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愛的教育論文(通用3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1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論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論文1

一、幼兒愛的教育的作用體現。

(一)讓幼兒感受到了來自親人的愛。

經過相關人士的調查,目前,很多兒童都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苦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零花錢不斷,不懂得珍惜。這種現象體現的就是兒童愛的教育的缺失。沒有進行愛的教育,導致孩子們不懂得什麼是愛,把父母的付出當做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感恩的心態。在幼兒教育中推行愛的教育,首先就能讓兒童們意識到來自親人的付出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是一種愛。這種愛雖然不求回報,但應該珍惜和尊重,銘記在心,等到他們無力付出的時候,作為兒女應該用孝敬老人的方式報答那份愛。教育兒童們:從小做起,孝敬父母,珍惜親情。每一天上學出門要跟父母有禮貌的道一聲:“爸爸媽媽,我走了,再見。”等等,養成一種尊敬“愛”的習慣,才會珍惜愛。

(二)讓幼兒感受到了來自師生之間的愛。

目前,大多數兒童對老師的感覺還是恐懼和害怕,對同學也有一種芥蒂的心情。這些完全是由於兒童對老師和同學缺少信任,而信任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沒有愛那裏有信任。當老師眼裏苛責兒童的錯誤的時候,兒童可能只是有點害怕老師,但是當老師將兒童的錯誤告訴家長,因此受到了家長的懲罰的時候,老師就嚴重喪失了兒童的信任,對老師感情自然是被動消極的。同樣,孩子們之間的玩耍,如果因為有了老師這個裁判,告狀便將友誼和信任破壞了。那麼,如何讓孩子們對老師和同學都充滿愛呢?歸根結底還是要進行愛的教育。幼兒教師要用愛的方式教育,當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不是苛責,而是幫助兒童從錯誤中認識到犯錯誤的不良後果,保證以後不再犯就是乖孩子。當孩子們遇到不懂和好奇的問題,要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場景,都不要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耐心地給他們講解,讓他們知道老師是多麼的友愛,老師是他們的朋友,信任老師就是在享受愛。同樣,孩子們之間的問題要讓孩子們自己解決,老師不要用權力去插手,教導孩子們友誼來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就會失去很多。愛的教育讓孩子們相信老師,並和小夥伴們建立深厚的友誼。

(三)讓幼兒感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愛。

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們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心,也沒有破換自然界中的生命的意識,但是如果沒有愛的教育,提醒他們愛護自然也是一種愛的實現,那麼,他們很可能會被社會上一些不良的行為感染:踐踏草坪,砍伐樹木,捕殺動物等等。讓孩子們知道,來自大自然的萬物也都是有生命的,用心去愛和珍視它們,它們也會同樣的愛我們自己,如果我們泯滅愛心,必然遭受到自然界的懲罰,比如沙塵暴等惡劣的環境。教育孩子們,自然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命羣體,生長在自然界的萬物都與我們一樣,是一個生命個體,它們有它們的語言,我們用心體會是可以聽到它們的心聲的。通過對兒童愛大自然的教育,讓孩子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內心有一個充滿愛心的情感世界。

二、如何實現愛的教育。

(一)教導兒童學會換位思考。

兒童無法體會父母的付出是因為他們沒有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過,無法體會做父母的心情,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同樣,兒童們對於他們沒有體驗過的事情都是沒有什麼理解能力的。所以,要對兒童進行換位思考教育。可以讓兒童給父母做一次飯,或者讓兒童們親自去當一次交通指揮警察,或者是親自到建築工地搬一塊磚。讓他們去親身體驗一下父母的工作,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賺錢多辛苦,為自己付出的有多麼重的分量。換位思考是最好的辦法,讓兒童發現愛,珍惜愛。

(二)教導兒童學會表達愛。

讓兒童們發現愛,理解愛只是愛的教育的一部分,還要讓兒童學會怎樣去表達愛,製造讓兒童表達愛的機會。兒童通過表達對他人的愛,在內心樹立愛的責任感。可以讓兒童在節日和特殊紀念日中,親手製作賀卡和小禮物,送給要祝福的人,把自己的愛表達出來。比如,在教師節,親手為教師製作一張小賀卡;在同學過生日的時候,親手給同學做一個小蛋糕,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體會到不僅接受愛是幸福的,付出愛更幸福。

(三)教導兒童學會在集體中生活。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大集體中,如果兒童不能適應和同學們的集體生活,那麼,日後也無法學會與人的相處之道。一個有愛心的人是能夠在集體中照顧和幫助他人,相信朋友,也得到朋友的信任,在生活中才會因為有愛而過得更有幸福感。教導兒童要與自己身邊的小夥伴友好相處,互相關心和照顧,有好吃好玩的東西也要一同分享,不要因為嫉妒而產生破壞的心裏。用愛去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會用愛回報你。

素質教育要求下,不僅要重視兒童的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兒童的素質教育,作為幼兒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愛的教育讓兒童從小就學會友愛,有一顆愛心伴隨兒童的'成長,讓這個世界的未來都充滿愛。

愛的教育論文2

【摘 要】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猶如一股新鮮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傳統的教育思想,它使師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圍中互動,打開學生的心窗,走進學生的心扉,感悟學生的真情,使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近幾年來我的教育生活就猶如丁香般悄悄綻放。

【關鍵詞】

心窗;心扉;呵護;感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沒有愛就沒有責任感,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應該有更廣泛的愛、無私的愛、真誠的愛。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用愛心與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心心相通,心靈交融,這樣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做好班級工作。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愛是班主任教書育人的動力基礎,實踐證明,貫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便是“愛的教育”。

一、打開學生心窗。

捕捉學生“閃光點”。對後進生來説,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藴藏着進取奮發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揚與激勵。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後進生的"閃光點"的出現,而是應主動地抓住或創設條件,誘發後進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哪怕只是閃電般的那麼一瞬間,也往往是後進生轉化的最佳時機。在教育時機未出現時,班主任要耐心等待,當最佳教育時機到來時,要抓住契機進行教育,因為此時教育學生,最容易被學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我們班的王同學是一個膽兒小,又有些口吃的孩子。今天的課上,該輪到他演講了,只見他紅漲着小臉,低着腦袋磨磨蹭蹭地走上講台,站在黑板前,竟然緊張的哭了。看着他我有點自責:真不應該讓他演講,讓他在眾人面前出醜,刺傷他的自尊心?在這尷尬之際,我倏地靈機一動,捕捉到了瞬間靈感:這名學生不就是不習慣在眾人面前説話嗎?我微笑地對大家説:“請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聽就可以了。”學生們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裝若無其事趴在桌子上。他慢慢地把頭抬起來,從他的眼睛裏我看到了輕鬆和自信。他演講的聲音逐漸地洪亮起來,語句也不在斷斷續續了,似乎也不結巴了,他越講越動情,竟然演講得生情並茂。此刻,就像有一股暖流湧遍了我的全身。

不知在什麼時候,同學們早已抬起頭聚精會神地聽他演講了。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鎮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對視着,他的演講獲得了圓滿成功。他臉上帶着燦爛的微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學生們使勁的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為他闖過難關,贏得自信,更為我自己鼓掌,能在關鍵時刻如此地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裏。難道不是嗎?孩子的心就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師對他的一點點保護就如同絲絲春雨讓他有了爭春的勇氣。在以後的日子裏,他的笑容越來越多了,後來竟然成了班級的骨幹。

二、走進學生心扉。

給學生一份愛,與學生建立起團結、親密的師生之誼。他們有什麼想法、要求就會主動找班主任談心,尋求幫助,同時班主任也深入到他們中間,關心、瞭解每一個同學,師生關係融洽,嚴而有格,嚴而有情,班集體的總體成績也就會有較大進步。事實證明,關愛學生,理解學生,主動的去做他們的一員,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敬重,才能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前進,才真正盡了一個班主任應盡的職責。

我是一位中途接班的班主任,為了在班上樹立威信,每天總是板着臉對着學生,要求他們不準這不準那,嘴邊掛得最多的就是班規班紀,結果班上每天不是清潔沒打掃徹底就是紀律差,令我非常頭疼。有一天我查晚睡去得較晚,剛走到走廊上就聽見我們班女生寢室傳來的歌聲,靠近仔細一聽原來是湖南衞視熱播電視劇的主題曲,當時我敲了兩下門,見他們安靜了,我就離開了。回到家我在網上下載了這首歌在我的手機上,第二天我看見哪個寢室的同學在陽台上玩,我就故意播放着這首歌從他們身旁走過,當我剛走過時,就聽見有人説:“啊!侯老師也喜歡這首歌。”我回頭對他們微微一笑説:“是啊!我很喜歡。”後來我每天就早早的到學生寢室去,和他們聊他們感興趣的事,聊得開心時淡淡的提一下他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他們就會很開心的接受。漸漸地我把班上的事都交給他們自己管理,結果他們管理得非常好。我和他們不僅僅是師生,更是親密無間、無話不説的朋友。

三、愛心呵護學生。

1、用愛温暖學生。

班主任一要關心學生成長,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和文明習慣,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二要多給學生講做人的道理,講為人處事的原則,使學生"悟"出做一個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導使學生獲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與學生談心、交心,做學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讓學生充分信任你,才能瞭解學生心中的"結",才能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四要從生活中多關心學生,體貼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生活上的困難。如學生生病後,我總能把學生的冷暖掛在心頭,與班上的同學一道照顧他,使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班集體的温暖;天氣變化了,我提醒學生注意加減衣服。

2、用愛鞭策學生。

真心愛護教育對象,就必然要嚴格要求,沒有原則的愛是偏愛溺愛,過分的嚴厲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班主任對學生要求要適度、合乎情理。嚴格要求學生應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基礎。班主任對學生的嚴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評教育時諷刺、挖苦甚至辱罵、體罰,這與嚴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評應是善意的,特別是對屢犯錯誤的同學,應進行恰當的批評,春雨潤物細無聲嘛!總之,批評的藝術應是嚴格與善良的圓滿結合。學生對班主任的批評,感受到的不僅是合乎情理的嚴格,而且是充滿人情味的關切。

四、將愛心進行到底。

作為一位班主任老師,我一直將“愛”字貫穿於整個教育過程的始終,並上演了許許多多有關愛的教育故事。我認為,班主任老師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有人説“一個好的班主任老師就是一個好的班集體。”此話不無道理。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學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臨班級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學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學生進步的引導者。現在,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重佔絕對優勢,面對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狹隘、偏執、任性和要求個性張揚等特點,班主任老師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複雜,在對學生實行教育的過程中,單純的強制性的訓教方式,常常顯得不能夠適應學生羣體複雜、個性突出的特點,而和風細雨似的愛的教育方式更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具體來説,就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像親孃一樣關心。博大的愛會讓學生刻骨銘心、永生不忘。這種“真愛”,不講代價,不計得失,不圖回報,只求孩子成人成材。這種愛是天地之間至純至美的愛,是最崇高和偉大的愛。一個老師有了對待學生如同對待自己子女一樣神聖的情感,就會平添一種責任、一份壓力。一直以來,我就是心懷這樣的想法去面對我的學生,時刻銘記:奉獻愛心,立足本職。

記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蹲下來看學生。是它使我從唯我獨尊的、傳統的舊式教學中走出來,明白了新課改的真諦;它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蹲下來看學生使我徹底明白:多一些理解,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蹲下來看學生讓我不知不覺地打開學生的心窗、走進學生的心扉,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蹲下來看學生成了我和孩子們真情交往的一條無阻的通道。嚴出於愛,愛寓於嚴,嚴而不兇,寬而不鬆,嚴在當嚴處,寬在當寬處,一分之嚴格,再摻上九分之感情,才能釀成教育的甘露。

愛的教育論文3

摘要:

隨着現代教育的發展,教育不再是單純地傳播知識、提高能力,而是承擔着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任。生物教學是一門側重自然科學的學科,教師要認識到這門學科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向學生滲透“愛的教育”,讓學生學到生物知識的同時,豐富學生對生物和世界的情感,促使學生自覺遵循自然規律辦事,並對動植物產生憐愛之心,對大自然產生敬畏之情。

關鍵詞:

生物教學;愛的教育;課堂教育;真正內涵;身體力行

在《是誰“殺”了我——毀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這本書中,講述了一位學生因在自然課上解剖活體青蛙而種下暴力的種子,最後走上搶劫殺人的歧途。這個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也影響了我的生物課堂教學的方向。我深刻感覺到在教學中貫穿“愛的教育”是如此的必要且意義深遠。在此,將我在生物教學中落實“愛的教育”的一些做法進行整理總結,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讓“愛的教育”成為課堂教學的元素。

很多人認為“愛的教育”只能在語文、政治這些人文學科中反映出來,殊不知生物這個自然學科更能向學生滲透愛的教育。生物課堂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一些動植物實驗,此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愛護、“尊重”動植物的生活習性。比如,在培養“草履蟲實驗”中,教師向學生講明:培養皿中是符合草履蟲生長的原液,而不是隨便放進一些水,那樣會導致草履蟲死亡;在進行植物種植實驗時,讓學生使用符合植物特性的土壤,放置到適合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不可不參考植物的生長特性而隨意放置,造成植物生長受到影響或者死亡;在進行“螞蟻觸角的作用”實驗時,告誡學生不能用手或工具捉螞蟻,防止對其造成傷害。試驗完成後,將其放回大自然。生物課堂教學中,還會接觸到一些學生不喜歡甚至恐懼的動物,比如,老鼠、蛇、蟾蜍、蜥蜴等。

教師要從生物專業的角度向學生解釋這些生物在自然界生物鏈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懂得,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其意義和價值,都是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元素,比如,老鼠的滅絕會導致其天敵貓頭鷹缺乏食物而絕種;蛇的減少會導致鼠災氾濫;蟾蜍的減少會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等等。從科學角度讓學生懂得“存在即合理”,教育學生要接納、愛護大自然中的所有物種。

二、讓學生懂得“愛的教育”的真正內涵。

隨着現代教育的發展,學生對其他生物越來越有愛心,但是,很多時候愛的方式和手段不當,對單個生物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教師要藉助經典案例,向學生解釋“愛”的內涵。比如,在學習昆蟲內容時,向學生講述教師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次,這位教師與女兒在野外撿到一隻蛹。女兒想看到蛹變蝴蝶的經過。半夜,這位教師和女兒一起觀看蛹變蝴蝶的過程。她們看到在蜕變的過程中,蛹是如此的痛苦和緩慢,便想幫助它。於是,用剪刀幫其將外皮的口子剪大。之後,蜕變的過程變得異乎順利,母女兩個也為自己的相助而欣慰。然而,很快她們就發現,這隻蝴蝶的肚子異常地大,而翅膀和肚子相比則顯得小了許多,結果是:蝴蝶無法飛起來。通過這個案例,讓學生懂得愛不是隨心所欲的幫助和給予,而是尊重生物生長、發育的客觀規律,讓生物按照自己的規律去發展。

同時,鼓勵學生去尋找這種由於不當的愛而給生物帶來的傷害和災難。學生很快想到了小學學過的課文《自然之道》,作者本來是想救那些小海龜,但是,其他的小海龜接到了錯誤的信息,全部爬了出來,將自己暴露在危險的境地,成為那些食肉鳥的口中食物。組織學生討論這個案例,總結愛的內涵:愛護動物、愛護自然,不能隨心所欲地給予與強加,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往往會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三、教師要身體力行踐行“愛的教育”。

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行為習慣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自覺模仿教師的做事方式、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自身做起踐行“愛的教育”,讓學生切身感覺到“愛”是生物學習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在學習“魚不同鰭的作用”時,教師要做演示實驗,並讓學生親自通過實驗感受。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首先將一條魚放進魚缸中,放魚的同時,教師要向學生解釋:我們要連同水一起倒入,切不可直接用手活用器物撈魚,導致魚鱗脱落,對魚造成傷害。

在對魚鰭進行捆綁時,教師要解釋説:我們既要做到將魚鰭結實地捆綁在軀幹上,又要儘量不碰掉魚鱗。讓學生觀察被幫助魚鱗的魚的遊動時,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總結不同魚鰭在遊動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被綁住魚鰭的魚在遊動時是多麼的吃力和不自主,告誡學生不能隨意傷害這些水中的精靈,不能人為去增加它們的痛苦。學生會帶教師的一些“愛”的理念提出質疑,教師要給出合理的解答。比如,學生會提出:豬、牛、羊、雞、鴨、魚等,是人們不可缺少的食物,我們難道因為要愛護它們而不吃嗎?那麼,那些養殖户怎麼辦,那些商販怎麼辦?教師要向學生解釋:我們不是不可以殺畜禽和魚類,也不是不可以吃它們。而是,在它們活着的時候愛護他們,屠宰的時候不虐殺,減少它們的痛苦,不在未成年人面前屠殺。

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愛護動物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踐行在人們的每一項生活活動中。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和生物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明白任何人不能以科學實驗、人類生存需要、個人興趣愛好等藉口隨意地破壞自然和傷害動物。比如,某些個人和機構以科學實驗為由,捕獵珍稀動物;目前社會上一些盲目追求發展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為了商業利益和個人好惡隨意引進物種和拋棄寵物的現象等等。引導學生將個人行為與所學知識聯繫來,將“愛的教育”落到實處。總之,在時光流轉到21世紀的今天,教育的外延在不斷擴大,從傳統的傳播知識擴展到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從提高學生能力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落實“愛的教育”,既是現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生物素質教育具體落實的體現。教師要善於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實現教學的新突破,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的滲透,促使我們的生物教學進入嶄新的一頁,培養出既有知識又有修養和愛心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