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串的設計研究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問題 ”是課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沒有問題的課堂一定是沒有活力的。 近年來,問題串已經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地被運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串的設計研究的論文

所謂問題串指的是基於情境,圍繞一定目標按照一定結構精心設計的一組問題,並通過一個個問題指向知識、方法、思想等發生發展過程,從而引領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效實現學習目標。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中小學教師一般課堂提問的有效率僅為 56%,普遍存在一些過多、過難、過快、過簡、過碎等問題。 而經過一些設計思考後將問題有機串聯,就能有效地克服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細碎、離散和隨意等不足,不僅能更簡潔有效地驅動教學過程,達成教學目標,還能讓學生在解決系列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提煉知識的技能,獲得解決問題的技巧和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何時運用“問題串”? 其實,根據小學數學的教學特點,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設計“問題串”. 有的問題比較簡單,學生一學就會,往往不需要用許多問題來鋪墊;有些知識是一種規定,無需探索,直接告訴學生也未嘗不可;而真正需要用問題串來支撐的便是那些知識的關鍵處、易混處、思維轉折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難點、重點,可以是一些概念的教學,也可以是規律的探索等等。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半徑和直徑的特點是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半徑的認識時設計了這樣一系列問題:

問題 1:教師在圓上任意找了一點並與圓心連接起來,仔細觀察一下,這條線段有什麼特點?

問題 2:你知道它的名稱嗎?

問題 3:怎樣的線段才是半徑呢?

問題 4:為什麼要説圓上的任意一點?

問題 5: 你還可以畫出多少這樣的半徑?

畫畫看問題 6:為什麼半徑有無數條?

在這樣一個問題串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並感悟到了半徑的本質特徵。

基於對“問題串”意義的理解,和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運用的思考,筆者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串”的設計策略做出如下説明。

一、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是以知識和技能為核心的目標體系, 而問題串的設計要指向教學目標,在一節課或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問題串不能無限度的展開, 而應該為教學目標服務。

並且,一個問題串,應該對應一個知識模塊。

該問題串中的一系列問題應該圍繞同一個目標,而每個問題對這一目標的達成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意義。 如張國良老師在執教“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知假分數的產生是這樣展開的:問題 1: 把 1 個餅平均分給 4 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幾個? (1/4)問題 2:分第 2 個,分完這 2 個餅,每人一共分到幾個? (2/4)問題 3:如果是分 3 個餅呢? 4 個? 5 個呢?(3/4,4/4,4/5)問題 4:如果餅的個數繼續增加,你還會分嗎? (……9/4)問題 5: 請你們從上往下觀察這些分數,有什麼發現? (1/4 這個分數單位在逐個增加)問題 6: 6 個 1/4 產生了?

問題 7:累加幾個 1/4 時產生了 9/4.

問題 8:填空( )個 1/4 時( )問題 1~4 是學生體驗了分數單位的疊加。 問題 5 引發學生思考,問題 6~8 使學生看到分了 n 個餅就是 n 個 1/4, 寫成分數就是 n/4. 看起來有 8 個問題,但每個問題旨在使學生感知假分數的產生,引發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二、把握“三度”

所謂“三度”即:密度、梯度、難度。 首先,問題串的密度要適中。 問題不能太多,多了未免瑣碎;也不能太少,少了思維的梯度和深度可能夠不到。 其次,問題串的設計應該是有梯度的。 前面説過一個問題串中的問題應該為實現教育目標而服務,而這些問題的設計應該是有梯度的,從邏輯上來説這些問題應該有特定的聯繫,而從思維上來説這些問題應該層層遞進,將學生的思維推向新的高度。 最後再來説難度,問題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為起點, 符合 “最近發展區”. 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問題串時,我們實際上是無法把把這三者孤立開來的。 一個問題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該綜合考慮。 比如在設計問題時綜合考慮難度和梯度,可以一開始把問題設計得簡單些,而最後再設計一到兩個“跳一跳”的問題。 這樣從思維訓練的角度來説更能兼顧“兩頭”的學生。

例如,在《找規律》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髮現圖中(如右圖)盆花的規律,設計如下的問題串。

問題 1:仔細看一看這副畫面,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規律的存在。

問題 2:是什麼樣的規律,你能與同桌説一説,並用圓片擺一擺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發現的規律抽象的表達出來。

問題 3: 如果照這樣的規律擺下去,第15 盆 花是什麼顏色 ?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發現規律的內在特點。

問題 4: 如果繼續擺下去第 100 盆、101盆花是什麼顏色?

設計意圖:提升思維難度,引導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可以看出以上問題串的設計有梯度,難度適中,比較適合小學生的學習。

當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小學中低年段, 我們發現在問題串的運用上,往往問題的密度大、梯度小,課堂的節奏快,氣氛好,這也是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適度開放

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都是封閉的,那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難以得到有效地訓練。 而如果問題都是開放的,那麼最後很可能弄得教師都無法駕馭,教學就會趨於無效。 因此,在設計問題串時應該處理好封閉和開放的關係。 例如,在上面探究盆花規律的這個例子中,筆者在第二次執教時,在問題 3 之前又加了一個問題:“你能根據所找出的規律來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 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問題意識。

四、富有趣味

課堂的趣味性對小學數學課堂來説是不可或缺的。 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的注意力、毅力、認知需求都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對於他們來説能安分地坐在教室裏已經不錯了, 而要求他們集中注意,積極參與課堂,那就要看教師的本領了。 如果一節課,總是枯燥的你問我答,我想問題串的教學效果便會失色很多。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教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 所謂設置問題情境,就是從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現象出發,讓學生分析解決,以引發學生的認知需求,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要注意的是,情境是為問題服務的,而有些課堂,教師為了情境而設計出一連串與教學目標毫無關係的問題,這就本末倒置了。 就數學而言,如果問題本身顯得有些抽象。 那麼,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更具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地評價,以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的。

“問 ”是一種教學方法 ,更是一種教學藝術。 而基於問題串的教學,又能讓數學課堂多點靈動、多些思考、多份深度,為課堂增加温度。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