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通用3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學論文(通用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通用3篇)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

摘要

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審美情操、提高音樂鑑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時期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鑑賞能力十分必要。從創新音樂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五點建議和認識。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研究;思考

音樂作為素質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的地位與日俱增,獲得廣大家長和教師的青睞,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筆者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探索新時期音樂教學的方法,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受到音樂的薰陶,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心理享受。

一、讓學生表達內心對音樂的感受

學生只有理解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感受到音樂課堂所傳遞的魅力。用積極的心態和學習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才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意願,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之中善於發揮學生的主觀作用,鼓勵學生對音樂發表意見,講自己身邊學習音樂的事故,讓每一位學生在音樂之中都能找到閃光點。要鼓勵他們對音樂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理解,使他們學習音樂但不侷限於思維的束縛,學習技巧但不侷限於音樂的技法,能夠在音樂中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用音樂提升意志品格,領略音樂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創新之中提升情感、豐富知識、活躍思維。

二、讓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語言,是作者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每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都藴含着音樂家的情感在其中,這種情感體現在音樂的歌詞、旋律、節奏等,刻印了作品創作的時代特色。因此,教師在教會學生音樂歌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作者的經歷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創作環境,把握音樂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詮釋音樂的內在含義。要教會學生進入作品環境,讀懂讀透歌詞中的語言,把握正確的音樂旋律,掌握音樂中獨特的情感,把對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三、為學生創設多媒體音樂環境

在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時候,通過藉助多媒體技術,把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相融合,能夠創造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音樂情境,使學生的視覺神經、聽覺神經充分調動,活躍教學的氣氛。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往往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有些難讀的音樂符號理解比較難,機械式的記憶方式缺乏情感的溝通,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透徹,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影的環境中學習,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學唱,讓生活、唱歌、情感融為一體,觸碰到學生的情感世界,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學唱的效率。同時,小學音樂課中抽象的樂理理解起來比較難,如果對音樂的概念理解不夠,更深入學習音樂的節奏、高低音等更困難。多媒體能夠讓複雜難以理解的抽象問題轉化為更直觀的具體事物,在學習中同步播放歌曲的節奏片段,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為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小學生在小學校園學習階段年齡跨度較大,教師可以選擇分層次施教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教學,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任務。如小學階段1~2年級屬於低年齡階段,教學應主要以感知音樂節拍為主,以知曉節奏為學習入口,把握簡單快樂的音樂節奏,使內心深處與音樂旋律相融合,在簡單的歌曲旋律中激發興趣。3~4中年級階段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尋找學生喜愛的樂器,增強感知樂器的`能力,在教學中把握髮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樂實踐之中提升音樂的學唱能力。另外,5~6高年級階段教學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價值,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把握作品傳遞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追求,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五、為學生布置音樂課作業

作業是鞏固提高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小學音樂課作為基礎課程,也應為學生布置作業。佈置作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課後練習,課前主動查閲資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樂課堂的作業形式並不固定,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來安排佈置,如果是音樂欣賞課,可以安排學生課前查閲作者的生平簡歷以及音樂背景有關的文化知識。課後作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例如,在課堂上學過歌曲後,可以佈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後在家人面前演出,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激發。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應突出學生享受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學懂音樂的發聲技巧,讓全班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通過音樂激發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為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佳.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戲劇之家,2015,(11):204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2

【摘要】

音樂人類學把音樂作為文化來研究,它既研究音樂的聲音、概念、行為,也研究與此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當今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育宗旨應該改變學生中存在的音樂等於唱歌、演奏、作曲的狹隘觀念,重新認識音樂學習的文化屬性。並且,學生關於音樂學習的考核,也應該有相應的改善。

【關鍵詞】

音樂;文化;教育

音樂人類學是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或文化中的音樂來看待的。音樂其實是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音樂人類學又稱音樂民族學或民族音樂學。在20世紀50年代被稱為“比較音樂學”,完成這一學科名稱的更換主要是荷蘭的音樂學家孔斯特。美國在音樂人類學的發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音樂人類學家胡德提出了“雙重音樂能力”的觀念,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被視為該學科的經典之作,當代音樂人類學的研究範圍已擴大到人類所有社會的音樂文化,具有明顯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觀。

一、從人類學看音樂文化

音樂和文化並不是新名詞,但是把它們結合在一起來研究、探討和認識卻是近五十年以來的論題,是人類音樂思想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促使這個思想或觀念轉折的動力並不是來自音樂領域本身,而是人類學。音樂不只是音樂本身,音樂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內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不同地域產生不同的音樂,不同時期有不一樣的音樂,那都是因為不同的社會時空和傳統經緯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樂人類學學科建立之初,音樂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學科的影響,如人類學、民族學、民族音樂學、古典進化論、比較音樂學、文化相對主義、田野工作和參與者觀察、文化區域和音樂文化、傳播主義、功能主義和結構功能主義、心理人類學、行為主義、文化變遷、文化生態學、新進化主義、都市人類學、認知人類學、象徵人類學、演奏經驗及交流、反思論的人類學,此時,音樂成了文化。音樂與文化合為一個詞語成為“音樂文化”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複合行為,而事實上是體現了一個人類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或者更嚴格地説是“迴歸自我”的過程。雖然“音樂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概念出現只有半個多世紀,但它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歷程進入了一個質的飛躍。中國音樂源遠流長的歷史性,形成了無比深厚的文化積澱,它們為音樂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給養。時至今日,通過存活的傳統音樂,我們仍然能強烈地感受到穿越數千年曆史傳遞給我們的所有關於音樂的信息,仍然那樣富於活力、息息相通、連綿不斷。沉潛久遠的中國音樂,帶着歷史的厚重感,藴藏着豐厚的音樂資源、繁複的題材、多樣的風格,猶如千百年來堆積而成的無際礦藏,供世人開採挖掘,進發出璀璨的音樂之光。我國音樂一方面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觸及的外國音樂,一方面又顯示出自身磅礴的氣勢,體現了中國音樂的巨大融合性。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中國音樂和世界各國音樂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終不曾止步,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交流和融合將會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廣泛,這不僅是歷史潮流的推動,也是順應時代的大勢所趨。

二、從人類學看音樂教育

當今的音樂人類學採用當代人類學的視角,其研究對象包含從人類生涯開端到目前為止的全部人類社會的音樂行為。將音樂教育與人類文化緊密聯繫起來,這種人類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種文化。

英國民族音樂學界的泰斗,已故的約翰﹒布萊金倡導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樂教育這種新概念。國外的多元文化教育體現了對社會問題的一種迴應,他們在比較音樂學、音樂民族學、音樂人類學以及國際比較音樂教育等領域學術研究的歷史,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對世界上非西方音樂所進行的嚴肅認真的研究所產生的成果,揭示了人類音樂文化資源的豐富多彩,促進了發達國家音樂教育中歐洲音樂中心主義觀念的改變,使音樂教育從單一音樂視野轉向全球多元文化音樂的視野。其次,國外音樂教育在多元文化人類學的背景中不斷髮展本土音樂文化教育,如美國黑人音樂、爵士音樂等,他們還不斷加強世界文化意識,積極學習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為美國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創了許多新的音樂教育領域。另外,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將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民俗民間音樂引進並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讓當代青少年學生更為全面、更為直接地接觸中國社會音樂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有利於培養更多、具有深厚社會音樂文化底藴的優秀人才,有利於弘揚和發展社會音樂文化,更快地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

經過走訪和調研,我發現長期以來我國音樂教育採取的是傳統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單一、呆板,學生對教學內容陌生、不喜歡。而社會音樂文化卻是一種音樂現象和文化精神的綜合體,它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它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而變化,這種變化必然要在音樂教育中產生映射。這就説明,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只有二者的協同發展,才能使社會音樂文化不斷得以傳承,只有改革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才能使音樂教育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柯達伊説過: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嚴、民族意志的標誌,民族音樂具有民間意義,而且更具有民族意義的一項財富,它是屬於全體人民的。如果以一種嚴肅的態度去追求有機、發展的音樂文化,就必須通過教育,使其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讓兒童生活在音樂的母語環境中,才能使兒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樂保留在音樂課堂是二者協同發展的基礎,它對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作用是長久的、永恆的。特別是我國優秀的民歌民樂,體現着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獨特風格,是我國社會音樂文化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必須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才能體現音樂教育的民族性。音樂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興趣的形成與人的認識發展、與社會音樂環境有密切關係。可見,淨化中小學校園音樂文化環境,創造民族音樂學習氛圍,大力培養中小學生的民族音樂興趣,是促進音樂教育發展的可行之舉。這種社會音樂的環境主要還得靠中小學音樂教育者來改變。如果把一些優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學音樂課堂,讓青少年學生了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既能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又能陶冶情操;既培養了他們音樂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又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這不僅體現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傳承了我國社會音樂文化。

那麼,除了要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音樂以外,流行音樂也是當今社會音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對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流行音樂中有不少優秀的進步的音樂作品,是可以適當引進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內容就非常健康,這些流行歌曲為公益行動、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服務,提倡社會主義新風尚,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倡導以社會公德觀念為根本,立足於使更多的公民樹立健康文明的行為規範。它們主要以宣傳關愛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環境,提倡文明公德等社會公益性內容為主,不以牟利為目的。因此,適當地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是極其有幫助的。

我們再次審視音樂人類學中的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其實無論是哪方面,它們的動態和走勢的舵就掌握在人們自己的手中。要想將音樂真正融合在人們的生活和教育裏面,我們就必須知道我們真正要的人類文化是什麼,只有這要,音樂才能真正成為人類生活中的美好。

【參考文獻】

管建華,編譯、音樂人類學的視界——全球文化視野的音樂研究[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3

摘要: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關鍵詞:

小學音樂 教學 方法

那麼,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應從哪裏來呢?

一、從學生遊戲中來

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遊戲,發現他們在遊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遊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遊戲中喜聞樂見的一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從學生的愛好中來

小學生的愛好是很多的,例如,他們愛念兒歌。他們在兒歌聲中游戲,在兒歌聲中學習,在兒歌聲中長大。於是,我就常常運用“兒歌法”教學生記那些難記的音樂概念,學那些平時覺得枯燥無味的樂理知。

三、從學生的生活中來

小學生的生活與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捕捉特徵,是能將其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來的。

四、從學生的“已知”中來

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着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着,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中來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於抽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時時注意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啟發他們的 抽象思維。例如:我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 又如:我教學生唱《春天》這首歌,為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圖畫來引導以外,還讓學生閉 上眼睛,回憶自己的春天的公園裏看到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作“過電影”。同學們閉上眼睛時,頭腦裏展 開了豐富的聯想,睜開眼睛後就有了生動的體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着,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準,比唱準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七、從教學難點中來

在小學音樂教學難點中,運用“重複講解,反覆示範”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而創造一種巧妙的 教學方法往往能使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吹奏一段樂曲,往往需要一會兒吹,一會兒吸。 有時摸準了音位,又搞錯了吹吸。怎麼辦?為了讓學生摸準音位,我讓學生在口琴上貼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圖 ”,然後照着鏡子吹,“照鏡子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音位問題。為了解決吹吸問題,我創造了“手勢視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當作“吹”,把右手變“鴨嘴形”向後拉當作吸,讓學生邊打手勢邊視唱。

八、從教材中挖掘出來

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脱離《大綱》,一刻也不能脱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應從 教材中挖掘出來,教材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務,我們就應創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務的教學方法來 。二十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難問題,往往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輕輕地唱,邊唱自己聲部,邊聽另一聲部,注意把握音高。反覆練習幾遍以後,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記在腦子裏了,再唱別的曲子就不難了。

九、從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中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教師,她為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 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 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它説明了:合唱並不難,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可以説: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 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因為,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為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 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 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這些,僅供小學音樂教育同行們參考。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小 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