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48W

死亡詛咒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從漫畫《死亡筆記》到現實的“死亡筆記”,從虛幻世界中的“正義”到現實社會中的“詛咒”,青少年為什麼對此心態開放,甚至樂此不疲?

他們希望從這樣的日記本里得到什麼?

在筆記本中得到“讓某人死”的虛幻的效果,這樣的方式,到底是詛咒還是宣泄?是自我欺騙還是自我調節?

從人的本性來看,死亡到底意味着什麼?

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博士研究生祝卓宏。

內心樹立虛幻的正義感,從而得到心理滿足

漫畫《死亡筆記》中標榜的“除暴安良”,使得漫畫的主人公成為正義的化身,由此演化出“死亡筆記本”。祝博士認為,它會潛移默化地暗示使用者———雖然讓別人去死,但自己是正義的,是通過“正義的力量”整治“邪惡的力量”。

據報道,那些使用死亡日記的青少年,大多是填上自己不喜歡的同學的名字,目的是為了“報復”。祝博士分析説,當學生之間產生矛盾甚至發生暴力的時候,受欺負的孩子會有兩種表現,一是以牙還牙,報之以謾罵、毆打。二是,有一種阿Q精神,通過暗地詛咒,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已經改變了別人的命運,而對方已經受到報應,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自欺欺人的“成功報復”,無法帶來真正的宣泄

當一個人希望但又自己沒有能力做一件的事情的時候,往往願意通過靠對虛擬世界的想象來實現,並從中獲得自尊和自信。填寫“死亡筆記”就是在自己無法讓對方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希望神的力量來幫助。其實這只是一種假想的力量,現實中並不存在。有學生表示,這樣可以獲得宣泄,達到心理平衡。

“但是,這完全不同於正常的宣泄方式。真正的宣泄,是要最終把身體裏的能量釋放出來,達到放鬆的效果。但是,死亡筆記上寫名字,就如同古代給小人扎針,仇恨不但沒有減少,而是放在內心更深處,不斷地沉澱和積累,即使得到了安慰,也只是一時的快感。”

追求“死亡”,體現了人的“避害的本性”

近年一份調查表明,中國15歲到34歲年齡段的人羣中,死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殺”。尤其令人震驚的是,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的比例呈上升趨勢,並且年齡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無獨有偶,一種“死亡遊戲”也曾於去年在中小學校園風靡一時。從人的本性來看,死亡有着一種怎樣的意義呢?

弗洛伊德心理假説中曾説,每個人都具有“死亡的本能”,這是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衝動。死亡本能可以派生出攻擊、破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為。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從心理學上分析,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當人面對積極因素時,會選擇積極應對,所謂趨利;當面對消極因素時會選擇迴避困難,獲得解脱,也就是“避害”。而“避害”的極致表現,就是追求死亡。“這個時候,人們會認為,只要活着,就不可能避開焦慮、痛苦,為了徹底尋求解脱,選擇了自殺。”

死亡筆記流傳就像發了燒,而引起發燒的病毒已經侵入社會當中“死亡筆記在中學生中的這種流傳,就好像一個人發了燒,但是引發他發燒的病毒應該早就進入了社會。”祝博士認為,這不是一個筆記的問題,而是折射了很多它背後的社會問題,青少年心理問題。

學校裏,青少年可能有一些事情看不慣,認為一些同學或者老師無法相處;有些家庭關係緊張,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再加上學習壓力大,這都給青少年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問題。

“如今的學校,已經不同於過去平靜的校園,有很多社會因素已經滲入了學校。整個社會處在轉型期,社會上的貧富差距、恃強凌弱的現象都可能影響到青少年,讓他們產生不平衡和壓抑感。”

我們應該把“死亡筆記的流傳”的壞事變成好事,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讓孩子們開始關注人生意義,人生信仰。而對於死亡日記的處理方法,不應該只停留在沒收層面,那是治標不治本的,應該從根本原因去處理這個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正確引導

一、需要記錄每天個人生活的狀態,比如身體的反應和心理的反應,比如擔心些什麼,又渴望些什麼?這對日後進行危機干預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也能防止一些心結凝凍在心底裏,形成創傷。

二、有些人特別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想説就説出來,想寫就寫出來,甚至想哭就哭出來,這樣能夠緩解心理壓力;而且儘量來接受他人善意的勸解和幫助,還可以通過運動,或者散步、聊天、逛街以及唱歌等等多種方式來緩解心理壓力。

三、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幫助,還沒有從困惑中走出來,抑鬱的化解沒有顯着的效果,不妨主動申請,向有關的學校、醫療機構、精神疾病科、心理諮詢中心等部門,提出心理援助的請求,這樣危機就能緩解,痛苦的過程也越來越短,程度也越來越輕。我們出現心理危機,只要應對及時、正確,就能轉化成人生資源,有利於我們自身在心理、生理方面的個人成長,也有利於幫助他人,可以理性的面對一切,以科學的態度,以高超的技能,實施危機干預,儘快從危機向資源進行轉化。

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向全社會各界,尤其向學校團體發出呼籲,我們需要警示安全人生危機,不管遭受任何重大的傷害,每個人都有好好生活下去的權利。生命需要保護,身體需要健康,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夠引起我們教育界的極大關注,生命存在、生命危機的自救、救助能夠成為我們教育教學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定要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