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鑿壁借光》讀後感(通用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2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鑿壁借光》讀後感(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鑿壁借光》讀後感(通用8篇)

《鑿壁借光》讀後感1

今天,我在一本《寓言故事》書中看到了《鑿壁借光》這個故事,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鑿壁借光》説的是一個叫匡衡的少年,他非常刻苦學習,但是家裏很窮,他白天還得出去給富人幹活掙錢,晚上才能讀書,因為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他見隔壁人家點着蠟燭,就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微微透過洞口的燭光映在書上,就這樣他常常讀到深夜。匡衡由於勤奮讀書,後來成了西漢有名的學者,漢元帝在位時還做過丞相。

讀完這個故事,我被匡衡刻苦勤奮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匡衡為了學習可以不顧一切,即使家中沒有油燈供他看書,他也要想辦法學習,這麼微弱的燭光就可以使一個貧窮孩子成為一代名人,難道這種刻苦努力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看看人家匡衡,再想想我自己,匡衡連一根蠟燭都買不起,而我在學校裏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安靜休閒的書吧,有耐心傳授知識的老師;在家裏,有整齊乾淨的書房、光滑的書桌,有可以調節光線強弱的枱燈,還有內容豐富的各種書籍……雖然條件這麼好,但我卻不懂得珍惜,比如爸爸媽媽給我買的很多課外書,有的我連看都沒看過,在學校裏我也很少到書吧看書,週末回到家我總喜歡看電視玩手機,直到爸爸媽媽再三催促,我才極不情願地去房間看書,我也因此被媽媽批評了好多次。

現在想想,匡衡在那麼艱苦的生活環境裏都能認真刻苦的學習,而我的學習生活條件這麼好,卻不能專心致志地對待學習,和他相比,我感到非常慚愧。從這個故事中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鑿壁借光》讀後感2

《鑿壁借光》讀後感今天,我在《論語》書中看了一個故事叫《鑿壁借光》。它講的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匡衡。

匡衡小時候家裏窮,買不起油燈,只好在白天干活時抽空讀書,晚上天一黑就沒辦法讀書了。有一天晚上,他突然發現,從牆壁透過一絲光來,匡衡就把洞偷偷鑿大了一些,透過來的光更亮了,於是他借光苦讀。後來漢文帝拜他為丞相。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就算學習環境再惡劣,也要去讀書。看看我們的學習環境:舒服的椅子,漂亮的書桌,明亮的護眼燈,擺滿書的書架,可有幾個去讀書呢?再看看匡衡,家裏連柴米油鹽的錢都沒有,哪兒能買齊燈油呢?可他卻努力創造條件,鑿壁借光讀書,終於學有所成。後來漢文帝還拜他為丞相呢!如果把現在的學習環境和匡衡的換一下,説不定匡衡是第五代中國國家主席呢!

我真佩服匡衡,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竟然能學有所成,讓漢文帝拜他為丞相。我以後一定向匡衡一樣發奮讀書!

《鑿壁借光》讀後感3

成長的路上,我讀過許多國學經典故事,比如《跪羊圖》、《紫荊樹》、《孟母三遷》……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西漢時期少年時的匡衡非常的勤奮好學,由於家境貧寒,所以他每天白天必須幹活養家餬口,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坐下來安心的讀書,但是匡衡又買不起蠟燭,鄰居也不願意讓他到家裏讀書,他只好悄悄的在鄰居家的牆上鑿了一個小洞,讓鄰居家的燭光通過小洞透出來,藉着從洞中透過來微弱的燭光,匡衡如飢似渴很快的把家裏的書都讀完了。讀完家裏的書之後他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又到一個大户人家裏給主人幹活不要報酬閲讀完了主人家所有的書,他通過自己的勤奮、刻苦、好學後來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匡衡勤奮好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學習時遇到各種困難並不氣餒,反而迎頭向上,以聰明的智慧來幫助自己解決困難,為我們樹立了刻苦讀書的好榜樣。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應該持之以恆,刻苦勤學。這個故事還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志向堅定,刻苦勤奮,有恆心,有毅力就會學有所獲,取得成功!

《鑿壁借光》讀後感4

去年暑假期間,我讀過一篇成語故事叫《鑿壁借光》,至今記憶猶新。因為它轉變了我對學習的態度,讓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鑿壁借光》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家裏非常窮,但是他很喜歡看書,卻又買不起書,只好找別人借書來讀。他為了讀到更多書,經常到有錢人家裏免費給別人打工,他不要工錢,只求別人給書他看。那時,他白天給人打工,很少有時間讀書,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讀書,但是晚上天很黑,他家又沒有錢買燈,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抽空讀過的書,突然從牆縫裏射出一束光來,匡衡走到牆邊一看,原來是從鄰居家透過來的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把牆縫擴大,挖成了一個洞,讓光線從洞裏射進來。就這樣,他每晚都通過從鄰居家透過來的光看書學習。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直到後來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古人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鑿壁借光,努力學習,而我們現在能在環境優美的校園裏,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指導我們學習,我們更應該克服困難,好好學習,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以前學習時,遇到困難就退縮,甚至有不想讀書的想法,讀了這個故事後,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能認真聽講,獨立完成作業,成績也慢慢提高了。從不愛學習,怕學習,變得愛學習,自覺學習了。

《鑿壁借光》這個故事讓我明白:要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學習古人那種勤奮刻苦的精神,如果浪費資源,浪費時間,那將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鑿壁借光》讀後感5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美德,歷史文化也更是源遠流長,中國古代好學之人是數不勝數,想必你們一定知道“鑿壁借光”的匡衡吧。

匡衡是個農民的孩子,他衡喜歡讀書,可是家裏十分貧寒,上不起學,後來他跟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是不會輕易將書借給別人的,匡衡就在農忙時節,給有錢的人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匡衡長大了,成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幾乎沒有時間看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就想多利用晚上時間看書。可是家裏太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正躺在牀上苦於無油點燈看書,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一絲光亮。他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是鄰居家的燈光從牆縫裏透了過來。於是,匡衡拿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了許多,他就藉着燈光讀起書來。

聽了《鑿壁借光》的故事,我打心底佩服匡衡,他是那樣的刻苦學習,認真讀書,讓我不禁都要討厭自己的不要讀書、學習。匡衡也因為自己的勤奮努力,刻苦學習,最終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同學們,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之鄉。現在的我們不像匡衡那樣窮,不缺書,也不缺有個適宜的讀書環境。我們應該像匡衡學習,正如高爾基所説:“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户。”我們只有多讀書,將來才能有所成就,為祖國效勞。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而中華美德數不勝數,讀書之美之樂更是比比皆是,希望大家一起來讀書,多讀書,做個才華橫溢的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我們學習匡衡刻苦讀書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鑿壁借光》讀後感6

《鑿壁借光》這個故事講西漢匡衡大學問家的故事,他小時候家貧沒有錢供他讀書,只能借書,晚上也只能背白天讀的東西,直到有一天他發現牆壁有光線,就把牆壁鑿大,從此以後,每晚都要借偷來的光刻苦讀書,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自學成才。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少年只有一次,白白浪費掉就會後悔莫及,所以我要珍惜現在的好生活,刻苦學習,努力發奮,學習匡衡的精神,一定要取得好成績,為祖國做貢獻。

《鑿壁借光》讀後感7

我讀了一篇文章,叫《鑿壁借光》。這篇文章講的是:匡衡小時候很窮,沒錢上學,匡衡常常借書看。因為家裏晚上點不起油燈,匡衡想了一個辦法。有一天,他把自己家和鄰居家的牆鑿出一個小洞,讓鄰居家的燈光從小洞裏透過來,這樣他就可以“偷光讀書了”。由於他刻苦學習,成為了很有學問的人。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受教育,我被匡衡鑿壁借光的精神震撼了。一個古代的窮孩子,為了讀書而鑿壁借光,為了讀書不要工錢白給財主幹活,多麼刻苦的學習精神啊!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優越多了,天一黑,各家各户都會燈火輝煌、明如白晝,而且我們都有書讀,想買什麼書就買什麼書,如果我們有匡衡的學習精神,我們哪一位不能成為知識淵博的人呢?我下定決心:以後要向匡衡學習,多看些書,同時悟出一個道理: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

《鑿壁借光》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一則故事,名字叫《鑿壁借光》。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就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裏實在是太窮了,買不起燈油,所以他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裏,匡衡正思索着如何能在夜晚看書,突然發現一束燈光投射到牆上,仔細一看,原來是牆壁上有一個小洞,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能把洞鑿大一點,不就可以借這燈光來看書了嗎?他高興極了,連忙拿了一把鑿子,把洞鑿大。從此以後,匡衡每天晚上藉着那小小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最終成了一代學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勤奮、刻苦。條件越艱苦,越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記得有一次,我一邊做着作業一邊想着玩,思想不集中,作業毛毛糙糙地做得飛快,字也寫得不端正,做好後就迫不急待地玩去了。等到媽媽回來一檢查,發現作業有很多很多的錯誤,媽媽嚴厲地批評了我,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看了這則故事以後,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匡衡那樣認真刻苦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