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文摘要:網絡人際信任研究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2W

【摘 要】網絡人際信任是人際信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人際信任與現實人際信任相比較呈現出短暫性、脆弱性、雙主體性、經驗性、自由性等鮮明的特徵。網絡人際信任的建立經歷了確立、成長、削弱和消失四個基本階段。個體特徵、網絡環境、網絡使用行為等因素對網絡人際信任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論文摘要:網絡人際信任研究

【關鍵詞】信任;現實人際信任 網絡人際信任;虛擬;現實

信任是人類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是社會中最重要的綜合力量之一。離開人們之間的一般性信任,社會本身將土崩瓦解。20世紀末期,互聯網迅速發展,並影響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人際交往成為人們日常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匿名性使得網絡交往主體責任意識淡薄,又缺乏相應網絡道德和法律機制的監督和制約,造成網絡交往欺詐事件頻繁發生,網絡環境下的信任問題亦引發了學者們的關注。系統探討網絡人際信任與現實人際信任在基本特徵、發生機制、影響因素,引導路徑等內容方面的異同,尋求提升網絡人際信任水平的有效措施,對促進個體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人際信任的內涵

對網絡人際信任內涵的探討是建立在現實信人際任內涵基礎上的。網絡社會是傳統社會的延伸和發展,Corritore等認為現實世界的信任研究發現同樣適用於網絡世界,因為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普遍具有共同性。台灣的黃厚銘認為網絡信任與現實信任的根本區別在於網絡信任是建立在人格信任基礎上的,因為無法瞭解交流對象的全部信息,交流也僅限於局部人格的情感交流,因此網絡信任的基礎沒有現實信任牢固。如魯興虎(2003)指出,網絡信任就是一種自信的期望,這種態度包括理智的和情感的兩方面,最根本的信任關係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白淑英(2003)認為網絡人際互動是網絡人際信任產生的基礎,網絡人際信任在網絡人際互動中更多的體現為情感交流。互動主體的理性判斷能力是信任給予和中斷的關鍵影響因素,因此她認為網絡人際信任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胡蓉(2005)則借鑑現實人際信任的內涵,將網絡人際信任界定為,現實中的人在網絡虛擬生活空間中,藉助信息交互行為而表現出的對交往對方能夠履行他所被託付之義務及責任的一種預期和保障感,並通過特定的網絡信任行為體現出來。基於已有的研究結果,我們認為網絡人際信任是交往主體在存有風險的網絡人際互動的過程中,基於雙方交流內容基礎上所進行的理性與非理性判斷後,對交往對象產生的心理預期。

二、網絡人際信任的基本特徵

三、網絡人際信任建立與產生的機制

關於網絡人際信任建立與產生的.機制,丁道羣(2003)認為現實社會陌生人之間的人際信任建立是以制度或系統來提供保障,以深厚的情感關係為基礎,即形成制度信任和個人信任。網絡人際信任產生之初是以隔離來取代信任的,在隔離的基礎上雙方之間通過溝通和互動發展融洽的長期關係,隔離信任慢慢被個人信任所取代。這種網絡人際信任的建立依然是以個體的現實經驗為評價和判斷基礎的。胡蓉(2005)認為網絡人際信任的建立和現實人際信任的建立一樣經歷了確立、成長、削弱和消失這樣四個階段,與現實人際信任相比較,網絡人際信任更加的自由、靈活、易變,施信者可以依據自己的判斷隨時中斷信任。

四、網絡人際信任的測量與影響因素

網絡人際信任水平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主要有三類,一是通過社會調查對網絡人際信任水平進行測量。二是將網絡人際信任視作因變量,從人口學統計因素、網絡使用經驗、個人偏好等變量出發尋求解釋。三是考察網絡人際信任的不同類型和影響因素。

目前的相關研究始於傳統信任研究基本理論框架。對於網絡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主要涉及網絡環境、網絡使用行為、個體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四個方面。其中網絡環境因素包括網絡情境的合作性與競爭性、第三方保障機制、網絡社區團體的相似性;網絡使用行為主要涉及交往時間、自我控制、認同感、臨場感等;個體因素涵蓋了性別、網齡、信任傾向等,社會文化因素涉及相互依賴與獨立性的文化背景對網絡人際信任的影響差異。

總體上看,現有的網絡信任理論還未充分結合網絡社會下的行動特點(如行為動機)加以針對性討論;一些簡單的研究模型也不足以充分展現影響網絡人際信任的內在邏輯。因此,在對網絡人際信任結構的探究上,需要大量研究從網絡人際信任行為方面加以求證;在對網絡人際信任行為的邏輯探究上,除了注重從常用的人口學統計變量和網絡統計變量出發,還要結合網絡行為的動機、網絡社會支持、人格特徵等加以驗證,更需要加強現實與網絡人際信任的對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