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16觀《楚門的世界》有感精選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63K

《楚門的世界》是黑色喜劇的經典代表作品之一,影片不僅對道德、人情及世態炎涼進行了有力的譏諷,而且整部影片的製作結構與情節設置也都頗顯主創人員的功力。下面請看語文迷為大家提供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觀《楚門的世界》有感精選

觀《楚門的世界》有感一

我們都是楚門:從還在孃胎就被賦予了血緣關係,到隨着一路成長建立起的社會關係;從孃胎這第一座房子,到長大後一次又一次換的房子;我們在我們的環境裏被薰陶並熟悉了自己的愛好和厭惡;我們被培養,鼓勵成別人期望的人;我們沿着別人經驗過的梯子爬,從低到高,從小到大。當我們萌生了父母覺得陌生的想法,他們會苦口婆心的以愛之名,勸告我們——那是假的,不要相信。正如當楚門有了走出去的想法時,老師和周圍的人用科學,經驗,甚至以死相證的方式斷絕他的念頭。

唯一不同的是,我們身邊沒有5000個攝像機和被無數觀眾觀看。

因為我們會多流竄到一些地方去,比“桃花源”大,但是,還是很被關注着,從別人的認識來確定自己。

其實我們都是楚門,我們都在被預定好的環境下做矛盾的事,因此我們發明了“辯證法”。——終不過是聊以自慰的高級規勸。

總導演是上帝

我是無神論者,説總導演是上帝,只不過找一個名詞能直觀的概括那個無所不見,無所不曉的,冥冥之中存在着的上者。預定了這個上者,我們就像一個蹩腳的演員,無意識去演着已編號的劇本,偶然也會超常發揮,但終究難以放棄這個演員的角色,也就終究在上帝的眼睛下完成被編輯一生的故事

楚門最後離開了總導演的控制。可是我們離不開上帝的關照。只要活着,無處可逃。

愛情解放楚門

若不是一直念念不忘那個朦朧的美好印象,若不是因為沒有完成初戀的故事,若不是因為她臨走時那些他一直不懂的話,也許他已經滿足,不再尋找,生活安逸,頭腦僵化。

只有永不滿足的感覺才是愛情。只有永不滿足才使他翻江蹈海,渴望擺脱他現在的世界。只有愛情才給他動力,因為這個愛情他沒有得到。

愛情鼓勵楚門逃脱了虛假的世界,而真實的愛情會不會讓楚門繼續困惑?

門裏門外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楚門生活了30年的“人造世界”裏,天空總是明朗,朝霞明媚,晚霞豔麗。天空總似一副美麗的畫(事實上確實是畫)。最後楚門選擇的出口,卻是純黑色的。楚門走進去,身影立刻被黑色吞噬。

人生之路,也許這只是個選擇的問題。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被別人製造好的天空下生活。

不是每個人嚮往的外面的世界都是精彩和明媚。

留下還是離開,其實這與關乎善惡的判斷無關。

一廂情願,也可能是一往直前。

觀《楚門的世界》有感二

周天上午跟愛人一起觀看了《楚門的世界》,對男主角楚門敢於打破禁錮的行為表示讚賞。對比他的成長,我們也反觀自己,回憶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我們習慣了安於現狀還是願意真實地活着?

感悟之一:我們總是習以為常地接受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一切,以為這些陪伴我們的,熟悉的環境和人們就是我們專屬的世界。

我經歷了正常的9年義務教育,考入了國際貿易專業的學校。那時候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畢業後的工作方向,就是進入進出口公司做貿易。1993年畢業後,來到威海,順利就業,一切看來都是那麼順理成章,對此一點奇怪的想法都沒有,因為心裏堅定地認為,這就是我要走的路。從畢業後到現在,一直在從事國際貿易行業,自己也在不斷努力,做好每一項工作。就這麼自以為很清楚很認真地活着,其實根本沒有清晰的思考,有的只不過是對熟悉的事物產生的依賴的幻覺。直到今天才看清,這份工作只是我生計的手段,並不是我的人生目標。

感悟之二:應該像楚門一樣,保持質疑和覺知,聽從內心的真實聲音,勇敢打破眼前的“‘禁錮”和“和諧”

接觸新教育之後,大腦裏像是開了一扇窗,一種全新的理念和思維衝擊着大腦裏固有的陳舊的觀念,,一個嶄新的教育的機會到來了。因為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是從體制教育一點點走過來,經歷了畢業和就業,最後到安定地有一個家,所以我們也堅定地認為,我們的孩子也應該走這一條路,來完成她的成長,步入人生正常的軌跡。女兒上初中的時候,學習任務比較重,晚上經常11點才睡覺,早上6點多起來,睡眠不足,臉色也很難看,每天都在做各學科的作業,還有看大量的輔導書籍。當時看到這些現象,雖然心裏覺得不舒服,但是無奈受教育現狀和形勢所迫,苦於沒有解決的辦法。直到接觸了新教育,才給了我們勇氣,衝破這種我們不想要的禁錮,給孩子換了另外一種成長的方式和環境。現在看看走過的幾個月的收穫,新教育的理念真的很符合孩子自然的天性,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身心健康發展。

感悟三: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很難主動接受自己的錯誤。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觀念和意識裏,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地認為這些就是真理。我們都很容易地能夠發現別人的缺點,但是唯獨對自己的缺點卻是熟視無睹,視而不見,總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完美無缺,正確無比的。時間越久,這種觀念和意識在大腦裏的痕跡就越深刻。我們如同把自己所在一個硬硬的盔甲裏,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內在卻無比孤獨和脆弱。面對自己的錯誤,我們總是不斷美化和弱視它,不願意承認它就是個錯誤。直到別人善意地提醒我們,或者是鐵的事實教育我們,我們才能夠清楚地知道。

這是我在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候的生活都是很簡樸的,偶爾爸爸去外地出差,會帶了一些商店裏見不到的外地的食品。媽媽經常是把這些好吃的分成三等分分給我們姐妹三個。每一次,當我高興地品嚐自己的那份美食的時候,二姐卻是把自己份內的美食捧到了媽媽面前,讓媽媽先吃,這是她的習慣行為。年紀小的時候我幾乎沒在意,後來大一些了,還是不以為然,覺得二姐是多此一舉,因為媽媽都説了不吃了,再大一點,看着心裏有過一絲異樣的感覺,但是還是分不清為什麼,也抓不住它,搞不懂那種感覺是什麼。後來媽媽退休後,住在我這裏,自己有了孩子,也體會到了做母親的艱辛,於是我也學着二姐的樣子,每次把好吃的先送到母親面前,第一次我發現了母親開心的笑臉。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麼二姐總是一如既往地在做那件讓我後來感覺絲絲羞愧的事情,她是發自真心的,自願的,自然地,主動的行為。

媽媽年紀大了,膽子比較小,過城市的馬路總是很小心。有時我們一起去買菜,穿馬路的時候,我一般情況下,會説可以走了,於是自己就大溜步地快走,看着旁邊的母親是小碎步跟着走。多次這樣的穿馬路事件,我完全沒有發現每次媽媽心驚,略有害怕的表情。直到有一次,可能情況有些不同,媽媽真的是害怕了,等過了路口,她説,之前二姐跟她一起過馬路,都是牽着她的手。媽媽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下子驚醒了我。從那之後,每一次過馬路,我寧願多等一會兒,也不願意帶着媽媽跟汽車搶時間,而且,每次儘量走有人行燈標誌的路口,更重要的是,每一次,一定握緊媽媽的手,跟她一個步調,一起不慌不忙地,有説有笑地過馬路。

當我們看不到自己錯誤的時候,感謝生命中那些給我們指點和批評的人,感謝那些被我們“敵視”的人,因為他們給我們創造了認清自己的機會。當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我們其實需要做的就是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

看過這個電影,對我今後的行為指導是,第一,我將像片中的楚門一樣,把束縛自己內心的觀念和意識,一點一點地剝離,大膽地去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學習金融和教育方面的書籍,多接觸高能量場的人,遠離低俗不上進的羣體。第二,每一天晚上都做一下一天的回顧,反思自己是否有説錯的話和不正確的行為。與愛人互相做監督,不説抱怨的話,不説消極的話,每天做小計劃,有條理地利用時間。

觀《楚門的世界》有感三

第一次看到《楚門的世界》是在初中三年級,我們家附近的東方紅電影院就要拆掉了,所以就組織了一次懷舊經典老電影觀展活動。我有幸從爸爸的朋友那裏得到一張電影票。本着去看着玩的心態自己一個人去看了,誰成想那次電影觀展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着我的生活。在那次電影展我認識了兩個人,一個就是電影的主角金·凱瑞,另一個就是坐在那我旁邊的一個女孩。

影片的名字是《The Truman Show》,看到名字第一感覺就是很奇怪,憑藉當時我蹩腳的英文我理所當然的把它翻譯成“真人秀”,所以很是好奇影片譯名為什麼叫“楚門的世界”莫非為好聽?旁邊第一場出來的人還在議論“可真是部好電影啊,就是不太看得懂啊……”我不由呲之以鼻。就這樣帶着一點好奇,帶着一點迷茫我走進了電影院。可是令人沮喪的是影片看了一半我仍然還在雲裏霧裏,不知所云。可是旁邊哪一個女孩卻看得一會兒笑一會兒哭。我不由多注意她幾眼,也許是傲氣使然,我就想一個女生都能看懂,我怎麼就能看不懂呢?於是更加認真的看起來。直到影片結束我才豁然開朗。

影片講了世界上一個叫海景鎮的地方,整個鎮子就是一個巨大的攝影棚,所有建築都是佈景,生活在鎮上的人都是職業演員,除了楚門。楚門從出生的那天就被挑選為一部電視的男主角,這部電影沿着楚門成長的軌跡展開,一切都是所謂的現場直播,這當然引起全球觀眾的巨大興趣,所有人都守在電視機旁,為楚門的歡樂而歡樂,為他的悲傷而悲傷。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楚門發現了自己生活 裏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他開始懷疑,並通過一系列的行動來探求,終於知道自己生活在一部戲裏,他不甘心,要逃離這世界,在經歷了極度的危機之後,他傲然離開了這個號稱沒有危險而充滿愛心的世界。

看完後我仍然沉浸在電影情節的最後突然的驚喜,一時沒緩過來,直到影院頂上的大喇叭開始喊着清場我才發現人都陸續走出去了,電影還在放片尾曲《Twentieth Century Boy 》,看到演員表上楚門的扮演者是金·凱瑞,心中暗暗記下了這個名字。一回頭卻發現旁邊的那個女孩也還沒有出去,好像仍然心事重重的樣子。看到我友好的笑了一下,好像對我又彷彿自然自語的説道:“我已經第二次看了,但是每此都看不夠,感覺自己也像主人公一樣是隻籠中的鳥……”那時我還是很靦腆的,我只能尷尬的笑了一下自顧着沉浸在影片裏自行先出去了。現在一想可能女生總比男生多愁善感,我那時候只是感覺電影結局挺新奇,金凱瑞演得挺搞笑,故事很有意思,卻沒有往自己身上聯繫,也沒有想那麼多。而那個女生卻看得一會兒笑一會兒哭,心裏還有一點想笑,真當自己是林妹妹啊,不就是一個電影嗎?就這樣金凱瑞,和那個不知名的女孩一直伴隨着《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停留在我的腦海裏。

直到上了高中後偶又碰到那個女孩卻是在朋友爸爸的心理診所裏。只是這次她成了一個抑鬱症患者。據朋友悄悄透露那女孩父親是一名當時我們認知裏的一個大官,單親家庭,不服管教,叛逆……這些詞不難把她的生活聯繫起來。那時我才想怪不得《楚門的世界》她的心情不一樣。

於是我又不由重新看了一遍《楚門》,這才想到我當時看到的是電影情節的跌宕,構思的新奇,以及故事中的美式幽默,而那個女孩看到的也許卻是同病相憐的愁苦,也或許是某個心酸的.瞬間觸動到她的心中的傷痛。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每個孤獨的住在裏面的人都是主角,配角每天都在變,而主角卻常年累月只有一個,自己的情感沒有人瞭解,想逃出來卻又充滿着對未知未來的恐懼,遲疑着不敢推開那扇門。正如楚門的世界:導演可以設計他的生活,楚門的一生。一切都在模式化的編碼中有序開展。現實人生的不確定性,在楚門的世界裏完全消除,第二天沒有到來,模式就已然設定。然而,這樣的人生固然是安全的,穩定的,甚至是“幸福的”,卻註定殘缺,因為人生的不確定性消失了,也就意味着不可預見的未來和未來的不可預見性一起消失。

然而幸運的是楚門推開了,他走出了那個人造的世界,離開了被設計的生活,正如他最後説的那句:“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早上好。假如再也見不到你,就再祝你下午好,晚上好,晚安!)他渴望有一個會變化的世界,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告別舊世界迎接新的生活。當他鼓起不避死亡的勇氣揚帆起航、探尋自己命運的終極謎底,並以勵志片似的精神力量戰勝了被媒體通過技術手段製造出來的“狂風暴雨”之後,他可能就已經想清楚了,儘管也許未來生活有苦有甜,也許幸福只是一瞬間,比幸福更多的是平淡,但是那種自己未來自己創造的過程會給他帶來無限希望與力量!而正是這種希望使楚門推開了陌生世界的大門。

人們常常説人生是一場沒有才彩排的戲,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當我再次看到楚門坐着小帆船行駛在海中幾乎被人工控制的暴風雨淹沒時候我再也無法抑住心中流淌着的感動的淚水,竟像那個女孩一樣留下了淚水。也許和命運的抗爭永遠是以失敗告終,每個人都難逃死亡這一終極命運,但這種抗爭正是人 這所以為人的價值的體現,楚門在抗爭時候,我心裏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另一部電影《The Legend of 1900》(另譯:海上鋼琴師)同樣面對選擇1900選擇留在船上,他説“All that world is weighing down on me, you don't even know where it comes to an end, and aren't you ever just scared of breaking apart at the thought of it? The enormity of living it? ”(“那個世界好重,壓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裏結束,你難道從來不為自己生活在無窮選擇裏而害怕得快崩潰掉嗎?”)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麼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的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裏,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兩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局令我感到同樣的心酸。可是明顯我更願意選擇前者,我是一個冒險主義者!所以自從高中以來我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再看一遍《楚門》,現在為止已經不止十遍,甚至每句台詞我都在心中記憶深刻。因為我想提醒自己,希望在,生命所以也在。儘管現在的生活讓我無時無刻不得面對選擇,但是當真正把選擇當做一種主動權握在手中,生活就會更輕鬆。那個曾今在電影院裏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女孩現在已經是我的好朋友了。

生活就是這樣,你不可能預測到明天有什麼痛苦或者有什麼驚喜,而你卻可以肯定希望會伴隨明天日光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