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4篇

欄目: 家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4篇

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1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那一杯自家釀製的深厚的濁酒,是那一抹飽含愁思的月色,是那一片如血殷紅的紅楓。這些味道或渾厚,或清冷,或熾烈,但都有相似之處——都有着我們自身的情感,那就是對故鄉的思念。這種情感是國人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無論居於何片,每逢月圓之夜總會引起的喟然長歎。

家鄉的味道在我心中留存最深的,便是奶奶做的面了。大約是農村出身的緣故,奶奶的身上永遠帶着農民的樸實、勤勞與智慧。白白的一勺麪粉在她的手下經過與水的拌,總能顯現出各色情態。小時候看着奶奶將一個小小的麪糰靈活地在手中扭動幾下,再放到案板上時,就已然成為了一個花捲。那時的我不免驚奇,趴在案板上呆呆地看着奶奶為一個個的小麪糰整形,我便問奶奶:“奶奶,你怎麼弄的?怎麼這麼快呢?”奶奶笑眯眯地蹲下來,揪了揪我的臉,然後笑着用陝西方言對我説:“時間長了就會了,咋,你想學?”

我點了點頭。奶奶便交給我一小塊面,告訴我説:“你把這塊面先盤一下,再扭一下,兩半個一粘就對了。”可是不知是我理解有誤還是奶奶手太快,我至今都沒學會如何盤花捲,不過奶奶的心靈手巧倒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每次奶奶進廚房我總要跟着。看着好擺弄那些絲長的麪條時,我總是神色中帶着崇拜。因為每當我看到奶奶在廚房裏做飯時,那擀麪時擀麪杖發出的聲響,那下面條時麪條入水的一瞬時的響聲,都有一種韻律美和節奏感,讓我越來越對廚房中奶奶忙碌的聲音着迷。所以只要奶奶一進廚房,一個小小的身影也就會跟在她的後面,像個跟屁蟲似的寸步不離。

後來,我因為上學的原因跟着爸爸媽媽來到了西安,車輛穿行,盡顯繁華。可是剛入這座城市的我卻睡不着覺,我早已習慣小縣城的安然與閒適,對於夜晚車輛穿行而過,還有些惶恐與不安,夜晚便整宿地睡不着覺,便更加想起身在故鄉的奶奶。那種感覺是一種孤獨、恐慌與無奈,加之在這種機械化、現代化的時代,城市裏的食品雖讓我感到眼花繚亂,卻總少了一種感覺,現在想來應是田野中的那份沉穩與成熟吧,總沒有奶奶的麪食好吃。

或許這便是家鄉的味道,是奶奶飯菜的味道,也是我回憶的味道,它就是這樣的淳樸簡單,熱忱而美好……

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2

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山間生氣的那一縷縷炊煙的氣息便是;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老屋裏沉澱的泥土香味便是;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竹筒裏不散的竹葉味便是。重慶很大,家鄉的味道,太多太多,可惟有平凡日子裏的點點滴滴,才能勾起我對家鄉的回憶。

家鄉的味道,是竹林裏淡淡的竹葉味兒。重慶多山,漫山遍野的竹林終年翠綠,那清涼的晚風拂過竹葉捎來的淡淡竹香,令人心情格外舒暢。不是江南那種秀氣的竹,不是,這裏山上的竹直入雲霄,總有一種健美的身姿;不是放在玻璃櫃裏精緻的竹雕,不是,這裏的竹只是用來做揹簍的,總有一種樸實的氣息。還記得,奶奶一刀一刀為我削的竹筆筒,終年散發這難忘的竹香。

家鄉的味道,是每年清明時節冒出的柑子的清香。這時,我和表哥就會拿了竹竿來,比賽打柑子,常常為了消滅“戰利品”而撐得肚兒圓。

家鄉的味道,更是老屋裏沉澱的泥土氣息,炊煙裏飄來的飯香。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笑着和每個人打招呼,饞嘴的看家狗“胖胖”搖着毛絨絨的尾巴跑過來,這就開飯了。奶奶端來熱氣騰騰的“湯圓”,安詳的笑容刻在佈滿皺紋的臉上。桌子那邊,爸爸在大聲招呼着大家夾菜,爽朗的笑聲灑滿小屋。我和表哥無心吃飯,夾起一塊肉來逗“胖胖”。胖胖先是拼命搖着尾巴,等了好一會兒,終於不耐煩了,“汪”地一聲大叫,嚇得我和表哥手一鬆,肉掉在地上。我夾起一塊煎得金黃的不知名的糕點,差點把牙粘掉。爸爸哈哈大笑,幸福的味道正在陽光裏瀰漫,想起我的窘態,我也不禁笑了??

家鄉的味道也是有些神祕的。家鄉的味道是菜畦間的“苦草”,總是有着類似艾葉的濃烈的藥草味兒。我認識它,葉子像寶塔一樣排列,爸爸告訴我,它是可以止鼻血的。我總想試一試。

家鄉的味道也是有些離奇的。家鄉的味道是奶奶夜色中揹簍裏胖乎乎的大白薯。爸爸説,晚上山間是有一種叫做“魑魅”的怪物,瞪着綠瑩瑩的眼睛。我問晚上去背白薯的奶奶,它真的存在嗎?奶奶點了點頭,嘴角抿得很緊。從此,白薯在五歲的我眼中,變得很神祕。現在想來,這又何嘗不是爸爸和奶奶對我的一種呵護?揹簍裏,愛的味道正在升起。

家鄉的味道,是“霧鎖山頭山鎖霧”的霧氣,是不見邊際的大山的神祕,是水潭邊橫行的大河蟹,是與表哥分享的一半兒柑子,是“水煮魚”,是辣豆花,是奶奶過年時親手寄來的幹辣椒和臘腸,是手捧竹筒時一幕又一幕的回憶??

我愛你,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3

生長在北京的我總聽爺爺説我的家鄉是湖南,而祠堂在湖北公安縣。家鄉在我腦海裏總是那麼遙不可及。

一次去看爺爺奶奶,晚飯時,奶奶從廚房中端出一鍋燉菜。她説:“這是老家寄來的臘雞,快來嚐嚐。”出於好奇,我第一個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雞肉,一口咬下,一股説不出的鮮味,與臘肉獨有的鹹味融合在了一起,從此以後這個味道我再也沒有忘記,這就是我腦海裏的家鄉的味道,“回老家看看”這個願景一直纏繞着我的腦海。

一次旅行我來到了湖北宜昌,旅行結束準備回北京時,下起了大雨飛機只能改簽到了後天。外邊的大雨下着,我待在酒店裏無聊地看着掛在大堂裏的地圖。咦,這不是公安縣嗎?離這裏這麼近!去祠堂也和回老家一樣吧?反正也是待着不如去看看,我把想法和老爸一説,沒想到居然一拍即合。於是,第二天一早就去租了車,老爸打開手機導航開向了公安縣的祠堂。

剛開始,車窗外都是一片片的樓房向後閃過,從北京來的我看着高樓大廈總是有點麻木,甚至覺得有點厭煩,我總覺得車很慢,不時地催促着。不知過了多久,走了一小段高速,從高速下來,我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一片片的田地和遠處的天連接在了一起,不知種的是什麼,一大片綠油油的。田地間時不時有幾片水塘,水塘裏的水像鏡子一樣,倒映着周邊的綠色,不時有水波打破了明鏡,應該是覓食嬉戲的魚兒吧。從小生長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裏的我呆呆地看着,只覺得車開得好快,我還想再看的更仔細些,可是不一會兒就到了導航指定的位置。

爸爸帶我下了車,咦?哪有什麼祠堂只有一個農家的小院。我有點着急,一遍遍地詢問着。爸爸也很茫然,只見有一個瘦瘦的老伯坐在院子裏的樹下,慢條斯理地摘着棉花。他也在看着我們,“請問這裏有個文家祠堂嗎?”爸爸問到,那個老伯笑了笑:“原來是有一個祠堂,但是早就拆了。”説着他起身招呼我們過去:“進屋吧,我們細説。”聽他説話的口音倒是和爺爺奶奶一摸一樣。他帶我們進了屋,和爸爸聊了起來,好像都是人名什麼的,我完全被屋裏滿地溜達的小雞吸引了,真想抓一隻玩玩。爸爸可能看出來我在想什麼,拉起了我的手,跟那位老伯説到:“不用了,我們還要回北京只是抽空來看看,謝謝您。”原來那位老伯一直在留我們吃飯。

雖然沒有見到祠堂,但也算是回了次家鄉,聽爺爺奶奶説那裏和我們老家很近了,就隔了一條河。想想那裏的景色,那位農民伯伯,又想起了腦海裏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4

那略顯破舊的'後院本質上早已同那老房子一般,日日苟延殘喘,但石縫間時而騰然而起的生命還是為此掩飾了它風燭殘年的歲月。

屋上有縷飄渺如仙,若隱若現的白煙升起。這令人心醉的炊煙,我何時忘卻過你!

一雙腳走出來的羊腸小路,從後院通到廚房。那路的兩旁,支起的竹竿子,掛滿了色香味具全的臘肉,香飄幾裏。這何嘗不令人為之心動呢?

廚房門邊的角落裏放着青紅兩色的辣麪糰。青的放了青菜,紅的放了辣河蝦。想吃時,拿出來油炸到金黃便盛鍋。趁熱吃了,好不快活!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自然要食得好,食得妙,還要食得地道!做到三者兼備的,非外婆莫屬了。

故鄉地處荊江之地,自是少不了吃魚的。刁子魚是土生土長的淡水魚,又稱“尖嘴白魚”。肉質鮮美,既彈滑又細嫩,甘甜可口,讓人忍不住地想起了“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句來。

無關緊要的我説也無用,倒不如開門見山:先是起鍋,放幾勺菜子油潤鍋,還要點香拜拜灶神,這才算是開鍋了。火勢大了,要不得要糊魚。火勢小了,要不得半生不熟。外公守在灶前加柴火,掌管着火候,外婆持鍋。兩位簡單淳樸的農家人彼此心有靈犀,着實讓人羨慕哉!

潤鍋了,便入正題:先是將切好了的蒜子放入沸騰的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軟,再放入洗乾淨了的刀子魚。毋需切塊,整條放入便是。此時便要各自忙活一番了:外公將柴火一次次分批加,生怕火勢大了。跳動的火苗裏,我看見那枯樹枝的影子走完它殆盡的青春……驚惜之餘,處婆早已加了一碗水,把在鍋中備受煎熬的刀子魚靈活地翻了一面,又放一勺料酒、辣醬、鹽、香油,還有面粉。外婆的小櫥櫃中的調味品真是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外公不再加柴了,他年邁的手爬滿了歲月的滄桑,他那張飽受風霜的臉默契注視着灶裏的火。外公,你是否想起了逝去的青春?你們一代人留下的,是説不盡道不完的回憶。你們如同是在幽谷裏怒放卻永不見天日的花,孤獨的凋謝、零落、殘破,卻從沒人發現它們也曾青春過、勃發過、失望過。

魚已炸至金黃,盛出了大鍋,外婆趕忙將紅辣面放入鍋中。不是炸,卻是煮,靜待幾分鐘,已煮成了稠糯的醬料,均勻充分地淋在魚上,一道色香味具全的鄂菜代表便出鍋了。於是圍着桌子,開始吃飯,其樂融融。

那以後我便是很少回去了,我選擇沉默和逃避。也許失去了,再不會回來。因為我選擇,面對原來記憶的那片潔淨的大海,春暖花開。

這也許就是我的愁罷:問君能有幾多愁?怡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時此刻,亦是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