就是協助別的老師幫小朋友們穿衣服,鞋子,上廁所,吃點心,最後等小朋友們的家長來接小朋友。

這些城裏的小朋友,真的好可愛啊!雖然一整天下來有那麼一點累。但是還是值得的。

幼師小班教學週記二

回想一下在這即將過去的一個星期裏,我每天都是六點左右拖着乏力的軀體從牀上爬起來,每天早、中、晚一天三次趕集似的來來回回往返於幼兒園與學校之間 ,現在感覺還是蠻充實的。尤其是每當幼兒園的小朋友叫我“喻老師”的時候,我感到特別地自豪。看着他們活潑可愛的身影,我彷彿看到了幼年時的自己,也和他們一樣地天真快樂!

閒下來的時候,我會觀察老師與幼兒們之間的互動與學習。我發現老師們特別善於引導孩子們跟着他們學習,而且他們對孩子也特別有耐心,這令我非常地欽佩。這次的見習不僅讓我瞭解到了幼兒們的起居飲食,更讓我親近了他們的心理,使我獲益良多!慢慢地我體會到,幼師這個職業有着非常重大的責任,因為我看到未來祖國的希望正掌握在我們的手上,我們必須引導他們走好人生之初的每一步。為此我們首先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努力學習課內外相關知識,力爭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師!

一週的實習結束了,我發現我還是喜歡小孩子的,不關乎專業,單純的喜歡。我明白幼教工作其實不容易,才藝不説,你的思想,你的行為都關乎影響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更為重要的是你要有耐心,有愛心,用你的耐心和愛心去引導孩子們,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師小班教學週記三

又過了一個週末結束了,這週末雖然讓我能夠在家好好休息調整一下,但是,在我心裏,很是想念我班的孩子們,終於再次見到他們,我很是高興,開始還害怕兩天沒見,才幾歲的小孩,會不會變生疏,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早上到幼兒園,伴隨着孩子們和我親切的打招呼聲,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眨眼間,已經實習接近兩個月了,在這裏,不僅與孩子們培養了深厚的感情,也每天給孩子們上課了,好動愛鬧是幼兒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動時間不僅要有好的備課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否則就是含破喉嚨也無濟於事,所以能讓小朋友在上課時候安靜的聽講,自己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每個集中教育活動我都認真備課:熟悉教學內容、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精心準備各式各樣的教具,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讓她們能快樂的學習知識。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我也穿插一些小遊戲,以讓達到幼兒在玩中學,遊戲和充足的活動空間對小班的孩子很重要,這也是小班年齡段特點之一。

小班的年齡特點最突出的是模仿,因此在活動中應強調“可以??還可以??”或“有沒有和別人不同的辦法?,不斷引導他們發揮想象。小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是依靠行為的,因為他們處於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接納幼兒“邊做邊説”或“先做後説”的行為,給予口頭和肢體語言一同來表達思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