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初中生如何寫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如何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如何寫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其中最難寫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類的讀後感如何寫呢?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例文:

《十月》讀後感

暑假裏,我又讀了一遍《十月》。

《十月》這本書的作者是馬來西亞的許友彬。故事主要描寫了男孩十月從小失去爸爸,媽媽又因病去世,他寄宿在舅舅家裏,默默忍受着表哥的冷漠和故意刁難。媽媽去世前留給十月一封信和一把鑰匙,信上有一道習題:你必須堅強,要連着七天沒有眼淚,才可以用鑰匙打開櫃子。十月艱難地停止了哭泣,七天後,打開櫃子,又發現一封帶着習題的“來信”……

十月完成了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完成習題的同時,十月發現了一個嚴守多年的祕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神祕的身世,與蝴蝶夫人、歷史老師的複雜關係,還有完成習題後的禮物,讓十月尋找着媽媽,尋找着真相,尋找着家……

我真正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十月的媽媽,用一把鑰匙和幾封信,讓十月慢慢堅強起來,獨立起來,一個又一個懸念,引導我們讀下去,也讓十月為了心中的母愛,完成了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習題,同時解開了一個祕密。書信中的幾行字和幾個習題,卻讓十月深刻地感受到他心中的媽媽的存在。雖然真正的媽媽已經死了,但心中的第二個媽媽卻默默地鼓勵十月,引導十月,用無私地超越生死的偉大母愛,讓十月堅強的同時解開了他複雜的身世。

整本書沒有非常精彩、華麗的語言,卻讓我深深地感動了。作者用樸素的語言,給我展示了一個愛的世界,刻畫了一個偉大母親的形象。雖然十月的母親已經死去,書中也沒有任何關於十月母親的語言描寫,但僅從幾封跨越人間天堂的書信中,就真實地近距離地感受母愛,想象着這個偉大的母親。

原來,母愛的範圍可以這麼廣闊,甚至超越生死,跨越人間。雖然肉體上失去了母親,但在十月的心裏,母親永遠活着,母愛永遠伴隨着他。

這真是本令人感動的小説!原來每天有着媽媽的陪伴與呵護,是多麼的幸福!母愛是潛藏在生活裏的,讓我們去細心地感受母愛。不要等到失去,再想去珍惜!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寫的。他在文章中回憶了他七八歲那年第一次寫了一首詩,他的父母給予了他不同的評價的事。他的媽媽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爸爸的評價是“糟糕透了”,這兩種不同的評價對作者來説都是父母對他的愛;都是至關重要的。是啊!無論是“精彩極了”還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對作者的一種愛!而作者也從裏面不斷進步;不斷成長,最終他成為了美國著名的作家。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有碰到類似的事情,我們應該對此進行分析,從中得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還缺少的東西。不管別人説的好不好我們都要吸取中間的教訓。

老人與海》讀後感

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並不平凡的故事……也許沒有大海,那就沒有了這個不平凡的故事。正因為有了大海,才有了這平凡的漁夫,才有了這碩大無比的魚;才讓漁夫釣上了這條大馬哈魚,但卻在海上與其搏鬥了三天三夜才把它殺死,接着卻又遭到了鯊魚的襲擊,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這條大馬哈魚只剩下又粗又白的脊骨。

一切的肉體都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僅僅是—個軀殼,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只不過是一堆毫無利用價值的骨架!然而在這個頗具悲劇色彩的故事中,卻折射出一位“英雄人物”——漁夫聖地亞哥。‘

他連續八十四天捕不到魚,在別人看來,他是失敗的。一個漁夫捕不到魚,還能算是—個、真正的漁夫嗎而他卻還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捕魚。他從未放棄,即使已經八十四天沒捕到魚了。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佩服嗎古時愚公移山,他明知道開山挖石並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為之的事情,這需要自己的子子孫孫一代代不懈地做下去,可他仍堅持帶着子孫一天天去移石。愚公不也“知其不可為”,卻也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了嗎天帝最後感其誠,命山神搬走了山。

連古時一位九十多歲的老翁都如此,我們不是更應該如此嗎如今的中學生,興趣倒是挺廣泛,學這又學那,可幾乎每次都是“三天打魚,四天曬網”,總半途而廢,他們缺少的不就是像聖地亞哥和愚公一樣的毅力嗎只要有了毅力,便沒有不可攀登的高峯,只要有了毅力,便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題嗎人真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

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人生誰能沒有失敗就像人學走路,也得有過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人才能學會走路。失敗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有人因為害怕失敗不敢追求成功,這就是弱者。在弱者面前,失敗是傾覆生活之舟的波濤,波濤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個嚮往成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

作為一位強者,就不應該面對失敗而消沉悲觀,就不應該因為沮喪而停止追求!《老人與海》給予我們的啟示實在太多太多。它確實是—部好書,—本讓人受益終生的好書!

許多家長有的時候也會像作者的媽媽一樣不斷地鼓勵孩子,這雖然是好的,但如果對孩子只有鼓勵而沒有批評,孩子就可能慢慢地驕傲起來,甚至會自吹自擂。造成孩子的能力慢慢地下降。但是也不能不斷地批評孩子,如果只有批評而沒有鼓勵,孩子們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而自暴自棄。如果鼓勵和批評可以平衡的話,孩子們就會慢慢地進步。

在北京有一位青年作家——郭敬明。他的作品有他自己的風格,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可是有一些人卻説他的作品十分的無聊,説他只懂的無謂的幻想。但是郭敬明並沒有泄氣,而是化壓力為動力,寫出了很多好的作品。比如他的《幻城》寫的十分感人。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好評。他的人氣也上升了許多。郭敬明像巴德·舒爾伯格一樣謹慎地把握住了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我們應該有向巴德·舒爾伯格和郭敬明學習!

在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地聽取別人的教訓,積累成自己的經驗,不斷破浪前進,才能成為駕駛自己生活之舟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