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千年一歎》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74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千年一歎》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年一歎》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千年一歎》讀後感1

哪有什麼和平年代,只不過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最近看了餘秋雨老師的《千年一歎》,你就會明白生活在以喜馬拉雅山為西門的大中國,是多麼自豪與驕傲!餘秋雨老師帶着鳳凰衞視的其他人員,歷經滄桑,穿越火線,從希臘到尼珀爾,一一去尋訪那千年文明,生命是脆弱的,文明卻是偉大的,而即使埃及文明等各類世界文明有些比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要長,但是沒有一個能夠像我們中國這麼完整延續傳承下來,所以我們很慶幸,慶幸地能夠把朱子,程子,孔子,莊子等經典一直應用到現在,這就是俗話説得,不能斷了香火!

在回想當今我們生活的中國,是多麼有安全,是多麼有底藴,是多麼有文化!所以慶幸生活在這麼一個令人羨慕的國家!一個強大的國家!

而現在經濟在飛速發展,我們年輕的一代似乎有些着急,社會步伐有些過快,我們開始有些急躁,甚至開始抱怨,請我們放慢心中的腳步,好好品味這和平的滋潤,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體驗過在吃飯的時候,一顆火箭彈從你耳旁飛過的驚心動魄,沒有體驗走在街上隨時汽車炸彈的巨響,所以我們應該慶幸,把這種文明延遲下去,和平珍惜下去!

最後兩句話送個諸位,

1、你為祖國站崗放哨,祖國為你遮風擋雨;

2、國無國防,國將無防。

《千年一歎》讀後感2

餘先生的《千年一歎》,我在兩個月裏一共讀了兩遍,還為此拜讀了對話形式的《文明之旅》。

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有幾個。

首先,餘秋雨先生的文筆才學深深地折服了我這文化小白,我就像一個好奇的稚子,看着字裏行間的那精湛到位又不失文字之美的敍述,就像變魔術般,讓我無數次崇拜着又歡喜得手舞足蹈。文字是文明傳承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思想影響最重要的途徑,像餘先生、季老他們這些文學大師,都是我心目中偉大的人類。

其次,這是我看過最完整的古文明介紹的書籍,且淺顯易懂,傳景傳情。尼羅河邊上的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文明,猶太人的希伯來文明,更早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我以前也曾從不同的書籍裏斷斷續續地瞭解,但它們究竟有何聯繫?現在是什麼樣子?與中華文明在時間和表現上有何不同?這些都是我一直想知道或者想規整的,而這一次終於明明白白了。

再者,這可能是餘先生對文化、文學追求的路上最後一本純純粹粹且高度到達巔峯的一本書了。以後可能都會是生感悟、做人藝術什麼的,我不會有興趣。

最後,説到中華文明。這應該是我作為中國人最驕傲的資本,也是我身為一個渺小的中國人最無奈的部分。如中庸之道,助我,愚我,也害我。它的確值得我們去反思

《千年一歎》讀後感3

一本好書於個人而言,不在於它是不是名著,不在於它是否能流傳百世,也不在於它的發行量多少,最重要的是它能不能直達你內心深處,與你產生共鳴。而且,每一次的翻閲,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從而使你有重新讀之的渴望。

對我來説,秋雨先生的《千年一歎》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隨鳳凰衞視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挖掘了所到之處公開的以及更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書中文明的興衰,讓我心潮澎湃,讓我真切感受到人類創造着文明,也毀滅着文明。

先生的佳作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在遊歷中展示了文明興衰的歷程和人性的特點,感受世界的精彩,同時也告訴我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生命是短暫的,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需要努力,只有不斷前進,社會才會進步,文明才能發展。

讀完《千年一歎》也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也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汗顏。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這種驕傲不因為近百年屈辱歷史而減弱,反而更加堅信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明會愈發燦爛。也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

先生説:“執筆於最恐怖地區,問道於數萬裏荒原,反思於尼泊爾山麓,驚悚於古文明遺言。”我也渴望像餘秋雨那樣重走這段古代文明之路,感受時間留給我們的深思與悠長……

《千年一歎》讀後感4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可能是每個中國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學習歷史的第一課,儘管那時候並不理解何為文明,老師或父母總會要求我們記住這句話,同時還要記住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詞語,同樣也理解不了這些國家在哪裏、有着怎樣的文明,只是死記了這麼一個概念,隨着我們慢慢長大,這個概念就牢牢地長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很少有人去懷疑和論證,如果不是做學問,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這樣這句話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基本常識。

在信息化空前發達的當代,提及文明古國,我想大多數人頭腦之中首先出現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極度繁榮的文化藝術,很容易聯想到亞里士多德、維納斯、奧林匹亞、金字塔、空中花園、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們的歷史,很容易想到這些人物和情景,或許來源於我們對三皇五帝、孔孟、萬里長城、兵馬俑的熟識,這樣的聯想看上去是多麼的順其自然、合乎情理,進而聯想到當代,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現代化國家,比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更加進步。

然而,當我們認真讀完《千年一歎》,跟着餘秋雨老師從古希臘文明遺蹟開始,到古埃及文明遺蹟,到古巴比倫文明遺蹟,再到印度文明遺蹟,最終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國,我們就會改變很多伴隨我們很久的一些關於世界文明的認識,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識,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很多問題。

《千年一歎》讀後感5

看了《千年一歎》之後,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喜悦。反而是越看越沉重,不忍再看,又不得不看。尋訪古禮貌的禮貌之旅。乍一聽,是一件美差。可其中卻藴含着多少説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那些禮貌古蹟總讓我感覺它們是在沙漠上默默堅守的一座豐碑,一座很悲涼的豐碑。以前的它們是輝煌的見證者。

而今的它們好似煙花燦爛之後留下來的與餘燼。以前創造了他們的人的後代子孫,此刻因為各種原因,正在遭受這戰亂,貧窮,飢餓,恐怖主義的侵害。餘秋雨先生説,看到作為一個以前創造過輝煌文化的國家,他們的子孫連學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然而又何止是痛心!哭牆之下那不曾休止過的哭聲,醫院裏亟需藥物治療的孩子,那種就差武裝到牙齒的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又豈是一個痛字可説得清,道得明。忘了是在哪個國家,為了讓旅客能夠安全地觀賞古蹟,每個車隊都派兩輛車前後保護,餘秋雨先生那時候的情緒只剩下難過,他們只但是是想讓外人瞭解一下他們的歷史文化而已。

戰爭越來越讓我感到害怕。它是一個怎樣的惡魔,怎能讓以前的輝煌化為齏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可他們卻像是一縷輕煙從歷史的上空飄過。恆河邊靜待死亡的老人,垃圾堆上密如林的腳能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中國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幾千年來,大家打打殺殺,之後因為外族的侵略,大家竟緊緊地團結在一齊,再也部分什麼外夷了。很期望中東有一天也能這樣。發現原先大家是一家人。還有那些製造惡魔的人。

《千年一歎》讀後感6

靜靜的夜裏,一盞燈,一杯茶,最適合安靜的讀一本書。餘秋雨的作品總有一種滄桑感,能夠帶你去往遙遠的過去。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是滿滿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繁華的景象,如餘秋雨先生在書中所寫:執筆於最恐怖地區,問道於數萬裏荒原,反思於尼泊爾山麓,驚悚於古文明遺言。跋涉四萬公里,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一路走過;跨越千年時光,”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探尋中東古文明。

餘秋雨先生在書中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引導着我們進入往昔時空,觀看一個個曾經輝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反思着我們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緣由:“與貧困和混亂相比,我們一定會擁有富裕和秩序,但更重要的,是美麗的安適,也就是哲人們嚮往的“詩意地居息”。”“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面前,我們只選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賽什麼?要講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這就是説,中國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

我想,生活也應是如此:簡單、自然,而能快樂。

《千年一歎》讀後感7

千年一歎,一歎千年,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究竟有多少王朝,多少輪迴?誰也無法知曉它們曾經的輝煌,世人看到的,只不過是經過幾千年歲月蹉跎的落魄罷了,每每拾起此書,我都不禁感歎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無情!

作者餘秋雨在千年之後重走,聽到卻只有陣陣歎息,從那美麗的愛琴海面傳來,從那古老的金字塔上載來;從那沉寂無聲的死海邊傳來,從那無邊無際、硝煙瀰漫的沙漠中傳來;也從恆河邊傳來……當昔日的輝煌變得落寞,唯一的療傷者也只能是時間了。經過一代的變遷,人們逐漸遺忘,那一聲聲歎息也變為了無奈。文明慢慢衰落,曾經那些美麗的色彩也被時間沖淡了。在餘秋雨的書中,我彷彿能感受到一絲絲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人民沒有一點快樂和幸福。只有往日鼎盛一時現如今如此慘淡的古文明,只有一片死寂的黑色。

希臘陷入了平靜,而埃及昔日的輝煌到了今日卻是一個快要湮滅的地步,令他們先人引以為傲的古文字至今無人能懂,古文明對於埃及人有着一連串的問號。只有從被風化的古蹟和金字塔中,隱約看見一點文明古國的模樣。伊拉克的失學兒童太多太多,連字也不認識。要知道他們的祖先是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啊!戰爭讓本該天真爛漫他們承受了太多同齡孩子不該承受的痛苦,小小的肩膀上揹負着太多責任。小小年紀失去親人,連上學都成了一種奢望。也有無數人守在恆河邊,等待着死亡……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如今也只有中國這頭雄獅傲然挺立。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

《千年一歎》讀後感8

悶熱的夏日,午後連一絲風也沒有,庸懶的眼神很吃力地掠過桌上的那盆花,胳膊肘碰到了白的牆,又折回放在那本攤開的書上。

書是從朋友借的,餘秋雨的《千年一歎》,雖是日記紀實體裁的文字,讀來卻另有一翻味道。

我一直喜歡這樣雕啄文字,無聲無息的就走進一個人的世界,能聽到對方的呼吸,輕輕地,緩緩地,像雲,像水,有時也想這炎熱的鬼天氣;

思緒行走在文字中,一次次被文字中的話語折服,那種隨意,那種釋然的心態,猶如午後的一杯清茶,潤了咽,也靜了心。

這樣的'文字我從不急切地去讀完,泡上杯茶,或是放點音樂,才打開書,用心去走進文字,從中去悟出一些事理。

《千年一歎》無聲無息的讓我走進餘秋雨的世界,走進他所描寫的世界,古希臘的文明,古羅馬的風情讓我向往。才讀罷這本書已經是滿腹的滄桑,隨餘秋雨遊歷了一邊世界上那些正在被時間、戰爭所吞噬的文明遺蹟。那是怎樣的一種旅程?

不怎麼不瞭解希臘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臘文化有過怎樣的宏偉歷史;初識希臘是從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欺騙宙斯開始的,還有就是希臘國家男子足球隊曾拿過2004年的歐洲盃的冠軍。希臘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度。這是我對希臘僅有的瞭解。隨着餘秋雨先生的筆跡慢慢的遊走,讓我知道希臘竟然有如此濃厚的文化氣息!遺憾的是這裏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沒落。談到希臘衰落的原因,餘秋雨有兩點認為:一是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內耗;二是內憂外患,又不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國家。

千年走一回,卻有陣歎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那兩河流域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恆河畔邊傳來。是誰?是誰的悲歎?哲人,法老,佛祖?亦或是他們的民族與靈魂?當輝煌已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已經開始了遺忘,那陣歎息也只成了無奈。

歷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響多少?我一時間理不清頭緒,也無法理清。的確,歷史已經成了歷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程。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説;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無末,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歷史是家,是廣闊天地裏的一座樸素堅硬的石頭房。沒有修飾,沒有點綴,是我們遠航時掛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文明已經衰落了,歷史也開始褪色,輕聲一歎,人類又投身於新的歷史。我們在總結,在回憶,在悲祭我們的祖先。隨後毅然走上腳下的路,順着他們的腳印一步步走下去。

終有一天,我會俯瞰整個中原大地。任憑凜冽的風穿透我的單薄靈魂,讓我傾聽這神州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摸這個古國蒼老的靈魂。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旁。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濕我的衣腳,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歷史長河。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

歷史,每每想起,總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迴,反反覆覆,滾滾而來。面對歷史的潮流,我一時間竟手足無措。

一本書,一本日記,一次旅行,一種思索。思索古埃及文明,你會為擁有生活在中華文明之重而感到欣慰。因為我們的老祖宗雖然焚書坑儒,卻統一了中國文字,這就相當於建立了一種覆蓋神州大地的“通碼”,雖歷經幾千年,但古文字、古歷史、古文明沒有因為無人破讀而湮滅。最大的湮滅不是書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對古文字的解讀能力。

《千年一歎》讀後感9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要想了解這個世界,這個文明的本質,就需要去靠近他,去靠近那些厚重的古墟,去撫摸那些斑駁的碑銘,去體會那些傳承千年的神祕文化。而餘秋雨先生的這本《千年一歎》就是訪問北非中亞和西亞等地與古中國齊名的文明遺蹟,去感受那不同尋常的美,去更好的瞭解世界瞭解中國。

“要麼今後只敢小聲講述中國文化,要麼為了能夠大聲,不顧死活的走遍全世界一切重要的廢墟”。這便是餘秋雨先生寫作的動力。他用了三個月時間,走過了埃及,走過了希臘,走過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文明故土,用質樸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幾千年前幾大文明古國的興盛與衰亡。

其中最令我動容的莫過於《哀希臘》,浩大温和而蔚藍的愛琴海靜靜地躺在文筆流轉之間,潔白莊嚴的石柱屹立在厚重的書頁之上,我彷彿看到了埃斯庫羅斯,蘇格拉底,希羅多德,他們的智慧如愛琴海倒影中的點點星光,匯聚成一片璀璨的星河。拜倫的詩句在我耳邊迴響:“祖國啊,此刻你在哪裏?你美妙的詩情,怎麼全然歸於無聲?你高貴的琴絃,怎麼落到了我這樣平庸的流浪者之手?”一聲聲飽含深情的呼喚,既是對逝去的希臘文明的哀悼,也是對世界所有文明的呼喚。愛琴海上柔和的海風拂過岸邊哲人的身體,撫摸過石柱上的斑駁的遺蹟,最終吹過浩大神祕的海神殿,吹進了我的心中。

那一刻,我如同夢中的李白“一夜飛渡鏡湖月”,雙腳踏上了這片偉大的土地,在蔚藍的愛琴海邊徜徉,任由海水漫過腳踝;與先哲們一同思考,領悟人生的道理;在巨石柱羣中徘徊,感受着所藴含的厚重;仰望堂皇的海神殿,跟隨拜倫詩中的吟遊詩人,哀歎着驚世之美……

歷時四個月,餘秋雨先生終於在千禧年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對面橋頭有一個白石築成的大夢,上面分別用巨大的宋體金字鐫刻着一個國家的名字。我站住了,我的同伴們站住了,誰也沒有出聲,只聽到峽谷下的水聲響如雷鳴。”生在她的懷抱中,我們卻常常抱怨,離開她遠遠近近的看一圈,終於懊悔……

《千年一歎》讓我暢遊在世界文明之中,思索中華文化的傳承,最後,請允許我用餘秋雨先生的一句話來當做結尾“不是距離的遙遠,時間的漫長,才會產生痛切的思念,真正的痛切是文明上的陌生,真正的思念是陌生中的趨近。”

《千年一歎》讀後感10

《千年一歎》為餘秋雨所著,作者非常有名氣,抱着好奇和崇敬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實際是一本每日艱苦旅行之間的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多公里,不畏艱辛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險,到達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最後又回到中國,幾乎整個亞歐大陸古文明,把希臘神話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衝突,侯賽因的陵寢,漢謨拉比法典的價值和泰姬陵的聖潔娓娓道來,記錄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想。

閲讀《千年一歎》,作者餘秋雨帶我們一起領略文明古國的遺址,慨歎人類文明的精華,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其中既有歡愉和敬仰,同時也承受着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衰落所帶來的震撼。從古至今,希臘有着濃厚的文化氣息,遺憾的是,作者看到並記錄了希臘的狹小、陳舊和人民的閒散,談到希臘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沒落,並分析衰落的原因:一是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內耗;二是內憂外患,又不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一個統一的集權國家。埃及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作者痛心古文字現已無人能識,導致珍貴古文獻也無人能懂,對金字塔充滿了疑問!作者惋惜古巴比倫剷平重建古城遺址,同時也將那份強烈的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也給泯滅了。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在伊拉克,祖先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但作者看到的現實是太多太多的兒童失學、衣衫襤褸在街上勞作,即使在最好的小學,孩子們上體育課踢的球也是完全沒彈力、裂了縫的硬塑料球;在兒童醫院缺醫少藥……在印度孕育古文明、被譽為母親河的恆河邊,作者再次被“恆河晨浴”所震驚,無數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河水裏,因寒冷而顫抖,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死後免費被火化、自己的骨灰被撒入恆河;岸邊的焚燒惡臭撲鼻。

在文末,作者到達了尼泊爾,感歎世界各國的文明人都喜歡來這裏,不是為尋訪古蹟,而是來沉浸自然;並總結到中國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

作者考察了那麼多古文明遺址,一直在與中華文化對比,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沒有中斷和湮滅的,只有中華文明,概括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仰仗於地理環境的阻隔,避開了古文明之間的互徵互毀;二是仰仗於文明的體量,避免了小體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枯窘;三是仰仗於統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統,避免瞭解讀的分割、封閉和中斷;四是仰仗於實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極端主義;五是仰仗於科舉制度,既避免了社會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記。

《千年一歎》讀後久久不能平靜,更加為中華文明而自豪,也更加理性思考和珍惜當下的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