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岳陽樓記

課文《岳陽樓記》優秀教學設計

欄目: 岳陽樓記 / 發佈於: / 人氣:5.11K

【教學目標】

課文《岳陽樓記》優秀教學設計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敍事而寫景,由寫景而議論,進而點明主旨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4、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坐落在江蘇吳縣的範氏山莊,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寫有四個大字:濟世良相。范仲淹入則為相,出則為將,曾帶兵守邊,是一位將相全才。然而他的戰功、政績並不為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給後人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激勵後人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努力為人民為國家作出貢獻,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後封給他的諡號。

在朝廷做官時,多次上書議論國政,要求改革時弊,任副宰相時曾針對當時的政治時弊,提出了十條改革意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吏治,推選法制,減輕徭役等,並先後頒佈了具體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而失敗,不幸被貶到鄧州做太守。《岳陽樓記》就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的進士,兩人的友誼也從此開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範的推薦,滕在涇州做知守,再在慶州做知守,在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16萬貫,終於被貶嶽州,心裏很有些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惹出禍來,便借作文之機,寫出自己的理想,以規勸好友。

三、誦讀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分組按要求誦讀:

誦讀敍述寫作緣由的段落(第1段,標誌性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誦讀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銜遠山氣象萬千;標誌性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指代什麼?)

誦讀描寫陰雨天氣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嘯猿啼)

誦讀描寫天晴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樂何極)

誦讀描寫由陰雨天引發的情緒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抒寫天晴時喜悦心情的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議論抒懷段(標誌性詞語:嗟夫)

3、齊讀全文。

四、學生藉助註釋疏通文意

五、課堂練習

1、各種形式的誦讀。

2、在教師指導下整理重點詞、句:

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屬通囑,囑咐的意思。

重點實詞:謫、勝狀(勝景)、大觀、際、涯、備、湯湯、遷客、騷人、薄(日薄西山)、去、國、偕(白頭偕老)廟堂、微、進、退

虛詞:然則、若夫、至若、或、是

句式:吾誰與歸?(倒裝句,賓語前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倒裝名,定語後置)

成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氣象萬千、心曠神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揣摩文章思路

一、揣摩寫作意圖

結合有關資料,再次明確本文的寫作意圖。

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來規勸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無論居廟堂還是處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揣摩構思特點

基於以上寫作意圖,文章採用起筆於記,落腳於理,融説理於記事、狀物、抒情之中的思路,不露痕跡地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三、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敍述交待了什麼內容?屬詳寫還是略寫?

(寫作緣由,包括時間、滕的遭遇與政績、重修盛況、由於不是重點,寫得異常簡潔,如寫滕子京的政績就只用了八個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第二段寫洞庭湖壯觀的景象,哪兩個詞能表現這層意思?具體寫景的句子是哪些?

(勝景、大觀;銜遠山氣象萬千)

前人之述備矣怎樣理解?與第一段哪裏照應?

(與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照應)補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詩句。

第二段中起過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個詞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切入點?過渡啟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設問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過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異字可以作為理解本文的切入點)

第三、四段分別寫了什麼情況下洞庭湖的'景色?由這不同的景色又產生了怎樣的情?這兩段的結構有何共同之處?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氣狀況下蕭條淒涼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氣狀況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遷客騷人的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之喜;兩段都是先寫景,後抒情。)

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什麼?古仁人不同於遷客騷人的地方是什麼?

(二者指因陰而悲和因晴而喜這兩種心情。而古仁人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面説法是什麼?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退指什麼?

(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這一句是對上面的總結,並自然而然引出了問題然則何時而樂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誰的看法?作者同意這種觀點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作者用這樣的問句結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誰與歸?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觀點,作者以此作結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四、整理思路,幫助背誦(見板書)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作者應好友之請,為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練的語言,鄭重地敍説了事情的本末,準確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觀勝景,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後,寄寓了作者政治改革失敗後憂國憂民之心不改的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