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金鎖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2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鎖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金鎖記》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金鎖記》讀後感1

我慶幸在看這本書之間讀了張愛鈴的另一部作品《小團圓》,瞭解了她的身世,這讓我輕鬆地理解了她筆下的眾多悲傷的人物。張愛玲出生在富庶的大家庭,但家庭關係非常的不美滿,這導致她自己的婚姻及一輩子的生活都不美滿。她看到了更多的人生醜態,並用她靈動的心靈和充滿智慧的筆觸記錄下來了。

我個人非常喜歡《傳奇》這本書,因為張愛玲的文筆太生動,太犀利。她彷彿是一位雕刻大師,用靈動的語言刻畫出一個又一個立體而豐滿的人物,另人難忘。

《金鎖記》裏的七巧,為了錢嫁入豪門。她心裏愛的是自己的小叔子,可是自己卻每天與癱在牀上的活死屍丈夫廝守。她心裏充滿了怨恨,為了金錢她賠進了自己的青春和愛情。心巧的心裏由愛生怨,由怨生恨,並且將這種恨轉嫁到自己女兒的身上。“我沒有了幸福,其他人也不能有。”這個其他人也包括自己的女兒。她變得尖酸怪謔,不可理喻。她貶低嘲笑女兒的愛情,並挑拔他們之間的關係。這個在舊時代婚姻關係裏被壓迫的女人成為一個犧牲品,淒涼悲哀的活着。

《傾城之戀》裏的白流蘇和範柳原,他們之間的愛情並不像電影裏演的那樣地老天荒,書裏的故事其實很現實,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人能享受愛情,那是一件奢侈品。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你我,過真實的日子。

《苿莉香片》裏的傳慶,陷在自己母親的愛情故事裏,在生父和繼母的責難下無所適從,不知道什麼是愛,如何去愛。他過着百無聊賴的生活,因為沒有人愛他。《第一爐香》中的薇龍,那麼卑微地愛着一個不值得自己愛的人,並在樑太太的安排下週旋於各種交際場合,掙錢養着自己的男人。這種變態的愛情是那個變態的社會的產物。

《第二爐香》裏的羅傑娶了“純情”的大家閨秀愫西,她卻在新婚之夜從家裏跑了出來,告羅傑欺負侮辱她。這樣一場戲反覆了幾遍,一個正常的男人羅傑卻要被純情少女愫西逼瘋了。早知當初,羅傑還不如找一個壞女人。在那個缺乏正常性教育的家庭和年代,羅傑成為了又一個犧牲品。

心經》裏的小姑娘小寒,一直愛着自己的父親,她與母親爭寵,還與父親的情人爭高下。她用盡各種手段想獨佔自己的父親,自己的愛人,但是她失敗了。這種變態的愛情在那個變態的年代應該也算正常吧!

張愛玲能寫出這樣的文字與她的成長經歷和環境有關,她是唯一的,沒有人再能和她媲美。

《金鎖記》讀後感2

張愛玲擅長描寫各種各樣的女性,《金鎖記》也不例外。這篇小説記錄了一個發生在19世紀初舊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給了當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從小就是殘疾。七巧的為人十分潑辣、刻薄,再加上嫁了個廢人,便特別不招姜人待見。於是她便不停地反抗,這樣她在別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過了幾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離了這個封建大家庭,帶着兒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並沒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過得十分悲哀:三爺姜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騙錢的把戲,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兒子成家後,由於嫉妒兒媳,她把兒媳活活氣死了;女兒在30多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找了個人家,她偏從中攪和,斷送了女兒的一段好姻緣最後,這個不幸的女人在鬱郁中死去。

張愛玲的這篇小説用了許多寫作技巧,其中我認為最成功的要屬側面描寫。在文章的開始,作者並沒有正面介紹姜公館的情況,而是借兩個丫鬟的牀頭夜話將整個家族的人物關係和大致情況都交代清楚。這倒和《紅樓夢》開頭借冷子興之口演説寧、榮二府的興衰頗有些相似。接下來,作者又在兩個下人的交談中將七巧的身世向讀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後的閒言冷語説明了七巧的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這一系列的側面描寫吊足了讀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親眼看看這七巧究竟是怎樣的。別急,在這一系列的`鋪墊之後,七巧出場了瘦骨臉,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幾個字便活脱脱地刻畫出了一個精明的婦女形象。接着作者便展現了七巧的語言及行為,她替二小姐説媒,氣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關係交代地一清二楚。

張愛玲的一枝生花妙筆着實令人佩服。我認為最妙的一個側面描寫在最後。七巧晚年的時候,作者並沒有花費筆墨去正面描寫她,而是通過童世舫的眼看了出來門口背者光立着一個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這是一個瘋子。

小説的題目叫《金鎖記》,為什麼要叫金鎖呢?我認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錢套住了。別人愛她,她説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錢;自己的侄子和女兒玩,她説是侄子欺負女兒,想霸佔她的家產;女兒上學丟了東西,她便上學校找校長討公道就這樣三十年來,她帶着黃金的枷鎖,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己沒得到幸福,也害的自己的孩子前程被斷送。當然這金鎖也可以理解為封建社會的桎梏。

在這篇小説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淒涼的象徵,月亮的變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內心的變遷。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示着一個沒落時代的一個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像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彰影綽綽的烏雲裏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雲,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七巧兒媳眼中的月。

從這篇小説中也可以讀出一些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過去結婚娶親,大户人家講究門當户對,小户貧窮人家想攀附權貴。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興的。儘管七巧嫁的只是一個殘疾人。姜家卻是打心底瞧不起她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連底下的丫鬟都敢對她議論紛紛。這樣勢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個人當了官,底下便有許多人吹捧他,一旦這個人沒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會做鳥獸散。有一句俗語説得好富在深山有遠鄰,窮在鬧市無近親。

讀完全文,我對七巧的感覺不是厭惡,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選擇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儘管那方式最終毀了她自己。

《金鎖記》讀後感3

對於張愛玲老師,我是久聞大名的,但一直沒有讀過她的東西。讀《金鎖記》也是因為瘋狂的愛上了電視劇《金鎖記》。

起初讀覺得有點空洞,應該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而且,語言上有點《紅樓夢》的味道,顯的與當時的背景格格不入。好在大致的情節還是和電視劇一樣的。

細讀下來才發現,張愛玲老師的文筆是真的好。開場就用兩個丫頭的偷偷對話,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了。不費筆墨,不重濃彩,更懶得絮煩。而七巧的一出場就把她的性格和家庭的矛盾,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大方向來説,《金鎖記》的電視劇和書,所表現的中心不同。雖然都是通過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寫了一個愛情故事,除了七巧的人物性格沒變,其它的人物都變了。

電視劇中,我看到的,是封建社會對愛情的摧殘,是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抹殺,是對封建社會的抨擊。而書中的《金鎖記》,我看到的,是人性最本來的面目,他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表現出來的卻是人性最原始的一面。那麼,之所以要把它改成電視劇那樣,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個齷齪的姜季澤讓我覺得七巧可憐、可悲、可歎;而一個痴情的姜季澤讓我覺得可惜、可感、可痛。書中的《金鎖記》,找不到一個正面角色,所有的人,都以反面的表現為主。連主人公七巧也是從弱點出發去描寫的。給全書增加了悲劇色彩。

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書版有更高的藝術價值,有推陳出新的另類味道。從感情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電視劇版有更高的論説性,反映了大方向的社會問題。各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細細品味了。

人畢竟是感情動物,我個人比較偏愛電視劇版,不是説書版不好。只是我覺得,人性的優點比人性的弱點更值得宣揚。

正如易中天老師所説:“人文學科的東西,它沒有一個終極真理,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結論不重要。”

同樣都是很好的愛情故事,都樣都是很不幸的結局,給我帶來的震撼卻截然不同。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原來文學藝術也可以這樣的。”要看你怎麼去塑造。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冷靜的締結人生,客觀寫實的描寫着灰色卑瑣世界。”

我所能學到的,是張愛玲老師想表現的東西,和她的寫作手法。

《金鎖記》讀後感4

出身於沒落貴族的張愛玲,以它獨特的社會閲歷和心理感受,描寫着那個沒落階級的遺老遺少。她清醒的意識到那個階級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並對它進行了無情的剖析。《金鎖記》是她前期的成功之作,也是40年代影響較大的一部中篇小説。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説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藴。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衞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温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説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着"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着。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説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着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敍述體貌上還借鑑了民族舊小説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説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傅雷在《論張愛鈴的小説》中也指出:“愛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曹七巧做了情慾的俘虜,代情慾做了劊子手”。曹七巧自己沒有得到幸福,就變態地去毀兒女的幸福。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可啟示對這個家有什麼用呢?家本來是心靈的港灣,而在曹七巧做主的家裏,沒有一絲的温暖的氣息,不僅是給不了最親近的人心靈上的安慰,反而是一張恐怖的大黑網,使在這個家裏的人窒息,每一個家人都是她宣泄這麼多年來在姜家受的委屈的對象。

轉型中的洪流中,被吞沒的又何止是一個曹七巧,雖已成過去,可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曹七巧的影子,也許只是我們不再是以被黃金鎖住,用金鎖劈人的形式表現出來罷了。

《金鎖記》讀後感5

《金鎖記》中的主角七巧,因丈夫是殘疾,夫家不得已選了她做媳婦,卻又認為她的家世背景低下,不屑與其往來,對她冷朝熱諷,為了保護自己,七巧變得越來越尖酸刻薄,説話和刀子一樣鋒利,成天對人嫌東嫌西,在別人的眼中,或許七巧是個愛惹事端,蠻橫無理的女人,但是,在我眼中,七巧卻是最令人感到可憐的人。

她不能決定生在哪個家,她也不能決定要不要嫁給一殘疾的人,父母也完全不考慮她的想法,就將她嫁給一個他不認識陌生人,她是中國傳統社會制度下典型的受害人,對於別人的冷朝熱諷,她只能默默的吞下,她一生都在追求金錢與利益,那看似能讓她擺脱命運枷鎖的唯一解藥,他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偽裝,偽裝她柔弱易碎的心,當鎖越來越緊,偽裝越來越深,她用力掙扎,卻不小心砸到旁邊的人,她只把偽裝合理化,越陷越深,變得越來越讓人嫌棄。

然而,七巧也可以不用變成這樣的七巧,若是她能夠堅強一些,拋開他人歧視的眼光,做好自己應有的本分,或許,那個被兒女恨毒了的七巧、被婆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孃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大家棄嫌的七巧就不會出現了。

對於子女的教育,七巧看似疼愛,其實是深深的傷害,自己染上吸食的惡習竟然也讓兒子吸食,同意兒子拈花惹草,而逼死媳婦,又阻礙女兒的婚姻,在那個年代,女人叁十歲還不結婚是多麼可怕的事情,而七巧卻由不段地替她找尋對象到阻礙女兒的婚姻,且也讓她吸食,我想這大概是得不到幸福的七巧對於別人能得到幸福都特別的忌妒不能忍受吧。

時代的更迭,觀念的改變,我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不需受身分地位的拘束,不需因金錢利益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如果我是七巧,我不會任命的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不會因旁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我不會為自己的家世背景感到慚愧,但是,若真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也會盡本分照顧好丈夫、兒女,分家後,盡心盡力撫養孩子,迴歸正常生活,在當了婆婆之後,以將心比心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媳婦,而不是成天埋怨,活在過去的陰影,這些都是無意義的,不能夠改變事實的。

七巧因身分地位而受人瞧不起,是那個時代的社會觀念,雖然結局是不好的,但是,作者如此貼切的反映當時社會的面貌以及價值觀念,對於人性的觀察之細微,更讓我們看見人性醜陋的一面,並且用他們的價值觀提醒着我們,我們是否也矇蔽了自己的雙眼,犯了同樣的錯誤,是否也用一個人的家世背景來斷定一個人,是否為別人的眼光讓自己感到難過,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

那種潛在的蒼涼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然而這種蒼涼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那樣的曹七巧,那樣的命運,回味無窮,讓人難以釋懷。

《金鎖記》讀後感6

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女人的悲劇。她很可憐,因為她是受害者,她也很可恨,因為她同樣也是害人者。在她的頭上有兩把金鎖壓制着她,對她來説既是財富又是桎梏,一是金錢,二是權勢。

她本該有幸福的生活,然而在那樣的年代中,想要把握自己的命運談何容易?一條命不過多少錢財便可換去,人與人之間充滿的只是銅臭味的交易!

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只是這身份便可料到她的悲慘結局了,因為她被迫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的丈夫是個從小就卧病在牀的廢人,是“沒一點人氣”的,造成這一切的就是她那個只知道攀附權貴的哥哥,七巧本出身平民,但突然地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鬥角的封建家族,這注定就是一個悲劇!

嫁入姜家後,她處處遭到排擠和冷眼,在這個家族中,她的地位是很低劣的,大家都瞧不起她,都對她冷言閒語。其實七巧自己也知道很多人瞧不起她,因此和新來的人分外親熱些,“倚在蘭仙的椅背上問長問短,攜着她的手左看右看,誇讚了一會兒她的指甲”,最後也只鬧得自覺無趣。

哪怕這樣,在七巧的骨子裏還是嚮往幸福的,因為她曾經是那樣大膽地追求着她的小叔子季澤,但也因此弄得聲名狼藉,而季澤也因她這樣的不好的名聲而不敢沾染,她所期盼的幸福最終還是喪失了,徹底地喪失了。她現在唯一所求的便是獨立,真正的獨立!

後來老爺和丈夫相繼死後,她終於脱離了這個封建家族,沒有往日那樣的壓抑,也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然而她的後半生依舊是不如意的,當時那個她曾託以愛情夢想的小叔子來找她,但她知道他只是為了她的錢,並不是她的愛情。表面上她是如此耀眼,可是誰又懂得她內心的蒼涼?她實在是氣不過,於是便將心中的苦悶都發泄在了她的兒女的身上,因為此時的她已經不對愛情抱有任何幻想,有的只是妒忌,只是怨恨,於是便近似變態地加以報復以祭奠她已消逝的夢想。最終她逼死了自己的兒媳,拆散了自己的女兒與準女婿,她讓她的子女們都成為了她病態心理的犧牲品。

《金鎖記》寫的是一個關注人性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性受到壓抑甚至因此而扭曲的故事,這個故事沒有痛斥,沒有反抗,只是按照順序這樣寫了下來,卻滿滿地溢着蒼涼與悲哀。

對於七巧,我是又愛又恨,因為她曾經也是一個敢愛敢恨,充滿夢想的女子,但是她也是一個乍富,虛榮,鞭笞情慾的魔婦,她不是別的,只是一個放在封建禮教和拜金主義供台上血淋淋的祭品!她的悲劇是她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那種潛在的蒼涼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然而這種蒼涼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那樣的曹七巧,那樣的命運,回味無窮,讓人難以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