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通用6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57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通用6篇)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1

今天寫完作業以後,發現時間還早,於是我泡了一杯茶,坐在牀邊看起書來。

我最近愛上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堂吉訶德》。這是一本經典的諷刺小説,我看過很多諷刺小説,例如《儒林外史》、《格列佛遊記》。但是更喜歡這一本。

這一本寫的是一位叫唐·吉訶德的幻想故事。他對騎士非常的痴迷,他把一個農村的旅館的老闆人當做偉大的國王,並要求他把自己晉封為騎士。受封的騎士唐·吉訶德走出旅館把風車當作巨人,衝上去和它打架,自己卻落魄戰敗。他把羊羣當作敵軍,衝上去廝殺,結果被牧童用石子胖揍一頓。

這本書最大的吸引之處不在於諷刺的力度大小與否,而是擁有濃重的喜劇趣味,雖然男主人公蠢笨不堪,但是卻讓我感受到了他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

看完了書我悟出一個道理:你可以正義凜然,豪放魄氣,但是不要意氣用事,還是要三思而行,有理智客觀的態度去做事,不然只能鬧出糗事供人一笑。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2

翻看了世界名著《堂吉訶德》,內容很多,並未讀完。書中滑稽但不乏真誠的“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讓我在捧腹之餘感慨頗多。

在名著《堂吉訶德》中,堂吉訶德讀騎士文學入了迷,他不僅心中嚮往騎士生活,而且把這一願望付諸行動,幾度離家,要鋤強扶弱,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以名垂史冊。理想與現實的極不協調創造了一幕幕滑稽的場面,這個痴迷騎士文學的鄉紳堂吉訶德,直至臨死才悔悟。

50多歲的堂吉訶德是一個富有幻想的人,沉迷於騎士小説,為了堅持他不切實際的幻想,付出了了了殘生,抑鬱而終。愛看騎士小説本身並沒有什麼錯,博擊金戈的騎士是每一個人心中的英雄。但那始終只是一個文字的夢,也許它十分華麗,十分真切,那也只能説是作者的文筆好,不代表那個夢是真實的。我們可以在書中去尋找一個自己的期望,在書中去延續自己童話的生命,去找一份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慰藉,但是,請記住生活中不存在。

他太富有幻想,把生活想象成了一個夢境,不斷的去自欺欺人,後悔時才發現自己早就滿頭華髮,奄奄一息了。書的內容讓我聯想到了現代小説家今何在的《若星漢天空》,書中的康德也是一個極其渴望當騎士的人,好在他是一個少年,有機會去改過,他傾其所有才買來了一把木劍,開始了他的騎士生涯,不過他意外獲得了魔族的盔甲,在盔甲蠶食他的心時,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延續了一個騎士的精神。這就是他和堂?吉訶德的不同。由此可見,騎士不一定要在行動上有所表示,只要在精神上去延續他,那就可以成為騎士。

在年輕的時候,去努力的完成一份可以成為現實的夢想,不要因為周遭的環境就去躲閃,不要把自己置與進退維谷的環境。在自己年邁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的子女:我在像你們這樣年輕的時候曾經為了自己的夢想瘋狂過,並且成功了。這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像堂?吉訶德那樣不切實際的人和像中國古代婦女那樣唯命侍從的人所羨慕的幸福。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用自己手上絢爛的畫筆在生命的章程上譜寫出精彩的一刻。

剛開始沒覺得怎麼好看,可後來越看越有味,看到後面簡直有點愛不釋手了。一有空我就會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沒落的小貴族式紳士地主,因為看騎士小説而入迷,説自己是遊俠騎士,要遊遍世界去除強扶弱,維護正義和公道,實行他所謂的騎士道。他單槍匹馬帶了侍從、桑丘出門冒險,但受盡挫折,一事無成,回鄉後鬱郁而死。他腦袋裏裝的全都是什麼大力神、魔法師等等,因為看騎士小説他只知道打仗呀,魔法呀,奇蹟呀……有一次他看見風車,説巨人要把他們殺掉,不聽侍從的勸告跑過去,結果被風車打了回來,事後還説這肯定是魔法師施的魔法,故意迷惑他的。粗粗一看,你一定覺得堂吉訶德是一個像瘋子一樣的人,瘋瘋顛顛的他可卻是一位博學廣聞的詩人,因為看了很多書而富有詩意。堂吉訶德有時是瘋狂的,但是有時候卻能説出富有哲理的話語,在書中比比皆是。看來,堂吉訶德這個人説他聰明,卻很瘋傻,説他瘋狂,卻很有見地。説起話來,堂吉訶德總是頭頭是道,立論正確,談吐高雅,而他的行為,卻又常常冒冒失失,瘋瘋傻傻,荒謬不已。我從書中讀到許多類似的瘋狂與明智之間的強烈對比。他,不瘋;瘋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公理,只有強權。從堂吉訶德的身上還讓我看到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那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堅韌不拔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我們要學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比如我們學的《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故事主人公雖然是個聾啞青年,但為了學好畫畫的本領,每天堅持來西湖的玉泉邊觀察描摩,不論是天晴還是下雨,不論是酷暑還是嚴冬,最後畫出來的魚栩栩如生,竟讓魚“遊”到了紙上,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長期的努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這樣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有哲人説,以為世事能夠一塵不變純粹是痴心妄想,恰恰相反,一切都像是在輪轉,確切地説是周而復始。春去而夏來,夏初則酷暑至,繼酷暑的是清秋,接清秋的有寒冬,冬過重又見陽春,歲月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循環不止。唯獨人生有限,猶如流光般地倏忽,去而無返,直抵永無盡期的冥世。作文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3

讀這本書時候,我覺得這本書很荒唐,感覺是一本以一種很荒唐的故事來寓意人生的諷刺小説。它講的是堂吉訶德喜歡看騎士小説,並且走火入魔,還自封為騎士,想着能像書中的騎士守護女神,行俠仗義,遊走江湖。主人公做出了很多很奇葩的事情,比如收把風車看成是巨人,把綿羊看成是軍隊等等。

給我一個非常大的感觸: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也許因為看了很多書,或者説自己的閲歷比別人大,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按照自己腦中既定的模式或者説是書中的看法説法,或者是道聽途説的事情,不分場合、不分當時的條件和情景,生搬硬套,東施效顰,最終鬧出一出出鬧劇。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4

十七世紀,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封建王朝岌岌可危,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勢力日益強大,在這個大背景下,塞萬提斯筆耕不輟,寫出了不朽的著作《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的主人公原名叫阿隆索·吉哈達,他為了效仿他心目中神聖的騎士,自己取名叫堂吉訶德,又物色了一名僕人桑丘和一位意中人。他為追求那有高度責任感和榮譽感的'騎士,甚至超過了現實的限度,達到發瘋的程度。

第一次,他單槍匹馬而行,拯救了被綁在樹上被主人毒打的放羊的小孩。第二次,他和風車大戰,釋放了一羣犯人,衝入羊羣大戰,碰到了多羅特亞和堂費爾南多這對有情人。第三次,他被公爵夫婦戲弄。

作者通過堂吉訶德的故事,描繪了西班牙醜惡的社會百態。

比如堂吉訶德拯救放羊的小孩的故事中,那地主心腸狠毒,行跡十分惡劣,他表面答應堂吉訶德的要求,但待堂吉訶德走後,他打得牧羊小孩只剩下半條命。更令人生氣的是,牧羊小孩再次遇到堂吉訶德時,竟然不心存感激,反而要求堂吉訶德不要再幫助他,認為他越幫越糟。西班牙的封建社會,人們道德淪喪,同情心和感恩心似乎同西班牙王國一樣逐漸地消失,人性的醜惡令人痛心。

再比如堂吉訶德談論騎士道時他是神志不清的,就像一個瘋子;但不涉及騎士道時,卻也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講,堂吉訶德的失敗,不僅僅是害人的騎士小説的失敗,其實也是高尚的理想主義的失敗。

堂吉訶德所追求的騎士精神是和當時的主流價格觀是格格不入的。當時真正意義上的騎士道早就被虛偽的道德所滲透演變,對上帝的忠誠和對英雄的崇敬,早已轉向了對個體實用價值的追求。

《堂吉訶德》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示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表達了對人民的疾苦的深切同情,更透露出對高尚追求正日趨沒落的深深遺憾。就好像在哈哈鏡前一樣,雖然故事誇張、變形,讓人哈哈大笑,但是,透過故事的表象,尋求其意義的內核時,卻常常有“笑着笑着卻哭了”的感觸。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5

《堂吉訶德》是一部有趣而豐富的作品。

如陳凱先先生在屠孟超先生的譯本前所言:“《堂吉訶德》取得如此高的評價是作者始料未及的……讀者的不斷閲讀本身就是這部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作者創作的延伸。”有心的讀者也會從中不斷髮現新的意義,這樣可以不斷被挖掘的內涵可能是這部作品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原因。

作品洋洋灑灑八十餘萬字,在主角的冒險之外,還穿插了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可謂“小説裏的小説”。

堂吉訶德這個形象,不單單是一個騎士小説的受害者。“遊俠騎士在古代非常有用,在當今也非常需要。只是在當今的世界上,懶散、貪圖享受、熱衷於吃喝玩樂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作者借堂吉訶德之口批評他所處的時代。“我知道通向美德的道路異常狹窄,通向罪惡的路十分寬闊。然而,我也明白,這兩條道的目的地和歸宿完全不同:那條通向罪惡的路雖然又闊又長,卻是一條死路;美德的路雖然狹窄,卻是一條生路,甚至還能得到永生。”堂吉訶德對名節的過分注重、誇張的語言和看起來畫蛇添足的自我約束,會讓人感到很滑稽可笑,用現在流行的“中二”一詞形容再恰當不過。但是仔細想想,遊俠騎士的精神真的毫無可取之處嗎?嚴格自律的人比起懶散、貪圖享受、熱衷於吃喝玩樂的人難道更加可笑嗎?被堂吉訶德逗笑過後,應該思考的是這些問題。

“我心裏明白,自己確實着魔了,這樣一想,也就心安理得了。如果我認為自己沒有着魔,卻這樣懶懶散散,膽小怕事,任人家將自己關在籠子裏,不去救援那麼多急着等我去救苦救難的窮人弱者,那我的良心必然會受到極大的譴責。”有那麼幾次,我認為堂吉訶德其實並沒有失去理智,他只是希望能用自己滑稽的行為讓優秀的騎士精神重新被人們拾起。可惜他做的事情實在太荒謬了,已經遠遠超出了警示世人的範圍。他本來就是一名心善的紳士,不過是相信了一些別人不相信的東西,模仿了一些沒必要去模仿的行為,於是失去了自我,我是這樣理解的。

“他在騎士書中讀到過,騎士們在森林中,或在曠野裏連續幾個夜晚不睡覺,想念自己的情人。堂吉訶德也要學他們的樣。”這段話讓我想起了那些孩子,他們喜歡上了動畫片裏的某個人物,便會爭着要學他的樣。“堂吉訶德聽着神父的話,臉色一會兒紅,一會兒白,就是不敢承認是自己釋放了那批囚犯。”孩子們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在別人還不知道的時候,也大多是不敢承認的。他到死都沒敢承認自己就是被打敗了的那個堂吉訶德。這樣一個像孩子一樣天真可愛的人,也難怪大家都喜歡他。

桑丘這個人物,與堂吉訶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桑丘更加現實,他會因為自己毛驢丟了而一直向主人提起;因為阿爾蒂索多拉答應送他幾件襯衫沒有兑現,他念念不忘;心裏總想着自己的那個海島,對路上吃的苦受的累喊冤叫屈。他才不管什麼騎士道,為了主人的報酬,他寧願欺騙主人,拿鞭子往樹上打。然而他也並不是見錢眼開的人。在海島上,他秉公執法,不。“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佔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他也是一個有追求、有堅守的人,可惜最終只能在社會的最底層跌爬滾打。

對於結局,如果我是作者,我會讓堂吉訶德繼續執迷不悟。突然間恢復理智顯得有些突兀,而且帶着對遊俠騎士精神的嚮往離去,讓騎士小説對他的毒害更加深入人心,同時表現他至死不渝的遊俠騎士精神,可能會帶給人更多反思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6

一種精神的稀釋,總需要時間與語言來經手。大師經典都必須承擔被誤讀的義務,何況一些並不被人喜愛的詞。潘安宋玉,千年後被説書人簡化成弱柳扶風美少年的剪影;狀元及第,成了被賈府老太君嘲笑的陳腐戲劇中無趣的頭銜。

譬如説,被塞萬提斯巧筆勾勒過的那個老頭兒,也許比真正的騎士更動人。一個情節代表了一種精神,漫畫總比長詩深入人心。堂吉訶德舉矛力戰風車的圖景,勝過一萬個騎士單膝跪在玫瑰叢中,將怪物首級獻給陽台上貴婦人的故事。騎士精神成了桑丘牽着洛西南特吹口哨而行的形象,塞萬提斯漫長的玩笑,讓騎士精神可以成為一種笑談。堂吉訶德在書頁中回過身來,滿面嚴肅的陳述他所秉持的精神——自此而後,騎士精神像庖丁卸下的牛肉一樣一塊塊委諸塵土。

多年以後騎士精神成為了一種輕柔的笑料。大仲馬8歲時敢於提支火槍到處找上帝決戰,但在描述達達尼昂進巴黎時依然只得輕描淡寫的拿他的劍與馬匹、波託斯的斗篷、阿拉密斯的手帕開玩笑。類似的,二千年前的遊俠以武犯禁、仗劍列國,而今天坊間的小説上與採花賊大戰爭奪地盤為美女解衣療傷的先生們也冠着俠客的名頭……一個名詞就是這樣被稀釋去的。

這又是一個詞語被大眾輿論毀滅的時代。一個姐姐的幾張照片可以讓芙蓉這個詞意味大變,許多張手機選票可以讓一種快餐食品變成一個團體的專有稱呼。喬伊斯不動聲色的讓布盧姆承當起了奧德修斯,讓他淫迭的太太變成了佩內洛普……我們都有塗鴉的慾望:初中時把教科書上莊嚴的頭像添筆繪成熊貓或唐老鴨。你很難抑制一種惡意,尤其在這個以自由為口號的時代。用戲噱的口吻去嘲弄罷沉重的一切,然後信步走開……每個人都是塞萬提斯,只需要動一動按鍵(手機、電腦或其他)發送幾句聰明的解構,我們就可以得到快樂。

只是,那被堂吉訶德用嚴肅的口吻——因而更顯得滑稽——道出的騎士精神,曾經並不那麼古板到令人厭惡。求諸於史,騎士精神始自查理曼大帝——那個經歷五十餘戰、將西歐絕大部分土地納入版圖的“偉大的羅馬人皇帝”和他那因《羅蘭之歌》而聞名的十二聖騎士(帕拉丁)。騎士精神包括了八大美德: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精神、誠實、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