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在教書育人與讀書寫作中行走教育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64W

無論何時,我深知自己是一名語文老師,因此,我要求自己必須做一個帶着書香氣行走於課堂的人。十幾年的教書生涯,我慢慢懂得唯有多讀書方能有致勝法寶,唯有勤寫作才能知學不易的道理。我與學生一起成長。

在教書育人與讀書寫作中行走教育隨筆

一、電台主持的舊時光

我喜歡閲讀,也喜歡朗讀,於是聲情並茂的朗讀一度成為了我的課堂標誌。

我曾經在棗莊市人民廣播電台做了四年的嘉賓主持,每個星期有兩次節目直播,與我市天才作家馮貴洲搭檔主持《文學心語》欄目。《文學心語》是一檔集美文分享、文學批評,名家訪談與一體的節目。每次我去上節目,我的學生幾乎人人都會在家裏打開收音機,按時收聽我們的播音。第二天,學生們總是異常興奮,他們會學着樣子去讀書,去寫作,以求能夠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期盼他們的作品能夠在收音機裏播出。於是,我抓住這個契機,教學生朗讀的技巧,如何斷句,如何換氣,如何用氣息傳達情感;我教他們讀詩歌,讀散文,讀新聞,讀議論文,讀説明文,我的課堂上總是書聲琅琅。當學生用三聲部朗誦李清照的《武陵春》時,當學生用古風吟誦的方式表現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時,當學生用雅緻的語調朗誦周敦頤的《愛蓮説》時,我的心裏充滿了幸福與自豪。

我曾想,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自己都不敢大聲朗讀一篇,自己都寫不出一篇,如何有勇氣去要求自己的學生要讀得像央視播音員一樣好,寫得像林語堂一樣高呢?在那段當業餘主持人的歲月裏,我很慶幸自己擁有如此好的方式去展現語文的魅力。我用自己的和聲音引領着我的學生,薰陶,濡染,他們自發地熱愛祖國的文字,我也深深地敬畏一切文字。也因為有了老師的示範,他們願意嘗試着寫自己的生活,學習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帶領着學生寫作、修改、投稿,享受着語文學習帶來的美好和偶爾的作品被髮表的意外之喜。所謂教學相長,大抵如此吧。語文學習,從來不只是做題答題。

二、讀書讓我的課堂馨香四溢

在語文教學上,我是個喜歡追根求底的人。

2xxx年,我應邀去江蘇泰州的洋思中學講課,課題是《貓的故事》。我讀了很多遍,做了幾種不同的教學設計,試講了幾遍,可總是覺得越讀越講越迷茫,漸漸地甚至搞不懂作者究竟想表達什麼了。於是,我買來了梁實秋的幾部作品,一點點讀起來,終於在《雅舍小品》中找到了答案。那堂課永遠記憶猶新,一個動物保護主義者,運用傳統的中國文學典雅的`書面語與詼諧的口語表達了自己的主張,學生們在自己的讀書中漸漸感悟,學習漸入佳境。那次經歷告訴了我,“老師要想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的真正含義。

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夠在學生面前不膽怯,在同行面前不自卑。後來,為了講琦君的《下雨天真好》,我一口氣買了琦君的四部書閲讀;為了講李白的詩,我讀了李白的幾十首詩歌的賞析,讀了台灣作家劉大春的《大唐李白》;為了講李清照的詩,我讀了《漱玉詞》,讀了衞淇的《李清照:人生不過一場絢爛花事》並寫了同題。為了講好詩詞,我自己學習《笠翁對韻》、《二十四詩品》、《詩詞格律》以及《蔣勛説宋詞》。幾年來,我堅持用這種方式幫助自己理解作家真正要表達的內容,也用同樣的方式帶領學生學到不一樣的語文。而説到底,我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見解充實自己的知識,只為了在課堂上能夠給學生更有益的幫助。

學生漸漸學會的欣賞,思考,表達,他們在課堂上辯論,在課堂上眉飛色舞,在課堂上口若懸河,我覺得學生在打開自己的心扉的同時,就已經懂得了漢語的美。學生愛上了語文,最開心的還是學生家長。當我接到學生家長的感謝電話時,我覺得自己讀書的回報竟有那麼大的價值!

三、寫作讓我成為不一樣的語文老師

學生最怕寫作文,可是我的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怕,甚至還很喜歡寫作文。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有一個愛寫作文的老師。

我喜歡寫,無論是初為人師的青春歲月,還是如今從教多年的鎏金時期,寫作都是我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項本領。我堅持每週至少寫一篇,錘鍊自己的語言,感受不同的生活,嘗試不一樣的表達。我自己寫詩,也發表詩歌;寫歌詞,也發表歌詞;寫散文,也發表散文;寫小小説,也發表小小説。寫論文,也發表論文。長長短短的,也居然有幾十篇發表。因為自己去寫,所以更加理解學生的困惑,也就更加懂得如何引導他們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如何更好地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心聲。

我喜歡用自己的作為範文,交給學生去學習或批判,交給他你們去修改或模仿。甚至,即便不是作文課,我興之所至也會念自己的給學生聽,而每一次都會淺淺地説“你看,寫作文多好玩!”學生往往會大笑,漸漸地卻不再害怕寫作文了。

而今,我依然堅持讀書與寫作,不求寫的出彩,只因為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前進,我的教書育人才能更加出色。只有語文課是有情有義有温度的,我們的學生才會更加喜愛語文。為了這,我仍會堅持做一個在教書育人與讀書寫作中行走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