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走在教育的邊緣》教師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9W

偶然得到了這本《走在教育的邊緣》,因為成為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着去看,反而將它擱置一邊任其生灰塵.直到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這本書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教育,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教育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全書以一個"教育"字貫穿始終,這不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嗎?

《走在教育的邊緣》教師讀書筆記

劉鐵芳先生對於目前教育改革現狀並不樂觀。他認為,世紀之交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更注重形式層面的改革,而不是教育內涵本身的深化。深度體制化之中的教育日 漸成為一種越來越精緻的技術,而不關心這種實踐樣式本身的教育價值與意義,教育缺少了內在的靈魂。認為,在一個話語時尚、口號迭出的時代,應更多地關注教 育的基本問題,如,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應關注每一個教育行為的價值意義,以期在觀念層次面逐步超越教育的工具主義和技術主義,從而努力提升教育的 品格。同時,他還主張,教育改革步子要穩,腳踏實地,反對過於理想化、急功近利,應以平和的心態審視教育。雖然劉鐵芳先生被世人稱作“現代教育家”,但他 並不認為自己是教育改革的弄潮兒,喜歡在時下流行的教育觀點之中來一點反向的思考,是個“獨守在寂寞的書櫥邊,秉持心中那一脈細細燃燒的理想之火躑躅而 行”的人。

以上是我對此書作者觀點和心態的一個大致的理解。結合成人高校教育,我有言想發的有三點:

一、尊重、審慎對待傳統教育

作者首先在《“靠”教育生存與“為”教育生存》一文中提出了教師教育創新的三個內容:

第一,教育觀念的創新。教師一方面立足自身生活經驗積累的同時,要積極接納外在優秀教育理念,保持個人教育思想空間的源頭活水,在個人教育經驗與外在教育知 識的不斷交流碰撞之中,獲得個人鮮活的教育理念的生長生成。第二,個人知識的創新。包括知識的更新,知識結構的更新。第三,教育行為的創新。教師的.教育創 新最終要落實到教師的教育行為之中,落實到教師的教育方式方法之中。

這三個創新內容是有機聯繫在一起的,有理論有實踐。教育觀念的創新與個人知識的創新,需要教師以開放的胸懷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吐故納新”。缺少這方面 的創新,教師可以一時穩穩地站在講台上,但缺少後勁,他的教育生命只能是曇花一現。真正難的還是教育行為的創新,即如何把“鮮活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取 得有效的教育成果。

教育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深厚積累的基礎上勇於開拓,也需要理性思考和腳踏實地的精神。有時候,我們的一種創新似乎很“時尚”, 但往往忽略了傳統教學的某些合理的成分,似乎反傳統的就是創新,這是一個思想誤區。例如,我們講,教師不能“滿堂貫”,要把學生看成是社會獨立的個體,強 調尊重、民主、平等、交流、教學相長,有些教師就不顧課型一味地“師生互動”,一問一答,把個課堂搞成聊 天室,表面上看,課堂很活躍,但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的就很難説了。其實,“互動式”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課前對所教內容、教法的精心設計,課上通過引 導、提問與傾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是不能變的。被實踐證明好的傳統教學經驗是不能丟 的,知識還是要通過教師系統的傳遞,只不過在在講述、提問、傾聽等環節更強調技巧和靈活運用。課堂該“熱鬧”的時候就“熱鬧”,該“安靜”的時候也要安 靜。課型不同,考試方式也是有區別的,如果是“史”、“概論”等類課程,原理、概念、基礎知識是主要內容,閉卷考試是傳統的也是比較好的一種考試方式,通 過客觀題與主觀題、難易程度的合理配置,可以達到督促學生全面複習、檢查、提高所學課程的目的。如果一味地強調考試製度的創新,一定要做反傳統的創新,把 個閉卷考試改為開卷或是“答辯”式的考試,似乎不如此就不是創新,我想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也反映了某些教學管理幹部改革內涵認識的淺薄。

總 之,教育創新是時代的要求,固守舊的教育傳統,停滯不前,是不可取的,因為教育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同時,教育要有符合教學實際的創新,任何 激進的、反傳統的未必就是好的、對的。正如作者在《質疑創新教育》一文所説的,“任何教學都是一定歷史傳統中的教學,儘管現實中的教學有許多不足,但它們 也是在教育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澱起來的……要想通過我們的理想設計,構造一套完全取代現實教學的方案,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缺乏冷靜、客觀、辨證的心 態,一味地強調創新,很容易導致走極端,導致對歷史傳統價值的漠視。過多地渲染創新,也不利於在年輕一代教師培養審慎的歷史觀和對教學傳統歷應有的尊 重。”而“在教育與現實之間,審慎是一種十分必要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