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民族區域青少年心理健康特點調查分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W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青少年期是人生髮展的黃金階段,是個體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雛形的關鍵期。由於身心發展的不平衡,認知能力的不成熟和完善,心理健康失調在青少年期大量出現,目前世界 20%的青少年被診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疾病[1].這個年齡羣體中的心理失調被認為是與健康有關的重要原因,而且對整個成年期有長期持續性的影響[2],容易導致成年後各種心理問題及精神障礙的高發。研究發現大部分有心理障礙的成年人在 14 歲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就開始出現[3].因此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彈性,激發心理潛能和抗挫折能力,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4].

民族區域青少年心理健康特點調查分析論文

目前對民族地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結構及特徵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進行該方面的相應研究,為今後民族地區進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心理危機的干預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支撐。

一、研究方法

1.被試

2015 年 4 月採用整羣抽樣的方法在黔西南州中小學共抽取被試 2500 人,有效被試 2375 人。男生 1106 人,女生 1269 人。被試來自於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被試年齡為 9-22 歲之間,平均年齡 13.72±2.542 歲。

2.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由周步成等編制,原始量表共有 100 個項目,包含 8 個內容量表和 1個效度量表,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測試有良好的信效度[5].原始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888.由於原量表年代久遠,為了更好的適合被試,在本文中經重新修訂。新量表 18 個項目,4 個因子:恐怖傾向、身體症狀、學習焦慮和自責傾向,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749,4 個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為44.713%.

3.數據處理

用 SPSS15.0、AMOS 7.0 和 HUDAP6.0 對數據進行錄入分析、建模和模型結構驗證。全文顯着性水平為 0.05,雙側檢驗。採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後檢驗的方法對人口學變量差異進行分析。

二、結果

1.項目分析

根據對總分的高低分組及項目與總分的相關(r=0.063~0.434),刪除在高低分組中沒有顯着差異及相關係數小於 0.3 的項目,剩餘 48 個項目(r>0.3,ps<0.05)區分度較好,予以保留。

2.因素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將樣本中奇數序號的數據用於探索性因素分析,偶數序號的數據用於驗證性因素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樣本的 KMO=0.887,證明適合因素分 析 ,Bartlett's 球 形 檢 驗χ2 值 為 8967.707,df=1128,p=0.000<0.001,表明數據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因素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採用極大方差旋轉的方法,48 個項目得到了 12個因子解,異於最初結構,12 個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為 46.233%.根據量表原始結構限定為 8 個因子,8 個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為 37.315%.根據因素分析理論及問卷編制的實際經驗,本研究中刪除因素負荷小於 0.40 和項目共同度小於 0.30的項目,刪除在兩個因子上均有負荷的項目,同時每個因子不能少於 3 個項目。剩下的 33 個項目重新探索,KMO=0.862,Bartlett's 球形檢驗χ2 值為6055.442,df=528,p=0.000<0.001,8 個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為 46.267%.由於部分因子內容相似,且個別因子題目數量少於三個,刪除一些項目。最終剩餘 18 個項目組成 4 個因子,KMO=0.807,Bartlett's 球 形 檢 驗χ2 值 為 3077.675,df=153,p=0.000 <0.001,4 個 因 子 方 差 累 積 貢 獻 率 為44.713%.4 個因子的特徵值分別為 3.549、1.769、1.504 和 1.225,方差貢獻率分別為 19.717%、9.830%、8.358%和 6.808%.根據各因子內包含的項目內容,把四個因子分別命名為:恐怖傾向、身體症狀、學習焦慮、自責傾向。

(2)正式問卷的結構驗證

①結構方程模型驗證

採用 AMOS 7.0 軟件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圖1),用偶數序號的數據進行模型驗證性因素分析,以判斷模型對數據的擬合程度。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四個因子的模型中,各擬合指標較好,基本符合統計要求[6],表明模型對數據有較好的擬合度和穩定性

②層面理論和最小空間法驗證

根據層面理論將青少年心理健康分為單個層面。層面包括四個元素:a1 恐怖傾向、a2 身體症狀、a3 學習焦慮和 a4 自責傾向。運用 HUDAP6.0軟件中的最小空間分析法(SSA)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維結構和維度數的選擇。在本文中 SSA利用二維的方法呈現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層面結構圖(圖 2)。層面的異化係數均為 0.177,區域指數均為 1.000.上述擬合指標都達到了統計標準[7].

從圖 2 能清晰的看出層面中的四個因子呈模塊化結構分佈,即四個因子之間是順序關係而不是平行關係,證明這四個因子不具有相同的地位,位於結構圖中心的恐怖傾向因子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居於主要位置,説明存在一定的普適性。根據結構圖中呈現的因子位置關係,説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兩個因子按重要性排序為:恐怖傾向>身體症狀>學習焦慮>自責傾向。四個因子的區域界限非常清晰,歸屬於同一因子的項目聚集在同一區域,説明這些項目同質性非常強,能良好的代表同一因子含義。

(3)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係數)為 0.749.各項目的因子負荷均大於 0.40,4個因子總方差解釋率為 44.713%.每一個因子項目含義具有同質性和代表性,4 個因子結構方程模型和最小空間模型擬合指標均良好,表明問卷的結構效度較好。各因子間相關係數範圍為 r=0.142~0.317(ps<0.05),各因子與問卷總分間的相關係數範圍為 r=0.546~0.796(ps<0.05)。因子間的相關程度明顯小於因子與總分間的相關程度,這也説明了該問卷的結構效度良好。

(4)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徵

在本研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總分範圍為0-18 分,根據總分的前後 27%百分位數,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劃分為三個水平。其中低於總分前 27%(5 分) 的為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總分後27%(10 分) 的為心理健康水平嚴重,總分中間46%(6-9 分)的為心理健康水平中等。結果發現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同水平分別為 715、972 和 688人,分別佔總人數的 30.1%、40.9%和 29.0%.

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恐怖傾向、身體症狀、學習焦慮及自責傾向在年級上出現了顯着差異(ps<0.05)。在恐怖傾向因子方面,高一和高三學生的得分顯着低於初二以下年級學生的得分;在身體症狀因子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得分顯着低於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因子方面,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得分顯着低於其他年級學生的得分;在自責傾向因子方面,四年級學生的得分顯着低於高二學生的分數,初二學生的得分顯着高於四年級、高一和高三年級學生的得分。

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績差異

青少年身體症狀和學習焦慮在學習成績上出現了顯着差異(ps<0.05)。在身體症狀因子方面,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其他三種類型學習成績的學生得分,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得分;在學習焦慮因子方面,學習成績中等和不好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學習成績良好和優秀的學生得分,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得分。

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

青少年恐怖傾向、身體症狀、學習焦慮、自責傾向及總分在性別上出現了顯着差異 (ps<0.05),均為男生得分顯着低於女生的得分。

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民族差異

青少年恐怖傾向因子得分在民族方面出現了顯着差異(p<0.05),苗族學生的得分顯着低於漢族、布依族及其他民族的學生得分。

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排行差異

青少年恐怖傾向、學習焦慮、自責傾向及總分在排行上出現了顯着差異(ps<0.05)。在恐怖傾向因子方面,排行中間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其他排行的學生得分;在學習焦慮因子和總分方面,排行中間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獨生子女及排行最小的學生得分;在自責傾向因子方面,獨生子女的得分顯着低於其他排行的學生得分。

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所在地差異

青少年學習焦慮和自責傾向因子在家庭所在地方面出現了顯着差異(ps<0.05),均為家住農村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家住城鎮的學生得分。

⑦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經濟差異

青少年身體症狀和學習焦慮因子得分在家庭經濟情況上出現了顯着差異(ps<0.05)。在身體症狀方面,家庭經濟情況很好的學生得分顯着低於其他經濟情況的學生得分;在學習焦慮方面,家庭經濟情況很好和一般的學生得分顯着低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得分。

⑧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父親文化差異

青少年身體症狀和自責傾向因子得分在父親文化水平上出現了顯着差異(ps<0.05)。在身體症狀方面,父親文化為沒有上過學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其他類型的學生得分;在自責傾向方面,父親文化為小學和初中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父親文化為大專或大專以上的學生得分。

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母親文化差異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四個因子及總分在母親文化水平上沒有出現顯着差異(ps>0.05)。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畢業打算差異青少年恐怖傾向因子得分在畢業打算上出現了顯着差異(p<0.05),畢業打算為不知道的學生得分顯着高於畢業打算為繼續讀書和學技能的學生得分。

三、討論

1.青少年心理健康因子結構

本文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層面理論最小空間法通過各種心理學指標驗證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包括四個因子:恐怖傾向、身體症狀、學習焦慮和自責傾向。這一結論異於周步成的研究[5],區別在於後者認為該量表是十個因子結構,在本文中只驗證了其中的四個因子成立。而且通過使用最小空間法技術對此結論從另一個層面進行了重複驗證,證明確實四個因子結構成立。

2.問卷信效度

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0.749,各項目的因子負荷均大於 0.40,四因子方差累積解釋率為44.713%.四因子結構方程模型和最小空間法模型擬合指標均良好,表明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好。

3.層面結構圖解析

採用最小空間法,驗證了量表的單層面結構。在單層面中,四個因子呈模塊化結構分佈,位於結構圖中心的恐怖傾向因子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居於主要位置,具有共同性。説明青少年對日常的學習生活帶有一點的恐怕擔心心理,害怕自己的學習成績出現下降等心態。可能學習對他們來説還是評價個人地位及價值的一個標準。這一點説明還要對青少年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正確看待學習的重要性,爭取擺正心態,“樂中學,學中樂”.

4.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徵討論

此次調查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嚴重的檢出率為 29.0%,必須引起家長、教育當局及學校教師的注意,需要對這些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

(1)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討論

在年級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趨勢不太明顯,不能非常清晰系統的總結出基本規律。相對來説,在恐怖傾向因子方面,高一和高三學生的得分顯着低於初二以下年級學生的得分,原因可能在於高一和高三的學生已經能成熟的看待學習的重要性,不會對學習方面的困惑有更多的恐怖心理,知道可以用多種標準來評判自己的成功。初二是親子衝突和厭學行為的高發期[8],而初二以下的學生由於年齡小,思維能力不成熟,認為學習是自己生存的價值,學習成績的高低關係自己的地位和名譽,所以對學習有恐怖心理。在其他因子方面,基本規律為四年級的學生得分顯着低於其他年級,原因可能在於年級越低的學生年齡越小,思想較單純,不會過多的思索和考慮學習等方面的事情,成績對他們來説不是唯一引以為榮的事情,所以他們身體不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沒有過多的焦慮心理,對自己有一定的樂觀和接納心態,不會因為成績不好而過多的自責,表現了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學習成績差異討論

在學習成績方面,青少年身體症狀和學習焦慮的基本規律為,學習成績越好的學生其得分越低,即心理越健康。學習成績越不好的學生得分越高,即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機感。原因可能在於,今天的中小學教育雖然提倡為素質教育,但是仍以學生的成績高低來評判其在學業方面的成敗。學習好的學生有更多的自信,承認和欣賞自己的能力,所以有更多的積極心理,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狀態。而學習不好的學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較低且社會敏感性較強[9],對成績的不如意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認為自己是失敗1反饋。

(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討論

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在性別上出現了顯着差異,均為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優於女生,該結果相同於以往研究[10].原因可能在於由於遺傳及性別角色定位原因,男生的心胸比較開闊,抗挫折和承受能力較強,心理復原能力較強[11],不會因為學習和學校生活的不如意而產生低自我效能感,他們較容易通過同學朋友互動和運動等方式疏導和發泄不良情緒,繼而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女生相對來説心思比較細膩,情緒具有波動性和敏感性,很容易受周圍事物的影響,遇到挫折時,其心理復原能力相對來説較弱,所以影響了心理健康水平。

(4)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民族差異討論

在民族方面,苗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恐怖傾向)優於其他民族學生。原因可能在於苗族人民從小對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節日等非常重視,苗族傳統文化歷來提倡心胸豁達,樂觀,不畏艱難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苗族學生從父輩等因襲下來的這種傳統,使他們有良好的抗挫折心理和心理彈性,保持健康的心態。同時他們又接受漢族文化的薰陶,這種文化社會化對苗族的青少年心理成長具有積極作用[12].

(5)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排行差異討論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排行上的基本規律為,排行中間的學生有更多的恐怖心理和學習焦慮,獨生子女有較低的自責傾向。原因可能在於,出生後在家庭中的排行、地位忽略等都可能讓人產生人生不如意不完美比別人差的焦慮情緒[13],排行中間的學生往往由於出生順序而感到更多的不安全感。長兄或姐會獲得父母更多的器重,弟或妹或收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往往排行中間的學生在家庭中處於一種尷尬的位置,所以他們常常期望在學校能有更好的表現來提升自己在學校和家庭中的地位。由於學習是改變他們命運的武器,所以他們害怕成績不好等患得患失的恐懼和焦慮心理。

(6)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所在地差異討論

家住農村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城鎮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原因可能在於社區心理健康干預服務方面,農村的水平要遠低於城鎮的水平[14],同時,來自於農村的學生本身由於家庭環境及父母視野教育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知識和眼界方面沒有來自於城鎮學生具有優勢,所以他們普遍存在自卑和焦慮等不良心理。

(7)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經濟差異討論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家庭經濟情況方面的基本規律為,在身體症狀和學習焦慮方面,家庭經濟情況越好的學生越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原因可能由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效應的存在,家庭經濟好的學生往往更加自信,接觸到的信息等刺激更加豐富,往往心胸更加開闊,目光更加高遠,暫時的學習困難不會給他們帶有更多的困惑,所以他們保持了良好的心態。而家庭經濟不好的學生,由於較低家庭經濟地位,往往很多學生自卑和自憐,心理比較脆弱,不能輕易從心理挫折中振作起來,會出現一定心理危機及行為問題的風險。

(8)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父親文化差異討論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父親文化水平方面的基本規律為,在身體症狀和自責傾向因子得分方面,父親文化水平越高的學生越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父親文化水平越低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現心理危機。原因可能在於父親在子女的成長中起着重要的導向作用,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閲歷對子女進行權威式教育。文化水平越高的父親往往越能傳授給子女更多有效的應對學習和社會的技能、知識和成熟的心態。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親往往社會閲歷不夠豐富,思維能力不夠成熟,他們只關注子女的物質需要和學習成績,不關注子女的心理狀態,無法和子女進行有效的心理和情感溝通。這些子女往往遇到困難時,不能使用有效的策略進行應對,往往出現身體不適和自責情況。

(9)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母親文化差異討論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母親文化水平上沒有出現顯着差異。原因可能在於不同文化水平的母親在子女心理成長的過程中大概具有共同的安全基地作用,給子女衣食方面的照顧和情感方面的關注,不同文化水平的母親給子女帶來同等的影響,所以對他們心理健康方面影響沒有差異。此處結果異於王海英的研究,她認為明母親的文化程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

(10)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畢業打算差異討論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畢業打算方面的規律為,畢業打算為不知道的學生有更多的恐怖心理,原因可能在於不知道自己將來做什麼職業的學生,不知自己的人生方向,自己追求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所以往往對未來懷有一定的恐懼和擔心心理。而畢業打算為繼續讀書、學技能或打工的學生,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個清晰的定位,相對來説,更能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

四、結論

按照結構方程模型和層面理論最小空間法,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包括四個因子:恐怖傾向、身體症狀、學習焦慮和自責傾向。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為測試的有效工具。青少年對學習的恐懼心理較為普遍,害怕自己的學習成績出現下降等心態。青少年心理健康部分因子在年級、學習成績、性別、民族、排行、家庭所在地、家庭經濟、父親文化和畢業打算方面均出現了顯着差異,在母親文化方面沒有出現顯着差異。

參考文獻:

[1]Patton, G. C., Coffey, C. Cappa, C.,Currie, D. Riley, L. Gore, F. et al. Health ofthe world's adolescents: a synthesis of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data [J]. The Lancet,2012,379(9826):1665-1675.

[2]Kieling, C., Baker-Henningham, H.,Belfer, M., Conti, G., Ertem, I., Omigbodun, O.,et al.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world-wide: evidence for action [J]. The Lancet,2011,378(9801):1515 -1525.

[3]Kessler, R. C., Berglund, P., Demler, O.,Jin, R., Merikangas, K. R., & Walters, E. time prevalence and age-of-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J]. Archives ofGeneral Psychiatry, 2005, 62, 593-602.

[4]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M].2012:2.

[5]周步成。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 H T)手冊[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6]侯傑泰,温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66-173.

[7]趙守盈,楊建原,臧運洪。基於多層面模型的教學效能感量表[J].心理科學,2012,35(6):1484-1490.

[8]謝慶紅,方曉義,劉朝瑩,等。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求助態度和求助意願的關係[J].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12,20(3):413-416.

[9]曹曉華,張煥婷。特異行為的神經機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觀基礎 [J]. 中國特殊教育,2014,(9):67-73.

[10]Bolognini M,Plancherel B,Bettschart W,-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in early adoles-cence:development and gender differences[J]-nal of Adolescence,1996,19(4):233-245.

[11]盧文學,蔣敏,周豔陽,等。汶川地震災區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縱向分析[J].中國公共衞生,2015,31(5):550-553.

[12]ENSON,al/Ethnic Socialization Mediates PerceivedRacism and the Racial Identity of AfricanAmerican Adolescents [J]ural Diversity and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2009(2):125-136.

[13]Adler 着,劉泗編譯。超越自卑[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7.

[14]羅鳴春,蘇丹。國外健康促進政策對我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啟示[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