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英雄志》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6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英雄志》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曉先生的《英雄志》是幾年前才偶然拜讀的,頗有感觸。謹以此文,抒發一下對孫曉先生的敬仰以及對《英雄志》的喜愛。

我小時候“博”覽羣書,從中外名著到影評雜談,幾乎是能被我逮到的帶字的東西都要讀一下。並不是因為家境貧苦,也不是真的少而向學,只是那時候單純的以為愛讀書是“好習慣”,然後孩童特有的執著與熱情就順理成章的完成了這樣的壯舉。現在回想一下,百分之九十九是就飯吃掉了,沒剩下多少,就連“愛讀書”的好習慣也蕩然無存。

在我的心中,對武俠小説是非常情有獨鍾的。遠到還珠樓主,再到金庸、古龍,近到温瑞安、梁羽生,再到步非煙,最後便是孫曉先生的《英雄志》。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風格,金庸先生的作品大多是典型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流,古龍先生的遺作大多更加註重個人的情感而淡化濟世情懷。梁羽生先生筆下的英雄相對樸實接地氣一些,温瑞安先生……大多數作品還沒寫完,不太好蓋棺定論,不過個人覺得温瑞安先生是很努力的向讀者展現一個更宏大也更有煙火氣的江湖,只不過還沒描述完。步非煙女俠筆法細膩卻又不失風骨,早期的《武林客棧》和《華音流韶》系列中尤其明顯,所以我個人喜歡將步非煙的風格比喻做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

俠之一道,大概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墨家最先提出並且完善的概念。而我們都知道,墨家之思想主張,兩千年以降,從未被各朝各代所採用。所幸這種兩千年來時時刻刻都顯得“不合時宜”的“墨道”終究還是在夾縫之中傳承了下來。

但是天性的好奇讓我不禁提出疑問,為什麼墨家的'俠義可以流傳至今?我想,應該是與俠義的存在價值分不開的。先秦諸子百家,許多的學説早已失傳,我個人倒是覺得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關係不大。該留下的,總是會留下,尤其是思想學説,幾乎沒有可能失傳。或許有許多古籍失傳,或許有許多學説不再完整。但不完整的學説或許本來就沒能完善,進而被相對較為完善的更具實際價值的學説所取代。而古往今來,世界上的“不公”始終存在,所以俠義縱然再小眾,也斷然沒有失傳的道理。

我記得孫曉先生《英雄志》第一部率先出場的主角是落魄書生盧雲。結果幾經波折,盧雲武功進境緩慢,無論是在江湖還是官場仕途最終都未能得志。“天心”被烏雲所掩,冥冥中幾乎沒有人會認為盧雲會就此埋沒,然而遲遲未至的“閃亮登場”又讓人格外期待。宂長的時間主線,眾多而又鮮活的故事人物,一部貫穿其中的《金海陵縱慾身亡》更是點睛之筆,讓我由衷歎服。

全書整體雖是以類似明代官制的虛構朝代為背景,但實在是讓我覺得書中故事非常親近於真實,幾乎觸手可及。我想,無論是何種文學作品,甚至何種藝術作品,能讓人深有此感便是莫大的成功了。

以至於以前我曾經很認真的考慮過的問題,諸如什麼是儒家的浩然正氣,什麼是墨家的仁義本真,什麼是佛法傳承的真諦,什麼是道門修行主旨,這些彷彿很要緊的問題顯得並不重要了。

有些原則上的事,該堅持必須堅持,其他盡是末流小道,馬馬虎虎即可。儒家大道傳承至今,依然保留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糟粕”,自宋沿襲至民國的衍聖公之爵位便是例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説的順口,龍虎山天師府也以一家一姓的陋習傳承,也沒瞧出自然在哪;禪宗學説繼承沿襲的儼然是老莊之道,繼老子以“無為求有為”的“功利權謀之道”和莊子以“無為求無為”的“本真之道”後,提出了以“有為求無為”的“自欺欺人之道”;法家比較慘,古之變法者實在撿不出幾個得以善終的,甚至連學説都被並以儒家才得以應用,美名其曰“外儒內法”……諸如此類種種作作,結論便是一座三教九流碑——種種學説彼此相互影響之下再徹底難分割。

以上言論多少有些“調侃”的意味,並非是本人對聖賢學説與宗教信仰多麼的不懷敬意。相反我對各家學説以及各大宗教思想中的許多東西都十分推崇,只是現實當中一些被高高舉起來的“旗幟”、大聲喊出來的“口號”以及明目張膽的“做法”實在讓我嗤之以鼻,是以有此調侃,諸君海涵。

言歸正傳,古人云十年磨一劍,孫曉先生的《英雄志》歷時二十餘年尚未完成,此等“堅忍不拔之志”在我看來已經到了“成大事者”的境界了。馬屁再拍得露骨一點,《英雄志》足堪超世之作。

Tags:有感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