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59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龍應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來》,讀完後,我的心靈深深地被觸動了,我不禁淚流滿面。

在書中,龍應台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細心地將她的寶貝華安和華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實地記錄了下來。這本書中令我現在仍記憶猶新的是這樣一幕——龍應台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5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龍應台對待孩子總是那麼寬容、和藹可親,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他,用最大的愛心去呵護他,用最大的耐心去等待他,讓我不由得感歎:龍應台真是一位慈祥和偉大的母親!

每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我的媽媽也許不像龍應台那麼的温柔、細心,不會看着我扎蝴蝶結,但她卻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我無私的愛。她每天都會準時接我上下學,放學後會問我晚飯想吃什麼。當媽媽做好飯菜時,飯桌上又總少不了我最喜歡吃的菜。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慚愧,因為那一聲聲“兒子,快點來吃飯”偶爾會讓我煩躁,有時候會對媽媽不理不睬或是發脾氣,現在我知道了,那就是媽媽的愛。而每當吃飯時,媽媽又總在一旁為我夾菜,勸我多吃一點,才能長高長胖,還總問我吃飽了沒有,我懂得了這就是媽媽的愛;寫作業時,媽媽連最喜歡看的電視劇都不看了,總是默默坐在一旁看我是不是認真學習,我碰到難題了媽媽會耐心地指導我,寫完作業後媽媽細心地為我檢查作業,如果有錯,就和我一起討論訂正。有時覺得有些“煩人”,有時覺得有些“嘮叨”,可每一句話都印在我的心坎裏……

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儘自己的努力去學習,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在家裏要及時鞏固複習知識,多做課外練習,爭取在學習上有更大的進步。在學校裏做一個認真學習的學生,在家庭裏做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在社會上做一個守法的公民。不要讓父母失望,長大以後回報他們,但我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無以為報的,滴水之恩都要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對我的恩情,他們總能對我無私的付出,讓我過着無憂的生活,就讓我好好孝順你們,報答你們,讓你們過上幸福的日子。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2

初陽照射下的午後,慵懶的閒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安靜地品味着初春的氣息——青草氣息中隱隱夾雜着一絲絲芳香。我向小路盡頭望去,有一對母女安然地坐在草坪上。孩子的手中似乎拿着一塊拼圖,正猶豫不決地向地上放着,而母親則是滿臉微笑,等着孩子下手。我一怔,春陽微晃。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龍應台的話迴盪在我的耳邊,猛得想起那本令我心靈震撼的書——《孩子,你慢慢來》。

初識這本書,是在我讀完龍應台的《目送》後。當時我心情迫切地想再品讀她的作品,於是我讀起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我的記憶中,龍應台的語言應是犀利、率性的,直射人心的,但我沒有想到,龍應台還會有如此深情而温柔的語言。一打開書,我就被華安那調皮可愛的事蹟所吸引,例如把小汽車一輛輛放入馬桶中再撈出來,纏着媽媽講故事,裝作強盜“打劫”老太太的糖等等。每當華安在做這些調皮的事情時,背後總有一雙眼睛含情脈脈地看着他、關心着他,呵護着他,那就是母親龍應台。

龍應台在照顧華安的事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她精心挑選適合孩子看的書,製造孩子喜歡吃的菜,就連“安安”上幼稚園也要大費苦心地尋找一番。字裏行間,濃濃的母愛早已透出紙面。

就這樣,華安、華飛在龍應台無微不至地照顧下逐漸長大。通讀全書,我們也大概可以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母愛。母愛就是背後的那雙眼睛,看着你走過大街小巷;母愛就是那精心製作的飯菜,伴着你度過年年歲歲;母愛也是嚴厲的一番批評,引領你走回正確的道路。母愛啊,就是那一顆充滿温情的心,灌溉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

至此,我不禁想到我的媽媽。記憶中的媽媽總是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風裏來,雨裏去,在家、我的學校、她的單位之間輾轉騰挪。有時夜裏歸來的媽媽一臉倦容,卻還不忘提高聲音喊我:“快來,我給你帶了好吃的。”每天上學前的一句:“天冷了,加衣服。”或“記得帶水杯啊!”都是我温暖不已。

大抵天下母親都是這樣吧。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愛,用愛去呵護、去陪伴、去澆灌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一天,那些花朵會迎來自己的花期,而那天,也是灌溉者們會心微笑的時候吧。

草坪上的孩子終於放下了一塊拼圖,旁邊的媽媽也展露出了温柔的微笑。春陽撫過大地,一如喚醒孩子的母親。不過春光不急,她要等這些“孩子”們慢慢地醒來。時光靜好,耳畔迴響着:“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3

一本封面樸素唯美的書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樹林,金黃的梧桐樹葉鋪滿了地面,一個看似5歲多的捲髮混血小男孩,他穿着厚厚的藍色大衣和一條大紅色的秋褲,只留下一張充滿稚氣的小臉露在外面。

小男孩邊踢着樹葉邊一臉認真的慢慢走路,彷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在照片下面寫着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鏡透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一位多麼讓人感到親切和藹的母親啊!哦!這個作者叫做龍應台!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

我用了近半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閲讀完整本書又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龍應台阿姨一家人——龍阿姨是中國人,而她的丈夫是一個德國人,他們互相用英語交流。而華安從小就會説中文和德語,就像一個小小的翻譯機。

在安安四歲時候有了飛飛這個小弟弟。這一對兄弟十分可愛:哥哥會因為認為媽媽偏愛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時候安安和飛飛還沒接觸到生理學,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飛飛會把衞生巾説成尿不濕……

安安和飛飛童年時,對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因而產生的好奇心,經常會鬧出笑話,使讀者不禁笑出聲來。可是也有些片段會讓讀者鼻子一酸,不禁想要流淚……

看着正過着童年生活的兒童們,他們的天真和好奇會使他們做出許多令人發笑的趣事和醜事,但是隨着現在科技漸漸發達起來,孩子們總是會圍着電腦、手機、PSP……電子玩具,讓現在的孩子不會體會到更多童年的快樂。

這些電子產品也使現在孩子的心理上比較早熟。而且電子產品對視力不好,過多使用會導致視力下降,嚴重的還會讓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走上歧途。但是,電腦網絡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孩子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與同學朋友交流更方便……所以電腦網絡也被稱為“雙刃劍”。我希望以後,中國的孩子能適當的使用網絡和電子產品,讓孩子們有一個快樂美好、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夢!

(三)、《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4

孩子本來就是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很喜歡書裏這句話。

結婚之後一直想趕緊懷孕,但是過程並不順利。現在回想那個不順利的過程,覺得還蠻傻的,當媽那麼累,何必這麼着急?為何不好好享受空閒的日子。也有生了孩子的朋友這麼勸説過,可是那會兒哪裏能理解,只覺得那是她們甜蜜的抱怨而已。走在婦保大樓裏,不同的大樓,後面大樓是去產檢或者生產的,前面的是門診,像我這樣為了準備懷孕接受各種檢查跟治療、拿藥、做B超的。別提自己有多羨慕懷着寶寶的人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低下頭摸摸自己肚子,在想我的baby什麼時候來?

雖然備孕跟懷孕過程的有點艱辛、難熬,但是我的KK還是順利地出生了。比起迎接初生兒,能夠吃醫院分配的藕粉、米湯,飽飽地喝一碗流食更讓人幸福。嗯,這是我當時最深切的感受。後來雖然能吃飽,能大魚大肉,但是兩口子都沒法再好好睡覺了。

緊張、壓抑這些情緒從孩子出生後一直到他8、9個月一直控制着我。作者大兒子描述的她的媽媽,出生在傳統、保守的家庭,卻崇尚自由和理想。是,原生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着我,但是我又希望KK能生活地更自由更獨立。自由、獨立,我該怎麼引導孩子?我該怎麼告訴家人我希望他們支持我,一起努力給他一個更好的環境。

孩子抬頭、翻身。爬行、站立、走路,第一次發燒,拒絕奶瓶,不好好吃輔食,不好好吃飯……各種第一次常常讓我很焦躁,急功近利;中國的環境、家庭成員的認知等等,很難讓自己像作者一樣做媽媽。但是沒有人能在一個理想化的環境中成長,我們甚至不知道理想的成長環境是怎樣的。

龍應台是個很棒的媽媽,她細膩,她充滿愛,温柔而堅定。怎能不讓孩子愛上這樣的母親呢。細心的引導,耐心地陪伴;理解,把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視角看事物;傾聽,聽他們説,認真地、及時地回覆;尊重,視他們為“人”,獨立的生命。

珍惜陪伴他成長的每一分鐘,讓孩子慢慢來,我們也需要慢慢來。未來的日子我希望我們能成為會為他、他的探索和發現而高興的父母;幫助他適應環境和獨立生活的父母。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5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愛”,龍應枱筆下的那孩子更是可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兒子,一個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裏,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孩。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説三種語言了,他和媽媽講中文,和爸爸説德語,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卻是用瑞士語交流。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時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見到金色的飄蕩綵帶時,龍應台誤以為是龍,安安這麼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德國的兩歲小孩又怎麼會知道呢?這麼抽象的東西,作者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車排了一條彎曲的長隊,指着它説:“龍。”對,好一個“車水馬龍”,這也説明他一半的血還是中國的,依舊和龍有很深的淵源。

光説這可愛的安安,我似乎忘了還有一位主角——母親,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時候,軟綿綿的,胖乎乎的,像個小球。作者很愛這小傢伙,親他的頭髮、腳、手,幾乎全身都被親遍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也曾被母親如此的親吻過吧!龍應台説,當一位母親低着頭微笑地看着孩子吸奶時,這畫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愛是那麼的甜美,誰又願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親的愛就分割了一半給弟弟。當安安開始不聽話,當作者抱着泣不成聲的安安,安安説:“我覺得你更愛弟弟。”當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懂得母愛無法分割,當一位母親也因做錯事而愧對孩子時,我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個孩子都愛呢?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社會上還很普遍。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應該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親的奶水長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樹下、路邊捲起衣服便餵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廣眾之下餵奶很丟臉嗎?不是的,那是一位母親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該讀一讀這書,好好地感知母愛。無知的女人,你更應該細細品味這本書,愛自己的孩子,這有何羞恥的呢!龍應台和安安一起洗澡時尚且能向她解釋每月一次的月經,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不馬虎的母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6

著名作者龍應台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逼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知道龍應台這個人就是因為她給兒子寫的這一段話。這次我們選擇看外籍書籍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當我認認真真的讀完這本書的後,我內心無比的柔軟和感動。有的地方讀着讀着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了感動的淚。我能感覺作者那種內心是多麼温柔情懷和無限的愛,才會寫出這麼細膩的文字,我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

龍應台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台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內心深處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變得無比的柔軟。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真的值得讀一讀。特別是我們做母親的。

因為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是從母親角度寫出的生命體驗性質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成長的直接對話,這個過程有過欣喜,有過吼叫,有過懲罰,有過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許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一個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經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長的點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到這位母親和她的孩子之間所有成長中喜悦與淚水。同時,我可以感受到作為母親的龍應台和作為一個獨立人的龍應台在專心育兒時,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説: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及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而正是通過這一衝突的訴説,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絕對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而是對生命與成長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吧。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是的,作為母親,我們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温柔的堅持。

我們看待孩子,孩子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耐心,需要時間。千萬不能急,慢慢的來。對於孩子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美好。“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7

讀了龍應台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浮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細膩如水的女子。這本《孩子你慢慢來》,語言帶有異域特點,短句較多,段落簡潔,讀來別有一番感受。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孩子睜大一雙純淨的眼睛,小臉朝上,母親面帶微笑看着遠處。背景是純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潔淨。

書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間夾雜一些彩頁,很是浪漫。如第一個彩頁就是一道長長的鐵軌中的一段,鋪了一地金黃,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文字説明是“長長的路,慢慢地走”。畫面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望無際的長路,只有腳下這一片小小的空間,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注視那麼遠,我們不需要拼命趕路,只須看着腳下的一點路。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着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着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説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在向孩子介紹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做母親的龍應台發現了許多自己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事情:在母親的眼裏,“龍”就是古人視作圖騰的那個四不像的東西,那個很神聖卻誰也沒有見過的東西。而在孩子的眼裏,一條綵帶,許多玩具汽車排列起來,也是龍。在做母親以前,她喜歡的歌曲可能是憂傷的,比如“滴不盡相思血淚……”而有了孩子以後,她卻會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許是被孩子帶動了,也許是被孩子喚醒了。

這本書的字數不多,我用了兩天的業餘時間,就翻閲了兩遍。但是書中所藴含的愛的氣息,彷彿在這炎炎夏日裏吹來的春天的氣息,就那樣慢慢飄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變得靜謐美好,不再那樣焦慮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別人那樣奔跑,我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優秀,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們。我想對他們説:孩子,你慢慢來到這個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愛你的人,都會耐心等你!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8

女兒下半年讀一年級了,對於幼兒園什麼輔導班都沒有上過的她,進入一年級後,適應環境一下沒反應過來,還要消化課本上的知識,得到的讀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此,老師找我談話不下幾次。我也特別的焦慮,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來適應“小學之旅”。偶來一次,讀到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説,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説:“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孩子還未適應新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馬上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這麼迫切想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小學生活,孩子能接受嗎?答案很明顯,我嘗試了那麼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我也在反思,我這麼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9

經朋友介紹,暑假裏讀了一本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後感覺受益匪淺,心裏多了一份淡然,恬靜。

對於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的我説,有許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剛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感覺有些措手不及,一邊悉心照顧小的孩子,一邊還得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看完後發現作者處理得很好,她用那顆温暖的心讓安安和飛飛都健康的成長,這是需要一種魅力和細膩的,有母性的博大與光輝。她展示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是身體走向成熟的記錄,也是心靈漸漸豐滿的日記。書中到處洋溢的是作為兩個孩子母親的愛,這種愛是需要我不斷學習和不斷練習的。它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愛的傳播!

作者沒有像一般人那樣,狹義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續,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樣的、來這個世界上看看的一個人,只是時間先後不一樣而已。她寫道:“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很簡單的一句話,卻撼動了我!她把母子間的關係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親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樸,孩子的真實,孩子沒有被污染的心靈,使得他們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純淨。在她的眼裏,孩子是我們成人的老師。我們走在歲月的路上,遺忘了許多美好的風景,忽略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顆純真的心,用一雙稚嫩的手,幫我們一一拾回。這樣,我們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很多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都會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我會多點耐心,多給孩子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10

龍應台女士是個聰明的媽媽,做她的孩子是幸運的,我也希望有這樣的一個媽媽,在對付孩子的諸多問題上能選擇理智的做法。

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有這樣一句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台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我也希望我的媽媽有耐心,雖然不一定有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但為了一點小事兒不要那麼着急多好啊。我想,每一個孩子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陽光、誠實、肯努力、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等等,這個孩子不一定會會從容文雅,不一定待人處事,不一定在生活上完全自理,但請媽媽不要着急,所以希望有一個像龍應台一樣的母親!耐心且有愛心。

其次還希望媽媽像龍應台女士一樣很理性,能努力去思考如何尊重孩子。她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一書適合所有已經或將會成為母親的人看,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過,這本書裏面的文章,大概是龍應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別的,它們完全是温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

就像封底所言:“這本書裏的龍應台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所以希望媽媽或者老師像龍應台一樣懂得孩子,尊重孩子。

而且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温馨的感覺。如“天上的雲,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雲的背後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龍應台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多讓人羨慕啊。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所以這本書特別地温暖,希望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哦!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11

龍應台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温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温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台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着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於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學習上不優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麼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台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説,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12

文章摘要:路上我還在回想這件稀奇的事!內蒙古的大草原太美了,將來我一要親自去看看。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作文那裏的蘋果只有雞蛋那麼大。800字作文原來是媽媽呀,我伸出頭,深深地吸一口氣;我也失敗了。淡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泉。突然,我覺得脖子上癢癢的,好象有什麼東西在爬?”爸爸再一次問我。

這本書是龍應台寫的,在我的腦海裏,龍應台的文章有着萬丈豪氣的一筆。然而,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中,卻令人驚歎!她的文章竟可以這樣的款款深情,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書中,龍應台作為一位母親,無時無刻氾濫着母愛,就像她在書裏説得那樣:“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幫他穿小衣服時、喂他吃麥片時、為他洗澡時、牽起他手學走路時,無時無刻不在吻着娃娃的頭髮、臉頰、脖子、肩膀、腿、腳趾頭......”這些也都是我們曾擁有過的。

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媽媽把我和哥哥養這麼大是多麼不容易啊。在“開學第一課”裏,撒老師説:“父母是教會我們扣第一顆鈕釦的人。”的確,小時候,媽媽每天都要用雙座嬰兒車推我們出去玩,累了,瞌睡了,我們就要哭鬧,媽媽就會哄我們,直到我們睡着了,然後自已就去打掃衞生,每天媽媽要給我們換尿布、洗衣服、晾衣服......。記憶中,我們的媽媽為了我們,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的。

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關於母愛的歌?比如媽媽的吻、魯冰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等,無不在讚美着母親。因為是偉大的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沒有母親,也就沒有我們。母愛的力量是強大的,當我們用啼哭來表達初到世界的那種歡喜雀躍時,我們的母親正承受着常人無法承受的疼痛!然而當媽媽第一眼看到我和哥哥時,完全忘記了身上的痛,“哦!我的孩子,你們是上帝帶給媽媽的小天使!”是啊,哪個嬰兒不是上帝送給母親們最好的禮物呢!

如果要表達媽媽對我的愛,就是説上三天三夜也説不完!每天清晨5點多,媽媽拖着睏倦的身軀,早早地把全家人的早餐做好。也顧不上和剛剛從夢境中醒來的我們打招呼,急忙奔向陽台,將昨日換洗的衣服丟進洗衣機裏。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把可口又豐盛的早餐盛起來。最後,才匆匆地去上班。

這就是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愛!這更像是雨露對於小草一樣,無時無刻地在滋潤着我們。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13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難以想象寫下這段如水般輕柔的文字的龍應台與筆觸犀利並有着萬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這不禁讓人感歎孩子對父母的改變有多麼巨大!那麼,讓我們一同隨着她的筆尖,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去看看華安、華飛兄弟倆的成長曆程。

在母親温和的注視下,兄弟倆一點一點地慢慢長大,有着初識的喜悦,有着懵懂的困惑,有着傻傻的嫉妒……細膩而樸實無華的筆觸似和風拂過,讓人看着看着就逐漸安靜下來。細細品讀,靈魂似乎也得到了昇華,變得像稚氣未脱的孩童一般純淨。

龍應台稱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認為“好母親”這個稱謂更加適合她。做母親是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這門學問包括了許多職業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師一樣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顧孩子,像保鏢一樣小心地呵護孩子……做一個母親很難,但是做好一個母親更難!現今許多年輕人不願有自己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但是龍應台卻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護嬌弱的小花一樣,細心地為兩個孩子遮擋住一切會傷害到他們幼小心靈的利劍。現在,許多所謂“兒童讀物“並不一定適合小孩子閲讀,生死、暴力、荒誕……諸如此類的負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純淨、沒有一絲瑕疵的心靈扭曲!龍應台選擇將它們放置於兒子們觸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們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東西。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種細節?而這種愛又絕非溺愛,是一種理性的感情,在該嚴肅的時候,她絕不會含糊過去,在罪惡還未在孩子心中紮根時眼疾手快地將其清除。當自已的孩子安安無意識地與好朋友弗瑞第“分髒”時,龍應台毫不留情地認真地分析了他的過錯並給予了適當的懲罰。但她絕對不會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書名一樣——“孩子你慢慢來”,恬淡輕柔,不緊不慢,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嗎?

讓我們也慢慢來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慮功利,慢慢地走過人生之路,去欣賞那些不停奔跑的人們所忽視掉的沿途美景吧!這樣,我們的收穫將會更多!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14

凡是做母親的,都應該讀一讀龍應台的書,那是作者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真實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境,熱切地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質樸的愛,她不是傳統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也許正是這樣的語言,更顯得真實,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説,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説:“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作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00字15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着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温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温柔。

龍應台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著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裏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台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裏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國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為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悦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迴温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温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温柔……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

看過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温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温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現在中國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説白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讓孩子早早地進入早教班。以至於現在的幼兒園提早變成了小學,孩子們要上認字課、美術、音樂、體育、算術,還有英文……過早學會識字的孩子便在入學後坐在教室裏發呆,因為他們都已經學過了。而其他沒學過的小夥伴們卻嘰嘰喳喳興奮地發現字的世界,“那種快樂,確實像一個盲人突然看見了世界,用張開的眼睛。”或許幼兒園裏不教認字是對的,急什麼呢?童年那麼短,那麼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