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熱】《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柯察金的頑強不屈,追求自由亦讓我崇拜;還曾讀過《水滸傳》,魯智深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更讓我崇拜。

讀過許多名著,也有過許多感悟,但最令我難忘的卻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寫過許多名著,這《朝花夕拾》。便是他的一本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性的文章,成書於927年7月日。此書中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文章,但並不是對往事的單純回憶,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散文精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是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書共有十篇文章,充滿了清新樸實的氣息。這其中最吸引我的要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

作為被初中課本選用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自有它的獨到之處。本篇文章的第二段中的景色描寫:“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頁里長吟,肥胖的蜜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一段的排比及擬人的修辭用得是極為巧妙。這一段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更為百草園增添了一分神祕色彩。

文章的寫三味書屋的部份,似乎是用來批判封建教育的。從作者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回事然後先生生氣便可看出封建教育對人思想的束縛。不過那時的魯迅先生確實是有些調皮,在上課畫畫兒,不過卻是讓人覺得封建教育的無趣及落後。

説實話的,魯迅先生的文章我有許多都讀不懂,這或許是我的文學修養抑或是我的思想水平高度不夠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魯迅在此則中更着重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着實可敬!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以筆作槍,字字擲地有聲,這本《朝花夕拾》,雖是回憶性的散文集,但絲毫沒有改變它的風貌,對於作品中所指出的舊中國的弊端,我看過後觸目驚心,慶幸我出生在了祖國富強的年代,我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在過往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樑的我們,怎能不為了中國而去努力呢?從《朝花夕拾》中,我看見自己的影子,一個堅定的影子!總而言之魯迅其實是在眾多的作家羣中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他敢罵,罵苟延喘、陰險狡詐的人,罵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這就是魯迅一個大膽的作家!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説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説,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四川成都南街小學六年級:古古怪怪468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5

《朝花夕拾》這本書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與青年求學的歷程。在當中我也能想起我一些温馨的回憶,比喻説在中的一句話:“哥兒,有畫的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想起了以前我的一本書《中華上下五千年》也是一樣的,我的第一本寶書,但也像魯迅先生一樣不知道哪去了,但我天天都也像魯迅先生一樣想着裏頭的一個個人物。

《朝花夕拾》裏面的一些故事其實不只單是講故事,如《狗貓鼠》寫了貓和鼠的秉性,行為,寫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面目;《二十四孝圖》抨擊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五昌會》批評了舊社會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對兒童天性的壓制與摧殘;《無常》描述了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的“無常”形象諷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述了作者自己童年在百草園的快樂,與在三味書屋乏味的學習生活,體現出兒童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揭露了封建庸醫害人的本質。

在這些讀物中,我看到了我小時候的倒影。我在六歲時還能玩玩小雞小狗,還能與朋友們一起遊戲,但在上小學時卻只能像魯迅先生一樣,ade我的小雞,和小鴨們,ade我的好朋友們,ade…………從此以後我並沒有像平常那樣能天天見天天玩。

魯迅先生寫的都是真理,生命誠可貴,真理價更高,追求真理是人的最高信仰,擁護追求真理之人是人們共同的責任。當真理如陽光般普照社會就會有希望。所以説,魯迅先生這種希望,像達芬奇這樣的曠世奇才,在人間就是少有的,達芬奇創造了《蒙娜麗莎的微笑》,那麼魯迅先生,是他創造了現在的社會,創造了現在的真理和人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6

童年的蹤跡在我們和魯迅的記憶中淡淡隱去,而今,我們卻要繼續追它那輕快而又沉重的步伐,走向光明的深處。

百草園,在魯迅的筆下,彷彿充滿了活力與快樂,可以想象魯迅曾經是那麼自由,那麼快樂,脱離了塵世的喧囂,不必再為生活發愁,不必再被那丁黑暗的時代所禁錮。然而,漸漸長大,時代漸漸變換,只有童年的歡樂慢慢消失在無窮無盡的書山學海中。我們也像魯迅一樣背上了沉重的書包,眼看着童年在風雨聲中走遠。

家長們!能否還給我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一個沒有滾滾而來的學習和作業的童年。

魯迅和我們一樣憎恨的並不是家長,而是他們腦中的思想。曾聽過一句話:沒有興趣,任何成功都顯得蒼白。

他們逼迫孩子,急於讓孩子成才的渴望這時反倒變成了“幫倒忙”,一廂情願的自信的以為這樣可以幫到孩子,這也正是人類的缺點:過度的自信。

從更深的層面上來説,當時家庭的結構,倒真有點像社會的結構。頗似清朝末期的“文字獄與君主專治。這更是封建社會的缺點與漏洞。

千千萬萬的“小家”組成了社會了這個大家。我認為這也是當時社會腐敗的原因。當今的社會這樣的情況有所緩解,但這樣的情況還仍在出現,不能因為學習上的關係而耽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們要加快追尋童年的步伐,而不是在這兒唏噓長歎,過去的時光如清風,從手中流去,應當珍惜它,珍惜自己來之不易,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7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脱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敍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説:“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8

回首往事,充滿着酸、甜、苦、辣,這應該就是“朝花夕拾”吧。

當魯迅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他的心中充滿了酸,酸得讓人難受。在《狗·貓·鼠》中,作者記載他曾經養過一隻小隱鼠,可後來死掉了。那隻小隱鼠十分可愛,會舐吃墨汁……我讀到這一部分時,心中不免產生也希望能夠餵養一隻小鼠的慾望,一邊讀一邊想象我現在就擁有一隻小鼠,能夠在我手心裏爬,好像真的感受到手心癢癢的感覺。忽然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從夢中驚醒——“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事實上是被長媽媽踏死的),我不免為那隻小隱鼠打抱不平,也明白了魯迅仇貓的原因。我想,那時的魯迅的內心必定比我還要激動,必定為隱鼠的死悲傷,恨不得把所有的貓都從他的世界趕走,臉上卻顯得十分冷靜,目光呆滯,一邊回想隱鼠帶給他的快樂,一邊忍住眼淚,使眼淚倒淌到心裏。

書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我從這篇文章認識到魯迅小時候的活潑、可愛,書中描寫百草園的語句,使人感到甜蜜,同時也很羨慕魯迅。在沒上書塾之前,魯迅每天都能在百草園中體會到很多樂趣:尋找油蛉、蟋蟀、蜈蚣,拔何首烏根,捕鳥雀,堆雪人……這些都是現在的兒童體會不到的,因為孩子游玩的百草園已經被高樓大廈所佔據,孩子心中的百草園也已經被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功課湮沒了。我想,在如今高科技十分發達的世界裏,再也找不到第二個百草園了,就讓“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永遠埋藏在我們心中,把那夢幻般的甜永存於腦海之中。

但是,魯迅的童年也是苦澀的。魯迅的父親生病時,他們家先請了一位名醫,可這位名醫卻推薦了另外一位醫生來為父親治病,父親最終因醫治無效去世。事實上,這兩位醫生應該都很清楚魯迅的父親的病是不治之症,為什麼他們不實話實説呢?還用“蟋蟀一對”、“平地木”這些東西來做藥,為了勒索錢財不惜草菅人命。在父親臨死之際,魯迅大聲喊:“父親!”時,心中的苦楚恐怕一半是因為父親的逝去,一半是由於眼看着封建社會人們品質敗壞卻無可奈何的心情。

不過,魯迅的生活有時也是辣的,但並不是那麼強烈。有一年的五猖會,魯迅對此十分盼望,可是父親卻掃了他的興,因為父親讓他背《鑑略》中的幾段。至今我都不明白他的父親為什麼要在所有人都興高采烈時提出讓魯迅背書,我為此憤憤不平,我猜魯迅當時的心情或許也不過如此吧。口中讀着書,心中卻惦記着熱鬧非凡的五猖會,這種感覺就像辣椒,辣卻無法擺脱。

仔細品味《朝花夕拾》,才發現它並不只是一本簡單的回憶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

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1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假期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像是你跟你的好友聊家常一般,魯迅的作品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華麗的語句。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一個以筆代槍,同惡勢力不屈抗爭的偉大斗士,此刻成了一個遠遊歸來的慈愛温和的長者,在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和心靈的家園中輕輕拂去歲月的積塵,而後,氣定神閒地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動清晰的故事,一個個鮮活形象的人物——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在這個搖曳多彩的記憶裏,我最愛留戀徜徉的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充滿了生趣的小小百草園。

幼時的魯迅,不時到園裏的泥牆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烏接連不斷的根,為貪嘴而去摘帶刺卻酸的覆盆子。童心總是充滿無窮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園給了他無盡的歡樂,幼嫩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新鮮透亮。

讀《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領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樸的鄉民給了幼年魯迅美和愛的啟蒙,使他擁有了一顆豐富細膩而嚮往美好的心靈,並絲毫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後當他回憶起故鄉的舊事與童年的樂園,哪怕是對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滿了深深的眷戀。

魯迅先生留存於世的諸多作品,《吶喊》《野草》《故事新編》等,今天讀來依然令人難以釋懷。在如今物慾橫流的塵世中,人們夜以繼日地為名利而奔波勞累,為情感而困惑煩惱,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記了花草的芬芳,鳥兒的啁啾,忘卻了人始終是來自自然而又歸於自然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規律呢?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2

哼唱一段舊時歌謠,懷念那扎兩條辮子跳皮筋的時光。

孩童無忌的笑嚷,和着草地上沁人的香。

那一年的我們還衝着井裏扔石子,那一年的我們還不懂為什麼ABCD讓大自己十幾歲的哥哥姐姐皺了眉頭。

朝花夕拾,就是那時的寫照,現在的情。而魯迅,在數十年前回頭朝漫漫行路一望,我便看到了樹根底下的年華。

在那段時光內,文言文與白話文的鬥爭依然如火如荼,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對妨礙白話文的守舊人羣痛恨至深,正如他所描述的,哪怕是世間最毒最黑的咒言,也應加諸在他們身上。我顫慄於魯迅的決絕,為尋求因果的根源,去看了他撰的《二十四孝圖》。書中提到,當時中國的孩童書籍簡陋,遠不能與歐美國家相提並論,卻好歹圖文結合,有些懵懂。可恨文言浪潮的到來,彷彿是一羣洪水猛獸,要把讀書的樂趣洗刷乾淨。我此刻不禁為那些幼童默哀。時至今日,教育業的發展已非往日所能比擬,甚至是寓教於樂的國外教學方式也已經被逐漸接納,連課本上的習題都有彩色的漫畫點綴其旁。倘若到了圖書館,感覺就似比百花齊放更像繽紛的海洋。再讓我來品讀古韻悠悠的《荀子》,不但會嫌封皮嚴肅簡易,且在內容上大難適應晦澀難懂的文字。思量彼時七、八歲的小兒就要日日人手一本唸誦,辛酸和憐惜就撐滿了心田。

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在翻閲着帶拼音的《西遊記》,模仿着插圖上的齊天大聖,暗暗憧憬那些英雄們得意的戰績;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和同伴在院間戲耍,或者偷偷跑到大自然的天地間奔跑,把學習當成新奇的未知物。

那麼,魯迅七、八歲的年華,若是倒帶回去,命運的轉輪又該沙沙吟出什麼調子的歌謠呢?我凝神諦聽。

恰應是百草園內歡快的童聲與三味書屋沉悶的轟響快速連串的琶音吧。起伏的旋律又勾起了我回憶裏的塵霜,我在泛黃的紙頁中覷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境。徘徊在蟬鳴長吟,黃蜂微伏,雲雀直竄雲霄的樂園中,與蟋蟀的琴聲、何首烏藤、木蓮偎在泥牆根一帶。魯迅的童年如同生活在伊甸園的天之寵子,沉浸在歡樂的玩鬧之中。可惜,伊甸的樂土輕易地被打破,學童們鎖在先生們製成的囚籠中,再也無法日日哼唱田埂上的童謠。沉重的墜落,憶昔何其心悵。

我看着時光機裏的沙漏,聽一曲舊時歌謠的呢喃。

忽而一起一首詩,於是默吟: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

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3

魯迅前輩,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為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別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應該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説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為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着跳着,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着,拿着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着,強記着。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裏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