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媒體下報社記者的職業素養及社會責任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6W

摘要: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強大,這對傳統媒體構建的新聞報道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眾的閲讀方式和接受形式也呈現出快餐式、零碎式的特徵,報社記者面臨着巨大的時代轉變與職業挑戰。文章以此為背景,探討在新媒體背景下報社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

新媒體下報社記者的職業素養及社會責任論文

關鍵詞:報社記者;新媒體;社會責任;職業素養

數字科技爆炸式的發展不斷的衝擊着傳統媒體,對人們的現實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近10年來,隨着微信、微博、知乎等自媒體形態的出現,“公民記者”以一種新的新聞傳播角色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在新媒體背景下,報紙——曾經的“新聞之王”的光環也不再那麼閃耀。但是通過樹立新媒體思維模式,將新時代發展與報社發展進行融合,符合時代的潮流,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報社記者仍然在新聞報導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1報社記者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

新媒體的出現不斷影響着報社記者的新聞工作,比如説為了符合大眾“新鮮感”,有些偏離職業素養軌道的記者會報道不實的新聞、提供虛假的新聞線索、藉着記者的身份迷惑大眾進行斂財等不良行為。這雖然造成了許多的問題,但是它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優勢。在現代科技發展飛快的社會背景下,人民大眾越來越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感興趣,為了更好地實現社會的發展,讓人們更多的第一時間的接觸和了解到世界及周圍所發生的事件與變化,報社記者應該着力的觀察生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報道切實可信的新聞。加強自身對公眾做出的正確引導。在報道新聞和收集材料的各階段中,應當以羣眾所關注的為工作切入點,深入人民內部,全面掌握人民大眾所渴望的熱點與焦點。在對事件報道的過程中,理應實事求是,積極的探索報道的時間與被報道人之間的深層次聯繫與關係,力爭將原本的事實呈現給大眾。且在積極的探索過程中,保持客觀公正的邏輯作風和自身的理性思維方式,提高分析事件的水平,在整個報道過程中,對社會弱勢羣體給予一定的幫助。引導社會大眾人民對整個社會的關注,關注周圍,關注生活,才能更好地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對於這個環境氛圍的建設,報社記者有着毋庸置疑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2對報刊記者職業素養道德層次的思考

隨着社會科技的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使自媒體發展迅速。這不僅逐步改變了社會大眾接受新聞的方式,也日漸轉變了新聞記者的報道形式。社會大眾的輿論一旦被點起,那麼就會不可控制。如現在人們大部分接到的新聞來自於“微博”“微信”之類的推送,這些新聞的優勢在於傳播速度快,即時性強,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報道員,但是此新聞非彼新聞,真正的新聞在於其真實客觀性,而自媒體時代,其新聞的真實可靠性令人質疑,常常出現造假新聞等不負責任的報道。所以此時,作為記者理應擺正自己的位置,保持新聞事件的客觀性與真實性。雖然公共社會有完善的監督體制和媒體內部的員工規章對報刊記者的職業道德做出了明確的相關規定。但是在實際的工作實踐中由於所處的複雜環境和許多的誘惑,少部分記者人員還會經常出現打破常規道德準則的事件,追溯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記者本身的職業素養不高,缺乏定力和耐力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並且缺乏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有些新聞記者為了一己之私常遊走於法律與道德的邊緣,只為博人眼球,提高讀者量和知名度。忽視當事人的權益和對整個社會的危害。比如通過暴露他人隱私或激化本可以解決的矛盾來大做文章。作為報刊記者,在蒐集和報道新聞時,一定要秉承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大眾的權益。這不僅是新聞記者理應遵守的職業守則,還是社會責任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這是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義務。所以,從道德層次上進行探究,報刊記者肩負着社會重任,在探究和蒐集新聞資料的時候應該保持初心,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嚴於律己,客觀報導新聞,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是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無論新媒體怎麼發展,新聞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其原則也不會變:那就是實事求是,真實報道,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問題的解決。

3增強報社記者素養與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的相關策略

3.1將關注度放在人民大眾所關注的重點和焦點

作為新聞記者的目的就是將社會現象與問題,以理性的方式呈現給大眾,實事求是,不可偏倚。因此,作為新聞記者,我們需要時刻的保持對社會時間的敏感度,深刻地瞭解民情,走進社會大眾的實際生活中去。報社記者,是社會大眾與新聞事件之間的橋樑。在進行事件的調查瞭解前,報社記者理應擺正自己所處的位置,我們是作為客觀的事件表達者而存在的,主要任務是向社會大眾表明社會所出現的現象與問題。所以這就要求報社記者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找到人民羣眾的焦點作為切入口,然後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最新的熱點話題,這在提高人民羣眾的注意力的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會問題。所以此時需要報社記者端正自己所處的位置和保持自己的初心,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不可偏倚。

3.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積極地引導大眾輿論

報社記者通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保持中立的立場進行新聞報道,才能在提高自身工作素養、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的同時積極的引導人民大眾。我國新媒體技術發展迅速,這不僅對傳統媒體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衝擊,更重要的是在快時代的發展下,言論自由所衍生出的各種各類的問題不斷的凸顯出來,而此時作為報社記者的我們無疑是有這種社會責任和義務,在自身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引導公眾的意識和社會行為。在自媒體的發展下,很多錯誤的思想觀念會影響社會民眾生活,如最近風靡一時的“快手”視頻,其中大肆傳播的以“未成年媽媽”“未婚先孕”為題的信息被大眾所知,由於如今快時代的發展,許多未成年是網絡的主要用户,這類不健康不成熟的新聞和熱點話題無疑對未成年的身心發展產生巨大的惡劣影響和價值觀的偏倚,此時作為報社記者的我們,身負重任,理應理性的引導人民大眾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給未成年人健康的輿論氛圍。

3.3報社行業的調整與改進

近些年來,有許多的不實報道衝擊着社會大眾的生活,使得社會大眾對於新聞行業的質疑聲越來越高。此時我們理應做出一些調整和改進,提高大眾對新聞的認知度與相信度。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某些不良新聞工作者的個人素養偏低,報道不實新聞如“有償新聞”等事件頻頻爆出,反映出新聞行業中還有許多的人的職業素養低,連最基本的實事求是都做不到,因此亟需對新聞報社行業進行整頓。

3.4增強報社記者與人民羣眾生活的切實聯繫

只有深入到人民羣眾的生活中,才能做好真正的人民需要的新聞報道。如果新聞記者只是一味的待在高高的大廈樓宇之中敲擊鍵盤,那麼如何進行切實的新聞報道?因此,新聞行業應當多多鼓勵和樹立求實意識,深入到人民羣眾的生活中去,讓報社記者瞭解到人民的需要與困境,利用自身的素養秉持“實事求是”“實話實話”的原則,將人民大眾的生活一步步的展現出來,找出他們的難題,深入難題,以利用媒體力量幫助社會解決難題。加強與人民羣眾生活的切實聯繫目的在於讓報社記者不忘初心,始終跟着黨的領導,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更好地實現社會的和諧安定。

4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衝擊的時代背景下,報社所報道的新聞可謂是步步滲入人民羣眾的生活之中,集中了教育、社會管理、國家文化等多元素,而報刊記者作為新聞與人民大眾的生活的橋樑,要通過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強化自身的高強度社會責任意識,在探索和收集新聞材料的過程當中,應當秉承“實事求是”“實話實説”的原則,還原新聞的真實可靠性,不可偏倚。深入的瞭解社會民情,正確的去處理和引導社會大眾的思想意識和社會行為。

參考文獻

[1]李鑫.淺析新媒體給傳統新聞媒體記者帶來的挑戰與機遇[J].西部廣播電視,2016(24):165-166.

[2]馬國棟.淺談新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與面臨的困境[J].西部廣播電視,2017(20):60.

[3]郝莉華.思考新聞記者社會責任及履行中的現實困境[J].赤子(上中旬),2015(19):51.

[4]楊國濤.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J].傳播力研究,2017,1(5):52.

[5]王國梅.新聞記者社會責任的體現路徑研究[J].才智,2016(10):237.

[6]徐傑.淺析新媒體時代記者應具備的職業能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5):243.

[7]鮑佔芳,魯亮.淺談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