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討論課堂討論在教學中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6W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高校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內容。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的不懈追求。在教學實踐中,把教師講述和學生討論結合起來,突出課堂討論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理論素養,改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探討論課堂討論在教學中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課堂討論;教學效果

近兩年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改革把原先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改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內容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共54學時),教學內容增加了,教學課時減少了,且三門課屬於不同的學科,各自有着特定的內涵,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好、教師教好都不容易。可以説這對學生、教師都是嚴峻的挑戰。怎樣在有限的學時內做到教師教好、學生學好,是每個兩課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師應該努力探討的問題。本文認為,重視課堂討論在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教學中的作用是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課堂討論及其在兩課教學中的作用、實施、檢驗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課堂討論及其在兩課教學中的作用

課堂討論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交流活動。是在教學過程中溝通師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比較而言,我國傳統教育方式,即教師從頭到尾滿堂灌的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但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不利於師生溝通、交流,不利於檢驗教學效果,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配合講述式教學的課堂討論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複習舊知識、講授新知識、教師小結、課堂練習或課堂討論、佈置參考書或思考題。其中,講新課前的複習和講課後的課堂討論都具有呈前啟後的作用,但比較而言,課堂討論的意義更重要。首先,課前複習舊知識具有檢查、驗證教學效果的性質,而課堂討論是學生消化、吸收新知識的過程,具有轉化、深化和強化的性質。轉化是指通過課堂討論把教師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深化是指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強化是指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加強對新知識的記憶。其次,從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看,課堂討論也有着重要作用。我們把教師單純的講述課和討論課做一比較。如下圖:

兩種授課方式比較(見表1):

很明顯,在講述方式中教師把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在這種方式中沒有讓學生的反映作出反饋,所以不能考察反映的強化作用和學生的理解程度。”特點是教學過程的單向性,缺乏學生的反饋。而在課堂討論方式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淪,最後作出總結,它“能熟練地按照學生的反映,隨時引出一系列適當的提問,使大多數學生能高效率地達到學習目標。”特點是教學過程的雙向性。相比較而言,在討論方式的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會提出很多問題,迫使教師思考並回答學生,也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討論不僅僅是學生之間的文流,也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所以也有利於密切師生關係。另外,課堂討論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論題為中心的論爭,有利於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二、課堂討論在教學中的準備、組織與實施

課堂討論的準備是一堂好的討論課的前提和基礎。首先,必須做到三個熟悉,即熟悉教學大綱、熟悉教科書和熟悉教學參考書。因為教學大綱規定了各章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的重點、難點,是開展教學工作的指導方針;教科書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依據;教學參考書提供了服務於教學工作的綜合資料,是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視野的工具(橋樑)。只有切實做到三個熟悉,才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綱為綱(教學大綱)、以本為本(教科書)。其次,課堂討論在內容安排上,應難易搭配,有概念理解題、原理闡述題、辨別分析題和聯繫實際分析題。這樣既能使學生通過討論熟悉所學內容,也能訓練學生適應不同的題型。再次,教師做好應對焦點、難點問題的準備。第四,瞭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瞭解學生,熟悉學生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是教學的對象。熟悉學生的想法,使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也使課堂討論中教師對學生的問題有所準備,做到胸中有數。

課堂討論的準備(見表2):

課堂討論的組織與實施是一堂好的討論課的關鍵。根據討論內容的多少,可分為兩種。一是結合一個單元內容進行的討論,目的是通過課堂討論,加深學生對這一單元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的內容。由於內容少,在時間上可安排10到15分鐘。比如講完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的內容後,我們出題:“怎樣認識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把握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對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勞動的兩重性以及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都要熟悉。這是考察學生掌握單元知識的連貫性和總體把握,有一定難度。二是結合幾個單元內容的討論。由於內容較多,在時間上可安排l5—20分鐘。比如,在講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部分後,要求學生“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着重瞭解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實踐的基本特點,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就幾個單元的內容進行討論,難度要大些,因為這需要對幾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總結。為調動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和便於統計平時成績,教師在組織討論時,應把每個學生的發言情況做簡要記錄,討論結束時,發言好的給予表揚,發言不足的給予鼓勵。同時,對討論做出總結。

課堂討論的實施(見表3):

課堂討論的準備既包含當堂課的準備,也包含長期的準備。長期的準備既是教學材料的準備過程,也是教學研究的過程。沒有材料準備,不可能進行研究;僅有材料的準備,沒有研究,對問題的把握不可能深入。

三、課堂討論效果的檢驗

課堂討論效果的檢驗是對討論過程和效果作出科學判斷的活動,也是改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課堂討論效果的檢驗應從師生兩個方面。從學生方面看,可以觀察學生髮言的積極性、踴躍程度;對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生普遍發言積極、踴躍、對所學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較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把握的較好則為優。從教師方面看,可觀察所佈置討論題的內容、形式;教師對課堂討論進程的把握是否到位以及對課堂討論內容的總結。討論題內容設計全面、形式多樣;教師對課堂討論進程把握的較好;最後的總結準確、無誤則為優。實際上,在課堂討論的進行過程中,無論是學生方面還是教師方面,都會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從教師的總結方面看,一節課下來,你會發現課堂總結不到位,或是內容有遺漏,或是內容總結不完整、不準確,應及時記錄下來,並將其補充、完善。這就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課堂討論效果的檢驗(見表4):

課堂討論效果的檢驗具有雙重意義。檢驗過程既是檢驗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過程。從教學實踐看,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面臨的相同問題是閲讀專業書籍和相關書籍少,這會導致知識面狹窄、討論無法深人。在統計08—09學年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教學的課堂討論中,十四個班的468人中,積極主動發言的有296人次,佔了63%,説明學生髮言積極踴躍。但運用所學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發言中,能分析透徹,把握較好的則較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課堂討論的認識、實施及檢驗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首先,閲讀教材,閲讀指定書目是基礎。否則,不懂理論,腦子一片空白,沒法進行討論。

其次,加強師生交流溝通是關鍵。有交流,就會暴露和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就會使我們對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入。

第三,善於總結是保障。在學習和討論過程中,會有許多體會,這需要進行整理。這個過程就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製作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師生對問題的認識就會有一個昇華。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課堂討論對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改善教學效果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