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課件設計

欄目: 岳陽樓記 / 發佈於: / 人氣:1.99W

岳陽樓記課件設計1

一、教學目標:

岳陽樓記課件設計

1、知識與技能:瞭解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把握作者獨闢蹊徑、精心設計的巧妙;正確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朗讀、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自主交流、積極探究,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通過師生交流、相互提高,達成審美意識的共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導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思想的借鑑。

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設意的獨特,領會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領會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交流、師生合作探究,輔之以創設情景法

五、學生分析:

六、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結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情境導入: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文妙句讓人回味無窮;引出文人騷客對岳陽樓的吟誦;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閲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2. 岳陽樓簡介: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舊縣城西門城樓。其樓高三層,下臨洞庭,遙望君山,建築雄偉,氣勢磅礴.可鳥瞰洞庭湖,岳陽樓始建於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其間又幾經擴建,規模宏闊,氣勢壯觀,以岳陽樓為題材的優美詩文美不勝收,范仲淹自己也説:“前人之述備也。”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閲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説在閲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後,岳陽樓聲名益著,與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楚地三大名樓,成為遊覽勝地。

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 (湖南) 黃鶴樓 (湖北) 鸛雀鵲(山西) 滕王閣(江西)

登鸛鵲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唐)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背景介紹

本文寫於慶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聖(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邗溝堰,寶元三年(1040)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曆三年(1043),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蔭”(凡官員遇慶典,文職在京四品以上,武職二品以上,送一子進國子監讀書三年,期滿錄用。)為官,選用幹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等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1045)貶放鄧州(即今河南南陽市轄內之鄧州市),就在此時,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想請范仲淹寫一篇記,但范仲淹在鄧州為官,不能親赴嶽州,於是滕託人捎了一幅岳陽樓的畫給范仲淹,範便依此畫在遠隔千里之外的鄧州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雄文。

3.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諡“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今江蘇吳縣)人。他出身貧寒,自幼苦學,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史》記: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堪其樂也。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曆五年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勤愛民,有政聲,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歲中進士,1052年病逝於赴潁州途中。為官敢於直諫,曾負責西北邊防,屢立戰功,後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議,觸動保守派利益,遭到貶謫。死後諡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詩xx新運動的先驅,他的詩文代表文學創作的進步方向,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

4.文體簡介:

“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一般地説,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事物有所感受,而後不拘一格地寫出來,都可以叫做“記”。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滿井遊記它可以全是敍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可以全是寫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還可以兼有敍事、寫景、狀物、議論等表達方式。表達方式雖有不同,但目的都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思和抱負,或闡述對某些問題的觀點。“記”在寫法上可以分兩類:一類是作者不直接説,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觀點或感情狀態,而是寓情理於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記》。另一類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發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顯志”的方式表現出來。本文屬於第二類。

(二)檢查預習

!. 給加點字詞注音

2.聽老師朗讀。

(1)準音 謫(zhé) 屬(同“囑”zhǔ) 霪(yín)霏(fēi ) 檣(qiáng) 楫(jí)冥冥(míng) 讒(chán)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 怒號(háo) 汀蘭(tīng) 把酒(bǎ)

(2)句讀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登/斯樓也。

3分組合作學習。要求:(1)劃出疑難語句;(2)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結構

4學習第一段:

(1)學生朗讀課文

(2)對照註釋練習翻譯:

用同樣的的方法學習第二段:

5、重點語句翻譯。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①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並)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②銜遠上,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它)包含着遠處的山峯,容納下長江,浩浩蕩蕩,廣闊無邊。早晨陽光照耀,傍晚烏雲蔽天,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

③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被降職遠調的人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作業:

熟讀課文,在讀中整體感知文章語言魅力.

岳陽樓記課件設計2

教學目標

1.賞析三、四段的景物描寫並體會遷客騷人產生這兩種心情的原因,培養學生賞析文言文景物描寫的能力,

2.領會文中警句所表達的思想,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重點:賞析景物描寫,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和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難點:學會賞析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能形成對文章內容的深入思考。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咱們這節課接着來學習《岳陽樓記》,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樓憑藉范仲淹的這篇文章而名揚天下。同學們提的問題當中有一個問題特別集中,就是范仲淹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説起這篇文章還有個小來歷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官在巴陵郡後,把巴陵郡治理的井井有條,於是他重修岳陽樓。在古代,修造亭台樓閣,往往會請名人寫篇文章來記述一下,滕子京便請朋友范仲淹來寫。好朋友相邀,豈有不答應的道理?此時的范仲淹,也正被貶在鄧州,真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但他和滕子京的性格有很大差異。滕子京很有才華,但是他的脾氣很大,也不夠灑脱,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被貶始終耿耿於懷,作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總想對他進行規勸卻一直無緣開口。這次滕子京給范仲淹去信,要他為岳陽樓寫記,范仲淹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所以他欣然答應,於是有了這篇傳頌千古的'《岳陽樓記》。

二、探究文章內容

從課文中咱們知道岳陽樓上刻了許多詩詞歌賦,期中有一幅對聯的上聯中有這麼一句:“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這裏邊提到了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績。那麼“範希文兩字關情”中的“兩字”,你認為是文中哪兩個字?

提示:這兩個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引導理解悲、喜二字

問題設置:

1)在文中找到出現悲、喜的地方。

2)分析遷客騷人“悲”的原因

小結答題思路:所見……所思……所感……

指導學生完整表述

播放朗讀的片段視屏,體會感受。

3)分析第四段

指導學生朗讀

分析為何而喜?(“至若”領起另一種情景的描寫,形式與第三段相似,類似於排比段,或曰洞庭湖變奏曲,因此賞析方法可向第三段借鑑)

師小結:感物而動,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們似乎也無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沒有抑鬱不平之事,看到颳風下雨或者是晴空萬里,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但是就有人不這樣,他們並不受外界陰晴、自己得失的影響,他們是誰呢?從哪裏看出來的?

2.探究古仁人的思想

問題設置:

1)五段中説到古仁人不同於遷客騷人,那他們的不同體現在哪裏呢?

2)他們以什麼為悲喜呢?具體表現是什麼?

3)問題探究

以學生問題切入:“悲”、“喜”和“憂”、“樂”有什麼區別?二者能否互換?

總結:“悲”“喜”是人情感的直接體現,是感性認識,都是因己悲(個人的遭遇—宦海沉浮),因物喜(景物陰晴),都受環境的影響,並無本質區別。而“憂”“樂”則經過深入理性的思考的,因民因君而憂,因民因君而樂,君和民加起來不就是國家、天下嗎?二者的境界是不同的。

4)為什麼前邊用那麼大的篇幅寫遷客騷人?

由此分析我們可以確定范仲淹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遷客騷人、不在悲喜,而是想表現“憂”“樂”的情懷和志向。(範希文兩字關情----揭曉答案:憂和樂。)

三、課堂小結

范仲淹也正是由於有這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理想,成為了歷史上備受人推崇、尊重的一代名臣,為官的楷模,也可以説是我們中國歷史的脊樑,這對當時及後世的一切有志之士,都具有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直到今天都仍有其積極意義。

當我們生活中遭遇挫折,我們要説:

當我們志存高遠,想為國家社會做貢獻時,我們要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四、拓展延伸作業。(二選一)

1.遠在江湖礪心志,從來貶官多妙文。范仲淹的經歷和心胸還能讓你想起哪些古代文人呢?結合作品談一談。

2.推薦同學們網上閲讀xxx年3月14日答中外記者問相關資料,寫一寫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