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68W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1

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它是15世紀西方經濟學產生,18世紀西方經濟學建產以來,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到目前為止認為是能夠説明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概念、政策主張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形成的。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

《西方經濟學》主要介紹流行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還大膽解説政府日益加碼的經濟調控。它既讚美價格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的效率優勢,也無情的剖析市場機制在不少領域資源配置上的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分類

微觀經濟學 —— 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稀缺性假設、利己主義假設、理性假設。

宏觀經濟學 — 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與實驗

觀察與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開始,其中,“觀察”是指在不進行人為干預的前提下,將實際發生的經濟現象及其過程客觀地記錄下來。“實驗”則是在某種人工控制條件下,小範圍模擬現實經濟現象,並據此對現實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推斷。

一般來説,經濟現象是不可逆的隨機過程,因此,經濟學研究只宜使用觀察法,而不宜使用實驗法。例如,一個農民率先栽種蘋果發了財,於

是推而廣之,號召廣大農民羣起效仿,結果並不會使所有農民都發財,而是導致市場供過於求,價格下跌,大家都賠錢。不過,有時候經濟學家也進行實驗。例如,一個農民率先栽種蘋果發了財,於是在周圍局部範圍內推廣,結果許多農民都跟着富了起來。奧妙在於,一個較小的局部範圍內,各種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比較相似,外部大環境相對穩定,從而經濟過程的可重複性比較大。

2。 規範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

所謂規範經濟學,是首先確立一個倫理價值判斷標準,然後據此評價經濟活動的結果是否符合標準,研究經濟活動怎樣才能達到所確立的標準,最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簡言之,也就是回答“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問題。

所謂實證經濟學,是試圖摒棄一切價值判斷,只研究經濟現象各變量之間客觀存在的相互聯繫和規律,分析、預測各種經濟行為可能帶來的各種後果,據此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議。它要回答的是“是什麼,不是什麼”的問題。

目前,西方經濟學家一般傾向於實證經濟學方法,但並不完全排除規範經濟學,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他們擁護資本主義制度。

3。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假定經濟變量的運動總是趨向於均衡狀態,據此研究經濟現象如何達到均衡。如西方經濟學均衡價格理論,就是假定商品價格總有成為均衡價格的趨勢,然後用“價格調節供求,供求影響價格”這一市場機制來闡明均衡價格是怎樣形成的。非均衡分析則認為,經濟變量並不一定趨向於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經常的。據此研究非均衡條件下,各種經濟變量的變化和運動規律。其基本分析方法被概括為“短邊法則”:即經濟變量的數值取決於最短缺的因素。仍以商品價格為例,按非均衡分析方法,並不一定會成為均衡價格,在多數情況下,商品不是供過於求,就是供不應求,只有偶爾情況下,才會實現供求均衡,達到均衡價格。當商品供過於求的時候,其價格由需求來決定,即所謂“買方市場”;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由供給決定,即所謂“賣方市場”。

目前西方經濟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均衡分析方法。但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系統內部結構是相當鬆散的,並且經常處於變動中,包括各因素之間的數量比例關係,也都在不停地變化,因而非均衡分析的思路也很值得引起重視。

4。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靜態分析是在假定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以某些經濟變量為自變量(不是以時間為自變量),研究作為函數的另一些經濟變量隨自變量的經濟變量取值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它是一種組合選擇分析,其中自變量與函數的不同取值之間是一種並列關係,不存在時間先後順序和前後演替關係。這種分析體現的是機械論思維方式,它假定其它因素都不變,只有一種或幾種可變因素,在此前提下,孤立地研究可變因素對經濟現象的影響,並把這種影響看作是某種鐵定不變的精確關係。

如以需求定理為例,假定其它條件都不變,只有價格與商品需求量在變化,其中價格為自變量,商品需求量為函數。一般的規律是,當商品價格比較高時,商品需求量就比較少;當商品價格比較低時,商品需求量就比較大。這就屬於靜態分析。

動態分析則是以時間為自變量,研究各種經濟變量,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這是一種過程演化分析,其中不同的變量狀態之間是一種生長生成、演替進化關係,有一定的時間順序和前因後果關係。這裏體現的是系統論和隨機概率論思維方式,它將各種相關因素看作一個系統整體,考慮這些相關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研究它們各自以及它們共同對經濟現象的影響,並認為這種影響並非鐵定不變,而呈一種概率關係。例如,仍以價格和需求量的關係來講,若用動態分析,就是首先蒐集若干時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銷售量)數據,建立商品價格和商品需求量的時間序列,從中可以看出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軌跡,然後進一步進行統計相關分析,看商品價格的變化與商品需求量的變化是否存在相關關係,最後再通過迴歸分析等方法建立商品需求量與商品價格之間的函數關係。結果可能使人大吃一驚:當商品價格較高時,商品需求量也較高,當商品價格較低時,商品需求量也較低,二者呈同方向變化,民

間俗語稱之為“買漲不買跌”,與上述需求定理正好相反。那麼,我們應該相信哪個結論呢?其實,這兩個結論都沒有錯,只是分析方法不同,結論也不同罷了。

目前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普遍採用靜態分析方法。如西方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邊際收益遞減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以及凱恩斯關於有效需求決定國民收入原理等,都是靜態分析方法的傑作。

5。邊際分析

邊際分析,目前已經成為西方經濟學普遍應用的基本方法,其要點是把經濟變量之間的關係看作一種函數關係,研究“自變量的增量”所引起的“函數的增量”的變化,其目的是要確定一個最佳的自變量值和函數值。例如,在小麥地裏施用化肥,施肥量少了,產量上不去,施肥量多了,同樣也可能使麥苗致病,甚至可能將麥苗“燒死”,導致產量下降。那麼,施多少化肥才合適呢?這就需要進行試驗研究。一般的做法是,將一塊試驗田分成若干試驗小區,各試驗小區其它條件保持一致,只是施肥量分別從少到多,逐漸增加,然後觀察比較各試驗小區間小麥產量的變化,看一看隨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麥產量的增加呈什麼規律,最後確定一個最佳的施肥量和最佳的小麥產量,這就是邊際分析。

邊際分析方法是貫穿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分析方法。如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邊際產量、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等概念,宏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等概念,以及與其相聯繫的一系列“邊際”原理,都體現了邊際分析方法。

注意:邊際分析只適用於存在極值的函數關係。如函數單調遞減,或單調遞增,或呈正比例關係,等,就不適用邊際分析。

6。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其中,“環境”被定義為一個事物從中產生並影響這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所有周圍因素的綜合體。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環境的產物,其物質和能量都來自其賴以形成、存在和發展的環境,從而事物的發展變化歸根到底都是周圍環境因素作用的結果。這是因為,事物的發

展變化説到底無非都是事物內部的能量和物質在發生變化。這就是“環境決定論”的基本觀點。據此,一個事物只有聯繫它所處的環境,才能得到科學的説明。如1970年代末以來,中國實行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這一政策的正確性,從理論上來講就是環境決定論的體現。再打個比方來講,好比一顆雞蛋,單獨拿來,無論怎樣顛來倒去地觀察和測試,都搞不清它的來歷。但只要抓一隻母雞過來,一切便輕而易舉,迎刃而解:雞蛋是母雞生的。

在現代市場經濟狀態下,隨着世界各國日益加速開放融合,傳統內因論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我們應當及時更新觀念,代之以全新的環境決定論。環境決定論才是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實際的、對外開放的哲學理論。

7。系統分析

1920年代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

2)提出“機體生物學”,強調生命現象不能用機械論觀點來揭示其規律,只能把它看作一個整體或系統來加以考察。舉例來講,一台拖拉機由許許多多個零件組成,每個零件都可以拆下來,拆下來之後,每個零件還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零件,這些零件重新組裝起來,還是一台完整的拖拉機,這樣“部分可以脱離整體單獨存在”就是機械論的觀點。顯然,這種機械論的觀點是不能適用於生命現象的,有一個經典的説法是,一隻手被砍下來,雖然仍然叫做“手”,但實際上作為一隻手的生命機能已經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説,部分不能脱離整體單獨存在,這就是系統論的觀點。一定的系統結構能夠提高系統能量的有效係數,從而使系統的整體功能大於內部各元素孤立功能之和,這就是著名的“系統效應”,也即俗話所謂“1+1>2”。

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中應用系統方法,最重要的是形成“系統結構觀點”,要看到事物內部各因素之間以及事物與其周圍環境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聯繫,並形成一定的結構,共同影響事物的發展變化。

經濟學讀書筆記7

世界第一文學作家海倫凱勒,從小就是一個殘疾人。那個無聲無影的世界曾帶給她無盡的彷徨和無助。莎莉文老師的到來改變了她的命運。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在親人的關懷下,在朋友的鼓勵下,海倫一步步走向成功。她與命運抗爭,最終她創造了奇蹟。

命運給予她的不幸,她卻並不因此屈服於命運,她靠着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對幸福的執着追求,奮勇與命運抗爭,衝破了人生的黑暗和孤寂,贏得了光明和歡笑。她靠着堅如磐石的毅力駕駛着人生的風帆執着前進,她用頑強的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譜寫了輝煌的人生之歌。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身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她卻有着超越常人的健康心理。雖然她所處的是一個無光無聲的世界,但她卻用堅強的意志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又聾又盲的海倫凱勒靠着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接受命運的挑戰,在黑暗中找到了自己的光明,譜寫了人生的壯麗之歌。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友愛。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世人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海倫凱勒的一生是快樂的充實而卓越的,他把無聲無影的黑暗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燦爛輝煌。今天,海倫凱勒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不屈不撓鬥爭精神的象徵。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2

薩繆爾森是當代新古典經綜合派領袖人物,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坦利·費希爾介紹薩繆爾森時所説的:“薩繆爾森對經濟理論的幾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貢獻”。 從第一章緒論開始這本書就以自然明瞭的辭藻將本應繁雜的理論娓娓道來。使讀者能夠足不出户就可將當今社會上影響人類生活包括經濟現象、環境變化、世界經濟和整 個社會的變動趨勢與經濟學基礎識知相結合進行初步的瞭解。

這本書的編排基本上能滿足各個層次讀者的需求,較高深的內容在附錄或特別標明的小節裏單獨安排。第一篇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紹了一下學習經濟學的一些必備基礎知識。第二篇是微觀經濟學: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第三篇是要素市場:勞動、土地和資本,以上兩篇也是我們在任一本微觀經濟學的書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題。第四篇從微觀的角度主要討論了下國際貿易、政府以及環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講述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知識。

縱觀全書,所有的經濟理論都建立在三大假設上面:稀缺性假設,經濟人假設,理性人假設。稀缺性假設是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可以説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至今沒有人

對其產生過懷疑。但經濟人假設與理性人假設則從理論和實踐上備受質疑。經濟人假設與理性人假設可以歸結為 “理性經濟人”假設。其基本含義有兩點:自利與理性行為。古典的“經濟人”假設以完全理性為條件,即經濟人無所不知,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市場方面也是一路綠燈,就是説處於完全競爭狀態且產權明晰。這顯然超出了經濟人的能力範圍。西蒙則把完全理性修正為有限理性,也就是添加了約束條件,比如人的自身理性能力的限制,信息的不對稱,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第二篇供求關係這章講述各種經濟關係受供求關係這一亙古不變的原理影響的現實生活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鮮豔畫面。雪災時期小城市裏,純淨水、蔬菜、蠟燭、大米短時間內漲價數十倍,春運時的火車及高速公路的汽車上一包方便麪售價五十元,等等。物價短時間內上漲了一些這也都是正常的,只要此後物價恢復正常就行了,實際上必定也會回到原來的價位。適度的進行管制允許物價在一定範圍內浮動才是明智之舉。我們都知道消費物價指數CPI在不斷上漲,長期的物價上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短期的由供求關係造成的物價上漲也如此。

第三篇有關效用論及產品市場的篇章,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條件的各個公式、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的產量曲線圖、MC曲線與AC曲線之間關係的數學推導過程、完全競

爭市場的條件、壟斷競爭市場的定義、規模報酬遞增的定義等精彩絕倫,在書本中舉出的大量實例又讓我對他們的現實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

第四篇裏講到了洛倫茲曲線、堅尼系數的知識和對公平與效率這個永恆話題的討論。大量的數據和圖表很直觀地讓我瞭解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國民收入分配現狀。收入分配問題的嚴峻性在這些年來我國大刀闊斧摧枯拉朽式的經濟發展中漸漸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諧是整個社會是否和諧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構成。

第五篇至第七篇薩繆爾森在宏觀經濟學方面,對經濟落後國家的經濟發展的軌跡進行了研究,並指出了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四個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和技術。他指出,如何積累資本以求得持續高速發展是經濟落後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為這些國家的產出少,可能剛剛能解決生存的問題,無法進行積累以求得未來的發展;而有的國家也許產出較高,但也存在將產出中的多少用於當期的消費,又有多少用於投資的問題。這些國家應當儘量減少當期消費,把儘量多的產出繼續投入,使經濟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薩繆爾森的整個經濟學邏輯體系並非完美無缺,隨着歲月的流逝,對其《經濟學》批判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過。凱恩斯主義者批評其過於為自由放任的市場制度辯護,而斯密

的追隨者則又批評其過於追隨凱恩斯。斯蒂格利茨更是毫不客氣地指出,現代經濟學被人為分割為“宏觀”和“微觀”是患了精神分裂症,但是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理論,為後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值得後人認真揣摩學習的。

凱恩斯曾説,“從長期來看,我們都要死去。”薩繆爾森雖逝,但其非凡的成就以及那本不朽的著作必將永久地教導一代一代學人,並繼續影響着這個世界。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3

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最終會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成為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的關係而言,我們既要清醒地認識到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對抗的客觀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它們之間暫時的、有條件的同一性。它們之間存在着平等競爭、互相借鑑、長期共存的歷史機遇。一個社會形態能夠長期穩定並不斷髮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起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決定着社會發展。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麼樣性質的社會。我國現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方式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佔有為基礎的。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社會既區別於資本主義社會,又不同於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演進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國家由資本主義制度完成的歷史任務。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但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這段話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小—平同志説的。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只能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但這種代替必須體現在社會制度上,而社會制度的變革又依賴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的性質根本對立,但在當代同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當人類進入20世紀以後,社會主義的價轉載自百分網,請保留此標記值觀終於獲得了自己的制度載體——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脱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而中國共—產—黨的國家,就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能夠獲得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規律的如下感悟:

第一,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幾乎同時產生,又同時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第二,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揚棄。它反對剝削,但繼承人類一切美好的價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平等。

第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社會生產力相對發達的條件下,資本主義表現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會生產力相對不發達的條件下,社會主義也表現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會共存於人類社會。它們之間既對抗又傳承。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運動雖然錯綜複雜,但兩者的共存佔現實主導地位。它們的存在都是現實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都還遠遠沒有達到人們期望的那種高度發達的程度,貧富差別是目

前所有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因此,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完全戰勝資本主義還不可能上升到現實主導地位。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只能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但是,馬克思的科學論斷也一再的被歷史的實踐所證明“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人類社會一定會實現共—產主義,但是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幾代、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奮鬥,甚至是流血犧牲。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4

《童年》是一本值得後人品味的文學鉅著。它講述了高爾基童年時的悲慘生活。 書中,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有些事甚至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四歲喪父,跟隨母親和外祖母到專橫的外公家,卻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樸實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竟被十字架活活壓死了。

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為高爾基傷心、難過,甚至想替他熬過那火辣辣的鞭子;當我再次品讀時,我感受到了大人們的自私和老祖母的寬容、慈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便深刻的體會到了正處在戰爭中的蘇聯人民的生活之艱辛和不易。人們在這種環境中,變得自私和貪婪。

這種現實生活中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高爾基的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印記。 高爾基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併成為一代文豪,不僅歸功於在這種環境中依然保護他的外祖母,更歸功於高爾基自己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心態。

而我們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更應該擁有這樣良好的品質,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5

經濟學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上的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假設都是似是而非的。隨着歷史學民俗學統計學的發展一個又一個假設被推翻。我們不禁要感歎經濟學的基礎發生了動搖。博蘭尼説土地勞力金錢都是虛構商品永遠不會徹底實現。歷史上從不存在現代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不存在一個獨立於社羣文化生活純粹以市場供求最大化物質慾望和利潤等邏輯來運作甚至能夠自我調節的經濟體。

1"以物易物與交易"等個人行為僅偶爾出現在原始社會。經濟學是最強調個人行為的不過人類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從來不是以單個人的身份出現的。馬克思對物物交換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發展階段割裂了開來。這樣的情況幾乎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2貿易並非出現在社區內部它是不同社羣之間的外部事物是從羣體之間的交易擴展到個人之間的交易。

3貿易並不依賴於市場它起源於單向的運送無論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場是所有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第一課但市場並不是從來就有的。市場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古希臘市場功能主要是通過海盜等非和平手段實現的。

4市場存在與否並不是本質上的特徵地區性的市場並沒有擴張的趨勢。古典貿易理論認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國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納很高的最優分工水平時國際貿易就會產生。這不符合民俗學的實證研究。

5分工並非起源於貿易而是起源於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經濟的事實。斯密認為人類獨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換的傾向因為這對個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場範圍大小的限制。但在資本主義興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性別地理因素等原因勞動生產率不同造成了分工。

6金錢並非是一項決定性的發明金錢存在與否並不必然造成經濟類型在本質上的差異。金錢並不是所有社會必然的產物很多發展到相當高程度的社會羣體排斥使用貨幣。

7中古時代鄉村與貿易無緣。城鎮與城鎮之間的貿易也從來不是公平的。貿易的差異是地方實力的體現。

8重商主義迫使國界之內的城鎮和省份的貿易更為自由並將自治市鎮的制度擴展到全國。重商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一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現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915世紀以前從來未曾有過國家保護政策。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是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形成的。在此之前並沒有很明確的國家概念更沒有對外封閉的國家保護政策。如日本中國。

10壟斷是資本主義的常態競爭是特殊和少見的。資本主義的成就是限制市場的產物。積累大量資本的能力依賴於創造壟斷的能力而每一次偉大的技術進步都為壟斷部門創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資本家總是試圖做一切事貿易生產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門他們才有望獲得壟斷優勢。只有二流的貨色才會去專攻一門才會是商人或工業家。(布羅代爾)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6

馬歇爾是近代英國十分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新古典經濟學派的'創始人,其著作《經濟學原理》是19世紀之前經濟學理論之集大成,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經濟學原理》是對均衡價格論的論證和引申,正如馬歇爾書中寫到“市場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雙方的力量均衡,猶如剪刀的兩翼,同時起作用”,對於《經濟學原理》的內容我主要有四點認識

一、均衡價格理論

馬歇爾把牛頓力學的均衡概念應用到經濟學中提出了“均衡價格論”,不得不説這是偉大的創舉,這也為經濟學借鑑其它學科的方法開創了先河。馬歇爾的在《經濟學原理》中確立了均衡概念在經濟學分析中的核心地位,這就等於確立了價格機制在經濟運行與資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價格的變動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變化,並進一步調節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終達到平衡。那麼什麼是均衡價格呢?馬歇爾認為,商品的供給與需求處於均衡狀態時所形成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它是由需求曲線和供給需求直接決定的,其交叉點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但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並不僅僅侷限於供求決定論。馬歇爾認為,價格與供求是相互作用的連鎖反映,價格會影響供求,供求也會影響價格。他的論證是這樣的:假設價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於供給,價格會上升到當前價格以上,生產也會隨之增加。與此相反,假如需求小於供給,那麼價格就要下降到當前價格一下,生產也會因之減少。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從這種相互關係出發,分析了供

給、需求和價格的函數關係。《經濟學原理》強調的是均衡價格的形成,馬歇爾用座標軸的方式表現了均衡價格,即某種商品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相交之點就是該商品的均衡價格(縱座標表示)與均衡產銷量(橫座標表示),這個產量點表示均衡價格下生產者願意供應的數量恰好等於消費者願意買進的數量。

二、經濟學對象

經濟科學的研究內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經濟學原理》問世後有所改變的。馬歇爾認為,經濟學不只是研究財富的學問,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主要研究影響人類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堅定的那些動機和阻力。馬歇爾改變了傳統思路,不再像古典經濟學家那樣,僅僅重視對生產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轉向消費、需求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上,並且認為商品的價值不是取決於商品中所包含的勞動量而是取決於人們對商品效用的主觀評價啊。這一轉變是經濟學由一門主要研究整個國家如何致富的學問,轉變為主要研究個別消費者行為、個別廠商行為以及這兩方面行為對價值價格決定機制的學問。“經濟學”一詞正式取代“政治經濟學”,而被廣大西方經濟學者所接受。

三、國民收益的分配

《經濟學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競爭和充分就業的假設為先決條件,從需求和供給的角度,把市場價格作為基本的信息載體和傳導機制,以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對物品與勞務進行供給與分配以及制定報酬。

馬歇爾的分配理論實質上是把“三位一體的公式”,即勞動——工資,土地——地租,資本——利息與組織——利潤,即把利潤歸結於管理收益。

四、外部經濟與內部經濟

馬歇爾在薩伊的生產三要素即勞動、資本與土地的理論之上,增加了第四要素——工業組織,從而在西方產業組織理論發展史上,首次提出了產業組織的概念。馬歇爾之所以把“組織”作為生產的第四要是,是因為他觸及了“規模經濟”的問題。馬歇爾認為,規模經濟是與工業組織直接相關的。馬歇爾在探討規模經濟發生的原因時,提出了著名的“馬歇爾衝突”。至此,怎樣兼容自由競爭和規模經濟,就成為產業組織理論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

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指出,我們可把因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規模的擴大而發生的經濟活動分為兩類: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內部經濟是有賴於某產業的個別企業本身資源、組織和經營效率所帶來的經濟,它取決於產業的一般發展。外部經濟是有賴於該產業的一般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它取決於從事工商業的單個企業的資源、它們的組織以及它們的管理效率。有關“內部經濟”就是指內部規模經濟。馬歇爾認為,它的發生主要有一下四點原因:

第一、專門機械的使用和改良

第二、採購和銷售的經濟

第三、技術的經濟

第四、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劃分

所謂“外部經濟”就是指外部規模經濟。在馬歇爾看來。它是指某一經濟行為者帶來的、他自己又無法佔有的利益,這一利益為其他人所獲得。尤其是隨着整個產業的增長,使這種經濟往往能因許多性質相似的小型企業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獲得。

馬歇爾還進一步探討了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關係。馬歇爾認為,不斷形成和發展的經濟,對於單個廠商來説,雖然是外部經濟,但是,對某一個產業或者某個產業集團來説,則都是內部經濟,甚至對於小廠商來説也是使用的,因為把全部具有相同性質的中小廠商集合在一定的“工業區”內,而且對生產過程中各個階段進行專業化的分工,就是實現了作為巨型企業特徵的規模經濟生產。這樣,外部經濟向內部經濟的動態轉化,就使得所有的製造業都表現為規模效益遞增,產品單位成本不斷下降,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其結果必然導致市場結構中的壟斷因素增強,而壟斷的形成又必然阻礙競爭機制在資源合理分配上所發揮的作用,使經濟喪失活力,從而扼殺自由競爭。所以,規模效益遞增與自由競爭是不可兼容的,二者的衝突就是規模經濟與自由競爭的矛盾,這就是西方產業組織理論中著名的“馬歇爾衝突”。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7

史蒂芬·霍金是一位堅強不屈的科學家,讀了《輪椅上的霍金》,我在思考人生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麼?被稱為“ 宇宙之王” 的史蒂芬·霍金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勇敢頑強地挑戰命運,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這個未知世界,為科學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那堅強不屈、樂觀向上的精神,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面對女記者的提問,霍金微笑地回答。他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一次次嚴峻的考驗,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對待自己的命運。

從古至今,這樣的事例很多,張海迪、桑蘭等也具有霍金一樣的人格,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們的身邊,班級裏不少同學也都體現了這種精神。天氣漸漸轉涼,有的同學感冒,他們依然踏進了校園。陸君怡的腿受傷,她毅然堅持在病牀上學習,做數學、英語,寫日記,這一幕幕同樣使我的心震撼,不禁升起敬佩之情。

我們也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感謝命運所賦予我們的一切。

關於經濟學讀書筆記8

在書店買了本叫《巧克力經濟學》的書,讀後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才明白原來經濟學課也可以像巧克力一樣甜。

《巧克力經濟學》的作者是法國經濟學家安德烈。傅頌,書的原名就是《寫給我女兒的經濟學》。作者通過運用輕鬆、幽默而富有温情的口吻,講述經濟學中最基本的理念,如“邊際效用遞減”、“供求規律”等,並分析宏觀經濟方面的通貨膨脹、貨幣與銀行、利率與金融市嘗經濟增長、失業、國際經濟學、政府與市場等重大議題。在最後一部分“與生活相關的經濟學”中,作者還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婚姻與犯罪問題,非常生動、形象。

記得這學期教我們《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劉秀琴老師講過:“作為領導幹部,需學會健康工作,健康掙錢,健康生活。”經濟學的許多道理是來自現實生活的,它的本質就是研究“人的行為”。在《巧克力經濟學》一書中,父親給女兒講經濟學是為了讓她有成功的人生,強調“自助,然後天助。”也就是説,人生的成功取決於自己,自己努力才有“天助”。要成功必須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需要不懈地學習,特別是要學一點經濟學,因為經濟學是一門學以致用的科學,它總結了人類成功的經驗,也是幫助人認識世界、指導個人決策的工具。

那經濟學到底難不難學?我們經常可以在各類媒體中聽到外債、貨幣升值、國際貿易等等名詞,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並將經濟學視為“畏途”。儘管最近二十年有不少“通俗化”、“簡單化”的著作,但是大多數都是“人云亦云”,很少有《巧克力經濟學》中着墨於政府政策、政府與市場分工的、基本個體經濟分析的應用以及經濟哲理的內涵,對我們思考當下存在的社會矛盾問題非常有用!此書非常肯定告訴我們經濟學是可以輕鬆學習的,只要你願意親近它!

書的十六章中説到:“政府不應當阻礙商業貿易,亦不應造成集中壟斷,以確保所有個體利益和彼此間互動關係的自由表現。這是謀求羣體利益的唯一方法,因為羣體利益應當是所有個體私有利益的總和。”確實,我們要深刻思考政府該扮演的角色,不能不管,也不能過多幹預市場“與民爭利”,要多投入教育、環境、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領域,刺激商品需求,減少貧富差距。並通過放鬆市場管制和降低市場賦税,盡力穩定經濟環境,讓所有企業、經濟創造人以及所有公民“喘口氣”,從而使他們有更高的興趣從事生產和創新,讓市場更有彈性,從而解決社會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同時,政府與市場該建立互信,確認兩者間的互補關係。我們目前很難找到一個沒有缺點的市場機制,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干預機制。我們的政府不是不計報酬且無所不知的萬能型政府,若我們把市場比喻成小魔獸,政府務必要意志堅定,延續其法治的功能,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市場看上去更美更温順,否則一旦軟弱無能,市場必會露出殘酷面貌吞噬人民,讓人民更貧困。

書中的第十八章作者開始談婚姻經濟學,從為什麼結婚到結婚後如何提高生活質量,消除婚姻危機的方法,讓婚姻更穩固來説明婚姻的好處是共同“利益”大於“成本”。如果懂得“邊際效應遞減”原理就可以明白為什麼人會“貪新厭舊”,就可以通過調整讓自己的愛情保鮮。

《巧克力經濟學》的每一章其實都很精彩,這樣帶有啟發性的經濟學學習方式非常有趣!雖然這只是學習的開始,但我已經深深喜歡上它!我相信通過“自助”,我也能得到“天助”,我的人生將會過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