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72W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 篇1

近年來,隨着電力建設市場的拓展和項目建設科技水平的提高,電力建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除了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外,對員工是否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已經逐漸演變為企業甄選人才、評價人才的第一準則,員工的責任感也上升到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新形勢下,電力建設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取得穩定、長足的發展,就需要具有全員的、全過程的、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的職工。而職工責任感的培養、鞏固和提高是一項長期的連續的工作,要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達到上下同欲、實現雙贏的目的。

一、人本身的惰性

惰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性之一,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措施或者制度的約束,員工在工作中就會出現拖延、依賴、逃避等現象。責任感需要員工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人自身的惰性導致了在工作中得過且過,不會對工作傾注更多的熱情。

二、從眾心理

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必然會受到其他人的行為影響,當他與多數人的行為或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他會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就會採取與他人一致的行為或意見。所以當集體中多數人不具備責任感或責任感表現不明顯的時候,有些人為了維持和他人的一致性,潛意識裏就會放棄自己所具備的責任感。

三、公平心理

如果在一個集體中,沒有明確的分工或績效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勵,員工就會認為工作中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那麼員工就會產生逃避心理,對工作不負責。

四、自身條件的束縛

員工認為自己的能力、素質無法與其他員工相比,故而在工作中不敢承擔責任。

提高員工責任感的途徑:

一、構建和諧企業,倡導員工進行責任意識重塑

首先,企業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則,成為有效帶動責任的傳遞者。現代企業的管理者自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事事為企業着想,積極主動地工作,並且在工作中勇於承擔責任,只有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令員工信服,感染下屬員工,從而帶動員工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其次,要讓員工積極應對企業面臨的不和諧情況,引導員工感受肩負責任的份量,使員工主動承擔責任,共同創造公司和項目部的和諧氛圍。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每年都會召開職代會和年中會,通過各部門、項目部學習宣貫會議精神,既可以讓廣大職工瞭解公司面臨的形勢和公司下一步的工作任務,也能讓員工感受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進而激發出強大的工作潛力。

二、以企業文化推動員工責任感的塑造

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是“誠實、創新、高效、責任”。要把企業文化體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員工的共同價值觀,讓職工認同接受,使這種責任文化深入人心,同時要多方位、多層次的推動企業文化建設,通過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使員工自覺地把個人行為統一到企業行為的共同方向上,把個人目標匯聚到企業的整體目標上,從而凝結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公司和項目部一直都在積極進行企業文化的宣傳和貫徹,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公司之前牽頭舉辦的各類活動如做事做到位徵文活動、責任徵文活動及責任演講比賽等,都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強化了員工的責任意識。

三、通過宣傳,將員工責任感與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聯繫起來

員工的責任感與職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個負責的員工,有高度的敬業心、積極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可以有效克服惰性,那麼他在職業發展中的競爭力就會很高;如果員工不願意對企業負責,在工作中不願意承擔責任,員工就缺乏積極進取的態度,自身競爭力就會下降,他的職業發展也不會有太高的前景。

企業應要求員工主動承擔以下主要責任:一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責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考慮完成工作的其他有效途徑,要從整體看待部門各職能工作,做到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部門、部門與部門的協調配合;二是忠誠企業、維護企業的責任。員工是企業的一員,企業的興衰決定了員工的發展,所以對於員工來説,只有對企業忠誠、積極維護企業的責任,才能保證企業的良好發展,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也會得到發展。

四、強化考核監管制度,完善激勵機制

有效的激勵機制能正確引導員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績效考核的公平合理性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企業的考核制度公平合理,員工才能對企業有責任感;另一方面,把績效考核和獎勵掛鈎,能讓員工真正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工作更加努力。

責任感是一種精神,是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培養全員的、全過程的、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企業還可以發揮工會和團支部的作用,加強與職工的溝通交流,分析部分職工缺乏責任感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同時,企業除了做好自身的文化建設,還要對員工責任感的培養傾注較大的熱心,更要在制度上,尤其是績效考核制度和激勵制度上為提高員工的責任感提供必要的保障。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 篇2

摘要:

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正在沿着“價格競爭—產品競爭—服務競爭—關係競爭”的軌跡演變。在關係競爭時代,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新增長點。為此,企業必須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實施社會責任戰略,培育社會責任文化,優化社會責任關係,從而提升長期盈利能力,增強持續競爭優勢。

關鍵詞:

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優勢關係競爭

縱觀企業競爭方式演變的軌跡,不難發現,競爭的焦點正不斷從價格競爭向非價格競爭轉移、從產品本身向產品以外延伸。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正逐漸成為企業競爭優勢新的增長點,從而越來越受到理論界和企業界的關注和重視。

市場競爭主導方式的演變及趨勢

伴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也在沿着“價格競爭—產品競爭—服務競爭—關係競爭”的軌跡發生轉移。

(一)價格競爭

價格競爭是依靠低廉的價格或靈活的定價與其他企業展開競爭,獲取競爭優勢。在早期的市場競爭中,生產力水平低,產品同質性強,消費者對產品價格關注,其個性化需求還未得到顯現,因此,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產品的價格上,價格競爭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然而,這是一種易為競爭對手所仿效的競爭方式;而且,太低的價格導致質量下降、顧客流失;隨着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其所關注的利益也不再侷限於產品價格。因此,價格競爭逐漸為其他非價格競爭手段所取代。而今雖然靈活的價格策略仍然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雖然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價格戰還時有發生,但價格競爭已不再是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

(二)產品競爭

產品競爭是通過產品的差異化與其他企業進行競爭,獲得競爭優勢。隨着生產力水平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競爭方式的轉變首先體現為從同質產品的價格競爭轉向產品差異化競爭。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產品差異化創新提供了條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帶來了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從而驅使企業不斷在產品差異化方面進行創新。產品的差異化導致了市場的細分化,企業通過發現並佔領一些細分市場,在滿足顧客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獲得了較單純的價格競爭更大的利潤空間。因而,這種以差異化為基礎的產品競爭越來越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從而取代了價格競爭而一度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而且至今仍然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服務競爭

服務競爭是通過向顧客提供產品以外的一系列附加服務而與其他企業進行競爭,獲取競爭優勢。隨着產品差異化競爭的日趨激烈,“創新—仿效—創新”的循環周而復始,而且循環週期逐漸縮短。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差異化創新必然從產品本身向產品以外延伸,服務競爭成為繼產品競爭之後企業競爭的又一重要手段。根據顧客需求差異設計、提供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優質服務,成為現代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服務競爭已取代了產品競爭而成為當前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

(四)關係競爭

關係競爭是通過與利益相關者建立和發展良好的關係,構建競爭優勢。隨着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和升級,產品及服務的差異化程度越來越小,一些企業開始從產品及服務以外尋求新的差異。通過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係,企業可以更好地獲得顧客的信任和忠誠,可以增強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建立良好的產品形象和企業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可以建立有利的內外部競爭環境,而且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通過建立良好的`關係網,使得競爭不再是在企業之間進行,而是在網絡之間進行,一個建立了更好的關係網的企業將比競爭對手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目前這一競爭方式已初現端倪,而且可以斷定,它必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主導方式。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新增長點

從企業競爭方式的演變中可以看出,關係競爭將逐步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形式,良好的關係網正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為此,企業越來越重視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在此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Oliver Sheldon於1924年提出,其後,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和爭論一直不休,到20世紀90年代,眾多學者和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趨於認同和支持。但目前學術界對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還沒有統一的表述,國內學者比較認可的是盧代富的觀點,即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公益的義務,也就是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要兼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營利或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應當最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這些社會利益應該包括僱員利益、消費者利益、債權人利益、中小競爭者利益、當地社會利益、環境利益、社會弱者利益及整個社會利益等內容。

儘管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必要性的爭論至今還未停止,但通過分析國內外眾多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獲得商業上成功的實踐可以看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可以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銷售額和市場份額的增長;品牌定位得到鞏固;企業形象和影響力得到提升;吸引、激勵和保留員工的能力得到提高;運營成本降低;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企業社會責任在全球的實踐證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利潤的增長並不矛盾。

事實上,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其一,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利於優化生存環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可使其免受政府部門、公益團體、社會公眾的譴責、懲罰與限制,使決策和經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而且還可能因此受到政府的獎勵享受優惠政策等。其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改善公眾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增強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度,吸引消費者,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廣闊的市場。其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跨越國際壁壘。當前,在國際上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對一流企業“高標準、嚴要求”的公認指標。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將有助於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減少社會責任運動的衝擊,提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其四,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吸引人才。經常參與到社會責任事業中的企業更具知名度,當然也就更易招聘到並留住優秀人才。其五,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提升財務業績,因為有責任感的企業永遠是投資者青睞的目標。

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力的策略建議

眾多理論研究和企業實踐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當前,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已成為一種世界潮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企業要跟上國際社會發展的節奏,必須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及早做出應對策略。

(一)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企業必須提高對履行社會責任必要性的認識,增強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充分認識到,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的義務,而且對企業競爭力具有潛在的和長期的影響,切不可把企業盈利與企業社會責任對立起來,忽視或故意逃避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要認識到企業是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企業必須與社會環境系統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社會大系統是企業利益的來源,是企業的生長環境,企業需要從社會環境中汲取營養,同時也必須反哺社會,在推動社會進步、關心環境和生態、維護市場秩序、扶助弱勢羣體、參與社區發展、保障員工權益、解決就業等方面承擔一定的義務,企業只有與社會形成和諧互動的關係,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從社會整體的角度和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審視企業目標,不僅要考慮股東的利益,還必須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把社會責任主動納入企業目標體系。要從關注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和增強持續競爭優勢的角度看待企業社會責任,眼光不應該僅僅侷限於本身眼前的利益,還應該考慮與社會、環境的和諧關係,以謀求長久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二)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

企業必須在綜合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社會責任戰略,通過社會責任戰略管理活動,將履行社會責任落到實處並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競爭力。首先,要做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定位。能力和優勢源自於對資源的有效利用,源自於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因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內部資源及所關注的重點,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定位。其次,要制定並實施社會責任戰略計劃。通過調研,列出各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需求,據此規劃企業社會責任的遠景和目標,制定短期和長期戰略,根據戰略制定行動方案並組織實施。再次,要做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實施效果的反饋和評價。要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執行情況的監督和報告體系,加強戰略執行過程的跟蹤管理,用恰當的評價標準、科學的評價方法來衡量戰略實施效果,如果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要通過戰略控制來進行適當調整。

(三)培育企業社會責任文化

要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力,必須培育優秀的企業社會責任文化。為此,企業必須從自身長久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考慮本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提煉出適合本企業的經營理念,建設有特色的企業文化。要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切入點,將承擔社會責任視為自身發展的一種內在需要,將社會責任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中,使其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企業的一種主導價值觀。要圍繞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理念來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文化體系,指引、約束、激勵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將企業社會責任付諸實踐,並形成為制度守則、貫穿於行為舉止、養成為習慣風氣、內化為精神信念、彰顯為形象特色。

(四)優化企業社會責任關係

要有效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企業必須加強與各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妥善協調各方關係。要處理好與投資者的關係,在不損害其他相關者利益的前提下,保障投資者的收益權,促進資產保值增值,為投資者提供較高的回報;要處理好與內部員工的關係,堅持以人為本,關心、理解、尊重員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切實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和正當利益,在不損害其他相關者利益的情況下努力實現員工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要處理好與消費者的關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保護消費者權益;要處理好與供應商、經銷商、競爭者的關係,合作共贏,誠信經營,公平競爭,恪守商業道德,維護市場秩序;要處理好與社區、政府的關係,優化發展環境,依法經營、照章納税、發展生產、促進就業、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積極參與和支持社區建設與公益事業,關心弱勢羣體,關注慈善事業;要處理好與輿論媒體、行業協會及其他社會團體的關係,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的廣泛監督,全力打造、宣傳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譽度,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文川,盧勇,張羣祥.西方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對我國的啟示[J].改革與戰略,2007(2)

2.衞敏娟,付波.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思考[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8)

3.劉藏巖.芻議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J].商業時代,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