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議CAD電子文件歸檔管理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在工程設計行業,設計生產的主要成果就是設計文件,CAD出圖率在有的單位或項目中已高達100%,但驗收歸檔管理還是沿用傳統的方法,只對紙質進行驗收,電子文件散落在設計人員手中或簡單收集在一起,隨着時間的推移,電子文件逐漸丟失,各種信息被逐漸忘卻,再重複利用查找相當困難。而設計行業設計文件的重複利用率又比較高,所以CAD電子文件的歸檔工作就顯得更迫切。

淺議CAD電子文件歸檔管理論文

一、CAD電子文件歸檔現狀

1.電子文件歸檔缺乏規範化、制度化

由於電子文件涉及的技術環境較複雜,採用標準化的方法管理會更細緻、周全、易於操作。目前電子文件收集通常缺乏制度保障,或即使有明確的制度,執行常常不到位。

2.電子文件歸檔管理人員職責不明確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單位電子文件歸檔管理由計算機人員操作,有的由檔案管理人員管理。實踐證明電子文件的歸檔以及電子檔案的管理仍以檔案管理人員為主較好。因為檔案管理人員經過多年實踐與培訓,具備了相當強的業務能力,已形成相對穩定的骨幹隊伍,有較好的工作基礎,而且由於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他們也基本掌握了簡單的數據庫知識和計算機的操作原理及特點,更清楚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的異同。而大多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人員對檔案工作較為陌生。

3.歸檔的電子文件質量較差,內容真實性無法保障,且缺乏可讀性

有些單位僅處於坐等電子文件歸檔階段,且歸檔的電子文件僅從形式上進行鑑別,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可讀性未把關,草率整理刻盤歸檔,致使歸檔的電子文件不齊全,內容不真實,形成電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及元數據未同時歸檔,無法提供可利用的資料。

二、CAD電子文件歸檔前瞻

CAD電子文件是計算機輔助設計形成的產物,隨着計算機應用的日益普及,大量電子文件不斷湧現,無紙化辦公是必然趨勢,及時、有效收集電子文件,科學管理電子檔案是廣大科技檔案工作者的職責。

電子文件的特點

信息的非人工識讀性。電子文件第一次使用了人工不可識讀的記錄符號——數字式代碼,對於這種經過複雜編碼的.“比特”人工無法破譯它的含義,只有通過計算機特定的程序解碼,使之還原為輸入前的狀態,人才能識讀它。

信息對系統的依賴性。電子文件只有依賴於計算機系統,包括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和軟件,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發揮作用。

信息的可變性。電子文件的增刪十分容易,不留痕跡,計算機系統中的靜態文檔被大量動態文檔所取代,動態文檔中的數據不斷地被更新或補充,以反映最新信息。

信息存儲的高密度性。電子文件的存儲密度大大高於以往各種人工可識讀的信息介質,隨着技術的進步,電子介質的存儲密度還將繼續加大。

信息的可操作性。電子文件可以隨時適應人們的需要,修改、調閲可以跨越時空界限。

電子文件非實體歸檔的可行性、必要性

電子文件不論實際存在什麼位置,都可以做到在不改變其物理存儲位置的情況下進行邏輯歸檔。也就是説,人們認為是“集中”歸檔保存的電子文件,實際上可能分佈在計算機網絡的各個角落,甚至相距十萬八千里。

檔案管理長期存在着文件的數量與存儲能力的矛盾。隨着技術的進步,電子介質的存儲密度將繼續加大,把一個檔案室庫藏檔案全部裝進一隻皮箱不再是神話。

在電子文件製作時,我們可以得心應手地使用所需要的存儲於不同地方的數據,修改變得很容易熒杓菩幸瞪杓僕賈健⑽募重複利用率較高。如在設計過程中形成的數字三維模型可以使設計人員看到其中的任何一個剖面及其有關的參數,並對設計中的任何部分加以修改;可以使不同的設計人員同時在同一張“圖紙”上工作並且互相知道修改的內容;工程項目有些技術條件相同的工程經常直接套用已有工程的圖紙,大大提高工程設計效率。

三、完善CAD電子文件歸檔管理措施

1.完善制度,措施到位,合理配置資源

各單位應根據本單位情況,依據電子文件全程管理、前端控制原則及完整性、真實性、可讀性保障原則,參照國家標準GB/T 17678.1—1999《CAD電子文件光盤存儲、歸檔與檔案管理要求》,制定本單位電子文件歸檔管理制度。

明確歸檔電子文件是項目負責人的職責並納入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由於電子文件內容複雜、專業性強,入庫前後都要進行修改,檔案部門不一定能夠保證電子文件完整、準確、系統,明確規定及時、有效歸檔電子文件是項目負責人的職責之一,必要時輔以一定的行政、經濟手段,保證電子檔案的質量。

統一電子文件歸檔格式。因為沒有標準的制約,任何工作都會帶有隨意性。在工程項目設計過程中,電子文件管理系統應建立一系列標準,如CAD系統軟、硬件平台,製圖的編輯軟件、字庫、圖幅、格式,電子文件的數據類型、文件種類,電子文件的編號、著錄,電子文件的歸檔範圍和要求,工程項目電子文件光盤的信息組織、刻錄、標識等,保證歸檔的電子文件齊全、完整、真實、有效,便於長久利用。

合理配置資源包括設備和人力資源。電子文件的形成、處理,都是在電子計算機軟、硬件平台支持下完成的,因此充分配置電子文件管理所需設備是從事電子文件歸檔管理的前提。此外,電子文件的整理、保管、鑑定、統計和提供利用都要由電子文件管理人員負責實施完成,儘快培訓一批檔案人員來負責電子文件的管理。

2.尊重並貫徹前端控制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CAD電子文件光盤存儲、歸檔與檔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電子文件歸檔與檔案管理4.5明確要求:“對電子文件的形成、積累、整理、歸檔應實施全過程管理,以保證電子檔案的質量”。實踐證明電子文件歸檔與傳統紙質文件歸檔不同。傳統的做法可以不管文件形成過程中的具體細節,只要根據文件的保存價值,在工程項目結束後對其進行收集、整理、歸檔、保存,但電子文件沿用這種方法行不通,如CAD設計圖紙,由於文件系統格式不同,造成檔案光盤系統無法利用CAD形成的光盤。

勘測設計階段是確定電子文件歸檔範圍的最佳時機。從工程項目立項、設計文件形成之時起,檔案管理者即介入,進行監督、指導,提出文件運行的環境背景、元數據,劃定該歸檔的文件範圍,敦促其進行適時歸檔,防止電子文件的丟失,保證電子文件的完整、準確。

3.紙質文件與電子文件同步歸檔

據《清華大學自動輸入及管理系統TH-DAIMS使用指南》統計,在進行系列產品設計時,新型號圖紙80%可以採用同一系列原圖圖紙,無須任何修改,而20%需要修改的圖紙中,也只要做局部修改。但由於工程設計電子文件始終處於動態過程,其內容在不斷變化,設計人員受計算機內存容量影響,常會刪除一些過時信息,為確保歸檔電子文件的完整、準確,必須實行歸檔紙質文件的同時歸檔完整的電子文件。

4.重視技術鑑定

工程項目電子文件的歸檔與驗證應同步進行。電子文件的技術性鑑定包括對信息的真實、可靠、完整、可讀性的認定和對文件載體的性能的檢測。

可讀性鑑定目的在於確認電子文件中的內容可以正常讀出,沒有丟失和差錯。進行可讀性鑑定時不僅要確認文件在當時的可讀狀態,同時需要分析其是否具備日後多次無差錯讀出的性能。檢查歸檔電子文件的輔助技術材料是否齊全也是可讀性鑑定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如關於電子文件使用的操作系統和支持軟件的記錄材料,是保證電子文件由代碼還原為可讀信息的“引導”,不可遺漏。

對於電子文件的可靠性鑑定,主要從內容的真實、完整性上去把關。電子文件的易修改性使得計算機系統中同一文件經常存在不同版本,歸檔的電子文件必須是最終版本,必要時可保存某些草稿和定稿。電子文件的版本不像紙質文件的稿本那樣易於識別,管理人員可藉助計算機中記錄下來的時間進行比較和鑑定。從文件的相關性入手檢查歸檔電子文件的完整性。隨着軟件功能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一套電子文件中的文字、圖表、數據分佈在幾個甚至幾十個地方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即使在同一主機內,一份電子文件也可能以若干份文件相連接的方式存在。如果分佈在各處的“文件成分”彙集不齊,一份文件便無法再現其全貌。

對歸檔的電子文件進行無病毒鑑定。檔案部門接收的電子文件來自四面八方,受病毒侵害的機會多,因此對於以介質狀態歸檔的電子文件,應先殺毒,再接收,避免危及整個檔案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CAD電子文件光盤存儲、歸檔與檔案管理要求。 GB/T 17678.1-1999.

2、電子文件光盤存儲歸檔一致性測試。 GB/T 17679-1999 CAD.

3、馮惠玲。擁有新記憶——電子文件管理研究。檔案學1998.

4、茆榮珍。水利勘測設計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治淮,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