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完善旅遊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9W

現代旅遊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現代學徒制是適應這種人才需求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現代學徒制內涵和實踐要素的研究,提出了政府、行(企)業、學校有效合作;構建現代學徒制教育課程體系;提升培養層次和質量三點完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對策建議。

完善旅遊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論文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明確要求: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在不斷加強現代職業教育的同時,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教育部《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 號)整體部署了我國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 號)中也明確要求:校企共同參與招生,形成聯合培養的育人機制,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在相關政策上給予鼓勵與支持,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為我國職業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指明瞭方向。2015年,全國範圍內確定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並實質性開展了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工作。在現代學徒制專業類別中,旅遊管理專業試點數量排名第二,因此有必要結合試點情況,為旅遊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新的路徑。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和實踐要素

(一) 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職業人才培養機制。德國的“雙元制”、瑞士的“三元制”、英國“三明治”教育模式、日本“產學合作”模式都是現代學徒制的具體實踐。我國的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與現代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它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1];它是學校教育和工作培訓的緊密結合,學生(學徒)既要在學校接受職業理論教育,也要在企業學習專業技能,是企業和學校聯合培養人才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二)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要素

從運行過程的實踐要素來看,現代學徒制主要體現為:一份契約、兩個主體、三個互動、四種變革[2]。一份契約指學校、企業和學生簽訂的三方協議,在招生(招工)的同時,明確三者職責權利和義務;兩個主體指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達到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人才共育;三個互動指具有雙重身份的學生(學徒)在雙元導師的教育下,在學校和企業兩個學習場所完成技能和經驗的習得;四個變革包括人才培養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內容、評價模式的變革。因此,現代學徒制是給予學生雙重身份、雙元培養、雙元管理以及雙元考核。

二、旅遊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自2015年現代學徒制試點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實質性推廣以來,很多學校已有了經驗總結。目前仍存在以下問題,需要不斷摸索、研究、實踐和改進。

第一,國家缺乏對企業、行業的激勵。政府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明確的經費保障明顯不足;行業自身力量薄弱,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第二,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專業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都有所欠缺;企業師傅在選拔、培養、教學和考核過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和監督,教學效果受到侷限。

第三,學生(學徒)管理工作難度較大。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學生(徒)在學校和企業兩個場所學習和工作,學生的學習情況、工作表現、生活管理、思想教育對校企雙方來説都存在不小的難度。

三、完善旅遊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建議

(一) 政府、行(企)業和學校有效合作

第一,政府應給予必要的支持。目前我國旅遊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基本上是以學校為主動、學生頂崗實習為特點的單向合作模式,這與現代學徒制的“行業主導型”、“企業主導型”、“多方聯動型”等校企合作模式格格不入。現代學徒制下的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均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育改革。政府可對參與現代學徒制教育的企業和項目給予優惠政策和補貼;地方政府應平衡多方主體利益關係,調動知名企業如旅行社、旅遊網和酒店的積極性,促使其深度參與,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應用型和實踐型人才的培養。

第二,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合作。企業是現代學徒制裏重要的育人主體,企業是否有相應人才發展需要,是否能吸引家長和學生,企業的招生規模和資質能力,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礎是否順暢和深厚[3],以及校企能否在持續的現代學徒制培養過程中實現共贏,都直接決定了現代學徒制實踐的成功與否和人才教育質量的高低。

第三,學校應轉變教育理念。現代學徒制的目標是培養社會和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但學校在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應堅持教育本義。學校教育應避免“以企業利益為本”的片面教育導向,兼顧學生的再就業、崗位遷移等因素,致力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 構建現代學徒制教育課程體系

第一,依據市場需求,校企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培養的是複合型高技能人才,要實現旅遊管理專業複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學校和旅遊企業應在合作中反覆協商,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 遵循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認知和成長規律,制訂科學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有專業特色的學生培養體系。

第二,構建符合現代學徒制要求的課程體系。重構課程體系、重組課程內容是實現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課程體系既要符合校企雙方的需求,也要體現出能力本位、工學融合的科學性。校企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共同確定合作項目,確立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就旅遊管理專業來説,課程體系應由旅遊職業素養養成模塊、旅遊類技能基礎課程模塊、旅遊技能強化模塊和從業者職業持續發展模塊四部分內容組成。該課程體系定位明確,旅遊職業素養養成模塊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夯實基礎;旅遊類技能基礎課程模塊讓學生全面掌握旅遊管理基本理論和技術,構建知識體系;旅遊技能強化模塊包括專項基礎技能、綜合實務技能等內容;從業者職業持續發展模塊包括旅遊行業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等方面的強化教育。這樣的課程體系既滿足了旅遊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使得培養的學徒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真正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第三,建立多元參與、注重過程、彈性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在多元參與方面,為了保證現代學徒制培養人才的質量和效率,政府部門、行業、學校、企業、學生和家庭等都應參與質量評價。政府部門要發揮引導決策作用;行業要承擔指導、診斷和認證的作用;學校和企業直接負責全程質量監控;學生和家庭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直接客觀地反饋。每一個參與主體都可以有效地參與質量監控。其次,應注重過程評價。在現代學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對學生的評價要兼顧“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4]。考核應由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共同組織,側重對學生(學徒)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評價,不但要檢查學生對技能掌握、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還應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工作態度,例如團隊合作意識、協作配合能力、個人責任意識、職業素質等主觀工作能力。第三,在彈性教學評價方面,應衡量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技能。校企雙方一般會圍繞學歷教育標準、企業用人標準、行業技術標準來確定評價標準。除此之外,也可應用一些彈性評價制度。學生畢業時是否獲得國家旅遊局頒發的導遊資格證書;通過行業、企業組織的考試或技能比賽,如導遊大賽、旅遊綜合技能比武;以及取得旅遊行業內同類企業所認可的專業技能證書與獲獎證書,都應作為評價標準和依據。

(三)提升培養層次和質量

第一,注重實踐教學內涵的提升。旅遊管理專業實訓基地是承載現代學徒制教學的重要場所,既是學生提供專業技能實踐的平台,也是聯通學校和企業、社會的橋樑。現代學徒制實踐基地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的設備等教學資源,形成校內外實訓基地的有機結合,以“實訓—實戰—實體 ”為實踐教學要義。與以往單薄、單向的實訓、頂崗實習相比,“實訓—實戰—實體 ”實踐教學要義集教學、培訓、研發、技術服務、社會服務為一體,展示出對人才技能和能力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實訓”主要指學生對校企合作課程的學習;“實戰”主要指學生相對獨立地完成項目和工作任務,例如旅遊類商業項目實踐、旅遊知識競賽;“實體”主要指學生通過做中學、研中學,進行科研服務和創業,進一步為社會提供相應的旅遊產品和服務。例如,隨着互聯網的深入,智慧的旅遊成為一大趨勢。旅遊類學生的實踐不應僅限於為實體旅行社提供導遊、計調等一線實訓項目和服務,完全可以通過“廠中校”、“校中廠”的方式為網絡旅遊行業企業提供呼叫中心、訂單預處理中心、虛擬旅行社、旅遊產品營銷等產品和服務。在旅遊業飛速轉型的背景下,“實訓—實戰—實體”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更多地面向新興產業,能夠提供新興產品和服務,通過“實訓-實戰-實體”訓練培養“眼界寬、思路廣、勇創新、敢創業”的旅遊人才,這對旅遊行業的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價值。

第二,應用剛柔並濟的教學過程和管理運行方式。一般説來,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主要採用學校和企業交替式培訓和學習,大約一半以上(70%)的時間用於企業培訓學習,其餘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旅遊行業與製造業不同,有着明顯的週期性、時間性特徵。在現代學徒制實際教學運行中應根據旅遊管理專業和企業特點,採用不同的循環週期安排學校和企業學習時間。對於業務量平穩、不存在階段性變化的企業(如酒店業),學校學習和企業學習時間可以進行大或小週期循環設置,比如一學期在企業學習,一學期在校學習;對於業務量存在典型階段性變化的企業(如旅遊、會展業),應對接企業需求,旺入淡出安排學習時間,對於旅遊業來説,可以根據企業課程特點,結合旅遊行業的季節性特徵,在旅遊非繁忙階段進行學校課程教學,在企業崗位需求量較大的高峯期(如4、5、6月,8、9、10月)安排相應的實訓、實戰和實體式教學,“旺入淡出”地靈活安排實踐學習時間;對於會展業來説,可以在正常實訓期間,根據本地區大型博覽會,如園博會、農博會、茶博會開展時間,為學生安排為期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實戰式實踐教學。這種教學運行方式打破了傳統的休息日製度,因地制宜地安排學生進行生產實習,既解決了企業的週期性用人需求,也能讓學生有效地得到崗位專項技能訓練,實現實崗育人和校企雙贏。

第三,貫穿情境認知、理實一體的教育理念。情境認知強調學習、知識和智慧的情境性,認為知識不可能脱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學習者也可將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於真實的情境問題的解決。在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情境教學中,教師圍繞真實的工作任務開展“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相融合、教育規範和技術規範相融合[5]。學徒在職業情境中獲得工作過程知識和實踐性知識,能紮實掌握旅遊專業相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