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樹立課堂》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W

假期中,我靜下心來拜讀了竇桂梅寫的《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給了我很多啟示。平時所閲讀的書籍中,理論的內容佔多數,並且都是比較宏觀地進行分析解讀,而《梳理課堂》這本書猶如涓涓細水,使人不忍釋卷。書中沒有過多的理論,但是處處滲透着新課程的一些新理念;書中沒有講大道理,而是從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

《樹立課堂》讀後感範文

在書中,竇老師敞開心扉,給教師、也給她自己捉出了許多課堂教學中的“蟲”!每看到她捉一條“蟲”,我的心也隨着“顫”一次。書中所列之“蟲”,也正擊中我的痛處,我的課堂教學中也常存在這樣的“蟲”。教學中,我也常引導孩子們質疑,諸如從課題入手,會問:“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三番五次下來,孩子們已對提這類問題輕車熟路,聽着有條不紊的提問,我也曾誇孩子們能幹。然而仔細想想,這樣的提問到底有多大的用處?似乎真的是毫無深度,也無多大力度,這就是竇老師捉出的蟲子之一——明知故問,走形式。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課堂上常進行大容量、高密度的整合,但時間是有限的,熊掌與魚翅難以兼得,因此常常是顧此失彼,養出了“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蟲子。課堂上我也常讓學生表演,然而,我這個導演常常是隻看表面熱鬧,而緣於時間關係,常疏於指導這些業餘演員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心去演。表演,又養出了一條蟲子——膚淺,沒有達到昇華文本之功。竇老師在《有關教學的三個“但是”》一文中指出的三個“但是”——收集資料可以,但要可行;提前預習很好,但要有用;謎語識字有趣,但要科學,個個擊中我的軟肋。

另外,《梳理課堂》一書中的《要書聲朗朗,更要靜思默想》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實施課改後,我們總認為課堂上千萬不能“講”,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老師就要“少講”或者“不講”,所以今天的語文課總是充滿着琅琅的讀書聲。然而竇桂梅老師卻果斷地提出“靜思默想”。她認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間接提供給學生接觸文本的機會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努力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直接的思維和情感的.參與,使學生直接把文本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進而真正對文本產生富有個人意義的理解。因此,課堂上不僅要學生大聲讀,同時要給學生一個默默讀書的“場”,一個默默品味的場,也就是營建一個靜靜的閲讀的“場”。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課堂,才發覺自己在課堂上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請同學們讀大聲點”。總以為學生讀書讀得響亮,就表明在用心讀書;總以為學生把課文讀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就感覺朗讀的訓練到家了,閲讀的目的達到了;總以為課堂裏有了琅琅的讀書聲,這堂課就成功了。但是,事實上,課堂教學上的“書聲朗朗”,秩序井然的表象往往掩蓋了學生思維的貧乏和膚淺,以及才智消磨,學生在純粹的外在形式面前失掉了個體感受。

看到竇老師在課堂裏捉出一條條“蟲”後,我開始捫心自問: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我該以怎樣的姿勢站在課堂上?竇老師在書中強調的葉讕教授的課堂觀讓我頓悟:沒有問題的課堂是不存在的,有問題表明還有發展空間,關鍵是要敏鋭地發現問題、勇敢地正視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把課堂上的問題作為一種可供開發的資源。只有認識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平時常常抱怨學校規定每課後寫反思是走形式,加重老師負擔,一天到晚批改作業、輔導學生都恨時間太少呢,何必多此一舉!讀罷《梳理課堂》,掩卷沉思,才猛然醒悟:正因為平日疏於梳理課堂,讓課堂教學中的蟲子越來越多,縱有三頭六臂,也難有長進。試想:“蟲子”肆虜的課堂,怎麼會精彩?缺乏精彩的課堂,怎麼能吸引學生?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或該吸引的沒抓住,無關緊要的捋一大把,又怎能在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學到真正的本事?

要讓教學的每個細節都那麼完美,那簡直是登“難於上青天”的蜀道。為此,我想我能做到的是讓課堂少一些遺憾,多一些精彩。課堂上出了錯不要緊,亡羊補牢,未為晚矣,關鍵在於是否去“補牢”。

從今以後,我得時時反思,處處反思,多一些理性,少一些隨意,留心自己的課堂,時時注意梳理自己的課堂,給自己的課堂“捉蟲”,讓課堂煥發青春的活力。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