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11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總結1

上週,我作為家委會成員參加了太鐵一幼小六班的家長參觀活動,真實地走進了孩子的課堂,直接面對了孩子在園的表現以及老師們的教學狀況,感謝幼兒園提供了這樣一次相互交流的機會,也感謝老師們辛勤的教育,感謝女兒在這一時刻讓我收穫到了她的成長和進步。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深切感受到:

一是老師和家長的相互理解進一步增進。

這次活動向家委會成員展示了太鐵一幼生動的教學案例,使家長委員們和老師、孩子零距離地體驗到了幼兒園的學習生活,體驗到太鐵一幼的教育教學特色,使我們家委會成員對幼兒園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二是老師們對孩子們充滿了愛和關懷。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在太鐵一幼的園區裏我看到了老師們及園領導細心的呵護、無微的關懷、精心的照顧、耐心的引導、温馨地遊戲,這些無不令所有家長嘖嘖稱讚,佩服之至。

三是豐富的區域教學活動體現了科學的、啟發式的幼兒教育理念,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益處。

在活動中,看到孩子們在不同的教學活動區域自由地繪畫、盡情地遊戲、創造性地利用廢舊的物品做出數字、圖形,還充滿想象力地構建自己的積木王國,我切實感受到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啟蒙,孩子求知的興趣變得更濃厚了。

四是更加深切地體會到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多麼的幸福。

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本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去認真研讀的書。今天的工作忙不完,也許明天還能繼續,但是孩子成長的時光是永遠不會倒退的。家長應該珍惜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關注孩子所關注的,驚奇孩子所驚奇的,感受孩子所感受的,從內心去解讀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把陪同孩子一起成長作為最美最真的快樂享受。

牛皓然入園已經七個多月了,我想衷心地對老師們説,孩子交給你們,我們放心,謝謝你們。作為家長,我們也非常重視把家庭教育搞好,把家庭建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温馨家園,努力使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我相信,幼兒園也是孩子温暖可愛的家,在這裏,孩子的每一天都是開心快樂的!

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總結2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遊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和幼兒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這寬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內容,體驗操作和交往的樂趣,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和表現,有效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是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園處於城鄉結合部,大部分家長只是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做算術題、有沒有認識多少字,對於區域活動,他們向來是不感興趣。為了家長的思想轉變,我們的老師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開家長會、發放區域活動的材料,讓家長了解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在教師的宣傳和指引下,現在好多的家長都能積極地配合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

為了區域活動能有效開展,凸顯特色,我們將園內的市級課題《開發系列主題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融入的各年級組的區域活動中,小班年級組注重了幼兒自理能力培養,努力使孩子都能在遊戲中得到發展和進步。中班年級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班級氣氛寬鬆,活躍,尊重幼兒的意願,在活動中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大班年級組通過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於幼兒與幼兒,遊戲與遊戲之間的互動,來培養幼兒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來,我園區域活動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一、區域的創設

幼兒園自20--年9月搬入新園,班級的環境、設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兒園內的大環境我們是根據園內的課程和課題進行佈置的,比如大班我們利用走廊佈置了美食一條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鴨血粉絲湯在這美食一條街上不僅僅是本班幼兒可以玩,三個大班的幼兒可以隨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買到東西。既豐富了幼兒的遊戲內容,有培養了幼兒在遊戲中與其他班級幼兒的交往能力。

班級的活動室和睡房是連在一起的,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師都能把幼兒午睡的小牀收起來,為幼兒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動空間。並利用這些小牀為班級的區域做隔斷,為孩子提供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遊戲場所,並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創設區域,小班年級組基本上以角色遊戲、平行遊戲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遊戲為主。各個區域都有明顯的標誌,既符合了區域活動的要求,又讓各班的區域一目瞭然,同時也便於教師指導和觀察幼兒。

二、區域材料的投放

在區域材料投放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可為孩子創設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音樂區、閲讀區和運動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如:在大班益智區裏我們投放量各種各樣的棋類遊戲、通過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遊戲既增進了幼兒的.友情,又培養了幼兒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區裏我們老師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請小朋友根據手指上的數字,套上相應的點圈,既體現了孩子對數字的理解又體現了一一對應的關係,不僅豐富了遊戲內容,還擴大了幼兒對數學的理解和外延從這裏可以更多的發現孩子們智慧的萌芽、創新的火花。

在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我們選擇了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製作原料,製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應注意包裝和製作的藝術性。比較堅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裝盒可用彩紙、絲帶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還可選用質地柔軟的絨布、包裝紙、美工紙等進行藝術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們發動全園家長帶來各種各樣的

糖果紙,讓幼兒通過對各種色彩的理解來給它們分類,既學習了科學知識,有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我們的老師在選擇材料時,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於操作,使其在具備教育功能的同時,充分將其藝術性展現出來。以吸引幼兒對活動材料充滿興趣,利於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教師的指導

不同區域的探索帶給幼兒的經驗與發展是不同的。教師在設置區域時應儘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證幼兒都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區、活動材料,凸顯幼兒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證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各種關鍵經驗能以各活動區為中介展開。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

幼兒發展能力、水平的差異決定了教師必須要考慮目標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考慮不同層次目標對幼兒發展的挑戰性。例如:教師在小班計算區投放了各種顏色、大小、形狀的圖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圖,在目標上做了從低到高的分層考慮:學習兩個特徵的間隔排序,如大一小、紅一綠、三角形一圓形等;學習有規律排序;練習進行四個物體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師有意識的目標分層設置不僅保證了幼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同時也是教師下一步開展指導的前提。教師的指導能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是每個幼兒都獲得成功。

四、幼兒表現

在園內我們要求每個班級的老師都要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讓幼兒自主選擇參與自己感興趣的遊戲。每個幼兒都能自覺遵守遊戲規則,並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中大班的幼兒直接參與遊戲的評價。教師儘量不包辦代替。

五、不足的'方面

1、怎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2、幼兒與幼兒在遊戲之間的交往能力還有待提高。

3、在遊戲中要給與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

總之,我園的區域活動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希望我們能夠克服缺點,爭取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總結3

結合主題活動和我園的教學特色開展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大班年級組一共開設了民間遊戲區、編織區、美食區、印染區、服飾區、剪紙區、益智區、科發區、建構區、閲讀區、表演區等,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結合幼兒園教學特色——民間遊戲,挖掘農村資源,共同製作遊戲器材。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竹竿、絨線、紙板、草蓆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並進行製作。幼兒對各自帶來的遊戲材料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着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也進一步開發了農村資源。

2、巧用區域活動器材,讓幼兒人人蔘與各種活動。

民遊器材種類繁多,如:民間遊戲區器材有很多的品種,如:沙包、抽陀螺、滾鐵圈、抬轎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龍船、踩高蹺、拋繡球、推小車、風車、竹蜻蜓等近30個品種,但每班每種的數量較少,我們便把所有大班的民遊器材集中起來進行整理分配,責任到班,每班負責管理5、6種,然後設計遊戲方案和安排表,這樣就可以讓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遊器材。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民間遊戲區設計了“旱龍船”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還能自己組織進行比賽;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同色的一雙旱龍船”該成了“不同色的旱龍船”的遊戲,如一隻是綠色,一隻是黃色,那麼就可以按照顏色進行直觀的喊口號進行遊戲。遊戲器材適當調節後,能力差的幼兒也有了很高的遊戲興趣。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民間遊戲區,孩子們的積極性不夠,往往會產生遊戲的倦怠感;在表演區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因此,在以後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形式各樣的幼兒活動來激發幼兒遊戲興趣。我們準備把遊戲展示、活動比賽等形式加入到幼兒活動中去,班與班之間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動,取長補短,讓每個活動區能精緻的呈現,也讓孩子們都能盡情的遊戲。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總結4

我的體會就是教師要做有心的觀察者,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材料,並進行有效地關注,不斷調整活動區的環境材料,從而促進幼兒可持續性發展。

一、關注幼兒的興趣,創設活動區。

小班幼兒活動範圍、知識經驗相對中大班要窄和貧乏,但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有趣內容尤為好奇,且常常對物體發出的各種聲音感興趣。我們觀察到,在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常喜歡拿起體育區的響罐,輕輕得搖着,傾聽響罐發出的聲音,樂在其中,這種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既然孩子這麼喜歡搖響罐,那何不如就提供響罐讓幼兒探索呢?但如何通過響罐這一契機,真正讓幼兒動起來,促進幼兒持續性的探索。於是我們根據小班

幼兒有意注意時間短、注意力易轉移的特點,創設了探索區“搖搖樂”,具體做法是將八寶粥的鐵罐包裝成小動物的家,並提供各種材料如棉花團、小石頭、小鈴鐺、黃豆等。幼兒入區後先做“搖搖樂”(自選喜歡的鐵罐,打開蓋子,裝入材料,再蓋上蓋子)而後玩搖搖樂。幼兒在多次充分地與罐子、材料相互作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終於發現了不同材料及不同數量與響罐發出聲響的關係,這種生活化、有趣的操作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二、關注幼兒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備層次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屬於個別活動的形式,它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活動中孩子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活動材料,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地學習,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多,並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同伴交往機會,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機會,使同伴瞭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瞭解的過程來了解自己,產生自信心,從而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在同一種活動區域裏,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而應考慮到幼兒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動材料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活動需要,使幼兒都能得到較好發展。

例如:“建構區”裏單為小班幼兒準備的材料就應有許多種。如雪花插塑,適應與年齡較小,手部動作欠準確、靈活的孩子使用與活動;如智高樂插塑適用與身體素質較好的幼兒使用,因為他們的身體發育較快,各關節的活動較為靈活,拼插難度較大的插塑對他們是個較好的挑戰。

又如:在益智區中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12塊甚至是15塊的拼圖,而能力弱的幼兒就選擇比較容易的,如6塊、8塊的拼圖。這樣能使大部分的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更利於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三、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提供生活化的材料。

在活動實踐中,往往會出現老師從自己的經驗、感受出發選擇活動區內容,造成老師費了力,幼兒不感興趣的現象。其實小班幼兒活動範圍窄,往往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感興趣,對家中一些常用的物品感興趣。所以教師選擇內容時,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

如小班幼兒喜歡擺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區域活動的設置要偏重於遊戲情節,活動材料的選擇要生活化。如“給孔雀添羽毛”、“毛毛蟲長毛了”(請幼兒用塑料衣夾給動物輪廓夾夾子)、“裝豆子”、“切蘿蔔”、“擰瓶蓋”等,內容都是幼兒平時生活最熟悉的,活動中所需的玩具、材料都是幼兒家中帶來的,媽媽天天在用的,面對自己帶來的物品,幼兒有親切感,從而促進更大膽地探索、發現。

四、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提供隱含指導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中的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進行活動,因而這時隱性指導就遠比顯形指導來得重要。這時老師就要積極有效地關注幼兒,預計幼兒發展的可能性,在製作投放材料的時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兒一旦接觸到這個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規則,指引幼兒進行探索活動,並不斷地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和“怎麼樣”,應能不斷促進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比如在“娛樂區”中,我們製作了“搖晃下降玩具”,這個玩具不僅僅讓幼兒雙手協調地轉換位置進行翻轉娛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提供的繩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線、裝訂線等,幼兒在與不同繩子的充分互動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關注、疑問“為什麼這個玩具滑得快,這個玩具很難滑”,而後逐漸感受到繩子光滑、粗糙與下滑速度的關係。

五、關注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有機地整合各領域間的內容。

幼兒園課程的內容雖然進行相對的劃分領域,但應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領域內部及各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動區域的目標儘可能與其他活動目標相聯繫。當然,這種聯繫必須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強的,是本質的而非形成的。例:在“美工區”——新年禮物設計的還是比較巧妙的。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為孩子創設新年牆,請幼兒為“新年老爺爺”送禮物。這其中幼兒除了要利用撕、粘貼等美工技能撕貼禮物外,還得根據禮物名稱對禮物進行分類,而後,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牆面已有的禮物輪廓進行一一對應的粘貼,從而複習了數學中一一對應的物體關係。

六、關注幼兒的活動需要,及時調整環境。

幼兒是不斷在發展的,隨之相關的環境也應及時根據幼兒的發展進行調整,應不斷為

幼兒提供可促進持續發展的活動材料。教師應在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活動時,認真地關注幼兒的活動,瞭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觀察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考慮我們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瞭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為幼兒所喜歡,是否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否還有幼兒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材料、適合與自己的活動方式及方法,從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已滿足幼兒的需要。如發現活動中的內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簡單了,孩子不感興趣了,即應投入新的材料,加強操作的難度,重新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如在美工區“貼臉譜”中我們發現孩子很快地掌握了選擇五官擺在相應的位置上這一個技能,有幾個孩子還躍躍欲試提出想用彩筆來畫生氣、開心的五官。我們欣然同意,還鼓勵別的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五官。後來作品就更加豐富多彩了,有的幼兒選擇現成的五官貼上,有的自己畫上生氣的、開心的五官,還有的用橡皮泥塑造了稜角分明的立體五官。

Tags:班級 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