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兒園區域活動設計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幼兒園區域活動設計——小班

幼兒園區域活動設計論文

浙江省長興縣機關幼兒園 胡秋霞

摘要: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必須注重各種因素的合理運用。本文從小班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特點入手,探討開展區域活動的各種積極因素,注重區域環境的作用發揮,挖掘環境、材料、人際三大因素的積極效應。構思了學習環境、材料環境、人際環境的區域氛圍,介紹設計區域活動的特點和建構方式,實現區域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環境;設計

引 言

隨着新《綱要》的頒佈,幼兒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取向開始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從着眼於表面,着眼於眼前,逐漸轉向關注深層、關注長遠的發展。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獲得滿足和成功。” 區域活動就是一種以個別化學習為主的教育方式,幼兒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裏,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進度,自主地進行學習和積累。它作為一種自由、開放,操作性強的個體學習活動,關注的是對孩子自主學習方法的獲得、解決問題和探索問題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它重視幼兒對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個性化興趣的滿足,使學習的原動力得到最大的激發,更為幼兒創新精神、創造潛力的發揮構建了寬廣的操作平台。因此,它越來越受到幼教界的關注。隨着區域活動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對區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探求創設區域活動的最佳方式和教育途徑,以達到使幼兒身心愉悦、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目標。

小班幼兒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家,來到幼兒園,陌生而焦慮、恐懼而戀親的心理會影響他們參與活動的情緒。為此,要給小班幼兒一個“家”的感受和體驗,就得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讓環境與幼兒直接對話,讓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使幼兒在具備有良好的、温馨的教育環境中獲得快樂,獲得知識。

區域活動作為個別活動的教育或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期準備和延伸,藴涵着諸多的因素,它包括環境、材料、幼兒、教師等,而環境則是區域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它所賦予的暗示、引導、規範、協調和控制幼兒的行為等的自治因素,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幼兒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因此,牢牢把握住區域環境的氛圍營造,對小班幼兒開展區域活動是非常關鍵的,也是為小班幼兒創設區域活動提供保障。

一、小班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幾個明顯特點

1.喜歡從事模仿性活動,表現出明顯的模仿性特點。

2.思維直觀,形象具體,喜歡色彩鮮豔,有聲響,呈動感,但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相對簡單的玩具、用具等。

3.喜歡獨立遊戲、平行遊戲等。

4.活動顯得比較安靜。

5.自主性尚未獲得充分發展,大多數活動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

6.樂意進行重複性活動。

7.活動較易受周圍環境的干擾,注意力容易轉移。

8.滿足於操作過程。

9.真實與虛擬不分。

二、區域活動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小班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特點分析,我把區域活動設計在學習環境、材料環境和人際環境三大體系中。

區域環境

學習環境 材料環境 人際環境

1.區域活動中的學習環境

所謂區域的學習環境,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有目的地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個別的、自主的學習的區域環境。它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培養小班幼兒入區活動的興趣,依託環境的作用,認識周圍生活和客觀事物,學習生活,學習交往。

根據小班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在兒童普遍面臨生活能力差的情況,區域的學習環境圍繞從生活區入手,立足社會活動區、感官區,豐富科學人文區、美工區和創造探索區為宗旨,各區域間採用平面、立體、懸掛張貼式的整體結構形式為界限佈局,體現學習環境美觀、有序的效果,對幼兒所渲染的環境氛圍濃厚,在吸引幼兒進行活動的同時也便於教師的管理。

有了一定的界面結構,就可以把相關的區域設置其中。日常較為固定的活動內容設在生活區、社會活動區和感官區,而科學人文區和創造探索區是隨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逐漸深入。固定的區域設在活動室的最裏處(靠窗取光),如,科學人文區、感官區則較為固定而獨立,需要安靜,同時立體界面的區域能暗示幼兒要集中注意力;社會生活區就相對集中在平面界限的活動區內。不同顏色的塑料地毯,便於幼兒進行區域的區分;玩沙玩水相應設置在盥洗間附近,便於幼兒取水和洗手;走廊和樓梯拐角等設置運動娛樂區,易於幼兒開展活動。

如:我班的社會生活區包括“娃娃家”、“小醫院”、“寶寶理髮”,科學人文區包括“圖書角”、“觀察角”,操作探索區包括“構建角”、“益智角”,美工區包括“塗塗畫畫”、“做做玩玩”,運動娛樂區為“玩沙玩水”。

學習環境分佈圖

以上設計體現如下幾個特徵:

(1) 界面性

界面性是指各活動區之間的界限劃分,它由平面、立體、懸掛張貼等形式組合。

平面界限的劃分,就是教師通過地面的不同顏色、圖案或質地劃分的不同區域。如,在多設的並列角“娃娃

家”和“小醫院”、“建構角”等就是利用不同顏色的塑料地板進行界限的,幼兒們在活動時一目瞭然。

立體界限的劃分,就是教師運用架子、櫃子、鋼琴或其他物體進行隔離所劃出的不同區域,形成的封閉或開放的空間,它適合幼兒的視線和高度,體現動靜佈局。在便於幼兒區分和辨認區角的同時,教師也能及時觀察、控制幼兒的活動情況。

懸掛張貼式界限的劃分,就是教師用畫有各種相關活動區的圖片或裝飾物進行界限劃分,幫助幼兒區分的不同區域。如,利用幼兒們蒐集的.銀杏葉、自畫像串掛起來進行區域劃分,幼兒們就非常喜歡。

(2) 相容性

所謂相容性是指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以互不干擾和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的原則合理設置。如,“圖書角”和“觀察角”放在一起(安靜型),“建構角”和“娃娃家”放在一起(動態型),玩水、玩沙放在一起(靠窗近水)。

(3) 轉換性

所謂轉換性即教師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的將一

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如,“娃娃家”的角色活動可能會延伸到“建構角”,科學區的觀察活動可能會延伸到美工區等,各區間還應有一定的通道便於幼兒走動。

(4) 暗示性

暗示性就是教師利用環境的創設,充分發揮區域的暗示作用,讓環境成為沉默的“提醒者”。默默地發揮着它特殊的、潛在的教育功能,通過環境的暗示,可以避免由於幼兒擁擠而引起的爭執和矛盾,還可以提醒、指引幼兒進行合適的行為。如,“圖書角”的牆面上畫有兩個娃娃一起看書的圖像,暗示和引導幼兒要共享材料,安靜、認真地閲讀。

2.區域活動中的材料環境

材料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材料投放恰當與否,決定着幼兒的活動方式和知識、經驗的獲得。小班幼兒活動區材料的投放,必須具有他們樂於接受並能暗示、啟迪他們開始學習,走向生活的作用,是使每個幼兒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提高。

材料投放所體現的特點:

個性化:根據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投放材料力求突出個性化,賦予幼兒極大的選擇和自由度,提供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使他們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自由地選擇。面對不同需要的幼兒,我們提供的材料必須有層次特點。種類上的層次,如:“娃娃角”以提供學習生活為主,而並列的另一個“娃娃角”則增加學習交往的內容,旨在為不同認知需求的幼兒服務;成型上的層次,如,“做做玩玩”所提供的紙可以是成型的白板紙,也可以是不成型的白板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操作;質地上的層次,如,“益智角”裏提供的各類材料,幼兒可以根據各自的能力進行活動等。

多樣化:體現豐富性、可變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樣化特點,減少小年齡幼兒為爭奪玩具而發生矛盾。生活角是訓練小班幼兒手指手腕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可提供各種顏色的夾子、穿線板、碎布製作的鈕釦魚、毛毛蟲等供幼兒操作,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小玩具,小年齡幼兒也特喜歡。

鄉土化:幼兒的學習充滿着情感色彩,曾經經歷的、生活化的、情景性的環境,更能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因此,利用本土資源作為活動區域的材料,使幼兒能夠感受鄉土環境氛圍,在熟悉的材料操作中學習本土文化。

材料環境分佈圖

區域名稱 預投材料 環境暗示 社會生活區

相應的兒童傢俱,生活用品,醫療器械,家用電器(自制),家鄉特色食品;各種紙盒,塑料藥瓶;鏡子,梳子,各種洗滌塑料瓶,電吹風(自制),彩條旋轉直桶(自制)等

小腳丫(進區標誌);

剪貼各種小房子,小朋友與父母的生活照

科學人文區

兒童畫報,圖書(低齡讀物),圖片(識物卡),觀察物(植物、動物)等

畫有兩個娃娃看書的圖片等

操作探索區

體積大質地軟的積木;洗淨的易拉罐,餅乾盒;穿線板,鈕釦魚,毛毛蟲,熊寶寶,兔寶寶(供幼兒餵食練習);各式動物鞋樣(配對練習);各種塑料管,塑料繩(供幼兒排序練習)等各種練習示意圖(不同顏色),剪貼大家一起玩的圖片等

美工區

質地不同的紙、蠟筆、剪刀、固體膠、顏料、抹布、塊麪塑板(供幼兒作品展示);小碗、蛋糕盒(供幼兒練習撕紙),橡皮泥等

懸掛彩鏈(進區標誌)等

運動娛樂區

大塑料盆兩隻(裝沙裝水),各種塑料小娃娃;塑料瓶、碗、杯、木板,玩沙工具,擦手毛巾等

剪貼玩沙工具(進區標誌)等

3.區域活動中的人際環境

區域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幼兒與環境,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積極有效的互動能促進幼兒探索的慾望和迎接挑戰的信心。

(1) 幼兒與教師互動

教師的角色是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觀察幼兒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鼓勵支持幼兒的學習和探索精神,使幼兒體驗成功。與幼兒建立密切的和諧關係,共同參與操作活動,用親切的語言和形象的動作,啟發幫助幼兒進入角色,引導和鼓勵幼兒及時將操作中的發現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出來,並使幼兒將語言與操作發現聯繫起來,幫助小班幼兒發展口語能力。觀察在先,介入指導在後,認真做好觀察記錄,對幼兒的活動做出科學的評價。

(2) 幼兒與幼兒互動

區域活動中幼兒之間進行交往、互動、合作,這樣的學習更加富有意義,能激起幼兒更高水平的思維,互動中幼兒間會互相受影響、鼓勵、模仿,會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並獲得成功。如,平行活動中的交往更能促進幼兒間的互動。

(3) 幼兒與環境互動

在區域活動中環境所賦予的自治因素,使幼兒與環境互動對話,環境發揮了暗示引導作用,規範、協調並控制幼兒的行為。如,“圖書角”牆面上畫的兩個娃娃看書的圖片,暗示幼兒安靜閲讀,協調同伴,材料共享;“建構角”的小腳丫標誌,控制幼兒的入區人數等,使小班幼兒在區分辨認不同區域的同時,規範了他們的行為。

小班幼兒能夠在自主、自由,充滿温馨與親情的學習環境中;在賦予自治因素的材料環境中;在充滿師幼互動的人際環境中順利地開展區域活動,愉悦、快樂、自然、伴隨他們走過幸福的童年,這是我為小班幼兒創設區域活動的初衷。

思考

在為小班幼兒設計區域活動的過程中,考慮的區域環境間的相互作用應該不僅僅侷限在一個年齡層次上,需要不斷地拓展延伸,使教育價值得到全方位的實現。在從小班幼兒學習生活的起點中,還可以利用平行班、中、大班所創設的區域內容,依託不同風格的學習環境、材料環境、人際環境,以小依大,以大帶小,讓小班幼兒充分感受人際環境的温暖和親切,感受不同的學習環境、材料環境,對獲取知識和能力發展有促進作用,有利於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幼兒開展學習、交往,真正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

致謝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有幸得到浙江師範大學鄭和導師的悉心指導,使我在理論和實踐中得到提高,促進了我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受益匪淺。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楊麗珠.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第95-103頁

[2] 丁海東.學前遊戲論.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第264-280頁

[3] 劉焱.學前教育原理.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第143-148頁

[4] 劉焱.幼兒園遊戲教學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第320-322頁

[5] 虞莉莉.幼兒園區角活動設計與指導(小班).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第1-6頁

[6] 陳家行.在“區域”中成長——對幼兒園區域的實踐與反思.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

Tags:論文 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