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24W

一、創設生活化情景

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論文

大多數小學生喜歡追根求源,無論什麼都喜歡刨根問底,對自然界感到新鮮和好奇。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以科學探究為主要學習形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學習《澱粉的足跡》時,老師可以表演一個小魔術:老師在一張紙上畫畫,畫了幾筆,紙上卻什麼都沒有。學生就會問“:老師,畫的是什麼呀?”老師故弄玄虛“:答案馬上揭曉,我在畫上噴上一點碘酒,奇蹟就會出現!”學生睜大了眼睛,這時,老師“啊,怪了,剛才什麼也看不到,現在怎麼有畫了?老師是魔術師!”這個魔術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這時,老師讓學生進行猜想,澱粉遇到碘酒就會變色,變成了什麼顏色?利用這一特性,你能得到什麼啟示?(用碘酒去檢驗澱粉。)再讓學生開始“我也會做魔術”的實驗,用碘酒檢驗澱粉或者含澱粉的食物,食物變藍。不含澱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就不會變藍。這樣,生活化的素材、生活化的教學手段、生活化的`情境引導,讓學生感覺科學就在身邊。

二、選擇生活化材料

科學探究是小學科學的主要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儘量採用貼近小學生的實驗材料,讓材料來源於學生、服務於學生。如學習《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讓學生準備一個水杯,另外準備土豆片、胡蘿蔔、雞蛋、橡皮、螺絲帽、圖釘、鐵釘、塑料泡沫、紙片、樹葉等,用這些材料做實驗。做實驗前,可以先對這些物體的重量等進行初步的認識,猜測這些物體在水中可能沉下去還是漂浮在水面上。因為學生對這些物體比較熟悉,可以減少實驗中的彎路。

三、尋找生活化蹤跡

科學課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興趣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從表面上升到深層的探究。

1.觀察生命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一草一木,觀察樹木的特徵,由樹根、樹幹、枝葉等構成;仔細觀察春天裏大樹發出嫩芽、夏天枝葉茂盛、秋天樹葉變黃等。學生通過觀察,感受樹木強大的生命力,從片片樹葉中,發現每一片樹葉的異同點,感受生命的燦爛和絢麗。學習《尋訪小動物》時,把麪包碎片灑落在地上,觀察可能發生的現象:可能招引來成羣的螞蟻,螞蟻齊心協力把麪包片“抬回家”。這個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意識。

2.養殖活動

小學科學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尤其是“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部分,讓學生通過養殖小動物或花草樹木,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心和耐心。如讓學生通過養蠶寶寶體驗生命的可愛;讓學生三月栽一棵樹,為它澆水、培土、捉蟲子,觀察它慢慢長大;養一隻小兔子,給小兔子喂草、喂水等。通過養殖活動,既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心,也使學生養成科學探究的方法,為進一步科學探究奠定基礎。

四、豐富生活化實踐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提出,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實現課內外的完美整合,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融入生活,學會科學探究和實踐,學會觀察和運用科學知識。如學習《指紋》後,讓學生課後調查家庭成員的指紋情況,並製作一個指紋檔案。學習《水》後,讓學生調查一些液體、飲料的體積或容積。學習《生命世界》後,讓學生課後採集不同的樹葉製成植物標本,收集不同的小昆蟲,如花蝴蝶、小蜻蜓、瓢蟲、蝗蟲等製成動物標本等。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明白科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發展。小學科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學的生活化,更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培養學生用心觀察,仔細探究,養成良好的觀察、實驗、實踐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