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師如何做研究》的讀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5W

我雖然喜歡讀書,但並不十分喜歡讀那些專業性強、知識性強的書籍。很多時候是在外界壓力下才硬着頭皮將之看完。不久前,在整理書櫃時很偶然地發現了一本《教師如何做研究》,打開嶄新的扉頁,煩躁的情緒在閲讀中漸漸寧靜,閲讀的收穫在思考中漸漸沉甸。

《教師如何做研究》的讀書心得

走上講台已有20年,但驀然回首,卻發現兩手空空。一直以來都認為研究的事歸教育專家,不是普通教師能做的來的,他需要高深的理論功底和寫作能力。所以一直來都沒有下大決心去做點什麼。

但當我拜讀完了鄭金洲老師關於教師如何做研究的系列文章後,使我感觸頗深,在今天看來,真是大錯而特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做研究的資本和能力,那就是真真實實的教育實踐,紮紮實實的教育日誌。

一、我對書的內容感受

我個人認為《教師如何做研究》的前三章,包括導論在內主要內容是解決為什麼做研究和研究什麼的問題是書中最精彩部分,文章講到了學校科研存在的六中誤區:1、求新求異;2、貪大求全;3、跟風追潮;4、課題至上;5、論文情節;6、穿鑿附會。講到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指向是為了1、解決學校實際問題;2、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3、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其中還講到教師教育研究的定位問題及確定研究問題的幾個方面:1、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2、從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3、從閲讀交流中發現問題;4、從學校或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

這些內容即解決了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思想問題,又指明瞭實際工作的方向。教師的研究不需要形成或依附什麼高深的理論,只需從自己的工作、身邊的事着手即可。課堂教學無疑是首選。從審視、反思自己的授課開始,在相互聽課、評課中交流,由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反思再到改進。可以以活動為中心,組織聽評課等教研活動。活動中的收穫就是我們的成果,而不必強求非以論文的形勢出現。談到聽評課,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如果每一個聽課者能夠為授課者提出一點意見,或者能從授課者那裏得到一點啟示,則對雙方都是有效的。當然首先還是要解決想説而又不好意思説的問題,同事之間的交流應該是真誠的,是為了自己的工作,為了彼此。

二、我對自己過去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啟發

(1)缺少自我觀察與反思

針對自己20年來的教學經驗,我覺得自己身上首先缺少自我觀察。

自我觀察指的是教師自己對自身行動過程和結果的反觀,通常表現為教師在行動結束之後,對自身所展開的行動過程的回憶與描述。這類觀察或多或少帶有反思的性質。

反思是在行動和觀察之後做出的,它既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的結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動研究循環的開始。反思的目的就在於尋求教師行動或實踐的合理性。這種反思大體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整個行動研究過程的系統描述,即勾勒出從確定問題到制定計劃、從採取行動到實施觀察的整體圖景;二是對行動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評價,並對有關現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釋,找出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作出修正,需要作出哪些修正。所以説反思,既是行動研究一個過程的結束,同時又是一個新的過程的開始。正是在這種從反思到問題、到計劃制定、到採取行動、到觀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在提升着,實踐質量在提高着。我想如果我能在每節課之後都能作些認真反思,相信我們的教學能不斷進步

(2)善於發現教學新問題

我們常常説,任何研究都是從問題的發現開始的。同樣,教師要想研究就必須發現教育問題。如何確定教師研究的問題,提出問題是關鍵的第一步,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的衝動。可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存在這樣的困惑,現實中,的確存在着很多教師找不到的問題,或者即使找到問題也屬於“偽問題”而不是“真問題”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關鍵的是在尋找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地離開了自己的實踐土壤,忘卻了教師從事教育的根本目標——改進實踐。

鄭老師提出: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從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從閲讀交流中發現問題;從學校或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這僅僅是從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操作較為便利常見的四種方式提出問題。並且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有那些問題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進行探索?自身的能力是否可以完成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是否有足夠的可利用的資源?都需要我們結合自身、本校的多方因素,分析選擇問題。確定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在教師的教育研究活動中,制定計劃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既是教師提出研究問題後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前奏,同時又是進行行動前對自身行為所做的系統審視和反思。這些計劃並不見得像專業研究者制定的計劃那樣,內容詳盡,面面俱到,可能體現為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可能體現為教師與學生交往中的某些設想和打算;也不像專業研究者制定的計劃那樣,一成不變,亦步亦趨,可能隨活動場景而動,依研究狀態而移,體現出較強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研究活動的計劃主要表現為自己對活動的有意識的設計、設想或打算。所以我覺得它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不同的是教師有意識地將行為納入了研究的框架,而是應該將持續不斷的反思貫穿於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

(3)堅持作“教育日誌”

回想參加工作以來的點點滴滴,那曾經的感動,現在已無從體會;曾經的我一次又一次與學生促膝而談,那曾經的喜悦,現在已無從描述;曾經的我課堂上的精彩一瞬,那曾經的經典語句,現在已無從查找;曾經閃現在腦子裏的點滴靈感,也已無從捕捉。曾經的美好,曾經的感悟,曾經的學生,曾經的自己……都已不見蹤影,以前自己覺得每一步走得很踏實,今天想來卻如此的遺憾,遺憾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遺憾沒有第一手材料可供我今天的研究。

我遺憾我當時的懶散,以致於當時的情景、當時的想法都已隨風飄遠。要把自己的經驗與教訓整理出來的話,如今已找不到任何的事實依據了。如果從教以來自己能堅持寫教育日誌,把工作中精彩的瞬間、典型的事例、成功的教育、失敗的教訓記錄在案,今天我將是一個多麼富有的教師呀!實踐證明:教育研究不只是教育專家的事,而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質。

而研究的方式也不僅僅是我所熟悉的“教育日誌”一種,還包括“教育敍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學課例”等多種方式。在“教育日誌”這種研究方式中還應該包括“備忘錄”“描述性記錄”“解釋性記錄”三種形式。

三、我對自己的希望

回顧我以前的教法,我覺得在教學研究上自己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研究方式過於單一;問題意識不夠,從日常教學中發現問題的能力有待增強;在教育日誌中,個人的感悟性的東西太多,沒有從研究的角度出發,形成自己對問題獨特的看法;對所發現問題缺乏持續不斷的系統化的思考;沒有做到持之以恆。

尤其是零碎的數據缺少系統化的思考,所以當務之急需要讀大量的專業書籍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我想發現不足是改正的前提!我所要做的就是改正、是實踐!還有讀書,學習和反思!

我想記錄教學中的每個點,將來把它連成線,這樣我就能擁有一串閃光的珍珠。讓我們在教育研究中轉變教學理念和行為,彙總教學經驗,積累教學智慧,讓我們真正成為教育智慧的創造者!

Tags:教師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