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論文三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4W

篇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論文

1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分析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論文三篇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指的是通過營造豐富而生動的各類生活情境,來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生活體驗,並突出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性及開放性等,從而促使小學生可以將通過數學學習到的知識技能,用於實際生活中,進行創造性的運用。生活化教學還具備了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首先,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當圍繞兒童的生活世界來做為活動背景進行,並在活動中不斷改變自己,提出新的教學與學習要求;其次,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目標要能全面地體現出教學整體目標,既要包含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也應當包含學生意志、行為習慣及合作溝通、創新能力發展等;最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應當加強師生的共同參與性,促進課堂教學的相互作用及親身體驗。生活化教學策略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數學,同時有助於學生培養自身數學能力,並促進學生的智力乃至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發展[1]。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善於引導學生,通過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來捕捉圍繞學生生活背景中出現的數學現象,進而發掘出數學知識中存在的生活內涵。

2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措施分析

2.1採用生活化的數學語言進行教學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針對數學語言的一種教學。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數學知識,轉換成可以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和形象地進行理解並接受的知識,關鍵在於數學化語言的運用。眾所周知,看起來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數學,其實裏面藴藏了許多生動而有趣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師若是缺乏高素質的語言藝術,是無法將它發掘出來。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的語言生活化,即是帶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及理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圓柱認識的學習過程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到圓柱的特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動手去摸一下身邊的圓柱形物體,並讓學生説出自身的體會和感受。一些學生會説摸到的是一個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學則可能會説摸到的是一個圓形。此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運用概括性的語言進行總結,如兩個光滑的平面是圓柱底面,同時還有一個曲面,這是圓柱側面。通過這種方式,恰當的利用引導性語言,並結合學生的親身體會,可以更好更快的幫助學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識。

2.2 創新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採用頻率很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它有助於解穴小學數學高度抽象化與學生思維具體形象化間的矛盾。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採取生活化問題情境,再到數學模型,最後到解釋和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而在這個模式中,我們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提供學生更為開放性、現實性及生活性的信息,引導學生從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出發,來發現並提出其中藴含的數學問題,並採取相應解答方式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例如,在加減法的應用題學習過程中,可以創設這種生活情境:下週我們班要組織全班的同學進行元旦晚會的匯演,在晚會上,應當邀請多少人?為表演嘉賓準備哪些小禮品?為晚會參加者們準備多少食品和水等?需要準備多少錢?而圍繞上述這個主題,讓學生聯想到哪些可能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這個具體形象的生活環境材料,來發現和提出相關數學問題,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等,並促使抽象化數學知識從此具備了生動多樣化的實際生活內容。此外,適度而合理的生活情境,更能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由於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及年齡、心理特點等各種因素,生活情境自然是需要生動而有趣,然而生動和有趣並不是一個有效的生活情境標準,最主要的還是要看這些生活情境有沒有符合小學生的“胃口”,能不能激發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慾望,有沒有有效的促進小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而這隻有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實現小學生生活經驗情境的數學化才是最有效的生活情境。如在三年級數學教材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計小動物進行賽跑的生活情境,使得數學學習更富有童趣,這種生活情境很符合這個階段學生年齡的特徵,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也很高。但是,這種童話式的生活情境教學,可能對於高年級的小學生效果不明顯,無法有效的調動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樂趣,並激發高年級小學生的求知慾[2]。從這種情況中可以明確看出,在設置生活情境時,需要考慮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要清楚認識到不同學段和不同心理階段小學生,在生活情境興趣指向上,存在着明顯的差異性,低年級小學生更加傾向於童話類的生活情境,然而高年級的小學生更傾向於直觀性和探究性的生活情境。

2.3 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教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可以添加更多生活化的內容。當前小學數學的教材中,普遍存在着題材的老化陳舊,情境設置上偏離生活實際等情況。而一些現實意義缺乏的問題,已經遠離學生的生活現實和現有生活經驗,無法適應當前形勢發展需求。因此,應當改革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將教材習題更多地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如在“百分率”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更多地採用本班出勤率、考試及格率與優秀率等與學生實際聯繫較緊密的素材。

2.4 運用數學知識分析並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數學知識,它最終是要回歸生活、服務社會生活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運用學生現有生活經驗,正確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積極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身邊數學問題,並切身體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並從中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感受生活和數學間聯繫,從而切實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是源自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數學知識實用價值與實際意義,來培養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實際問題解決的意識及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提高。

篇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論文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方法勢在必行

(一)必須對現有教材進行改革。

教育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更多地認識世界,把所學到的內容更多地運用於日常的生活。在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中更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相關聯繫性,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性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於目前的教材還有很多缺陷,並不能完全實現生活化教學,需要更多的努力來實現這樣的教學。

(二)教材的改革應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但卻不能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原因在於傳統教學只限於課堂講解,老師沒有創造更多生活化教學的方法來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相反老師的邏輯推理教學方法與題海戰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討厭數學的情緒。要不斷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積極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就應該在教學當中,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感到是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並能夠運用數學來解決生活現實問題。使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聯繫,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培養實踐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方法實施的有效建議

(一)課堂教學要積極運用生活化的方法。

在小學生的數學活動過程中,也是思維由形象化向邏輯性轉變的一個過程,數學中更多內容都比較複雜、抽象,需要學生在認識中不斷克服理解上的差異化,這就需要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恰當的運用方法,促使學生形成邏輯性強的抽象思維,順利轉變學習方法以及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模式。利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能提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實際運用數學的能力,生活中產生的經驗和獲得的方法更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答問題的實質性因素。例如,在講到工作量一節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該知識點進行變換題型的解答,可以設置這樣類似的例題:星星家不遠處要修一條南北方向的馬路,修路工人用2天的時間修了總路程的5%,照如此的速度,幾天能修完整體工程?一般小學生都會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工程,類似設置能夠使學生覺得題目較為熟悉,可以利用對應公式恰當解題。

(二)引導學生關注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相關性。

任何一門學問都來源於現實生活,對於數學來講,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到生活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以提高小學生成績為目標,主要進行數學內容的講解和不間斷的習題訓練,沒有考慮到學習的真正目的。採用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法,就必須把教材中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使小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數學活動時與現實生活聯繫考慮其相關性,這樣就能使小學生感受到身邊時時刻刻都存在數學問題,那麼當發現的問題能夠進行合理解答時,也就獲得了一定的成功與喜悦,能夠體會到數學學習具有的真正價值和實用性。例如,在學習了圓以及打折的相關內容後,就要讓小學生舉例並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實物是圓形的,而且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的形狀;讓學生思考真實的商場打折現象,對不同打折的商品進行比較與分析優惠情況。

(三)在創設課堂情景時要與實際生活聯繫。

數學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對學習內容進行情景的創設,使小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氣氛中,可以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的作用。教學中創設的情景越接近真實的生活就越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同一年級的小學生也存在理解差異,如果老師創設的情景教學比較新穎,對於學習能力強、好奇心強的學生來講,可能會起到較強的作用,但對於學習中等和較差的小學生而言,不一定能夠起到好的效果,而更貼近真實生活的例子和情景,就會對大多數學生起到良好作用,同時實現數學教學的要求。例如,相遇問題是學生必須要遇到的問題之一,可以這樣設置教學情景:兩個漁夫相向而行去集市賣魚,兩人一起出發,10min後同時到目的地集市,一個漁夫的速度是10m/min,而另一個的速度則達到30m/min,問兩個漁夫開始的距離是多少米?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更有利於學生對相對距離的理解。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採用生活化的方法,使小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找到生活中的原形或例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內容和問題,而且能夠使學生運用數學經驗不斷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成功喜悦。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法的總結與實施,更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靈感。

篇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論文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大作用

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小學時期的學生而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直觀化和形象化的,可是數學這門課程注重推理性和邏輯性,它的特點是理性化的,這就使得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比較困難。而教師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能夠很好地將這一個問題解決,從而有利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生活實踐跟數學知識有效地統一起來,一是能夠使得教材上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和直觀化;二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以使學生體會到應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滿足感,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堅持從生活當中來,再回歸到生活當中去,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為此,教師應當有效地貫徹這種思想,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發現一些數學問題,然後啟發學生應用所學對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整個過程當中,學生能夠體會到生活當中時時處處都存在着數學學問,因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恰恰是小學數學新課改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1.聯繫實際生活,啟發學生探究數學規律

實際生活和數學知識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啟發學生探究實際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關係,探究數學規律,這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也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加法意義的時候,設計了一個習題:小紅家裏有4條黃狗,2條黑狗,請問一共有多少條狗?學生會迅速地回答是6條,教師再要求其他學生髮表自身的觀點,從而啟發學生對加法的意義有一個明確的理解,最終也使學生學會了加法的規律性知識。再如,教師在講解乘法分配律的時候,先為學生呈現情境圖:小剛家蓋了兩個養雞舍,雞舍的長都是8米,寬分別是5米與7米,要在雞舍裏面鋪上地面磚,請問小剛家需要買多少平方米的地面磚呢?學生在求解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教師再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歸納和概括,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了探究數學規律的技巧,體會了一種快樂感,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改革家庭作業的模式,注重作業的應用性和生活化

在傳統意義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為學生安排的作業不夠靈活,這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進行改革,注重家庭作業的應用性和生活化,注重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實踐操作。比如,有的學生家長比較熱愛體育比賽類的節目,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獎牌統計榜製作統計表;有的學生家長比較喜歡炒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股票的曲線統計圖進行細緻的觀察;還有的家長在週末或者是節假日的時候喜歡逛超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跟隨家長到超市對打折的事項進行了解。總之,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實際生活,教師只有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才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重大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