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培養對策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W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道德;人格;現狀對策

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培養對策論文

論文摘要:道德人格是個人的道德修養、思想品質、行為習慣、處世態度及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具體統一,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等多個方面。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怎麼樣呢?呈現什麼樣的特點?審視當代高職生道德人格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找到完善的對策,並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輔導,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的現狀及特徵

1.堅守與困惑並存的政治信仰

從思想政治方面總體上看,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依然是當前學生政治信仰的主流。但高職生在思想政治觀念上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方面,如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觀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傾向,以自我發展為視點看待政治問題,比較關注自我的經濟利益,甚至存在一些功利性傾向,把人黨、評優作為實現個人利益的手段等。

2主流與支流衝突的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方面主流是積極的,但在道德選擇和道德評價上也存在着矛盾和困惑。首先從好的方面看,廣大高職生對基本道德原則,還是信守和推崇的,希望自己做一個“有健全人格”、“道德高尚”的人。對社會上存在的道德失範現象反映強烈,對社會醜惡現象深惡痛絕;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主動參與校園管理。其次,因為高職生有不同於普通大學生的特點,其羣體道德水準參差不齊,道德狀況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3.客觀與困惑兼有的主體意識

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趨於客觀,自我意識和成才意識日益強烈,但身心健康狀況下降,成長過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加。高職生在成長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壓力,一是學習壓力大。隨着教學改革和學分制的實施,學生在學習方面投人了更多的精力。但仍有部分學生心理準備不夠,信心不足,加之對學校教學改革、教學條件不滿等原因,學習茫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造成了學習成績不佳。二是經濟壓力大。伴隨着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和收費並軌制實施的步伐,校園裏已湧現出越來越多因高昂的教育費而使整個家庭背上沉重負擔的貧困生,他們自身也因為經濟原因而存在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三是就業壓力大。隨着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雙向選擇局面的逐漸明朗化,許多在校生已經清晰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激烈競爭,最關心的是將來的就業問題和現在的就業形勢。

4.認知與行為脱節的價值觀念

大多數學生能積極進取,敢於競爭,堅持集體主義,擁有服務和奉獻精神。但在價值主體、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上表現出自我化、實效化、短期化的特點。從價值主體來看,高職生的自我主體意識增強,注重個人奮鬥,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熱衷於“自我設計,自我奮鬥,自我實現”。從價值觀念來源來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衝擊下,高職生的價值觀念的來源呈現出多元化傾向,社會現實生活及社會流行的價值觀念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在價值實現的途徑上,傾向於既靠自己努力,又爭取他人幫助,傾向於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自我價值。

二、對高職生進行道德人格培養的.對策

根據當代高職生的自身特點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塑造道德人格新形象,是解決當代高職生道德人格偏差的有效途徑。發展和完善高職生道德人格,需要從他律和自律,即從高職生道德教育與道德修養兩個環節着手。

1.確定道德評判的內在標準

道德評判標準的形成是建立在社會基本價值尺度合理定位的基礎之上的,社會基本價值尺度對道德標準存在直接的制約關係,所以應注重社會價值觀的引導和定位。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在承認多元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社會主導利益與各羣體利益、個體利益之間的關係,以及其間的價值評判標準,探索人生價值在現實行為模式下如何得到合理真實的體現。

2、建立道德教育系統

高職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應着眼未來,增加新內容,必須把培養適合21世紀需要的人才道德素質放在首位。同時,也應不斷融人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學科的研究結果,把握時代脈搏,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注重吸取新知識。在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應注重啟發學生思考現實,尋求答案,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同時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信息網絡、多媒體等,促進教育的效果。在高職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道德榜樣的作用。學生黨員要成為道德榜樣的典範,併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對道德典範要進行表彰,適當的時候應給予其物質上的獎勵,這樣會對高職生產生道德感化作用。

3.優化德育過程

德育的出發點須由“泛政治化”轉向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德育目標應該具有現實性,應以幫助個體實現社會化為目標,培養適應社會的人。院校德育應緊緊圍繞基本的道德品質開展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自信心、效率感,創新性,合作與競爭精神。德育載體必須適應新的變化,從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出發,合理運用傳媒、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衝破傳統的道德灌輸模式,注意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意識,實現德育手段、方法、方式的變革,增強德育的説服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會處於轉型期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必須有很強的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才能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要重視開展學生心理輔導或諮詢工作,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學習成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5.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

學校教育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主要形式,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有效的社會教育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也有重大的作用。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當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把學生的德育工作納人整個社會的大系統、大環境之中,空間上向社會發展,時間上向課外延伸,從而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網絡,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取得綜合整體教育效應。在三位一體的思想教育網的建立過程中,要發揮學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堅持教書育人,落到實處;同時要健全學校、家庭聯繫制度,形成育人合力;建好德育基地,強化德育效果;聘請校外德育輔導員,開發德育資源;嚴肅批判一些社會醜惡現象,用學校小環境積極影響大環境;堅持揭露和抑制格調低下的影視、報刊、書籍,大力宣傳其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在接觸社會實際的政治事物中受到積極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