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實施的若干問題的教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8W

本文是繼《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實施的若干問題》之後,對語文課改選修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主要問題,談談我的初步認識。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實施的若干問題的教學論文

一、關注不同選修系列的能力培養重點

選修課程的五個系列中,“詩歌與散文”、“小説與戲劇”兩個系列屬於文學作品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兩個系列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前者屬於實用類文本的學習,後者應用性更強;“文化論著研讀”通過中外文化名著的研讀,重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

各個系列涉及的文體不同,閲讀目標也有差異,所以選修課教學首先應樹立起文體意識。文學類文本學習應多關注閲讀的開放性、個體體驗的獨特性,實用類文本學習應多關注對信息、事實、觀點等方面的準確理解和掌握。應注意課標規定的文學類文本閲讀目標中“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藴,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藴,獲得新的閲讀體驗”、“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能準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能把握基本事實”等提法,以及關於不同文體閲讀鑑賞方法和文體基本特性的提示。

但需注意,所謂重點培養哪一方面的語文能力,只是相對而言,課標提出的審美能力、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並不與各個系列形成完全兩相對應的關係,例如文學類文本的分析、欣賞、評價中,顯然有探究的成分,而將探究的成果形諸文字或進行羣體性交流,就在鍛鍊語文應用能力;“文化論著研讀”中也可能涉及文學審美因素,各個系列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含有應用的取向。教師在教學中對此應該有融通的理解,採取靈活而合適的教學策略。

二、兼顧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兩個方面

不同系列的選修課之間,存在着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課標“教學建議”據此提示我們:“有的重在實際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的體驗;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所以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選修課不同於高等學校中文專業課的一個突出標誌,就是不以傳授系統完整的學科專門知識和理論為重點,主要立足於語文活動,致力於實際的應用;知識和理論的學習仍是必須的,但要對學科知識和理論下一番精選的功夫,以服從於提高學生整體素養的需要。各種新課標語文選修課實驗教科書在這方面已經作了很大努力,體現了課標的這一導向。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注意課標規定的 “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口頭應用的能力”、“聯繫語言文字應用中的現象和問題”、“觀察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新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交流”、“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 等目標表述,以及“嘗試詩歌、散文的創作”、“嘗試創作小説、劇本”、“嘗試新聞、通訊的寫作”、“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等關於不同文體寫作方面的提法。

“語言文字應用”和“文化論著研讀”兩個系列,不能僅從課程名稱理解其所包含的課程內容。仔細研究課標的相關目標,我們會發現,“語言文字應用”系列是指對語言文字方面論著和法規的研讀、對語言文字問題的研討,以及語言文字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文化論著研讀”系列既是指對中外文化名著文本的研讀,但也包括對有關文化專題的研討、對文化交流活動的實際參與等方面。簡言之,這兩個系列的選修課分別包容了理論研討和實踐能力兩方面,教學中教師應該儘可能為學生創造理論與實際相互聯繫的各種條件。至於“詩歌與散文”、“小説與戲劇”、“新聞與傳記”三個系列的課程,除了重點進行閲讀鑑賞能力的培養外,也包括着嘗試進行文學創作和相關文體寫作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對這兩方面應予兼顧,促進“讀”和“寫”的互動和轉換。對此,課標關於選修課系列的“教學建議”中提出了一些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選擇地借鑑,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本地的教學資源,自己創造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三、拓展思維“活”而“度”

選修課學習是對必修課的延伸和提高,教學內容更具有選擇性,教學方法更應體現個性化學習的理念,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應比必修課有明顯的拓展。

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可以認為,課標的總目標部分的不少表述,更突出地體現於選修課的教學,例如“思考領悟”的目標要求“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應用拓展”的目標要求“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發現創新”的目標要求“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等等。這其實都是在要求學生的思維在深度和廣度方面有所拓展。

在具體的選修課系列中,這些拓展性的目標會各有側重。如“詩歌與散文”系列:“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小説與戲劇”系列:“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適當的評價”;“新聞與傳記”系列:“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語言文字應用”系列:“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努力在語言文字應用過程中有所創新”;“文化論著研讀”系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在閲讀過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等。

就其精神實質而言,相對於過去的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學習探究的方法,應該是新課程選修課教學的重要導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有疑敢問,有疑善問;有寬廣的多元文化視野,學習閲讀、鑑賞、探究、表達、交流的多種方法和角度,努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正如課標總目標所指出的:“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思考領悟”) “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發現創新”)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必須要把握好選修課拓展的“度”,也就是要做到“適度”拓展。那麼,拓展的“度”在哪裏呢?我以為至少應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要按照課標“教學建議”的提示:“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裏的選修課。”“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奧,脱離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也就是説,不要過於追求學科專業知識和理論的系統化,選修課的內容和方法都應符合高中階段的培養目標。其次,始終不要忘記高中選修課也具有基礎一面,要適合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特別要注意選修課與必修模塊相關內容的聯繫,“拓展”應是在必修課內容基礎上的適當加深和拓寬。此外,要考慮如何使課堂的探究性學習“活”而有“度”。要講究探究的價值、探究的質量,在選修課教學中必須把握:一是探究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在理解文本中起怎樣的作用,從而分清問題的大小、主次,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二是對探究過程中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要善於辨別、篩選,有所選擇,對課堂教學不能失控;三是須緊扣探究的目的要求,不能漫無目的地“放羊”,聽之任之。還有,新課程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成了常用的拓展方法,要注意有助於教學中的語文活動,有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將其削弱,更不能用多媒體來喧賓奪主,將手段當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