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的味道作文(10篇)

欄目: 家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味道作文(10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1

鼠年八月,我終於回了一趟想念已久的家鄉。

風兒向我迎面撲來,她輕撫我的秀髮,親吻着我的紅臉頰。那些飄散在空氣中熟悉的味道——甜甜的桂花香和着鹹鹹的臘肉味,是一種我從沒忘記的親切與香甜啊!桂花的香依然是無法抗拒的香,臘肉的味依舊是令人沉浸的味!時光荏苒,家鄉的味道依然是縈繞在記憶最深處的甜與美!

説一句老實話,我對我的湖南老家並不是很熟悉,只是依稀的記得一些事兒:小時候與姐姐自己做的爆米花,外婆做的味道濃厚的臘肉,還有家裏的那隻小狗——可是,就這些就夠了,它們勾起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惦念,一次又一次的嚮往。“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繁重的學業偷走了我的五年時光,但我的心從來就沒有遠離過,多少次夢迴,多少次惦念。現在,六年級的暑假,我回來了!

循着炊煙,慢慢地走近老屋。飄蕩着臘肉氣息的老屋,像是知道我要回來一樣,靜候已久。路上往來的人們悠閒地走着,臉上都掛着美麗的微笑。雖然老家的方言我不會講也聽不懂,但我能聽出他們的快樂、恬靜。這,便是我的老家,我魂牽夢繞的快樂老家!

夏日的老家宛如人間仙境一般,每天都會下一陣雨,滋養着大地,也滋潤着我的心。你看呀,在這朦朧的細雨中,那綠油油的小草正閃耀着光芒呢!雨停後,掛在樹上的小水滴晃來晃去的,像坐在禾葉上晃鞦韆呢!遠遠望去一圈又一圈的山是貝溪的特點。雨後的霧給山們披上了一件輕紗,飄呀飄的,好像在跳舞似的,多麼像熱帶雨林中穿着草裙的姑娘呀,令人賞心悦目!那兒還有小溪,可捉魚呢。只見人們捕魚時的快樂與幸福,令我心生羨慕而無法自拔。那一聲聲時不時的迴盪在耳邊的笑語,如那四溢的魚香牽引着我的情懷!

月是故鄉明,味是家鄉濃。家鄉的味道,永遠忘不掉;家鄉永遠是我心神嚮往的地方,永遠是我夢中的天堂!

家鄉的味道作文2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小吃。每隔兩三個星期媽媽就會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給我做三角叉、餛飩……我最喜歡的就是三角叉了。

星期天,我在家看電視,突然傳來了一陣車響,我一聽,就知道是媽媽回來了。我馬上跑出門外,果真,媽媽提着一個大袋子,走到了廚房,我也跑到了廚房,我打開袋子,裏面全是蔬菜,有胡蘿蔔、芹菜、香菇,還有肉。我一看就知道媽媽要包三角叉了。媽媽包的三角叉和奶奶包的不一樣。奶奶包的裏面的先只有肉和豆腐,而媽媽包的卻放了這麼多蔬菜。為什麼媽媽和奶奶包的不一樣呢?媽媽説:〝放這麼蔬菜,包好的餡顏色就鮮亮一點,讓人看着也有食慾,蔬菜裏有很多維生素,很有營養。〞説完媽媽就做了起來。

媽媽先把肉洗好,剁碎,放料酒、作文鹽、十三香、大蒜、生薑一齊攪拌,攪拌好醃製起來。再把洗好的胡蘿蔔、芹菜、香菇剁碎,放些鹽,剁好之後,把肉放在一起剁,還要放雞精、醬油、芝麻油,再次攪拌。這樣餡就做好了。

餡做好了,開始和麪。先準備好紅薯粉,把燒開的水,倒入紅薯粉裏。用筷子攪拌,差不多了,用手揉成一團面,這樣就可以開始包三角叉了。

我馬上去洗手和媽媽一起包,我掐了一小團面,先揉成圓,再捏扁,把餡放進去,捏出三個角,一個包好了。媽媽還包了許多形狀,有元寶形的、三角形的、圓形的,小魚型的。包好就可以下鍋了。

原來這樣簡單的一餐,裏面包含了這麼多媽媽的辛苦。等以後媽媽老了,我也要做給媽媽吃。

這就是家鄉的特色小吃,我的家鄉的獨特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3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美麗,扣人心絃,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但是家鄉的味道卻是獨一無二的。

我的家鄉是廣元的青川縣城,那裏的人與事物都有自己專屬的味道。

我還記得家後面的.小溪,是一條永遠充滿活力的運動健兒,他不會為春天的萬紫千紅而停住腳步,也不會為冬天的寒冷而屈服。我從他的身上嗅到了活力的味道。

青川縣城的金牛廣場,是我們小孩子流連忘返的地方。廣場上的金牛雕像毅然成了我們眼中的遊樂場。廣場中央的十二生肖雕像也成了我們的坐騎,有時還會懶洋洋的躺在上面曬曬太陽。在廣場周圍的可憐野狗也成了我們的玩伴,當我們發現野狗時,坐在坐騎上,用手中的小石子和泥土塊進行遠程攻擊,這時的野狗便會夾着尾巴落荒而逃,我們便不約而同的大笑起來。我從在廣場玩耍的小孩子身上嗅到了開心,快樂的味道。

銀杏樹也成了青川縣城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沿街的路邊都會種一排銀杏樹,在風的搖曳下,把枝葉送給路人;在雨的拍打下,把雨傘送給路人;在烈日的照耀下,把清涼送給路人;在冬天的寒冷下,把温暖送給路人。我從銀杏樹的身上嗅到了為別人着想的味道。

明欣廣場有一大片的花圃,裏面有許許多多美麗的花朵,裏面有一朵“花中之王”——一朵色彩鮮豔的玫瑰花,在微風的搖曳下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像一位美麗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

這裏的天是藍的,地是綠的,空氣是清新的。花有花的味道,葉有葉的味道,那裏的人們無不都是快樂的。我愛我的家鄉,那是一種出於本能的呵護與熱愛,我希望我的家鄉建設的更加美麗,保持自己的獨特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4

我的家鄉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崑山。土地膏腴,物產豐富,是她的特徵;歷史悠久,傳統優秀,是她的財富;市井繁華,景觀優美,是她的名片。然而,最讓我為之傾心的,正是她的味道。

去年的一天,一大清早,我和爸爸來到了位於亭林公園南面的奧灶館,來首次品味品味家鄉的這一久負盛名的特產。進入館內,只見一張張桌旁,坐滿了前來品嚐的食客。我和爸爸“艱難”地擠過人羣,尋到位置坐定。點好麪食,我倆便滿心歡喜地等待着。

我看到,來吃麪的人,形形色色,有穿戴整齊的上班族,有咿呀學語的孩童,有兩鬢斑白的老人……他們彙集一桌,時不時評價口味,點頭稱讚,時不時嘮嘮家常,相視而笑。這碗奧灶面彷彿是一座橋樑,連接着人與人的關係,因為面,他們親近,因為面,他們相識。

終於,隨着一聲吆喝,我們的面來了。香噴噴的面端上來,只見那印着青花的瓷碗古樸而典雅,又大又深。用這樣的碗,才能盛的下足夠的麪條和交頭。奧灶面的麪條細而順滑,咬上一口,口感富有嚼勁。奧灶面的交頭豐富而美味,有排骨、爆魚、燜肉、滷鴨、牛肉,雪菜和素交,食客可隨意搭配。接着説説這麪湯,這才是奧灶面的精華之所在呢!麪湯的製作,話説十分講究和嚴格。先準備好新鮮的魚或者大骨頭熬製的原汁;再備好紅油,即炸過爆魚的老油,色澤保持咖啡色;接着備齊葱薑蒜等佐料;最後按照一定的順序,衝出麪湯。此時的麪湯真味不變,鮮美十足。喝上一口,令人回味無窮。

不一會兒,我和爸爸兩人點的大排面,就被一掃而光。我摸着圓滾滾的肚皮,舔了舔嘴脣,滿意地説“爸爸,下次我們還來。”爸爸看着我,笑着點了點頭。

家鄉的奧灶面,家鄉的這份滋味,讓我回味,讓我永記,亦讓我內心升出一份自豪與歡快。家鄉的味道,願你我共享。

家鄉的味道作文5

我忘不了,我忘不了那一望無際碧藍的海,忘不了那又紅又大,又脆又甜的紅富士蘋果,我忘不了,那是家鄉的味道。

我忘不了,煙台的海——

春天,海水變得綠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北面遙遠的地平線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邊,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後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裝的漁民們駕船駛過平靜的海面,到養殖區去播下希望的種苗,期待着收穫,想象着收穫時一筐筐新鮮的海鮮。一次回老家,吃着美味的海鮮,心裏既温馨又感動,(吃得多了我也不會長痘痘,哈哈)而那各種各樣的美味海鮮印證了那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覺海里不管什麼東西,經過我們的一番處理,都可以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真可謂是大自然的一種饋贈。

我忘不了,煙台的水果——

每到秋天的收穫季節,我們都能吃到新鮮的水果,由於煙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各種水果口味都非常爽口。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都很留戀家鄉的水果,我們在上海生活的日子裏,最想吃的就是家鄉的水果。雖然上海也盛產許多美味的水果,但是,這些水果卻缺少了家鄉的氣息……

我忘不了,煙台的小吃——

煙台有好多特色小吃,比如煙台燜子,就是獨具特色的家鄉風味小吃。每次爸爸要回老家,我都會讓他幫我帶上幾盤,拿飯盒盛着,每次爸爸一回來,我就跑出來,吸吸鼻子,説道:“嗯!家鄉的味道!一點都沒變!”爸爸則欣喜地看着我,看我風捲殘雲地將滿滿一盒吃完,讓後抹抹嘴,再説一遍:“嗯!家鄉的味道!真好吃!”

我忘不了,煙台的一切,一輩子都忘不了。每當我,便湧起“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的思鄉情懷。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家鄉的味道總縈繞在我身邊,因為——那是我的家鄉,煙台!

家鄉的味道作文6

家鄉是美麗的,家鄉是親切的,家鄉是南京。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有古樸的建築,還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有美味的夫子廟小吃;更有老南京人的熱情好客……最讓我難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老城南古樸的建築。

家住城南,學校亦在城南,所以對於老城南的建築再熟悉不過了。無論是老門東還是夫子廟都瀰漫着古樸的味道。或許是被青磚瓦黛所吸引,雖然只是雙色的黑白建築,但卻總是那樣親切,也許是小時候住過的原因吧,雖然被風雨侵蝕的白牆上已有了淺黃的印記,黑色的瓦上長了些青綠色的苔蘚,更多的是自然、復古。太太家住城南的飲馬巷,小時候常去那玩,舅舅家也住那幾年了,因為屋子大,我也常常去那住幾天。墨綠色的石磚地上長滿了毛茸茸的金錢花和青色的苔蘚。雨後,夾雜着新鮮泥土的香氣,院子裏香香的,自然的香,不濃郁、亦不刺鼻,只是淡淡的。我難忘這種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夫子廟風味小吃。

“糖芋苗!糖芋苗!”叫賣的人又開始推着那輛沾滿繡色的三輪車,在小巷中緩緩行駛,聽到叫賣聲的人,更多的是孩子,從家中衝出來,嘰嘰喳喳地説:“爺爺,給我一碗!”我也不例外,總是非常興奮地從家中衝出去,就為了一碗糖芋苗。有時,我們這一大家子都想吃,買個五六碗,圍着圓桌吃,邊吃邊聊,甚是愉快。最多的時候,一家四代人圍着圓桌吃,糖芋苗的味道也讓人回味:甜而不膩,稠稠的,讓人回味無窮。我難忘這種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老南京人的熱情好客。

記得一次,我去太太家住了2天。住在太太家後面的一個奶奶包了許多蛋餃,巷前巷後的人都聞到它的香味。奶奶便盛了一大碗,先是送到太太家,太太剛説完謝謝,奶奶又拿着幾碗送到別人家,那天,嚐了蛋餃的味道飽了口福,更體會到老南京人的熱情好客。我難忘這種味道,家鄉的味道。

我愛家鄉,家鄉景美、物美、人美,我愛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7

穀雨之後,在菜市場入口處就會多幾位特殊的攤主。她們打扮得非常乾淨整潔,攤前僅一隻古樸的淘籮,所賣之物不像其他商家全部擺出,她們賣的東西卻被藏在淘籮裏面,上面還用一層厚厚的潔白的布覆蓋着,但經過她們旁邊,就會聞到大麥的清香,熟悉的人都知道,正是家鄉南通的時令小吃冷蒸上市了。

冷蒸,在清代《邗江三百吟》中這樣記載:冷蒸,大麥初熟,磨成小條,蒸之,名冷蒸,以其熱蒸而冷食也,並有詩曰:“四月初收大麥仁,簫聲吹罷賣餳人,青青滿貯筠籃裏,好伴含桃共薦新。”

每年此時,奶奶都會買回來讓大家嚐鮮。洗淨手,倒幾滴麻油在手心,兩隻手橫向揉搓,使麻油均勻的分佈在手心裏。輕輕打開包裝袋,冷蒸色澤青碧,取出一小塊,像搓湯圓一樣將冷蒸搓成一個團,奶奶説揉搓得越結實,吃起來越有嚼頭。手上的麻油被糰子吸進去了,表層光滑油亮,本碧綠的冷蒸在光澤的修飾下越發晶瑩碧綠,彷彿一大塊翡翠。如果覺得味道單調,還可包上白糖餡兒,綠中有白,真可謂色香味俱全啊!

再也等不及了,飢腸轆轆的我快要流口水了,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一股清涼的感覺傳遍全身,細細咀嚼,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在舌尖蔓延,糯糯的,卻又富有彈性,甘甜爽口,香與甜交織在一起,無比甜美。

眼前似乎浮現出大片大片青青的麥田,麥穗灌漿飽滿,在風中搖曳,勤勞的婦女捋下青青的穗頭,用手揉搓去掉麥芒麥殼,篩簸乾淨,就出落成一顆顆翡翠似的青麥粒,晶瑩碧綠。她們就像看到了新生的嬰兒一樣露出欣慰的笑容。

冷蒸是大自然的產物,隨着生活的富裕,農村的拆遷,這種手工的食物越來越少了,更多的變成了機器製作,食物中自然的味道越來越淡了,願我們對家鄉味道的情懷永遠不變。

家鄉的味道作文8

俗話説得好“民以食為天”,全國各地都有屬於自己家鄉味道的美食。北京有烤鴨、天津有狗不理包子、安徽有臭鱖魚、西安有羊肉泡饃、杭州有西湖醋魚……可我還是最喜歡家鄉的一種美食——食餅筒。

食餅筒雖然吃起來香香的、糯糯的,但是製作的工序卻十分繁瑣。今天我將和奶奶一起製作獨屬台州味道的美食——食餅筒。如果我們全家要吃上食餅筒,就連像奶奶這樣的大廚都要忙上大半天,買各種各樣的菜,攤薄薄的餅皮,炒各式各樣的菜。

一大早,奶奶就開始忙碌起來。等鍋一熱,奶奶用油在鍋面擦了一遍,只見她熟練地抓了一小把漿糊似的麪糰,用手均勻地平鋪在平底鍋上,不一會兒,一張又薄又軟的餅皮就做好了。接着第二張、第三張……

做好餅皮,奶奶又熱火朝天地炒食餅筒所需的餡兒。那紅的是胡蘿蔔、黃的是土豆絲和雞蛋、白的是山藥和茭白、粉的是豬肉和雞肉、綠的是豌豆和蠶豆、青的是蒲瓜……像是食物在聚會,不用吃,看了就會讓人流口水。

終於到了包食餅筒的時候了,我興奮得直搓手,畢竟這是我和奶奶一起做出的美味啊。我小心翼翼地將餅皮攤開,用筷子挾了些金燦燦的雞蛋絲和土豆絲,近看猶如一條鋪滿金色樹葉的小路。我再在上面放上山藥和茭白,又變成一片雪地;添上小片雞肉宛如雪地裏綻放的梅花。餅皮裏的東西漸漸放滿了,你瞧!它從原來的“瘦小個”變成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小胖子”,咬上一口那種油而不膩的香味,那種沁人心脾的滋味,刺激着我的味蕾,勾起了我的食慾,真是百吃不厭。

味道還是家鄉的好,食餅筒簡直是人間美味。

家鄉的味道作文9

中華傳統節日之多如天上的繁星,如沙灘上的沙子,地上的石頭,數也數不清。萬節之首-春節;粽葉飄香-端午;望月思親-中秋……這些節日都匯聚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這些節日也飽含了古人崇高的思想及節操。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些節日中揮毫潑墨“爆竹聲中一歲除”,“明月幾時有?”……

但這個節日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大腦之中,它便是“萬節之首”-春節。想必大家對他都很熟悉吧!唐代詩人劉長卿,吟出“鄉新居碎切,天畔獨潸然。”的千古佳作。過年時雖然很冷,但人們的心卻激動無比。春節,對於兒童而言實在太愉快了;對大人來説便太忙碌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可以説是春節的彩排。從這天開始人們就要陸續準備將近一個星期吃的用的,大人們通常會領着我們去買新衣服,美哉美哉!整個春節香味四溢,在大街小巷上走着都能聞到家家飯菜的撲鼻香味。三十兒,大人們便忙裏忙外準備年夜飯,進進出出灶房,酒肉飯菜擺的整整齊齊。晚上一家人齊聚一堂,互相拜年,討論自己一年的經歷。到處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不亦樂乎!人人的肚皮鼓得像小鼓似的!年夜飯過後,鞭炮聲響徹雲霄,燈火通明。人們都要守歲。就連那鞭炮聲也從不間斷。

正月初一,我們給長輩們拜年。還能領到壓歲錢!到了晚上,我跟着爸爸和爺爺,拿着蠟燭。去已逝親人的墓前,把蠟燭插進土裏,讓先人的靈魂順着燈光找到自己的家,跟我們一起過年。

正月十五到啦!他便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他可是一個重頭戲!猜字謎,賞花燈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晚上我們提着花燈,到街旁的店鋪猜燈謎。還可以把自己猜對的燈謎從登錄上撕下來,到店中去兑換獎品。這些東西可以吃玩具或者小零食。跟我同輩的人總是要比誰猜的多!可以説整個春節我們都是在歡笑聲中度過的。

這邊是我喜歡的春節!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一窗暖陽外的一方蔚藍,一泉溪水後的一片墨綠,一彎明月下的一抹淡黃,是我僅記得的家鄉的味道。

這是一個普通的村落。

幾聲洪亮的雞啼準時傳進一間白牆黑瓦的小屋,將我扯出夢鄉,我眨着惺忪的雙眼適應這籠罩着我的一窗暖陽,心情不由得開朗起來。然後我斜倚在窗邊,望向那一方蔚藍的天空,等着一聲聲嘹亮有力的吆喝從遠處傳來:“炒果條、鼠殼果、鴨母捻,五塊錢一碗嘞!”等着家鄉的味道瀰漫在屋外的小巷上。

村落依一泉溪水而建,午後溪邊常有孩童嬉鬧的快活的身影,濺起的水花飄到一旁正幫着嬸嬸烤魚的我的身邊。剛捕起的魚兒在火堆中“嗞嗞”作響,慢慢變得焦黃,在飄香中叔叔抱着一串香蕉從溪水後的那片墨綠的蕉林中走出,拍了拍懷裏的香蕉,熱情地招呼道:“快來嚐嚐家鄉的味道!”

一彎明月遠遠地掛在天邊,星星被隱沒了身形,晚風拂過,將這一大家子熱騰騰的飯菜香帶去很遠。爺爺興致勃勃地從屋內捧來一罈糯米酒,道:“這酒可是自家泡了好幾年的,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説罷將罈子打開,一陣濃郁的酒香在這夜色下散開,身後幾顆平日被爺爺精心呵護的桂花樹似也不甘示弱,一抹抹淡黃的小花躲在綠葉間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在這醉人的月光下,在這醉人的家鄉的味道中,與爺爺奶奶聊着天,我也微醉了。

家鄉的味道,是異於城市車水馬龍、流光溢彩的味道。一座山、一片湖,沒有城市中山山水水背後的人工雕琢的刻意,有的只是那一份獨有的自然、清靜。

然而我卻在這城市的汽笛聲、假山、人工吃糖中越走越遠,遠離了一窗暖陽外的一方蔚藍,遠離了一泉溪水後的一片墨綠,遠離了一彎明月下的一抹淡黃,遠離了家鄉的味道。遠方的家鄉,牽連着我無盡思緒的家鄉啊,如今,回想着你的味道,我還能找到回去的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