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有感

欄目: 歸園田居 / 發佈於: / 人氣:2.66W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歸園田居》有感,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歸園田居》有感一

好友金銘曾一再推崇,幹國祥先生新近上的《歸園田居》是其所聽過的課當中最好的,此課好到什麼程度?用金銘自己的話來説,“課後一小時沒有説一句話,當天中飯都沒有吃”——因為一直沉浸在課帶給他的震撼中。金銘讀課多矣,一般的課自是難以讓他有如此的感觸,此課一定有其獨特之處,我想。於是從金銘處拷貝幹先生的課,等心靜下來了,再虔誠地打開聆聽。

長假的最後一天,什麼事情都沒有安排。用過早餐,先做起了預習功夫:找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開始研讀,試着對詩有自己的“前見”。詩不深 ,很好懂。如何讓初二年級的孩子理解此詩的意藴,這想必是學習此詩的難點,幹國祥先生是如何帶領孩子們走進陶淵明的詩歌境界的呢?帶着這個懸念,我開始了觀課。

課的前半部分,幹老師由交代背景開始,將《歸園田居(其一)》做了解讀,讓學生明白陶淵明歸隱山林的緣由——為了掙脱羈絆心靈的藩籬,回到大自然中,做心靈的主人。接下來釋詞,梳句,朗讀。經過了20分鐘的稍嫌平淡課堂之後,精彩開始了。幹國祥先生設置了好幾層衝突,讓看起來有些平淡的課堂,有了波瀾。

“這首詩寫的是不是一個農民的勤勞生活?”(大意)這一問,將孩子們的認識提升了一層,因為對於孩子來説,這首詩很容易被誤讀成歌頌農民的勤勞生活。幹老師抓住關鍵詞句,讓孩子們明白了,詩所描述的是一個厭倦官場渴望回到大自然的士大夫迴歸田園的情形。而接下來的問題,則是本課最為關鍵的一問:“那麼,我問同學們,你贊成他這樣的生活方式嗎?這樣的詩在今天學,有着怎樣的意義?”妙哉!此問直接擊中了要害。是啊,在今天,我們學習《歸園田居》,究竟有什麼意義?幹老師不愧為高手,他藉助一個八卦圖,讓孩子們充分選擇。並討論。學生開始積極思維,有説學這首詩沒有多大意義的,有説有意義的。經過師生的討論,孩子們達成了“臨時性共識”——陶淵明那種不為世俗生活沾染,追求心靈自由的思想,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在此基礎上,幹老師提到了美國的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然後總結出他們的精神境界:清潔思想,樸素生活,後來幹國祥先生還“以己證詩”將課推向高潮。課看到此處,我不禁拍案叫絕!

《瓦爾登湖》一書,是我近日正在重讀的一書。讀完梭羅的美麗文字,一股清涼的湖水彷彿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梭羅説:“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

聽了幹國祥先生的《歸園田居》,回想《瓦爾登湖》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般的風景,我不由沉思:在我們這個後現代社會裏,人類現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每一個身處繁華都市忙碌在名利場的行色匆匆的人,是否也該多一些追問和反省?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歸園田居》和《瓦爾登湖》一樣,既是屬於文學家的,也是屬於每個人的,既是屬於古代的又是屬於現代的。

讀一讀《歸園田居》、《瓦爾登湖》,讓身體與豆苗野草親密接觸,讓心沾靈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分恬淡與灑脱,少一分浮躁與喧囂,這不是追逐時髦故作風雅,而是迴歸自我的必然。

如果人間多幾處瓦爾登湖,多幾個陶淵明式的“田園”,人類就會多一個安謐寧靜的後花園。

《歸園田居》讀後感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閲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對於陶淵明,有很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他是正義的化身,剛正不阿;又有些人認為他很傻,有官不做,有錢不拿,回家種地。但,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

俗話説:“識時務者為俊傑”。在當時那個官場腐敗,社會的黑暗,如果他一味的去追尋功名利祿,名留青史,估計歷史上也就多了一個封建社會的犧牲者。相反,他選擇歸隱避開這個腐敗的社會得以明哲保身,也屬明智之舉!使他避免成為一個遺臭萬年、遭人唾棄的人,或使他避免成為清正廉明的亡魂,他的選擇使它成為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隱士形象展現後世!

陶淵明比明朝著名官員早了幾千年,三品的官個個從翰林院的士,不曉得陶淵明?這説明陶淵明的做法不理解,説沒到陶淵明境界。,這步,承認陶淵明是不折不扣的智者。

陶淵明也説: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説明他曾經也對官場抱有幻想,一去三十年,於他人生的一半啊(活到六十很不容易了)!但他還能在別人沉浸的跳出泥潭,沒別的説,説思維裏與常人思維不的哲理

他也喜歡他那“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生活。還過得“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日子不錯,的努力的生活,日子過舒服!

可惜,幾千年後的,人是表面上跟着附和陶淵明何等何等的淡泊名利,何等何等佩服他,其實理解,像我開始的説的,説他腦子有。,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裏,理解人少之又少,很。

陶淵明辭官歸裏,過着“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

根據他的描述你可以看見在南方的原野有一片開荒的田地,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七八間,榆樹、柳樹遮掩着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狗在深巷裏叫,雞在桑樹頂鳴。門庭裏沒有世俗鎖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閒的時間。這對於長久地困在籠子裏面的人,可算是返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這也是陶淵明田園詩中的經典之作。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裏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誌着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他可謂是傳奇中的傳奇,經典中的經典。在現當今社會中,有些人聲稱自己是如何的淡泊名利,自己是如何的清正廉明,自己是如何的不趨炎附勢……但誰知道他背地裏幹了那些見不得光的事呢?但正真這樣的人也不勝枚舉,古有屈原、海瑞、張居正、包拯、周敦頤等;今有周總理、雷鋒、孔繁森、王進喜、沈浩等。社會在於創造,在於我們去建設她,願我們的社會擁有明淨的天空!

Tags:有感 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