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語文教學一定要守住語文的根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一線老師都在用自己的對課程性質,課程理念的理解來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我認為無論教學模式怎麼變都不能脱離語文的根,那麼語文的根到底是什麼呢?語文課程標準有定義“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這才是語文課的目的和歸宿。

淺談語文教學一定要守住語文的根論文

我聽過很多課,由於老師對語文理解產生偏差,語文課就被上成了音樂.美術.自然等大雜燴的課.語文課應該是語文的綜合,語文的實踐.沒有了語言文字的運用就不是語文課了。有專家講“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這才是語文課.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手段是聽、説、讀、寫。語文課上的不是語文課了,主要有兩方面的誤區。

一、語文課只重形式,不重目的,多媒體使用效果差

多媒體的運用給語文教學帶來的生機和活力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代替的.可是如果教師不考慮該不該用課件,用什麼課件,對學生學習是否有益,心中沒有數,帶很多盲目性,那麼多媒體的使用就只是一種形式了。如:我聽過,《大自然的語言》一課,老師收集了大量的一年四季的圖片,幻燈片放了近二十分鐘,看得人眼花繚亂才進入課文學習,以致於沒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任何綜合性.實踐性學習就匆匆下課了,這樣怎麼向四十五分鐘課堂要教學質量呢?更有甚者課文《將相和》的課件動畫.設計注重的是古代的服飾和道具,忽略了學習的目標.還有把《中國石拱橋》上成了關於橋的建築課,《蘇州園林》上成了園林的介紹課,《愛蓮説》上成了關於蓮的自然課……只有合理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才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則可能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種之一,多媒體語文教學是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對最古老的語言文字的挑戰。有些語文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傳統的“咬文嚼字”的方式來實現,“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包含的詩意,只可“意會”,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的。所以傳統語文教學強調“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朱熹強調通過“誦讀”讀出“情”悟出“理”。

培養“語感”,所謂“語感”是一種近乎直覺的語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種語言經驗的反映,作為語言經驗的這種“語感習得”,當然得通過反覆的語言實踐來實現。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藝術欣賞課。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多媒體的使用在語文教學中大大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但在運用時要冷靜,忌盲目,不忽略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律,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間遠遠大於直觀,僅僅採用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對學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聯想力都是一種極大的限制。當大量的信息充斥學生大腦時,就會無形中剝奪學生消化和思考的空間。就少了讀書的韻味,少了咀嚼的滋味,少了書寫的墨香,自然就少了語文本身的“語文味”。

二、語文課只重表面,不重目標,閲讀教學效率低

聽、説、讀、寫是學習語文的最基本的'手段,課堂教學閲讀顯的尤為重要。曾有人形容數學是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如果我們閲讀課文總在“模模糊糊”的狀態下進行就不可能發揮閲讀的功能,很多公開課閲讀流於形式,表面上看讀的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沒有明確的閲讀目標。熱熱鬧鬧讀完了,你問學生在讀中要完成什麼學習目標,學生往往説不清楚。實際上,閲讀課文時該積累哪個詞,哪個句子,哪個段落要明確,該研究哪個詞,哪個句子,哪個段落也要明確,該拓展哪個詞,哪個句子,哪個段落要明確,該朗讀哪個詞,哪個句子,哪個段落更要明確。

《標準》在閲讀教學建議中開宗明義:閲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説明閲讀是一個個性化的行為,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閲讀實踐中究竟要發展學生的哪些能力呢?從顯性方面看,有朗讀,默讀,精讀,略讀,誦讀的能力培養。從隱形方面看,閲讀能力的核心是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的培養。即在朗讀,默讀,精讀,略讀,誦讀的過程中,均要以學生對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為重點。語言文字只可會意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只有通過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使讀者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標準》對閲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如果我們在閲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閲讀的作用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生作為閲讀的主體,教學生用心去體驗文本從而發現美和欣賞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讓課堂的閲讀真正呈現“百家爭鳴”的現象達到閲讀的目的。

總之,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的根,沒有對語言文字運用的深入理解,一切就不是語文了。其他任何教育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真正理解,圍繞“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語文課,才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內涵,文化底藴。時時想着在“教語言文字運用”的語文課才是真正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