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精選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精選5篇)

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 篇1

《瑣記》講的是魯迅從家到南京,從南京到日本的經歷,從中我不但看到了一個腐敗的舊中國,還懂得了不能從表面來看任何事物和事情。

衍太太是那種小孩子看不出,但大人一眼就看得出來的歪心眼的人,他對別人家的孩子“好”,“讚賞”他們吃冰,並且不告訴他們的媽媽,並且還鼓勵他們多吃,與之成反比的是 沈四太太,當他看到孩子們吃冰,即使阻止,但因聲音太響,被母親聽到,罵了一通。表面上看,衍太太心胸寬大,懂得保護小孩的自尊心,會替別人保守祕密,而沈四太太就顯得有些大驚小怪。但是,吃冰對人的害處,遠遠大於衍太太的“熱心”沈四太太雖然方法欠妥,但是它是真心為孩子們着想。而衍太太所謂的“讚賞”就是變相的慫恿,放縱。當“我們”在那裏打旋,他在那裏計數,突然一個孩子摔倒了,正好孩子的嬸母來了,他非但發佈夫妻那孩子還説:“你看,不是跌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這件事情突出了他愛推卸責任。

當孩子們跌倒了,像母親尋求幫助時,往往是一頓臭罵,但是衍太太絕不埋怨,立刻給孩子們上藥。從表面上看,孩子們的母親心狠異常,但是衍太太卻是和藹可親,孰不知,母親的狠心是要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教訓,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衍太太的不厭其煩,寬容大度,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放縱,是真正的不關心。

看看今天的我們,我覺得似曾相識,世界上對我們追好的是父母,但是,我們真的是這麼覺得嗎?最常見的就是,天冷了,媽媽叫你多穿些衣服,但為了好看,就是不願意穿,最後生病了,當你苦着一張臉去向他尋求幫助時,他卻升起的不理你,讓你燒着,任憑你苦苦哀求就是不帶你去醫院,心軟的父母,看着孩子這副樣子,聽着孩子的苦苦哀求,忍無可忍最後帶着怒氣送我們去醫院。你會不會覺得父母很壞見死不救,不,他們表面上是在罵你,表面上是在生氣,但心裏已經急得不得了,他其實起你當初為什麼不聽話,不帶你去,是為了讓你記住這個教訓,讓你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我們都無久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然而對一些表面上對你好的人,卻是愛戴有加,絕對信任,但當你遇到困難,或讓你陷入困境時,他逃的最遠,甚至讓你陷入困境的元兇就是他。最後真正在你身邊,並且千方百計地幫助你的人,竟然是你以前不理睬甚至是曾經惡語相向過的。

所以,不能憑藉表象來判定一個人的好與壞,事情的對與錯,而是從內心,從本質上來判斷它。

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 篇2

暑假裏,我在網上找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是一部回憶散文集,記敍了魯迅幼年與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這本書中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批判了當時的社會與正人君子,其中《狗—貓—鼠》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講述魯迅小時候仇貓,因為貓的性情殘忍而具有媚態,在夜晚經常嗥叫,擾亂他人讀書休息。更因為他在童年時捕食了作者心愛的隱鼠,所以他十分憎惡。雖然後來得知隱鼠是長媽媽踏死的,但終究沒有與貓的感情融合。從這裏我讀到作者在幼年時,就已經愛憎分明,對弱小者產生同情心,憎惡暴虐。同時讀這篇文章也通過自嘲在暗暗諷刺着那些散佈流言蜚語的“君子”“紳士”,批判着他們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魯迅那文筆的妙處。

《瑣記》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淺。它記敍了魯迅兒時與夥伴們經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為天倫鬧出什麼亂子來,衍太太也絕不告訴各人的父母。在魯迅與夥伴們去吃缸裏的薄冰時,衍太太卻讓他們比賽誰吃得多,並唆使魯迅去尋找母親的首飾,變賣成錢給自己買東西,我感到衍太太心術不正,心靈不純潔,怎麼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圖》講述了魯迅在兒時閲讀“老菜娛樂親”郭巨埋兒等故事,通過對比古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讀了讀,發現其中一些故事荒誕愚昧,富有迷信色彩,雖然使讀者明白孝順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來的加以誇張虛構,哭泣能使竹筍得以成長嗎?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鯉魚跳出嗎?當然不可能,這説明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忍。

《朝花夕拾》樸實的語言,細膩的.情感,鮮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這裏面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 篇3

在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這冊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確實讓人覺得有點不同,那就是《瑣記》。不似前幾篇文章都有個明確的主題,這篇倒有點兒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瑣記》先從衍太太這一角色入手,回憶了魯迅先生兒時與和衍太太之間的故事。衍太太總是給我留了一個不好的印象的,一個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種種劣根性的婦女,但是孩子們在她那兒總能得到百般的縱容,或許更是一種不負責任。最後竟然還從衍太太口中傳出先生偷偷變賣家當的謠言,此時的衍太太卻愈發的不可愛了。

文章還寫到了當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時,南京求學的事,在那段做做學生的日子裏,先生對於學習的處所倒有個詳細的介紹,也表明了當時自己讀書的態度,對於一些先進的科學讀本均是喜愛的,對於一些陳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沒甚印象。這也得以看出當時先生為何要倡導新文化運動。

文章就在這樣一種不緊不慢的節奏中展開了。臨到最後的文章末尾,魯迅先生寫到了去日本留學的事情,4箇中國的留學生要去日本留學,文章的最有趣之處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過學的前輩特意指教了關於“襪”和“錢”的經驗,不成想,這些讓新留學生們紛紛遵命的經驗,到了日本,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總而言之,《瑣記》雖提名為瑣記,但卻頗能展現那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文章很好地顯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很好的回憶性散文。

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 篇4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污辱。

朝花夕拾瑣記讀書筆記 篇5

《瑣憶》裏反覆強調魯迅先生幽默與諷刺的特點。而對魯迅先生的這種幽默確實值得我們探討一番的。幽默,是個外來語,即Humour。而尋找中國有關詞彙,古時只有“徘伏”、“詼諧”、“滑稽”等字眼。例如宋代有位詩人姓石,一次外出騎馬不留意掉了下來。人們看了便嘲笑他。而他卻拾起帽子,彈彈灰塵説:“多虧我是石博士,若是瓦博士,可就完了。”近乎是自我解嘲了。

而國外的正宗幽默是:一位音樂家教國王拉小提琴。國王當然拉得很整腳了。音樂家便對國王説:“音樂家分為三等:第一等是一竅不通的人,第二等是水平糟糕的,第三等才是像我這樣技藝高超的人。恭喜陛下,您已經躍入第二等了。”

這種幽默既巧妙地説了真話,當然也不會惹得龍顏大怒,真有把山一般的沉重都化為風一樣輕盈無形的力量。而英雄柏修斯只有藉助幽默這面鏡子的幫忙,才能避免因直視女妖的臉而使自己化為石頭,又能砍下女妖的頭顱,而從中飛出雙逸輕靈的飛馬。正是在這種慧義上,我們才珍視魯迅先生文章中那種幽默語言的力量,每次讀他的雜文,總為其中瀰漫的幽歇風趣、力透紙背的風格而感染。心想:人説他“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可若少了這幽歌,也會是言之無趣,行而不遠了。

看一出意大利戲劇,客人向主人自謙説:“我是您最末僕人衣服上的最後一粒鈕釦。”而主人含笑回答説:“這粒鈕釦但是寶石做的。”這樣機智的對話,説明雙方都富於幽默感,因而自然會成為交際場上的佼佼者。那位聞名世界的女作家斯塔爾夫人,據説其談吐的幽默與詼諧會令反對她的人都心悦誠服,以致拿破崙皇帝命令她不許進人巴黎方圓50裏之內,以免受了她的感染而放下了自己的原有立場。

幽默竟有這麼大的力量!

所以我就明白了魯迅文章那千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