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0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000字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000字1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算是一個沉重的開頭。婆婆對孩子的呵斥,也許只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對孩子的耐心等待,讓我看到了一種對孩子的尊重。“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作者對孩子打蝴蝶結時細膩的描寫,我彷彿真的看到一個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繩編蝴蝶結,由於還是個五歲的孩子,手眼並不是特別的協調,因此,總是穿不進洞裏,但是他沒有着急,仍然不緊不慢的做着,彷彿這個傑作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成就感。這種屬於孩子的內心的平靜,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作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台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萬丈深情。這本書裏的龍應台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可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對母親而言,對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作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女性長輩之一,作為對孩子們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們,更應該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有深深的思考和認識。

這本書中,第二個故事提到了一個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被老師責罵,最後,帶着三個弟妹,在愛河邊跳了下去。看到這裏,我的心狠狠的糾了一下。其實,我一直沒有看懂這段文字被放在這裏的目的,也許是想説,若是這位教師能給孩子一個“慢慢來”的機會,孩子就不會因為壓力與鄙視而自殺;也許,是想讓教師也能和作為母親的一樣,關心孩子,耐心地對待孩子。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孩子低着頭,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看似一個在落葉中尋找寶藏的考古學家。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慾望,他們研究着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邊的風景,又比如,枯樹葉中的奧祕。《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夾雜着許多母親與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它記載着一個個母親用愛澆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邊上那些美麗的文字“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穹蒼和茫茫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讓我深有感觸。幼兒教師,正如孩子們的母親一般,我們照顧着他們的起居飲食,薰陶着他們的審美,豐富着他們的學識與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但是,他們帶給我們的卻是孩童般的心靈,他們為我們展示着這個社會各種的美好面。這難道不是一種天賜的恩惠嗎?

孩子們的世界,和我們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有着屬於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小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我們驚奇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質疑能力。再者,孩子們的觀察力又有着他們獨到的一面,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觀察結果,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觀察這個世界。所以,幼兒教師要做好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

讓孩子自己獨立地嘗試着去完成一件事,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它能極好地鍛鍊孩子的能力。事實上,只有孩子自己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才能讓他們即喜歡,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師、家長逼着做的事情會讓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幼兒園的孩子,能力畢竟還很有限,對於一些事情,他們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這時,作為教師,我們萬萬不可着急,我們要耐着性子,讓孩子慢慢來。我在給小班新入園的孩子上美術課時,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水彩筆,如何整理好用好的彩筆,在請他們演示操作時,他們不停地回憶老師是怎麼做的,動作放到了最慢,當時,為了整節課進度的我,真想接過孩子的筆替他完成之後的操作,可是,我們的教育,不正是以培養孩子的習慣和能力為目的的嗎?為此,我還是選擇了耐心地等待。孩子們也會有着急的時候,拿杯子接水的時候,排隊去玩的時候,上課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他們都會露出焦慮着急的神情,有的甚至是用身體語言和眼淚來表達的,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勸他們不要着急,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在現代如此快節奏的社會大背景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不知是誰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千萬家長整裝待發摩拳擦掌,千萬幼教機構調整課程加速發展,千萬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進斗金,在這千千萬萬的希望與期待下,孩子們收拾起童心,規範地坐在課桌前,從“你我他”到“123”而後又是“ABC”“あいう”,從鋼琴到小提琴而後又是琵琶古箏,從畫畫到書法而後又是圍棋象棋……林林總總,家長用自己曾經想學的,認為孩子要學的種種課程填滿了孩子的童年。當聽着家長們交流“成功經驗”,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個,為自己孩子的多才多藝自豪不已時,敢問孩子們是快樂的嗎?那些被逼着學來的東西真的全都會被堅持嗎?而填鴨式的教育到底是幫助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還是毀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在今後會少了解更多呢?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快,還是反而毀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天生的創造力呢?成人們,我們何不讓孩子慢慢來,讓孩子慢慢的地學會識字,讓孩子慢慢地與人交往,讓孩子慢慢地觀察世界。而作為一名老師,要去改變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長時間溝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為孩子尋找樂趣,引發他們的興趣卻是一定要堅持實施的,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與耐心,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來給予教育與指導,這樣的教育理念應該更值得推廣。

“我的手還小,請別要求我在整理牀鋪、畫畫和打球時做得很完美。我的腿還短,請你走慢些,好讓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請讓我自己觀察。我的年紀還小,請拿出時間和耐心向我解釋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還很脆弱,請照顧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責我。”孩子是一個人,所以我們要用待人的方式去待他們;孩子是一個還未完全發展成熟的人,因此,我們又不能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去對待他們,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對我們成人説的呢?

書的最後,龍應台説寫道:你可以説“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但是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所以,回過頭去看第一個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動作太慢,但她卻又能放手讓孩子幫助她,去做這些為客人服務的事情,看得出來,婆婆已經將這個最難的“放手”做到了,這種信任,又是對孩子怎樣的一種尊重啊!

孩子,請你慢慢來;成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請你們慢慢來啊……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000字2

《孩子,你慢慢來》一書,是龍應台站在女性的角度、媽媽的視角給兒子寫的成長手記,但看這本書時,我仍然站在教師的角度去閲讀和欣賞,並從中吸取了很多教育智慧。

讀着龍應台的文字,我又一次重新認識了孩子。我強烈地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超強的智慧力,帶着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的祕密,安安(龍應台的兒子)超強的、靈活的語言表達就説明了這點。由於安安爸爸、媽媽、老師各有自己的語言系統,所以,耳濡目染的安安竟能靈活地運用三種語言——國語、德語、瑞語來稱呼同一個物體,能根據來訪客人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而説不同的語言,對於安安的這種能力,連媽媽龍應台都在疑惑地説:“好像腦子裏有幾個按鈕,見到不同的人就按不同的鈕,絕對不會錯亂。小小的人又怎麼分辨西方人與東方人呢?”是啊,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説,學習一門外語是多麼艱難啊,但安安呢?他卻能靈活掌握,隨意應用。

除了這種超強的、靈活的語言表達能力外,安安還有超強的想象力,當他知道了“龍”的形狀,他念念不忘的是“龍,好大”,後來,即使到了歐洲他再也見不到“龍”時,但,當他又看到“一條近一百米長的綵帶,結在枝骨崢嶸的行道樹上,大概是準備迎接聖誕節的彩飾”,安安又大喊起來“龍、龍,媽媽你看……”正當龍應台要給安安強調那是彩條時,恰有一陣風吹來,彩條在風中飄舞,那一刻,連龍應台都疑惑起來:這難道不是龍嗎?回到家,安安把自己的車排列成歪歪斜斜的長條,然後鄭重地告訴媽媽“龍!”

這就是孩子,帶着超強的智慧力和想象力,帶着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的祕密。看着這些文字,我想到了自己的兒子。不到兩歲時,兒子就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字,有一天,我在廚房削茄子,削掉的茄子皮散落在地上,其中有幾根雜亂在了一起,對於這些,我當然並沒在意,可兒子卻忽然説:“媽媽,你看,這是個‘不’字,這是個‘不’字……”仔細看,可不,那幾個茄子皮就是巧妙地組成了一個“不”字。還有一次,我們拉着一條線繩玩,玩累了,就隨意地把線繩扔在了地上。但兒子看看,又驚喜地對我説:“媽媽,你看,‘風’字,這是個‘風’字。”天,仔細看,線繩散落的就是像個‘風’字。

每個孩子都具有超強的想象力,作為教育者的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認識孩子和了解孩子,因為你有一個重大的任務:將宇宙介紹給孩子。在常人意識中,孩子們像白紙,什麼都不懂,但殊不知,這張白紙卻有着無窮的奧祕,似乎帶有神性,帶有靈性,具有着無窮的潛能。意識到了這點,教育者就一定要敬畏每一個生命,那個小不點兒,他可是上帝最得意的傑作。敬畏孩子,才是敬畏我們的未來。

龍應台的文字不僅告訴我要認識孩子、瞭解孩子,她還告訴我,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許他説“不”,允許他不完美。當龍應台要求安安把字再重新抄寫一遍時,安安理直氣壯地回答:“為什麼?為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得好,寫得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你總是要我得到兩隻老鼠三隻老鼠,我有時候也要得到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得到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老鼠可能是他們獎勵的方式,猶如我們的小紅花)是啊,孩子有權利説不,孩子有權利得到一隻老鼠,在他僅能得到一隻老鼠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非要強迫他去得到兩隻老鼠呢?有時候,缺憾也是一種美麗啊!

龍應台對孩子的尊重還表現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的態度方面。有一次,龍應台和先生因工作和家務發生爭執,“咆哮了一陣”後,龍應台生氣地坐在草地上。這時,安安走過來,和媽媽肩並肩地坐在一起,問媽媽再想什麼,媽媽遲疑了一下回答“在想事情”,安安繼續追問“想什麼事情”。這個問題難住了龍應台,因為她不知道該怎樣對才僅僅兩歲半的安安解釋清楚“婚姻中的矛盾性”。龍應台就是這樣,她“不願意敷衍着小小的人兒,因為她覺得這不及草高的小小人兒是個獨立而莊嚴的生命,她尊重”。

龍應台的文字還告訴我,教育者要有一定的思考力和甄別力。在陪伴安安成長的過程中,龍應台經常給孩子講故事,但是,就在她給孩子講《小紅帽》《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水滸傳》時,她卻敏鋭地發現故事中的暴力傾向:野狼要麼被開膛破肚,要麼被剪開肚皮放進大石頭,要麼掉到河裏淹死;皇后要勒死白雪公主,將毒梳子插進公主的頭髮,用毒蛇的腳、鼴鼠的眼睛、蛤蟆的尾巴、蜥蜴的翅膀做成劇毒塗在蘋果上,讓白雪公主吃,這不都是一種暴力宣揚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中,強盜被滾燙的熱油燙死,這更是暴力;《水滸傳》裏,魯智深把金剛的手摺斷,朱武、陳達、楊春在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帶着小嘍囉下山要買路錢,宋江殺死婆惜等,這樣的人,怎麼能是英雄好漢?灰姑娘的幸福就是嫁給一個王子,難道,女孩子的幸福只有嫁給王子這一條途徑嗎?這,是否價值觀上的暴力?……

是的,教育者,一定要有思考力,要有甄別力,面對課本,我們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斷。切忌人云亦云,惟課本是從,惟教參是從,惟經典是從。

龍應台的教育方法,還讓我體會到想讓孩子有愛,教育者必須先帶頭去愛。龍應台教育孩子要愛護生命,有次媽媽帶孩子外出,途中給孩子買了蟈蟈,但不一會兒,龍應台就建議孩子把蟈蟈放掉,因為愛並不是佔有。但不一會,他們又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送給孩子幾隻蜻蜓,剛開始,孩子愛不釋手,但捧在手裏裏看了一會兒,他們就決定放掉,因為孩子覺得蜻蜓很“可憐”,要還給它們以自由,“真正的愛並不是佔有”。

還有一次,當孩子看到一隻老鼠被垃圾桶卡住時,孩子以“保姆會弄死老鼠”為理由拒絕找保姆,儘管龍應台非常害怕柔軟的東西,但聽到孩子的要求,她仍然用手掏出老鼠以解救老鼠,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保護孩子眼裏的那條生命。

這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求教育者自己先做出示範來。但,平常的日子裏,我們能做到嗎?課堂上,我們學習遵守交通規則,但是,我們真的能做到一次紅燈都不闖嗎?走出課堂,我們能把課堂上的語言轉化成我們的行動嗎?

德國幼稚園的“學習”方式也給了我很大啟迪。在那裏,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玩,不需要排隊,不需要秩序,不需要規矩,不需要整齊劃一地做同一動作。他們像小蜜蜂兒一樣,這兒一羣那兒一串,玩厭了積木玩拼圖,玩厭了拼圖玩汽車,他們只有一件事:玩玩玩,他們的特長也是一項:玩玩玩……

我們呢?幼兒園裏,我們的孩子不都在要求中規中矩地坐着,整齊劃一地學語文或者學數學嗎?甚至去廁所,有的幼兒園不也是有統一的規定嗎?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温情教導;孩子的成長,離不開鼓勵和理性的思考;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成長,更離不開耐心地等待,是啊,“我願意等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