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簡論分型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5W

摘要:分型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成長成才需求而探索的一種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介紹了分型培養的基本內涵,探討了分型培養模式下學分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的改革思路。

簡論分型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教育論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眾化;分型培養;培養方案;學分制

一、人才分型培養的基本思路

目前,我國經濟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規格、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而伴隨着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年招生總數和在校生規模龐大,同一錄取批次的學生在生源質量、入學動機、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差異化加大。這就要求高校要從以往整齊劃一的發展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來重新思考並積極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問題。因此,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對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是目前眾多高校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認為,地方本科院校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髮展需求,依據學生“材質”特點進行分型培養。

分型培養,就是承認學生差別,尊重學生個性,包容學生缺陷,挖掘學生特長,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根據學生成才需求和發展目標來設計其成才方向、成才類型和培養路徑,並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釋放足夠空間,給予學生充分支持,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積極的條件,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個性、有特長、有優勢的人才。顯然,分型培養是一種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其本質是因材施教,目的是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科學發展為本,為學生實現發展目標提供寬鬆的培養環境。

人才分型培養的實現,其關鍵在於優化制訂與之相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並結合學分制教學管理優勢進行系統的配套改革。

二、制定合理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分型培養模式有效實施

傳統的人才培養依據整齊劃一的專業教學計劃來實施,其核心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目的,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寡為評價標準,顯然這種方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多樣化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按照人才分型培養的思路,就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全體學生成長成才、健康發展為宗旨,科學定位培養目標規格,既重視共性提高又重視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整體優化課程體系,並充分利用學分制的管理機制優勢,整合課內外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制定合理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為多樣化人才培養提供實施路徑。

(一)設計長才類型,激發學生成長成才動力

培養目標是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培養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成才、發展方向。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分工精細固化,高等教育強調專業對口,曾經走過了一條專才培養之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職業崗位的多變性,高等教育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向廣博方向發展,於是又推行通才教育。通才和專才兩種模式,在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下各有優劣,但完全割裂,由教育管理層採用自上而下的包辦式推行,則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和發展訴求。實際上,市場經濟對通才的需求,只是其對人才需求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規格、多層次的,呈現着多樣化的特點:不僅需要高層次的通才與專才,而且也需要中、低等各層次的通才與專才;不僅需要少數的學術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技術研發型、工程應用型、技能操作型、技術管理型等。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必須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這種層次性,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到學生這個被培養對象的發展與成才需求。如果從學生的就業去向來看,有的.學生將向專業高深方向發展,攻讀更高級學位;有的學生將從事技術應用;有的學生將從事技術操作或技術管理等工作。由此看來,儘管相當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將應用型人才確定為學校的培養定位,但也不能整齊劃一,而應對學生的發展訴求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對向學術型發展方向的一部分學生要給予足夠的發展空間,對於技術研發型、工程應用型、技能操作型、技術管理型等不同發展方向的大部分學生,要給予充分支持,使其成才優勢更加凸顯,潛力得到最大發揮。

(二)做好能力分析,科學設計課程體系

做好專業能力分析,就是要求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緊扣學生成才分型培養目標和規格層次定位,確定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分型拓展能力,做好各能力項目選擇與要素分解,為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設置提供支持依據。在專業能力分析過程中,在縱向上,要確保給予學生精深學問的可能;在橫向上,要儘量減少必修課程的學分數,增加跨學科、跨專業的選修課程的開課數和學分數,允許學生向廣博型發展,向相鄰專業漂移。為此,通過構建“平台+模塊”的課程體系來支撐人才分型培養,使共性提高和個性發展相結合。其中通識通修課程全校統一構成第一平台,給學生跨學科選擇課程的可能;學科大類打通形成第二平台,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並能在專業間自由選擇;同一專業可平行設置多個模塊(方向),便於學生選擇專業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分型發展的需要,柔性設置分型模塊課程,為學生向學術型、工程應用型、技能操作型、技術管理型等不同發展方向提供相應成才路徑。此外,對平台課程可設置不同層次、不同學分,實施分層分級教學,並由多名教師同時開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進行選擇。

這樣的課程體系設置,便於學生選專業、選課程及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設計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改變了以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地位,使學生能結合自身個性,實現分型培養、個性化培養。

(三)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提高理論教學內容的教學效果。通過實踐教學也可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學生素質。因此,實踐課程應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並積極探索產學研有效結合的實施路徑。要根據應用型人才的總體定位和共性要求,加大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學分比例。打破原有的以課程設置實驗、按專業嚴格劃分實驗及實習界限的條塊分割局面,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整合,既注意到各環節間的獨立性,又考慮各環節之間的連貫性和系統性,以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職業適應能力為重點,構造基礎實踐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等模塊第次推進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根據不同的分型培養目標規格定位設置相應模塊,在教學實施中有所側重。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工程性,採用案例教學和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着力培養學生從事專業工作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這裏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就業教育等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往往受校內資源有限和實習過程監管力度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實習內容與專業脱節,與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在內容和時間上割裂,最終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此,採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創新產學研模式,促進實踐教學效果提高。一方面,可安排有明確就業意向的學生到對口單位實習、到就業(意向)單位實習,將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轉化為畢業論文中的實踐問題,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實踐能力,使自己所學知識和社會需求相適應;另一方面,也可通過人才外包集中實習模式,進行項目實訓,完成整套教學過程,並在合作方的推薦下促進學生就業。這種形式,不僅有效緩解了校內軟硬件資源不足的壓力,拓展了學校的實習、就業基地,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也可以推動學校自有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為學校產學研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重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分型培養的目的是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科學發展為本,通過揚優護短、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而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也必然內化為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素質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養並形成學生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基礎上、全面自由發展所必需的人格素質、適應社會變化的心理素質、勝任工作並有所創新的專業素質。對於學術型人才培養過程而言,素質教育更側重強調受教育者具備寬泛的研究視野,及在某專業領域的突出造詣;與此對照,針對大多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素質教育就要求教育過程與生產實踐的緊密融合,從而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合理培養體系和創新培養模式。

為此,就要將素質拓展體系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這也是彰顯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尊重了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素質拓展體系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為重點,以普遍提高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為依託,按照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思想和理念,對大學生的素質進行科學的規劃、個性化培養和綜合性開發。素質拓展體系主要包括大學生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會實踐與社團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各類學科競賽及文體比賽等內容。

三、加強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建立健全與分型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教學管理機制

按照分型培養思路指定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人才分型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及培養路徑。人才分型培養方案的執行與具體操作,還要涉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加強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力度,構建於分型培養模式相適應的、高效運行的教學管理體系,真正將以生為本的理念和人才分型培養落到實處。

(一)創新學分制管理,健全教學運行機制

從形式上來看,學分制基於選課制,以學分來測量課程的學習量,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了最低的畢業學分標準;從本質上來看,學分制強調的是學習自由,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進程等方面的自由,體現的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因此成為不同生源、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型培養、實現多樣化發展相適應的教學管理機制。為將學分制的實施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第一,要拋棄管理者本位的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服務意識,打破舊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以學分制為中心的教學服務體系,滿足全體學生個性發展的差異化。第二,要完善基於教學資源配置可控的選課制;實行有利於學生自我設計學習進程的彈性學制;實行有利於學生自我選擇發展方向的專業分流、專業轉換機制以及第二專業輔修制;實行寬進嚴出的淘汰制,取消重修、重考次數限制,允許學生追求卓越。第三,充分利用學分制的管理優勢,建立學分互認、學分流通、學分替代機制,設立獎勵性質的創新學分、拓展學分,激勵學生特長髮揮,揚優護短;完善學分績點評價制度,平衡學生學習的“質”與“量”。第四,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具有教學計劃管理、課務管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教材管理、教室管理、實驗室管理、質量評價、信息查詢等功能的學分制教學管理系統,實現學分制教學管理流程的網絡化、信息化、遠程化,體現服務為本。第五,通過導學制,對學生選課、選專業、職業規劃給予必要指導;建立預警制,對“問題”學生給予必要的監控、干預和學業警示,引導其健康發展;通過正面引導和反面懲戒,確保學生健康發展、科學發展。第六,實行管理分權,讓學生參與一定的管理,賦予他們對成長成才模式設計的參與權,對於其學習效果的知情權,對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權,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二)加強課程建設與課程管理

一方面,人才分型培養模式要求人才培養方案要充分增加選修課的數量;另一方,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學生通過對課程的自由選修來獲取學分。因此,提供足夠數量的、不同類型的、不同規格層次的課程並加強對課程的修讀管理是實施分型培養模式下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環節。

就課程建設而言,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課程開設條件,包括教學內容、儀器設備、教材課件、圖書資料等,確保學生選課需要;另一方面開出高質量的課程,教師是關鍵,因此,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確保有一隻數量充足、梯隊合理、素質過硬、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來推進分型培養模式下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就課程開設而言,在平台課程中,積極推行分級、分層次教學,並實行選課試聽制度,不僅允許學生對同一門課程選聽不同教師、不同層次的課程,也允許學生選聽不同的分型課程,這樣,可以讓學生找到真正的興趣點所在,也可以發揮優秀教師的示範帶動,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應推行“一人一計劃”制,而不是以專業行政班或教學班作為基本的管理單元。

(三)改進教學方法與課程考試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自我學習能力

教學方法上,由“灌輸型”轉為“啟發型”,通過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理實一體等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與教師共同研討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教師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上的主體地位,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參與並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從而轉化為能力提升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在考試方法上,建立起與分型培養相對應、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考試製度,採取口試、討論、答辯、論文、學習報告、過程考核、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徹底改革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和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能動性,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探索,使其學會自我學習。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分型培養的意義在於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長髮揮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必須與之相適應。要按照人才分型培養模式對不同類型的人才定位建立相應的、多樣化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並將其分解於各教學環節、不同類型與不同層次課程的質量標準體系中;要建立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除常規的教學管理機構外,成立教學委員會、教學督導委員會、學生教學信息員等,使管理組織多元化;要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使評價信息多元化、評價內容全面化、評價過程連續化、評價制度經常化;要建立教學信息的反饋和整改機制,使教學質量監控構成閉環系統,使教學整改落實位,確保教學質量達到目標要求。

四、結語

隨着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為地方本科院校實施人才分型培養模式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地方本科院校應緊緊把握住培養學生成長成才這個根本,依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分型培養,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進,從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多樣化的適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