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精選11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6.3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作品讀書筆記(精選11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精選11篇)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1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説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説:“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裏,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裏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脱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淨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的解脱,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阿Q正傳》是《吶減》中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曉,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魯迅《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即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複雜,充滿矛盾。他質樸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着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嚴重影響。但作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通稱“阿Q精神”),即在接連不斷的失效中隨時幻想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

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並不引入入勝,在魯迅的作品裏,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鋭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小説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們,都來吶喊吧!都來反抗吧!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2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還十分含蓄,但都揭露着一個個另人痛心的事件,有時誇獎着那些為中國做出貢獻的人。今天,我讀完了《魯迅先生作品賞析》一書,受益匪淺,再次瞭解了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與同伴們在百草園嬉戲玩耍,對什麼都充滿着好奇,就連碧綠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等都是他們遊戲的“材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瞭解到魯迅先生幼時是一個非常好奇的孩子,長媽媽給他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告誡他別去草叢裏玩耍,而魯迅先生正因為這樣更要去,可從未碰上過美女蛇,反倒經常碰到一些小蟋蟀,後來,魯迅先生與小蟋蟀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

還有一篇提名為《故鄉》的文章,1921年一月發表,那年魯迅先生正在老家,而聽説幼年的閏土要來看望他,便前去迎接,沒想到閏土不再和以前那樣可愛靈活了,變得十分粗笨,未到不惑之年,卻早有皺紋,頭髮蒼白。閏土見到魯迅先生便喊“老爺”,與魯迅先生談起了農民的悲哀:“哎,家裏有許多孩子,農活有多,政府逼着我們捐錢,基本上都得捐上3次呀,收成又不好,有時割下來的稻穀青菜還沒人要。孩子和我們真是餓呀……”説着摸了摸孩子的頭。這篇文章真是催人淚下,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貧苦農民的悲慘遭遇與命運,揭示了農民生活日益困難的根源。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時抒發了嚮往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的文章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3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文字雖然深奧,但文章中無論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都有了靈氣和活力。《從百草園到百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更是讓我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百草園是魯迅家後面的一個很大的花園,園子裏樹木茂盛,花草叢生。鳴蟬在樹葉上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雲雀從草間直衝雲霄。爬滿牆頭的花園,園子裏樹木茂盛,花草叢生,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雲雀從草間直衝雲霄。爬滿牆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饞嘴的野果覆盆子。園子裏有趣味無限的傳説:如果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烏,能制伏妖怪的飛天蜈蚣……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奇聞的園裏奔跑、嬉戲,享受着無憂無慮的童年了趣。

這篇文章我也多國很多遍了,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説,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讓我在裏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説,這夢想還真實現了。就在上個星期我第一次去姑奶奶家,嘿!姑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的百草園。就在我眼前。院子裏滿是樹木,靠大門是一棵是一棵柿子樹,成熟了的柿子像紅燈籠掛滿了樹枝。地上長滿了花草野菜,牆上爬滿了長着三角形葉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何首烏嗎?我也忙叫來搗蛋的哥哥,告訴他百草園的事。

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立刻下手把‘何首烏’一棵棵地拔了出來,除了幾塊圓柱形的塊根外,根本沒有人形何首烏,我們只好翻磚塊、掀石頭尋找蜈蚣,蜈蚣沒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姥爺出來一看,大喝一聲:‘你們這兩個小傢伙,怎麼把我種的山藥全拔了!’我們自知理虧,灰溜溜地跑了……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4

魯迅的作品並不是那麼通俗易懂的!我看了好多他的作品,略微讀懂了他的著作,《狂人日記》。其實也不是都懂了,一些深奧的詞句,一些難理解的詞語,不多看是看不懂的。

《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用人物自述的方法,暴露家庭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那片地方都是吃人,半夜查看歷史,滿本也都是吃人,相信將來社會容不得吃人!

文中有一句:救救孩子們,我深受感動!魯迅以這樣一個小説,呼籲:救救孩子們,不要讓孩子也迷信。

魯迅先生是無私的,他是以個當之無愧的大文豪。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5

魯迅先生的作品每一篇、每一個章節都給我以深刻的人生啟迪,作者將自己對現實的不滿,都化作一隻只鋒利的匕首與投槍,但又把犀利的言辭變成了優美的文字,在憤怒之餘還有享受的機會,使我越來越想靠近這位影響了中國近代文學史的巨匠大師。他的文章優美且立意豐富,不是停留在表層,都像那冰山下的火種一樣要挖掘後才知道。

我讀魯迅先生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又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閲讀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為《奔月》的文章,作者塑造的后羿是一個毫無用處的人。我想或許這就是作者當時自身所處的境地吧。作者空有一身抱負,要救國於危難,但是報國無門。我想應該是這種悲哀與無奈吧,雖是英雄,也不得不為現實而折腰。當時正處在革命時期,生活雖拮据有悲憤孤寂之感,但也從中寓示着作者絕不甘於消極退縮。

作品當時也一定反映了魯迅作為民族英雄不甘寂寞,渴望戰鬥的情懷。現實中的不如意,可能只有在文學中才能得以慰籍吧,而後羿我想也是作者自己靈魂深處的一個縮影。只有在文章中發泄自己的情緒,才能撫平自己受傷失望的心;只有在文章中發泄自己,才能有新的戰鬥力量投入新的戰鬥。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6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7

魯迅先生是我一直都挺崇拜,挺欣賞的文學家,他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讀過,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收穫。

但我最喜歡看的還是魯迅的小説,我感覺他的小説很真實,批判了當時舊社會的醜陋面目。

《孔乙已》是我在《吶喊》中比較喜歡的一篇,可能是這篇學生,所以對這篇所有的細節都比較瞭解。我第一次讀這篇是在初中課堂上,那時老師讓我們自己先讀,當時,我讀得很認真,因為我對這篇挺感興趣的,因為是魯迅寫的。當時讀得不太懂,聽老師分析後,感覺明白了很多。

孔乙已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讀書人,在黑暗的社會裏,他唯唯喏喏她活着,他一生都在尋求功名,一直考,一直考,可都考不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中,他成了一個行尺走肉,一個麻木而不任的人,正像他所説的“竊”書不為“偷”,因此在一些醜惡的人心中成了一個“小偷”,可在孔乙已的心中,他並不這麼想,在與他同齡中,只要是見到他,除了笑,沒有話講,因此只好向孩説話,他也只有在孩子面前,他才會有受到蔑視的笑,後來有人説他又去偷書,結果被打斷了腿,當他再一次來到客棧時,諷刺的笑聲就沒有停過,此時的孔乙已更偈一個行屍走肉,只靠着兩隻手來行走,終於,在人們的笑聲中,消失了。過了幾年,終於沒有再見孔乙已,有人説的已經死了。

這就是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結果,給人無盡的思考與想象到底孔乙已這個人物時,運用了大量的手法,在人物外貌,動作,語言上都有很多的描寫。作者筆墨越多,所想表達的人物形象越明顯。

我覺得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有兩點,一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抨擊,作者在每一篇小説裏,運用了不同的手法,將現在的人物與過去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對周圍人物的形象描寫,以及周圍的環境的描寫,有力地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的封建統治制度,但在另一方面,我覺得隱隱約約可以看得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希望在他文字的激勵下,人們能夠奮發有前,能夠從麻木不仁中清醒過來,使這個社會能振作起來,這是他一種愛國的表現,他並沒有去用語言激勵人們,而是用文字,在文字的背後是他一顆愛國的心。也許他的文字並沒有激勵到每一個人,但不可否認,還是有一部分人,還有一些知識文化的人都能在他文字的激勵下而清醒覺悟過來。

現在,有許多文章,作品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但我比較情有獨鍾,只喜歡魯迅先生的,因為他樸實而強有力的文字中,人們看到了當時醜惡的面目,我覺得孔乙已那篇比較明顯,通過對孔乙已人物形象的描寫,從頹廢,每一個文字,從直接到間接,從明顯到不明顯,讓讀者真實地看到了像孔乙已那類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知識分子的從善良、愛面子的人轉變成頹廢,麻木不仁封建的人。

這樣的文章沒有用華麗的文字,但字字都像利刀像一樣直插人心,這就是我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他的愛國情懷激勵着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出獻,這也就是我愛國的表現。

所以大家一起來《吶喊》吧!為我們賴以生存的中國來吶喊吧,作為學生,要好好學習,作為工作,要好好工作,大家都盡一份力,使我們國家更家美好。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8

每每讀起《祝福》,都會感歎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增添幾分對其的憐憫,同時也有幾許無奈。那樣受盡苦難折磨的人兒,得不到祝福,談不上所謂的幸福。

《祝福》裏的過年是認真的,從送灶神到祝福,禮數週全,祭祀豐盛,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這“年終的大典”作為直接的生存手段,卻給祥林嫂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直接主宰祥林嫂的命運。

春天,孕育着希望,孕育着生機。然而,祥林嫂卻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賣改嫁;春天,她痛失愛子;春天,她就那樣地走了……

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經衞老婆子介紹,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厚實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安穩的日子。然而命途多舛,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阿毛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失魄,猶如白痴,可是人們還説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脱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生中,慘死在街頭。

祥林嫂是怎麼死的,窮死?餓死?冷死?祥林嫂被代表政權的魯四老爺趕出魯家大門,成了乞丐。沒錯,她是窮死,餓死,冷死的。一連串的打擊,魯鎮人的輕蔑,柳媽的恐嚇,使祥林嫂精神完全崩潰。當人們帶着喜慶心情祝福之時,在她的精神世界裏,有的只是陰間慘狀,死鬼男人爭奪,閻王爺鋸屍,閻王爺代表神權,她是被嚇死的,被封建統制通過祝福活活殺死的。

五年前,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兩頰還是紅的。五年後,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後來,花白的頭髮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是什麼讓一個人變化如此之大?生活上的打擊是必然的,然而精神上的創傷卻是最殘酷的。一個人,沒了生的慾望,活着還有多大意義。於祥林嫂而言,生的悲哀,死的恐懼,已讓她無所適從。

祥林嫂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有更多如祥林嫂般的勞動婦女深受封建禮教的摧殘,她們沒有幸福可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和祥林嫂相比,我們是幸福的。那麼,我們就要珍惜我們現有的幸福,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如若我們遭遇到什麼不幸的事,依然會有人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

沒有生活上悲哀的困擾,我們更應去追求生命的意義,讓這段歷程長滿人生之花。祝福,為自己祈禱;祝福,也為他人送去。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9

魯迅的名字,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讀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關於他的文章,並不是我不喜歡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寫的哲學。但他的文筆,總讓人感覺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樸實,真誠,平易近人。當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總是很多感慨。它真實的記錄了魯迅的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經歷。回憶那些清末的生活習慣。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有很多人説,寫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現實世界受到的種種坎坷跟曲折,還要在自己的文字裏,創建一個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裏它是無價的,在我心裏,它就是一個曲折老人記錄童年的回憶錄。

黃金時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留下的只能給我們細細去回味。瑣碎的回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

不一樣的時代童年,一樣的快樂回憶。惹人懷念的時光,讓我們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10

讀着先生的文章如同感受着先生平日裏的言行以及為人處事,先生的博學自是不必多説的,許多雜文散文中的典故和句摘都足以看出先生學識之淵博和涉獵之廣泛。

“在文藝上,他博通古今中外,可是這些學問並沒把他嚇祝他寫古文古詩寫得極好,可並不尊唐或崇漢,把自己放在某派某宗裏去,以自尊自限古體的東西他能作,新的文藝無論在理論上與實驗上,他又都站在最前面;他不以對舊物的探索而阻礙對新物的創造。

他對什麼都有研究的趣味,而永遠不被任何東西迷住心。他隨時研究,隨時判斷。他的判斷力使他無論對舊學問或新知識都敢説話。他的'話,不是學究的掉書袋,而是準確的指示給人們以繼續研討的道路。”老舍先生的這段話恰如其分的概括了魯迅先生的淵博和精深。

先生敏鋭的眼光和深刻的思維,作為一個筆者,無疑是獨樹一幟,風格迥立的。可是魯迅先生最不同於其他學者和作家之處不僅僅在於他多讀幾本書,多知道幾個獨闢蹊徑的典據。

而是在於善於把他所知道的典據,極其精確無誤的用在自己文章中思想的表述中。可是這些表述又都不脱離表達自己的思想,絲毫不會被古人以及聖人的幾段詞句做了自己思想的佐證,而是精巧生動的用幾處典故作為對比,從而加深讀者對筆者所要闡述的思想和論據清晰明朗,鮮活簡單。

這和我以往看過的一些通篇引經據典的“抄抄寫寫”是完全不同的。

上述這些都只是説明了先生在文藝上的卓越。

可是,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我感悟最深的卻實在是他閃亮的人格魅力。讀着先生的文章,感覺就像看到一把智慧的利劍,鋒利的解剖出當時國民的奴性和愚性,勇敢無畏的把自己至於眾矢之的,不畏官吏的強權,不畏民眾的愚昧,不畏所謂“文人”的人聲攻擊,一路用劍刃的鋒芒披荊斬棘,置生命於度外。

先生用他偉大的人格和敏鋭的洞察力,篆寫下許多警世醒世的雜文來激勵和討伐人性的懦弱和骯髒,先生用一生的時間投入到追求光明和扞衞真理的鬥爭之中,一刻也不曾退縮和懈怠過,不屈不撓,對自己永不滿足,永不自餒。

正像老舍先生所評論魯迅先生一樣:“一個人的精力與天才永遠不能完全與他的志願與計劃相配合,人生最大的苦痛啊!只有明知這苦痛是越來越深,而殺上前去,以身殉志的,才是英雄。”

先生是一個時代、一個世紀的英雄,他勇於直視自己,用自己的人格化做一面鏡子,照射出人世間的美醜。是啊,一個只有戰勝了自己的人才配真正算是英雄,魯迅先生做到了。

讀着魯迅先生的文字:善者憂思,惡者羞慚。細看一看先生的肖像,發現先生的容貌雖然嚴肅冷峻,可先生的眼神卻是盛滿了慈祥。

這也正是應了先生的座右銘“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格人生理念吧。

先生冷靜尖鋭的看着這世界,胸膛裏裝着的卻是一顆悲憫慈愛的博大之心。

我想:像魯迅先生這樣的文人英雄也許幾百年也出不得一個吧。

魯迅作品讀書筆記11

魯迅,偉大的文學家、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

魯迅寫的《故鄉》,講述了他與閏土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閏土會捕鳥、看瓜,魯迅在那段時間很快樂,可正月過了,閏土必須回家。一開始,他們還相互送了幾次禮物,但後來再也沒有見面。我明白了: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只有好好珍惜時間,快樂才是永遠的。

時間對我們學生來説是如此的重要啊!哪一個成功的人浪費過時間,都是爭分奪秒的學習,比如説我國的著名數學家陣景潤在攀登數學高峯中,勤學苦練,閲讀了中外的上千本有關資料,通宵達旦地學習,終於成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家。這可以表明只要珍惜時間,勤學習就會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我不是隻相信成功人士所説的,我自己也深受體會。我就是因為不懂得珍惜時間,所以每天早上起牀的時候總是用各種説法説服自己多睡一會兒,這樣就使我天天上學遲到,不僅受到老師的批評,還使我失去了許多的早讀時間,清晨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也是一個人精神狀況最好的時候,這個時間我錯過了,其餘時間在讀上5小時也比不上早讀時的30分鐘吧!後來我做了個試驗,我在早讀時認認真真的讀了讀書確實是比我在課餘的時候記得牢,記得準。我睡覺只是一時的舒暢,而我早點讀書不僅對我一生都有益,而且讓我養成了早起早睡的良好慣。只要我門學會利用和珍惜時間了,儘管在一小時裏珍惜了一分鐘都是有用的,你想啊,一分鐘確實做不了什麼事情的,但是10個小時那就有10分鐘了,100個小時裏就有100分鐘了啊,所珍惜的100分鐘可以做多少事情了啊!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諺語大家應該不陌生吧。也告訴我們應當珍惜時間。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瞧,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名言。

熱門搜索
關於清明節遊記的作文 春節快樂的微信祝福語23條 夢想中的新型汽車四年級550字作文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媽媽幫幫我》 學校的年度述職報告 小攝影師後續 給媽媽的禮物小學作文200字 小學生三年級寫人的作文 中班體育優質課教案《小獵人》 我不能失信課文內容 小泡泡奇遇記想象作文 小學五年級日記 reply的過去式是什麼 中班安全教學和家人走散時教案 小餐飲的食品安全承諾書 九年級上冊化學單元知識點總結 心碎的聲音作文 找朋友作文300字朋友的作文 宿舍違規存放刀具的檢討書 我和我的朋友專題作文 孟子之滕文公下文言文閲讀題及答案 送惠師 我童年的朋友作文 秋分快樂的祝福語41條 夜崗 高三複習班班主任優秀工作總結 難忘的朋友作文500字 合夥股份合同 小學《金錢的魔力》課文原文 三年級敍事作文:參觀科技館 小學作文保護環境1000字 行動起來 四年級運算教案 消失的七小時優秀小學作文 我最討厭老鼠五年級作文 我會溜冰優秀作文 常用温馨的早安心語朋友圈62條 龍柏 三年級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優秀教案 2016年送長輩生日祝福語 服裝廠暑假打工的實踐報告 軍旅夏令營有苦也有樂作文 春天八年級寫景作文450字 設備購買合同 我喜歡聽那聲音的優秀作文300字 小學迎元旦的活動總結 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薦信 徽州城之遊900字作文 杜甫原來也是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