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柳永

柳永蝶戀花詞眼

欄目: 柳永 / 發佈於: / 人氣:1.82W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詞上片寫登高望遠所引起的無盡離愁,以迷離的景物描寫渲染出悽楚悲涼的氣氛;今天為大家介紹柳永蝶戀花詞眼等內容,僅供參考!

柳永蝶戀花詞眼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

他久立在高樓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黯黯然地升起從遙遠無邊的天際。碧綠的草色,迷濛的煙光掩映在落日餘暉裏,默默無言什麼人會理解他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

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對着美酒要縱情高歌,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鬆寬了,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品評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説“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説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接着,“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

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歎。“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盪,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着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昇華。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

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裏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着態度。

賞析

記得少時,初次看到《蝶戀花》詞牌名,便被她藴含的旖旎情致所吸引,心裏湧起隱隱的喜歡,面前浮現出一幅曼妙的圖畫:江南三月,和風怡人,“草長鶯飛”,各種鮮花爭奇鬥豔、奼紫嫣紅;雕樑畫棟的園子裏,兩隻美麗的彩蝶圍繞着花叢翩翩起舞.......一位妙齡少女,眼波流轉、美目盼兮,憑息斂神,悄悄躲在花木掩映的亭台後,偷偷打量着從前面走來的衣袂飄飄的少年......

於是便聯想到了愛情,聯想到那千古流傳的一對璧人“化蝶,”的神話,耳邊便響起了那幽怨、纏綿的絕世名曲......

而柳永筆下的《蝶戀花》更是將這種男女之間纏綿悱惻、刻骨銘心、蕩氣迴腸的相思之情引申、延展到極致。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解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醉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古城郊外,涼風習習,落日餘暉。城外芳草萋萋,一望無際,煙色迷離。一位身材修長、鬱鬱寡歡的白衣書生默默扶靠着欄杆,久久凝望着遠方——微蹙的眉頭,落寞的神情,痴痴的目光。向晚的涼風吹亂了他的長髮,掀起了他寬鬆的衣袂,而他卻渾然不覺。暮色四合,林中鳥兒啁啾着漸次歸巢,而他仍像木樁一樣站在那裏,痴痴地凝望......這份情,比山重;這份情,似海深。可茫茫暮色中,有誰能知?有誰會意?漫漫的相思如海水般撲面而來,壓迫的他無法呼吸......

唉,“空繾綣,説風流”。黑夜完全包圍了他,寂靜的林中,傳來了子規的哀鳴。他無奈地轉身,還是把這份痴纏消磨在酒裏吧,學那魏武曹操,對酒當歌,快意幾何?可誰知,“抽刀斷水水更流,”酒入愁腸愁更愁!這如鬼魅般的情思又纏繞過來,鎖柱了他的心。伊人的影子,伊人的笑貌,伊人的淚眼,又頻頻浮現在眼前。“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啊!罷,罷,索性就敞開心懷,痛痛快快、酣暢淋漓地想你吧!為了你,我寧願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豈管面容消瘦如霜打,豈管衣帶漸鬆人憔悴!

讀着這樣攝人魂魄、扣人心絃的句子,面對如此重情重義、情深似海的男子,試想,那個女子能不為之心旌神搖、淚灑衣衫,恨不得馬上“妾擬將身嫁予一生休”呢?哪個男子不側目而視、嫉恨交加、新潮難平呢?怪不得當時“凡有流水出,皆能歌柳詞”。

然柳永的一生,卻坎坷多舛。少年時為求功名,躊躇滿志奔赴京城,誰知卻意外落榜。年輕氣盛、自恃才高的他心緒難平,憤然一闋《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惹惱了皇上。就連後來繼位的仁宗也餘憤難消,御筆一揮: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