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木蘭詩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集錦15篇)

欄目: 木蘭詩 / 發佈於: / 人氣:7.79K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1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ānjiān),南市買轡頭(pitu),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jīntu),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zhu)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bn),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唧唧的織布聲,木蘭在對着門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歎氣聲。

問木蘭在想什麼,在思念什麼呢?(木蘭説)我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出征。

木蘭到集市各處買了駿馬,鞍墊子,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和長鞭。(東、西、南、北市只是一種名叫互文的修辭手法並不是去東、西、南、北市。)早晨辭別父母上路,傍晚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木蘭早晨辭別黃河上路,傍晚到達燕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馬的馬叫聲。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戰士們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了原來的房間,打開各個房間的門,坐一會兒各個房間的牀,脱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的舊衣裙,對着窗户對着鏡子梳理頭髮貼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姑娘。

據説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的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隻眼睛時常眯着。雄雌兩兔一起並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希望通過這篇翻譯,同學們能夠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夠深切的體會到木蘭替父從軍的精神。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2

《木蘭詩》翻譯:

唧唧唧唧,木蘭對着門在織布。花木蘭的爸爸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女兒的歎息聲。

花木蘭的爸爸問:姑娘你這樣歎息是在思念什麼,在回想什麼呢?木蘭回答道:“木蘭沒有思念什麼,也沒有回想什麼。

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馬鞍下的墊子,南市買駕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北市買駕牲口的鞭子。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怕萬里征程的遙遠,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鬥,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木蘭回故鄉。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裏)打開東邊的閣樓門,坐坐西邊內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着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髮,對着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地説: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眯着。雄雌兩兔一起並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花木蘭生活在北魏前期,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

木蘭是一個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木蘭詩》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3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翻譯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註釋

芙蓉:又稱為“荷”、“蓮”。這裏刻畫了一位如荷般美麗、和諧、恬靜的女子。

小暈紅潮:謂臉色微微泛起了紅暈。

鬟:總髮也。

鳳翹:古代女子鳳形的頭飾。

直為:只是由於……。

凝情:深細而濃烈的感情。

回闌:曲折的欄干。闌,同“欄”。

創作背景

據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賞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寫人物則是少見,且是極為困難的。而這首詞,卻以精煉的筆觸,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愛的少女的形象。詞的上片側重靜態的刻畫,寫出了少女外貌的美麗動人。下片側重於動態的摩畫,將其一剎那間複雜嬌羞的心理表現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

上闋開頭四字便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絃,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説,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恰是人物內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第二句通過細節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後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人物素描。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可如此分開又心存不甘,於是抓緊時間,轉過迴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藴着萬般無奈的悽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麼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説,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動作描寫,生動再現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心複雜活動排解矛盾後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少女複雜的內心世界。

其次是環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迴廊的一個典型的環境裏,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迴廊裏,他們幽情暗結。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在《虞美人》一詞中他寫有“迴廊一寸相思地”;在《紅窗月》中寫有“猶記迴廊影裏誓生生”。因此,迴廊也就成為這首詞的一個重要意象。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4

減字木蘭花·送趙令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歲月如梭。白首相看擬奈何。

故人重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

翻譯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現在在哪裏啊?日月如梭,我們頭髮都白了,打算怎麼辦啊!

友人再一次相見,我已不能適應變化不測的世事。出仕的熱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時也能守住本色。

註釋

梭:織布機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來迅速,如日月如梭。

擬奈何:打算怎麼辦。

官況闌珊:意謂出仕為官的熱情淡漠了。

況:況味,境況和情味。

闌珊:衰落,即將殘盡。

青松守歲寒:指青松耐寒冷,終歲不凋。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東坡自杭返朝過高郵之時。是時,詞人與高郵令趙晦之再一次相見,感慨頗多,於是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賞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説詞人早年與趙晦之相識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麼地方了,回憶起當年交友,情深誼厚。從此詞的下文“歲月如梭。白 首相看擬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當指第一次密州相見之時,那時詞人剛四十歲,尚屬壯年,至此時的第三次贈詞,詞人已是五十六歲,故得稱“白首”,且時隔十六年,也與“歲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詞人在“故人”面前,傾訴着自己別後的仕宦坎坷經歷,有如趙晦之早年的失官東武令和“三仕已之無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則更為悲慘,“官況”可謂大起大落,幾度挫折,正是“世事年來千萬變”的反映。結句“慚愧青松守歲寒”,是説自己難能如青松耐守歲寒一般,而倍感慚愧。

詞中的“白首相看擬奈何”、“慚愧青松守歲寒”諸句,雖慨歎時光流逝,無奈“歲月如梭”;但是詞意卻隱含着“壯志難酬”和堅守職責、不懼磨難的積極內涵。讀之令人肅然起敬。全詞曲盡心態,含蓄哿慨,筆力縱橫,鑄語自然。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5

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翻譯

鴻鵠春燕已飛走,黃鶯隨後也歸去。這些可愛的鳥兒,一個個與我分離。仔細尋思起來,人生漂浮不定,千頭萬緒。鶯歌燕舞的春景,像夢幻般沒有幾時,便如同秋雲那樣散去,再也難以尋覓她的影蹤。

像卓文君那樣聞琴而知音,像漢水江妃那樣温柔多情,遇到鄭交甫解佩相贈,這樣的神仙般的伴侶早已離我而去,即使挽斷她們綾羅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們的倩影。勸君莫要作舉世昏醉,唯我獨醒的人,不如到花間去盡情狂飲,讓酒來麻醉我這顆受傷的心靈。

註釋

浮生:謂人生漂浮不定。

春夢:喻好景不長。

聞琴:據《史記》

載:文君新寡,司馬相如於夜以琴挑之,文君遂與相如私奔。

解佩:據劉向《列仙傳》

載:鄭交甫行漢水之濱,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贈。

獨醒人:僅有的清醒的人。

賞析

這首詞借青春和愛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無常,細膩含蓄而婉轉地表達了作者的複雜情感。這是一首優美動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詞作,為晏殊詞的另類作品。

起句“燕鴻過後鶯歸去”寫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來,鴻雁春天往北方飛,黃鶯逢春而鳴,這些禽鳥按季節該來的來了,該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來過又走了。這裏寫的是鶯語燕飛的春歸時候,恰逢鶯燕都稀,更覺悵惘。“鶯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繼散去,美好的年華與美好的愛情都不能長保,怎不讓人感慨萬千。“細算浮生千萬緒”一句從客觀轉到主觀,説對着上述現象,千頭萬緒,細細盤算,使人不能不正視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暫起,這兩句前後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兩句:“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這兩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詞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但旨意不同。作者此處寫的是對於整個人生問題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華、愛情與春夢的短長相比較,把親愛的人的聚難散易與秋雲的留、逝相對照,內涵廣闊,感慨深沉。

下片“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兩句寫失去美好愛情的舊事,是對上片感慨的具體申述,又是產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這樣使上下片的關係交互鈎連,自然過渡。“聞琴”,指漢代的卓文君,她聞司馬相如彈琴而愛慕他:“解佩”,指傳説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贈給情人。這兩句是説象卓文君、神女這樣的神仙伴侶要離開,挽斷她們的羅衣也無法留住。隨後作者激動地呼出:“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意思是勸人要趁好花尚開的時候,花間痛飲消愁。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應,是對失去美與愛的更大的痛心。聯繫晏殊的.生平來看,他寫這件事,應該是別有寄託,非真寫男女訣別。公元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其時,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琦、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人才濟濟,盛極一時。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斷明察,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對於賢才相繼離開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們的被貶,比作“挽斷羅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侶”。不宜“獨醒”、只宜“爛醉”,當是一種憤慨之聲。

此詞化用前人的詩句,信手拈來,自然貼切。詞中的複雜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態度和襟懷。

創作背景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斷明察,又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則韓琦先被放出為外官,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也相繼外放,晏殊則罷相。此詞即作於這種背景之下。

評析

本詞寫美景不長,春去難歸的無奈及人去難留, 只好借酒澆愁的心情。表面看很消極,骨子裏卻有深深的隱憂和熾熱的感情。上片寫浮生如夢,夢破雲散之悲。下片寫愛侶之逝,曠達自解。尤其“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兩句,既讚美愛侶似卓文君那樣知意,像江汜二女那樣多情,又表達了詞人願與愛侶永結“神仙侶”的美好期望,願像同乘鳳凰遊而去的蕭史與弄玉一樣夫妻和諧美滿。這大約是詞人對往日夫妻和美的眷戀。“挽斷羅衣”句則寫出詞人與愛侶訣別的悲愴,出語激切,在晏殊詞中實為罕見,顯現其悲痛、絕望、難以自抑。這首詞的題旨在於感慨世間萬物皆有定數,而人生苦短,韶華易逝,莫如及時行樂。就人生觀而言,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同時也真誠、坦率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沉體驗。詞的上片,以“燕鴻過後鶯歸去”起興,寫歲月蹉跎,時光易逝。“長於”二句,以工整流暢的屬對錶達了對人生苦短的主題。詞的下片,全是用典。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宛如仙女般的女友既然挽留不住,只有在花酒之間暫時排遣忘卻。“聞琴”暗指卓文君事。司馬相如貧賤時,飲於富豪卓王孫家,適卓王孫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之典出版在漢代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悦,受佩而去數十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這是一段人神相愛的故事。全詞用比興手法抒情達意,用典嫻熟貼切,藝術風格在晏詞中實不多見。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6

木蘭詩原文: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zh)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 h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鳴啾啾(jiū jiū)。

萬里赴戎(r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氣傳金柝(tu),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 hu)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zhu)我舊時裳(chng)。當窗理雲鬢(b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翻譯:

歎息聲一聲接着一聲傳出,木蘭對着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歎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峯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説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裏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脱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對着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着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説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木蘭詩》原文和《木蘭詩》翻譯我們一起來學習和參考吧,希望對於同學們的《木蘭詩》原文及翻譯有所幫助,趕緊一起來分享吧,一起分享木蘭從軍的英氣和勇敢智慧吧!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7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翻譯

秋霜降後,長淮失去了往日壯闊的氣勢。只聽見潁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傷逝。河上載來歌聲悠揚,佳人還唱着醉翁的曲詞。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飛電一閃即馳。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瑩圓潤,遺落消失卻不過一瞬。十五的月輪多麼皓潔完滿,第二天就會漸漸缺損。和我一樣同醉翁相識,如今還剩有幾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經把所有的人照臨。

註釋

長淮:淮河。劉長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鳥飛長淮,百花滿雲夢。”

清潁:指潁河,潁水,為淮河重要支流。

佳人:潁州地區的歌女。

醉翁詞:指歐陽修在穎州做太守時,所寫的歌詠穎州西湖的一些詞。

四十三年:歐陽修皇祐元年(1049)知潁州時作《木蘭花令》詞,到蘇東坡次韻作此篇時正好四十三年。

電抹:如一抹閃電,形容時光流逝之快.吳潛《滿江紅》:“便使積官居鼎鼐,假饒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電轉頭空,休迷局。”

三五:十五日。李益《溪中月下寄揚子尉封亮》:“團團山中月,三五離夕同。”

盈盈:美好的樣子。

二八:十六日。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賞析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上片寫自己泛舟潁河時觸景生情,下片寫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詞委婉深沉,清麗悽惻,情深意長,表達了對恩師的懷念之情。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上闋起首兩句描寫了作者泛遊潁河所見到的景緻。潁州有潁河汝水,最終匯於淮河之中。“霜餘”兩字交代作者到潁州時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潁河也失去了春夏時期波瀾壯闊的氣勢,温婉細流涓涓而下。水聲潺潺,在作者聽來,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時思念恩師的心情。將河水擬人化的寫法,更顯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通過寫潁州人對於歐陽修的懷念,表達了詞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歎,時間如同閃電一樣快速逝去,只有像歐陽修那樣為人、為政、為文,才能夠長久得被人們銘記。歐陽修在潁州期間,頗有政聲,建樹多多,深得當地父老的敬重與愛戴。潁州父老為了紀念這位文壇巨匠作出的貢獻,不但世代傳唱他在潁州創作的詩詞,還立祠以表懷思。四十三年轉瞬飛逝,而恩師也已駕鶴多年,作者不由得慨歎時光無情,對先師的懷念有增無減,令人動容。

下闋體例與上闋基本一致,均為由景及情,前面兩句寫潁河的晚景。“草頭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經開始降下露水,露珠晶瑩剔透且圓潤光滑,但卻不能長存。“三五盈盈還二八”點明月亮陰晴圓缺的狀態。南朝鮑照有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南朝蕭統《文選》為其作註釋日:“二八,十六日也。”在這首《木蘭花令》裏,詞人以露珠的流逝與月亮的圓缺慨歎時光飛逝、人生無常,也是對前文“四十三年如電抹”的詮釋。

“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詞結尾處將主旨進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過去了,現在能記得醉翁的人還剩下幾個。恐怕只有作者與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擬人化的手法寫西湖月能“識翁”,含蓄寫出歐陽修在潁州時常常夜遊西湖,用西湖見證醉翁在潁州的所有功績。

蘇軾少年求學京城,得到歐陽修的賞識與提攜。後來兩人又政見相同,詩文相和,成為忘年之交。在蘇軾的人生中,歐陽修對其行文、為政、處事,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正因如此,作者的慨歎與思念才顯得情意綿綿、動人肺腑。而此詞更出彩的一點,在於詞人將內心的真情揉碎於水光月色之中,纏綿悱惻,娓娓道來,氤氲進人的內心深處。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追和之詞,所和者為歐陽修詠潁州西湖的《木蘭花令》詞。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時蘇軾知潁州。蘇軾和歐陽修師生情深,來到潁州遊覽西湖之時,想起往日歐公所吟西湖之詞,遂步其韻和作此首詞。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8

減字木蘭花·花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裏。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温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翻譯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的手裏。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來捲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髮髻垂到兩隻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豔,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賞析

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運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間反覆掂掇,造成情意綿綿的意境,構思新穎纖巧,獨具藝術風采,形象的寫出了玉人之美。

詞的一開頭就來讚美花:開頭兩句寫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從正面以文彩豔麗的筆法描繪了花妖豔迷人的姿色,“黃金蕊綻紅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稱號,可見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結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細的手裏。“金”花與“玉”人相映成趣,柔花與纖手,“宜”字貫串,構成了睡女側睡拈花圖,美麗極了。

“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特寫美女的朦朧美。“淡月”本是“朦朧”的,它好像柔紗,罩在美女的肌體上,更是玲瓏剔透的。加仁輕輕的微風,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麼柔情。一個“弄”字,多麼富有人情味。“月”與“風”給予美女的情愛多麼深。靜動結合,美上加美。通過對環境的襯托,帶給人一種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襯映,月亮將人和花照得潔白無瑕,花偎依着人的手,享受着微風,烘雲托月的寫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場景。

下片,寫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寫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氣中,美女不知不覺地如同醉漢進人夢鄉,很熟很香。那高聳的髮髻慢慢地垂到兩耳之下了。“温香”與“熟美”兩個偏正詞組的結合,恰好生動描繪了睡美人的嫵媚神態。那個“醉”也選用精當。除“醉”睡外,再也不會有別的熟睡的情態呈現。

最後一句,“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最後兩句點明本詞的題旨“不是花紅是玉紅”。這位朦朧的白中透紅肌體的美女,不是花紅勝過花紅,還是得“多謝春工’。沒有造化萬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風、造美境,哪會有“温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個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婉約柔美,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容情於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調詞》所做,但是刻畫之高法卻不比李白差,首詠人,次詠花,借的美麗襯托出人的美麗。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9

原文

木蘭花慢·太湖縱眺

眼中何所有?三萬頃,太湖寬。縱蛟虎縱橫,龍魚出沒,也把綸竿。龍威丈人何在?約空中同憑玉闌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殘,黑霧杳漫漫,激電閃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風來往,問我平安。思量要栽黃竹,只平鋪海水幾時幹?歸路欲尋鐵甕,望中陡落銀盤。

翻譯

眼中看到了什麼呢?是有三萬六千頃、江水浩浩蕩蕩的太湖。太湖寬廣水深,幽壑藏蛟虎,但任它洪波浩蕩,龍魚出沒,我自把定魚竿獨坐垂釣。龍威丈人在哪裏呢?恍惚中只覺得他正約我一起登高縱目同上玉京。登高豪飲,酒醒之時只覺脣焦口燥,恰有洞庭山桔析酲解酒,喉舌生津。

夜深更殘,太湖黑霧瀰漫,閃電激發,金蛇狂舞。有上界仙人,乘風飄飄而下,向我問候。突然想要栽遍黃竹,自創一片人間仙境。只是什麼時候才能將這這一望無際的太湖水吸乾呢?夜半歸去,只見烏雲消盡,一盤銀輪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太湖一片美好靜謐。

註釋

綸竿:釣竿。

龍威丈人:古代仙人,相傳吳王闔閭遊禹山,遇龍威丈人,入洞庭湖取《禹書》一卷付之。

黃竹:代指仙家福地,語出《穆天子傳》。

鐵甕:鎮江子城,相傳三國吳大帝孫權建此城時,內外皆甃以甓,堅固如金,故曰鐵甕城。

賞析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時空往往不是一種理念的邏輯的時空,而是一種情感化的時空,作者在心與物,情與景的交往過程中,因景生情後,大多還有一個為情置景,為情造境的過程,作者筆下景物多為經過變形、適於隱附情感的景物,其空間結構也大多帶有模式化、象徵化傾向。如狹小閨房,四隅庭院,多用以寫心曲之封閉,內心之抑鬱;而登高所見,平蕪蒼茫,則是一種迷惘而闊大的情感象徵。若要抒發豪邁超逸,想落天外之意,一般則要借大海長川作背景,仙界夢境作導引。這首詞也是採用了這種為情造境、借水生波之法,題目是太湖縱眺,其實寫太湖冥想。筆下境界實中有虛,以虛為主。

“眼中何所有?三萬頃,大湖寬。”太湖橫跨江浙兩省,號稱三萬六千頃,湖中有島嶼數十,為東南一大名勝。起句一問一答,寫太湖之浩浩蕩蕩,語帶驚歎。在描寫手法上,略去藻繪,不用工筆,只推出“三萬頃”之茫茫湖面,任讀者想象湖水蒼茫,一片空洞之景。“縱蛟虎縱橫,龍魚出沒,也把綸竿”。山深則有虎豹,大澤必生龍蛇,浩瀚太湖,幽壑潛蛟,但任它洪波浩蕩,鬼怪出沒,我自把定綸竿,垂釣海鰲。當然,此釣非為鱸魚來,只為陶寫性情耳。這幾句寫景由靜而動,又以萬頃太湖龍魚出沒為背景,推出一位釣者形象,大有坐釣洪流,虹吸太陽之氣概。“龍威丈人何在,約空中同憑玉闌干”。龍威丈人為古代仙人,相傳吳王闔閭遊禹山,遇龍威丈人,入洞庭湖取《禹書》一卷付之。無邊太湖,包孕吳越,登高縱目,八面來風,披襟而當之,浩浩乎如憑虛而御空,飄飄乎如羽化而登仙。恍惚中只覺得有仙人相招,同上玉京。神遊歸來,“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登高豪飲,酒後雖意興飛揚,但酒醒之時,不免脣焦口燥,這時恰好有洞庭山桔留痠軟齒,析酲解酒,喉舌生津,口吻之間快意累累,又得一小神仙境界。人生貴在適意,成仙者,亦不過快意於當前也,冬日負曝,夏卧北窗,皆仙家境界也。

詞的上片風格豪爽,下片則一轉,境界奇險而近於荒誕。“更殘,黑霧杳漫漫,激電閃流丸”。夜已深,更已殘,詞人仍獨立在太湖邊,但此時太湖景色並非浩月千里浮光躍金,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而是黑霧瀰漫,閃電激發,金蛇狂舞。這種奇險壯觀的場景充滿了一種宏大的氣勢,顯示了一種崇高美的力量。康德列舉崇高的實例時寫道:“天邊層層堆疊着的烏雲裏面挾着閃電和雷鳴,……颶風帶着它摧毀了的荒墟,無邊無界的海洋,怒濤狂嘯着,一個洪流的高瀑。”(《判斷力批判》)作者置身在這麼一種雄奇險惡的自然面前,感受到了宇宙的另一種實相,再次進入了一種“非想非非想”的境界。“有上界神仙,乘風來往,問我平安”。值得稱道的是,作者筆下的形體巨大奇險莫測的自然客體形象並不是一種與主體分享的龐然可怖的對立物,而是詩人心靈追求的賦形,在這充滿奇情險境的太湖面前,詩人表現的不是恐懼與卑伏,而是感受到了一種自由曠放的解放,詞人在幻覺中見到上界仙人,乘風御氣,泠然而行,是多麼地自在自得。而且雲中諸君並不是金剛怒目式的可怕形象,而是飄飄而下,親切慰問,富有濃郁的人情味。在這種幻景的背後,表現了詩人渴求輕舉逸飛,與雄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超邁意識。“思量要栽黃竹,只平鋪海水幾時幹?”“黃竹”代指仙家福地,語出《穆天子傳》。因歆慕仙家之自在生活,詞人突發奇想,思量要遍栽黃竹,即刻造成一片人間仙境。但三萬六千頃茫茫湖面,平鋪到天邊,沒有一口能吸盡西江水的本領。又怎能片刻之間化滄海湖泊為桑田竹地呢?人生總是“有待”啊,但能得片刻逍遙也就是人生樂事了。至此,興盡而歸:“歸路欲尋鐵甕,望中陡落銀盤。”鐵甕指鎮江子城,相傳三國吳大帝孫權建此城時,內外皆甃以甓,堅固如金,故曰鐵甕城。詞人夜半歸去,只見烏雲消盡,一盤銀輪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又是一個光風霽月,靜影沉璧的美妙太湖,猶如詩人經歷了感情上的巨大起伏後,又迴歸到一種平靜之中。

這首詞馳騁想象,雜糅仙境,形象迭出,頻繁轉換,充滿了神奇恍惚,光怪陸離的趣現實描寫,造成了一種劇烈的令人驚歎的審美效果。作者所描寫的仙境以虛為主,為了抒發豪邁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實有景象,塑造了一個神祕險怪的太湖形象。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10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翻譯

黃鶯開始啼叫,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細雨濛濛,珍貴如油,滋潤着草木,那剛剛長出的春草,遠看一片嫩綠,近看卻彷彿消失了。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有花而不去看它開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離開大自然,紛紛落花夾雜着綠色的苔蘚。

註釋

初:剛剛。

解:能、知道。

語:這裏指鶯鳴,嬌啼婉轉,猶如説話。

酥:酥油。

近卻無:近看什麼色彩見不到。

休辭:不要推託。

顛倒:紛亂。

紅英:落花。

簡析

整首詞可以這樣理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裏,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從詞中“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等語句可以看出,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是早春(或初春)。這與韓愈原詩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麼在花開花落的特徵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韓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採用了這一説,並且説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麼,讀者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創作背景

《減字木蘭花》約作於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東坡時年28歲。此時,東坡以覃恩遷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過寶雞,重遊終南山。其弟子由聞之,寄《聞子瞻重遊終南山》詩,東坡次韻,並作此詞以寄。

鑑賞

上片,寫初春美好時光。第一、二句點明初春的時令:“鶯初解語”;點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處”。接着三、四句就寫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通過初春細雨滋潤草根而轉青色而轉明麗這一細微變化,把如畫的春光美景生動地描繪出來。尤其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觀察得極為細緻,描寫得極為逼真。因為遠看剛剛返青的草芽,呈現青色;而近看草芽,則仍是黃色的了。這自然不是東坡的發現,早在唐代,韓愈就注意到了,並寫進他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去了。詩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東坡點化運用韓詩的傳神之詞句,用進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貴,而又不露痕跡。

下片,勸人盡賞春光。“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是説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絕去看春花。不看春花,就意味着失去了花會給人的青春活力,意味着時光易逝,人走向衰老。這是最大的人生誤區。“人生易老天難老”。東坡的言辭中同樣也充滿了人生哲理。東坡曾説“人生何以易此樂,天下誰肯從我歸。”何不改為“人生何以易此樂,及時看花春常歸。”“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帶有醒世之意的恆言。不要等到春離開人間吧。否則,將是“紅英”紛亂地夾雜着“綠苔”而失去春的魅力。子由《聞子瞻重遊終南山》詩一開頭就説得好:“終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緣崖綠似苔。”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11

當塗解印後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麥,姑孰堂前餘翰墨。暫分一印管江山,稍為諸公分皂白。

江山依舊雲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誰分賓主強惺惺,問取磯頭新婦石。

翻譯

免去當塗太平州知州職後一天,同僚為我在郡中擺設酒席,我寫下這首詞送給郭功甫。

凌歊台上長滿青色的麥子,姑孰堂前只留下了佳篇名章。我暫且做官隱居,稍為百姓分辨是非。

江山依舊,浮雲碧天,昨天的主人今天成了客人。誰要勉強把主客分個一清二白,那就去問江邊的“新婦石”吧。

註釋

當塗:地名,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

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甫,自號謝公山人、醉引居士、淨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北宋詩人。

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關鎮(姑孰),在黃山塔南。

姑孰堂:當塗地名。

姑孰:當塗古名。翰墨,義同“筆墨”,指文辭。

管江山:“吏隱”的代稱,把做官作為隱居的一種手段,不以公務為念,優遊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隱。

惺惺:此處意謂清醒、明白。

新婦石:即望夫山。

創作背景

該詞創作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黃庭堅對徽宗寄有希望。但黨爭復起,朝政更趨腐敗。黃庭堅請求外放,只在任九天就罷官離去。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戲劇性事件讓作者感慨萬千。他在一次宴會上寫成了這首詞。

賞析

該詞從當塗的名勝古蹟寫起。開頭兩句概括了當塗的山川風物。綴以“青青麥”三字,引發讀者“黍離麥秀”的聯想。《史記·宋微子世家》寫到殷商舊臣“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遂作《麥秀》之詩,詩云:“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青青麥”字面上又是用《莊子·外物》所引的逸《詩》:“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為?”昔時高台離宮,而此時麥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滄桑的無限感慨。姑孰本是當塗縣的古名,姑孰溪流貫其中,姑孰堂凌駕溪上,頗得山水之勝。所謂“餘翰墨”,實即感歎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這兩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無盡感慨,無論是稱雄一世的帝王,還是風流倜儻的詞客,都已成歷史的陳跡,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遠。接下來兩句寫出知太平州。經過遷謫的動盪磨難,憂患餘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稱為“管江山”、“分皂白”。再加上一個“暫”字,一個“稍”字,更突出了這種淡然超脱的態度。

下片開頭兩句概括了九日罷官的戲劇性變化,與上兩句適成對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來,山川形勝,碧天浮雲,着一“空”字,是因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來要“管江山”、“分皂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諸公”的客人了!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運用當句對,一句之中既構成今昨主客的鮮明對比,語氣斬截,強調了變化之突兀,其中有感歎、不平、譏諷、自嘲,內涵頗為豐富。最後兩句則展現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變化。新婦石是千百年來歷史的見證,閲盡了人世滄桑,但見人間的升沉榮辱都只如過眼煙雲,本無須有是非彼此之分。“誰分賓主”句,看似作者勸大家無分賓主,盡歡一醉,深乃用“萬物之化,終歸齊一”的老莊哲學來作自我解脱。

這首詞曠達超然之中發泄了牢騷不平,最後仍歸結為物我齊一,表現出作者力圖老莊哲學中尋求解脱的思想傾向。一個“暫”字表現出作者不以進退出處縈懷的超脱。變化的萬物本來只是“道”運行中表現出的一種暫時形式,故宜隨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於心。但一夜突變,畢竟難堪,所以還是不免有牢騷,最後又用齊物論否定牢騷,達於解脱。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12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鈎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翻譯

園裏池塘泛着碧波,微風送着輕暖;曾記得在這裏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會。宴席上她唱着前後闋重疊的歌詞,歌聲如鳴玉一般。隨後,她隨着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動腰肢,紅裙飛旋,使人應接不暇。

如今在這白玉簾鈎和柵門下面,散發着落花餘香的台階旁邊,我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覺日已西斜,天色漸晚。當時和我一起欣賞美人歌舞的人們,如今詳查,大多數早已離世。

註釋

玉真:仙人,借指美麗的女子。重(chóng)

頭:詞的上下片聲韻節拍完全相同的稱重頭。琤琮(chēng cóng):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

入破:唐代大麴最精彩的部分。各種樂器合作,曲調由緩轉急,舞者進場而舞,節奏逐漸加快,因繁弦急響喻為破碎,故名入破。

亂旋:謂舞蹈節奏加快。

玉鈎:簾鈎的美稱。

香階:飄有花香的台階。

共我賞花人:和自己一同觀看玉真歌舞的人。

點檢:查驗。

鑑賞

這是一首懷舊之作。本詞追憶早年初見美人時的喜悦與歡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悵,在對比中抒發好景不長的人生感慨。詞中以往昔“歌韻琤琮”、“舞腰亂旋” 的歡樂場面與今日“點檢無一半”的悽清境況對比,抒發了強烈的人生無常的傷感之情。詞中所寫景物:池塘、綠水、闌干、香階,均兼關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時暮,遂使詞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夢之感。全詞以極優美的文辭來流露出詞人關於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悽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覺,不是痛苦,而是惆悵的情緒;最令人傷感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雲杳。“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古典的詩意世界,已經遠離現實的生活。只希望那些夢裏飄飛的花瓣,洋洋灑灑地永遠飄落在我的精神世界裏。沉湎在回憶中,感覺人生是孤獨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沒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後。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着歲月慢慢遠去。雲聚雲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卻已隨風而去,了無痕跡,最後,還剩下些許淡淡的憂傷和回憶。

賞析

此詞以往日之“歌韻琤琮”、“舞腰亂旋”的熱烈場面,對照當日之孤獨寂寞,上下片對比強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來。全詞采用前後互見的手法,有明寫,有暗示,有詳筆,有略筆,寫得跌宕有致,音調諧婉,意韻深長。

首句“池塘水綠風微暖”中的“水綠”、“風暖”兩個細節暗示出時令為春天,好風輕吹,池水碧綠。這一句是通過眼觀身受,暗示詞人當時正漫步園中,這眼前景又彷彿過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記得”以下的敍寫。此句將“風”與“水”聯一起,又隱隱形成風吹水動的迷人畫面,同時又由池水的波動暗示着情緒的波動,可謂藴含豐富。

“記得”以下詞人寫了一個回憶中春日賞花宴會上歌舞作樂的片斷。首先以詳筆突出了當時宴樂中最生動最關情的場面:“記得玉真初見面。”“玉真”即絕色女子之代稱。緊接着“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寫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這是此詞中膾炙人口的工麗俊語。上下句式音韻完全相同名“重頭”,“重頭”講究迴環與復疊,故“歌韻”尤為動人心絃。唐宋大麴末一大段稱“破”,“入破”即“破”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時,歌舞並作,以舞為主,節拍急促,故有“舞腰紅亂旋”的描寫。以“響琤琮”寫聽覺感受,以“紅亂旋”寫視覺感受,這一聯寫歌舞情態,雖未著一字評語,卻讚美之意頓出。

下片第一句“玉鈎闌下香階畔”,點明一個處所,大約是當時歌舞宴樂之地。故此句與上片若斷實聯。“醉後不知斜日晚”,作樂竟日,畢竟到了宴散的時候,這句仍寫當筵情事。同時,黃昏斜日又象徵人生晚景。所以,此句又關當時及往昔,這樣就為最後抒發感慨作了鋪墊。

張宗橚《詞林紀事》中説:“東坡詩:‘樽前點檢幾人非’,與此詞結句同意。往事關心,人生如夢,每讀一遍,不禁惘然。”的確,此詞結句“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留給讀者的回味和思索是深長的。

創作背景

據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興軍(今陝西長安)任職,張先隨其為通判。故晏殊所寫這位歌舞妓,當為張先《醉垂鞭》所寫的“初相見”的那位女子。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13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翻譯

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粧。

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衞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剋制着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後世敬愛!

註釋

彎弓征戰:言木蘭代父徵戎,勇敢善戰。“夢裏”

句:言木蘭雖着戎裝,仍思恢復和平環境下的少女生活。

拂雲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賞析

詩人一開頭先從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徵落筆,用“彎弓征戰”四個字,不但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這位巾幗英雄的非凡氣概和神韻,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她征戰十二年的戎馬生涯。接着詩人進一步把筆觸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夢裏曾經與畫眉”。木蘭姑娘雖身着戎裝,南征北戰,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愧為英雄好漢。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嘗不希望早日結束征戰生涯,嚮往和平寧靜的少女生活。“夢裏”、“畫眉”形象地表達了英雄的女兒情懷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説,“彎弓征戰”是表現這位巾幗英雄外在的“陽剛”之美,那麼,“夢裏”、“畫眉”則是表示英雄內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對人物的描寫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強了詩的藝術魅力。

詩歌的最後,陡翻新意,生髮出卓特的史論。木蘭把酒思鄉的時候,居然想到了漢朝遠嫁番邦和親的明妃王昭君。詩歌在構思上和詩意上的跳躍,細想,她們之間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這些相似,才能藉此來抒發花木蘭內心的鬱結。一則,她們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離家別親來到邊塞;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她們的身份、經歷以及到邊關的原因各不一樣,但是她們這兩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載着家國、民族的重大責任,她們是來為國紓難的。這樣的重任本應是男性擔當的,現在卻讓兩位紅顏女子來揹負,並且還要承受着離別的痛苦,在男權社會中,這是不正常的。難怪中唐詩人戎昱在《詠史》一詩中對這一歷史現象發出瞭如此的質問:“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這便是杜牧在此詩中沒有直接發出,但卻深藴其中的議論,新見迭出,確實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這首詠史絕句寫得很有特色,一沒有引用典故,二沒有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和細緻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幗英雄的感人形象。詩人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峯,從而突出了這首詩的主旨。

創作背景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會昌年間任黃州刺史時,遊歷至木蘭廟,觸景懷古,為木蘭廟題的。廟在湖北黃岡西一百五十里處的木蘭山。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14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雲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台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翻譯

古老的徐州啊形勢極為險要,這裏曾經消磨了多少豪傑英雄。遙想身披鐵甲的雙瞳人項羽,身跨烏騅馳騁千里流血流汗,率眾浴血奮戰營帳如雲;最終四面楚歌八千人風雲四散烏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東子弟的陰魂而自過江東。到而今只有黃河如帶蜿蜒於遠方,紛亂參差的山峯高低逶迤起伏如龍。

取得勝利的劉邦陵闕而今也秋風蕭瑟,禾黍離離長滿關中。當年項羽操演兵馬的戲馬台已殘破不堪,燕子樓上空留風流韻事的傳説,早已人去樓空。人生百年如秋風中的匆匆過客,暫且開懷暢飲一飲千盅。回望夕陽照射着淒涼的荒城,獨自倚立闌干目送着遠去的飛鴻。

註釋

形勝:地理形勢優越。

鐵甲重瞳:指西楚霸王項羽。

重瞳:眼中有兩個瞳子。《史記·項羽本紀》:“

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苖裔邪。”

烏騅:項羽所騎戰馬。

汗血:漢朝時得自西域大宛的千里馬,又稱天馬。《藝文類聚》卷九十三“獸部上”引《史記》

謂:“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此藉以形容項羽所騎名馬。

玉帳:指軍中營帳。

楚歌:指四面楚歌。

黃河如帶:據《徐州府志》卷二“山川”:黃河在城東北,自河南虞城縣流入郡界,經碭山、蕭縣,入銅山界。《史記》:“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亂山回合:據《徐州府志》記載,徐州周圍有許多山,城北有九里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南有太山,城東南有奎山、三山,城東有子房山(一名雞鳴山)、定國山、聖水山,城東北有彭城山、桓山、寨山、荊山,故稱。因雲龍山較著名,故舉其大者。

雲龍:即雲龍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雲龍山,宋武微時憩息於此,有云龍旋繞之。《舊志》

亦稱:山有云氣蜿蜒如龍,故名。

漢家陵闕:本句化用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詞句。

禾黍滿關中:《詩經·王風·黍離》序説,西周亡後,周大夫過宗廟宮室,盡為黍離,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詩。後用為感慨亡國、觸景傷情之詞。這裏化用其意。關中,指今陝西省一帶。《關中記》:“東自函谷,西至隴關,二關之間,謂之關中。”西漢帝王陵墓,均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一帶,故稱。此句是説,劉邦雖然奪取了政權,取得了勝利,但如今陵闕照樣為漫山遍野的莊稼所遮掩。

戲馬台:在徐州城南部,與雲龍山相對。項羽因山為台,以觀戲馬,故名。宋武帝劉裕為宋公時,在彭城,九月九日大會賓僚賦詩於此。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立氈屋於戲馬台,以望城中。見《徐州府志》卷八“古蹟”。

畫眉人遠:據《漢書·張敞傳》記載,京兆尹張敞擅長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憮”(讀wǔ),嫵媚。此借“畫眉人”,指稱與盼盼交好者。薩都剌《彭城雜詠呈廉公亮僉事》(五首之四)

謂:“何處春風燕子樓,斷碑落日古城頭。畫眉人遠繁華歇,無數遠山生暮愁。”可與本句對讀。

燕子樓:舊址在徐州城北。

寄:暫居,形容人生短暫。人生百年寄,

古詩云:“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蘇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

詩謂:“人生百年寄鬢須,富貴何啻(chì)霞中莩。”本句由此化出。

目送飛鴻:嵇(jī)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

雲:“目送歸鴻,手揮五絃。”李白《鞠歌行》

曰:“平生渭水曲,誰識此老翁?奈何今之人,雙目送飛鴻。”又,李白《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謂:“何意到陵陽,遊目送飛鴻。”此或化用其意。

創作背景

這闋詞是薩都刺在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春三月,從翰林國史院應奉文字,出為江南諸道御史掾史時,路過徐州所作。

賞析

上片主要追憶項羽的歷史事蹟,並感歎他的失敗。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開句似乎平平,但一句“消磨”頓使歷史變得沉甸甸的讓人難以拾起。

“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歷史在蒼茫中走來,詞人用寥寥幾筆刻畫出項羽的英雄形象,並自然地轉入他那蒼涼的敗績場面中,“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歷史大潮浩蕩而過,成者王侯敗者寇似是人間不變的鐵律,但是誰能阻止歷史的腳步?

“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雲龍”,本來壯闊的徐州之景,在這裏成為了項羽失落地走過歷史的見證者。

下片,詞人將對歷史的感慨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

然而下片仍是從項羽對手劉邦開始,“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劉邦雖在徐州彭城這裏戰勝了項羽,但同樣也逃不掉歷史長河的消磨。

“更戲馬台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這些都是歷史滄桑的鐵證。

“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顧歷史之後,詞人再將目光投向自身,百年枯骨,人生寄蜉蝣於天地,何必懷往古之憂呢?

“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歷史如過眼煙雲,個人得失雖然讓人惆悵,在這流動的歷史大河面前卻渺小至極,如此一想,再回首看這荒城、落日、飛鴻,看透人世間不過如此,心中百感交集。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15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

脱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註釋】:

唧唧〔jī jī〕── 此處為織布機操作時聲響。有人譯作歎息聲,大謬。

當户織 ── 當:正值,正在。 户:自家門户,家中;有人將在此具體譯作“門”或“窗”,均謬。此兩句,乃詩之引式,表明:正值木蘭在家中織布。

機杼〔jī zhù 〕── 織布機上的梭子。此句指木蘭因心中有事,停下手中操作,連連發出歎息。

何所 ── 因為什麼而…… 此句強調的是問,何人而問,不重要,為詩中“略句”手法。

軍帖 ── 發下來的徵兵通知帖。

可汗(hán) ──又稱大汗,亦可簡稱為汗,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統治政權首領,即指皇帝。古代北亞遊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渾、鐵勒回紇、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裏一般部眾對首領的尊稱,鮮卑語稱“可寒”,原意是“神靈”、“上天”之意。可汗作為一國之主的稱號最早始於 402年柔然首領社崘統一漠北自稱丘豆伐可汗。唐杜佑謂:其“猶言皇帝”.

爺 ── 古代北方民族對父親的稱謂。

市鞍馬 ── 市,此為動詞,指“買”“購置”,下句“市”為名詞。

鞍韉〔ān jiān〕 ── 意同“鞍韂”,指馬鞍子和馬鞍子下面的墊背。

轡頭 ── 指馬籠頭。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轡頭,即嚼子和籠頭的合稱。

赴戎機 ── 赴,趕赴。戎機,指軍情、戰機、緊急軍情。

關山 ── 指邊塞關隘、關隘山川。另指家鄉。

朔氣 ── 朔氣,北方之寒氣。

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夜間報更用器。一説金為刁斗,柝為木柝。《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金柝夜擊,和門晝扃。”李善注:“金,謂刁斗也。衞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

寒光照鐵衣 ── 寒光,指寒冷的月光。鐵衣,此指鐵甲衣。

策勛 ── 對建功將士冊封勛官。古代凡有軍功的,授以勛官。勛官最高一階稱為“上柱國”,正二品,需要經“十二轉”才能達到。《木蘭辭》裏“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十二轉”就是説:花木蘭立了最大的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