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對農糧企業走出去的思考與建議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36W

當前,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國際資本流動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實施“走出去”戰略,一方面從保障國家糧油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在全球範圍內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建立糧油食品收儲體系和生產基地,從源頭上控制資源,彌補國內資源短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企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控制原料和物流渠道,提升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也面臨風險高、投資大、週期長等諸多困難,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國家推動、企業實施”的良性運作模式。

對農糧企業走出去的思考與建議論文

一、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必要性

(一)實施“走出去”戰略是緩解我國經濟增長與資源緊缺的長期矛盾的重要手段

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2006年底已降至18.27億畝,人均耕地資源已降至1.39畝,且耕地質量不斷下降,同時,水資源緊缺,一半以上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每年農作物成災面積達3億畝以上。耕地和水資源的缺乏使得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受到限制,農產品供給難以穩定增加。另一方面,我國人口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導致對農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經濟增長與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依存度加大,2007年貿易逆差狀態由2004年的6.7億美元增長為40.8億美元。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07年大豆進口量達到3082萬噸,國內大豆需求的2/3以上依靠進口滿足,預計未來大豆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的狀況還將持續。

在這種情況下,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於緩解我國經濟增長和資源緊缺的長期矛盾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二)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打破外資企業壟斷,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世界糧食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數國家,穀物出口排名前10位的國家出口量佔總出口量的80%,少數跨國公司操縱國際市場,導致糧食市場行情異常波動,使進口國蒙受損失。

大豆行業問題較為突出,自2004年大豆危機以來,跨國糧商逐步形成對我國大豆加工行業的壟斷佈局,使我國大豆行業出現了“拉美化”傾向,深層次的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

企業通過“走出去”戰略,可以直接掌握國際糧源,建立穩定的國際糧食供應鏈,阻斷跨國公司的風險轉移鏈條,保障國內糧食安全。

(三)實施“走出去”戰略是企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控制原料和物流渠道,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國有大型企業是與外資相抗衡的主要中堅力量,但是,與外資企業相比,目前國內企業在原料和物流渠道控制方面,明顯處於劣勢。以新加坡豐益國際為例,豐益國際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加工和貿易企業,2006年其油棕的種植和初加工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例不到7%,但對利潤的貢獻卻超過36%,原因就在於其在馬來西亞和印尼控制了大量的油棕種植園。

國家鼓勵國內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到產區去投資,從控制原料開始,進而控制物流渠道,可以有效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二、主要投資類型與品種選擇

企業“走出去”要以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為指導,農糧企業從開發境外資源的角度出發,品種上主要選擇大豆、棕櫚油、木薯、糖等。

(一)大豆

首先,豆油缺口仍將繼續擴大。豆油是我國最大的植物油消費品種。據測算,2010年我國豆油缺口大概有1100萬噸。目前國內豆油難以自給,除大量進口大豆以外,還要大量進口豆油。

其次,豆粕需求繼續呈剛性增長態勢。據測算,2010年我國畜牧養殖業對於蛋白的需求為5125萬噸左右,需要大量進口大豆。

再者,對大豆進口依存度高,這一狀況還將持續。2007年進口3082萬噸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這種局面在未來會繼續存在。據測算,201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3750萬噸,與2006年相比增幅達到22.5%。

(二)棕櫚油

棕櫚油已成為我國僅次於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費品種,消費量巨大,增長迅猛。2011年我國棕櫚油所佔比例將從2000年的15%增加27.6%。1995年的消費量為106萬噸,預計2007年消費量約570萬噸,到2011年將達770萬噸。

我國棕櫚油全部依賴進口,受國外市場影響巨大。

目前,外資企業壟斷國內棕櫚油市場。幾家大的外資公司不僅控制了棕櫚油國外採購渠道,而且在中國大規模建廠銷售,擴大市場份額。最典型的是豐益國際有限公司,基本上控制了中國棕櫚油市場。通過2006年底與郭氏整合,豐益成為我國棕櫚油最大的國外供應商,佔我國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三)糖

目前,我國南方甘蔗種植基本到達極限,增長空間很小,北方甜菜糖區域成本高,與南方甘蔗糖相比處於劣勢,與國外甘蔗糖相比,劣勢更加明顯。

糖在中國市場增長迅速,每年要進口100-200萬噸糖原料來滿足國內需求,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600萬噸以上。

(四)木薯

木薯是澱粉、乙醇和飼料加工產業的重要非糧原料,是玉米的主要替代產品。我國木薯資源有限,需要大量進口。受氣候條件制約,僅在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生產,而且受國內土地資源限制,總量增長潛力依然有限,難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必須依靠大量進口。我國木薯進口量近年來持續增長,每年已達500萬噸。

我國從海外進口木薯資源,來源並不穩定,受到諸多條件限制:一則木薯產品出口國本國的加工業也日益發展,木薯出口量減少;二是歐洲恢復從東南亞大量進口木薯,形成了價格競爭和對木薯資源的爭奪;三是我國廠商在國際木薯市場上日益陷入被動,沒有定價權和話語權。

三、主要投資區域選擇

選擇投資區域的原則包括:資源豐富而廉價、政治相對穩定、政府鼓勵引進外資和出口、法律法規制度相對健全。根據初步調查,農糧企業可選擇的投資區域主要包括:

(一)巴西

巴西氣候適宜,雨量充沛,農牧業科技發達,有條件成為未來的“世界糧倉”。目前已開發的耕地面積約5100萬公頃,牧場2.2億公頃,尚有1億公頃土地待開發。巴西蔗糖、玉米、大豆產量居世界前列。目前巴西大豆產量為6150萬噸,預計2010年可達到1億噸。巴西農產品種植已高度系統化,國際大糧商ABCD四家公司與當地種植户有長期合同關係,控制了巴西70-80%的大豆種植,主要採用訂單農業模式,控制大豆原料。

巴西政府歡迎外資進入本國市場,並實行國民待遇。除此之外,巴西還有下列優惠政策:一是外資企業在巴西境內生產的產品,如向第三國出口,可向巴西政府申請出口信貸和保險。二是除聯邦政府視需要給予外國投資者税收優惠外,巴西各州、市也有不同的税收優惠措施。如以優惠條件提供土地、廠房等基礎設施及水、電等,減免商品流通服務税,提供低息貸款等。對在巴西邊遠、貧困地區的外資企業,有關州、市提供更多的優惠條件。三是為鼓勵開發巴西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巴西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對外國投資(必須是合資形式,而且巴西投資要佔大股)實行免徵10年企業所得税,從第11年起的5年內減徵50%;免徵或減徵進口税及工業製成品税;免徵或減徵商品流通服務税等地方税。

(二)東南亞

1.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棕櫚油第二生產大國,2007年毛棕櫚油產量為1660萬噸,其種植園面積為400萬公頃,佔全國耕地面積60%,種植園開發潛力有限,未來毛棕櫚油產量增幅主要依靠單產提高。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整合基本完成,市場比較成熟。現開工的壓榨廠388家,年壓榨能力8597萬噸,開工率83%;精煉廠63家,年精煉能力2059萬噸,開工率75%,市場比較成熟。

棕櫚油是馬來西亞的優勢產業,棕櫚種植技術和管理經營為世界第一,政府歡迎國外企業投資,但只能購買上市公司的.棕櫚園,不能購買私人擁有的棕櫚園,允許國外企業開墾農業用地,種植棕櫚,使用年限60-90年(棕櫚成長週期為25年)。

目前進入馬來西亞棕櫚產業,成本比較高,但通過合作或參股的方式投資現有的優勢企業是比較好的進入方式。

2.泰國、緬甸、柬埔寨

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木薯出口國,木薯出口量佔世界出口總量的80%以上。泰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從事木薯有關的產業。泰國的木薯產業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市場培育,從木薯生產、晾曬、加工、物流到產品出口已經形成了完備的體系,成熟度很高。受耕地和加工等因素影響,泰國木薯增產和擴大出口的潛力有限。

柬埔寨目前政局穩定,國家大力發展經濟,農產品增產迅猛。木薯產量連年成倍增長,2005年為50萬噸,2006年為200萬噸,2007年產量預計在400萬噸以上。柬埔寨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但農業發展水平較低,國內資金不足,物流和加工等基礎設施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出口渠道和成熟的市場體系,現有的木薯出口貿易完全依賴泰國和越南的邊境貿易,大規模的加工仍為空白。

緬甸氣候條件適宜,土地資源異常豐富,經濟較為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木薯產量不高,但當地政府和私營企業對木薯生產和加工的興趣日益濃厚,發展潛力巨大,如充分發展可以滿足我國對木薯資源的需求。

(三)俄羅斯

俄羅斯耕地面積約有1.18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達到0.83公頃,是中國的8倍。耕地利用率不高,多數地區土壤肥沃,經營方式粗放。俄羅斯出台鼓勵政策,為農業合作創造有利條件。近年來,俄羅斯將發展農業作為四大國家重點工程之一,採取多項鼓勵措施發展農業生產,包括:2006年和2007年對農業企業提供13億美元貼息貸款;每年撥款60億盧布保護糧價;部分地方政府實行土地租金優惠政策,租賃期最長可至49年;從2006年4月起對部分農業機械設備實行零關税進口等。上述措施為我國在俄羅斯開展農業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俄羅斯農業科研力量強大。俄羅斯擁有雄厚的農業科研力量,全國共有310個農業食品科研機構,有9.4萬名農業科研人員。近年來俄羅斯農業科研成果顯著。

(四)非洲國家:以莫桑比克為例

莫桑比克政治經濟形勢良好,社會穩定,政府把發展農業確定為擺脱貧困和發展經濟的重點並出台了相應的鼓勵政策,政府和企業對與我國開展農業合作有較強烈的願望。

莫桑比克耕地資源豐富,土壤肥沃,適宜大豆、玉米等作物大面積機械化耕作;現農業播種面積約510萬公頃,佔3600萬公頃可耕地面積的14%,有較大發展空間。

莫桑比克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優越,比美洲主要產糧國到中國的海運距離短,且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

在這種條件下,在莫桑比克興建大豆種植基地,可以彌補國內供需缺口,有利於我國的糧食安全。

四、主要投資方式

(一)新建或合資參與當地貿易和物流

如在巴西通過CPR(訂單農業)控制大豆原料。以大豆為例,目前國際少數幾家大糧商通過定單農業模式控制了巴西大豆貨源。在巴西,大豆種植前已有相當比例的產品被收購公司採用CPR或類似模式訂購,目前主要是美國的ADM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路易達孚公司(簡稱ABCD公司)和巴西少數有實力的採購公司控制了主要貨源。這些收購公司控制貨源的主要手段或優勢在於資金優勢。巴西國內資金相對短缺,融資成本較高,而上述收購公司則可提供相對優惠的貸款解決農户的種子、化肥等基礎投入問題。

(二)投資加工產業

在充分調研和熟悉當地情況的基礎上,參股或控股當地有較好加工產業基礎的企業,或新建加工廠。如在巴西通過合資或獨資方式投資糖、澱粉、乙醇加工產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投資棕櫚油產業。

(三)興建生產基地

在土地和資源優勢的一些國家,獨資興建種植基地。如在巴西興建甘蔗種植基地;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興建棕櫚油種植園;在俄羅斯興建甜菜和番茄種植基地;在東南亞採用購買、租賃土地的方式,開展木薯種植。

(四)興建大型基礎設施

在巴西建立大豆收儲體系、倉儲物流體系;在東南亞興建物流設施等。

五、預計目標和主要風險

總體目標:用五到十年時間,通過海外收儲物流體系和生產基地建設,在大豆、棕櫚油、糖等重要資源性商品上,使我國企業直接控制的原料數量,達到年進口總量的30%。具體如下:

第一,大豆。首先,在巴西通過訂單農業,興建產區收納庫和港口中轉倉庫及設施,用五年時間達到500萬噸,加上一般貿易500萬噸,形成1000萬噸採購進口規模和100萬噸倉容的具有競爭力的大豆採購物流體系。其次,到2015年,在莫桑比克完成100萬公頃(約為該國現農業播種面積的20%)土地種植,形成250萬噸大豆年生產能力。

第二,棕櫚油。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興建棕櫚油種植園、加工廠、倉儲及物流(海運)體系,用五年時間使經營量達到260萬噸左右,佔進口總量的33.7%(預計到2011年我國棕櫚油消費量為770萬噸)。

第三,糖。在俄羅斯建立甜菜種植基地和加工廠,在巴西建立甘蔗種植基地和食糖加工廠,年產甜菜400萬噸、甘蔗800萬噸,食糖150萬噸。

第四,木薯。在東南亞購買或租賃土地,建立木薯種植基地,收儲、加工及物流體系。目標為200萬噸乾片(或等量澱粉含量的木薯乾粉),佔中國木薯年進口量的20-30%。

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海外興建種植基地、加工基地及配套設施,面臨諸多風險。

首先是政治性風險。目前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如非洲國家政權更迭頻繁、政策法規多變;俄羅斯等國經濟不穩、貨幣貶值、法律不健全,政策不透明;巴西海關體制不透明,進關費用高,關税普遍較高;東南亞國家政治上相對穩定,但矛盾比較突出,國家的信用能力偏低。另外,與中國目前的投資和貿易政策相反,一些國家對外國投資依然比較敏感,對外國投資企業設置技術限制及環境保護等種種限制。這些都是投資企業無法控制的風險。

其次是經營性風險。在國外興建種植基地和物流體系,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存在較大的資金風險;同時也面臨生產資料價格波動和產成品市場變化風險、國際企業管理風險、匯率變化風險等。

另外,目前非洲國家社會治安混亂,恐怖事件頻繁發生;俄羅斯政局相對穩定,但境內犯罪活動和黑幫分子活動猖獗,犯罪率較高。這些都可能給境外企業員工人身安全帶來風險。

六、政策建議

(一)區分政策性國家投資和商業性政府支持,對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給予資金支持

建議國家發改委從商品和環節兩個層面,對企業實施“走出去”項目進行研究,將農糧企業的海外投資項目分為政策性國家投資和商業性政府支持兩大類,分別給予不同的資金支持:

1.政策性國家投資

一是要明確糧油等商品的海外資源開發戰略為國家戰略,這些商品主要指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商品如大豆和棕櫚油。

二是成立農業“走出去”專項基金,將國家急需進口商品的海外資料開發項目列入該基金重點投資範圍,由大型國有企業具體負責實施。

三是在某些基礎設施建設環節國家投入全部或部分資金,如大規模大豆採購所需的倉儲設施以及碼頭、鐵路等。

四是建議將在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資源開發性項目與政府援助項目結合起來考慮,政府負責與企業項目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

2.商業性政府支持

一是對於佔用大量資金且回收期長的農業訂單項目、大規模種植、加工項目,加大政府提供中長期貸款貼息的比率。

二是對於大規模綜合性加工基地(如糖和大豆綜合加工基地等),建議政府參照“工業園區”的做法,對於土地開發和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按投資額的30%給予企業一次性財政補貼。

(二)為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1.税收優惠政策

對投資於還沒有簽訂避免雙重徵税協定的國家和地區已繳納法人税、所得税的農糧企業,在國內應對繳納税額予以扣除。對“走出去”項目所需的國內生產資料、設備等,提供通關便利,減免出口環節税費。將進口國別政策與海外資源開發戰略相結合,免除非免税進口國家基地開發的商品(如大豆、棕櫚油、糖、木薯等)返銷國內的進口關税和增殖税。

2.補貼政策

從事境外種植基地建設的企業享受國內企業的糧食補貼、機械補貼、柴油補貼等農業補貼政策,以及國內鐵路運輸方面的優惠政策等;允許基地開發的糧油商品納入國家商業動態儲備,給予中儲糧相關政策。

(三)為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保駕護航

1.建立海外投資保障制度

儘管我國已與123個國家(地區)簽定了《雙邊投資保護協議》,但由於我國尚未建立海外投資保證制度,使得《雙邊投資保護協議》中的有關規定無從落實。建議政府儘快建立海外投資保障制度。

2.設立農業對外投資保險

設立專門針對農業對外投資的保險險種,主要承保企業在境外農業投資之後可能發生的非常風險,包括財產使用和所有權被剝奪險、戰爭險、不可抗力險、經營險等。同時加大對農業種植基地建設承保財政補貼。

3.建立海外投資損失準備金制度

對於農糧企業海外建設種植基地、開發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允許將投資的部分金額計入“投資損失準備金”內,免繳企業所得税。如投資受損,則可從“投資損失準備金”中得到補償。

4.加快境外金融分支機構的建立與完善

鼓勵和支持國家有關金融機構在境外(包括非洲國家)建立分支機構,滿足企業資金需求。

5.充分發揮駐外商務機構的作用

在重點資源國家的駐外使館內,應考慮增設農業參贊;擴大經商處人員編制,把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列為對經商處重要工作職責和考核範圍。

6.成立國家海外投資專門機構

全面綜合考慮海外投資戰略,引導企業用好用足現有海外投資鼓勵政策,依據不同產業和商品特點,不斷完善海外投資政策。同時,為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包括投資國政策培訓,與企業共同組成專項調研小組,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