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初二語文上冊《湖心亭看雪》練習及答案

欄目: 湖心亭看雪 / 發佈於: / 人氣:1.61W

《湖心亭看雪》達標試題A卷

初二語文上冊《湖心亭看雪》練習及答案

1、解釋加點的詞語(3分)

舟一芥()喃喃曰()客此()沆碭()()

是日()擁毳衣爐火()

2、翻譯下列句子(3分)

(1)、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2)、惟長堤一痕

(3)、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3、下面對文中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張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萬籟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觀賞雪景。

B、張岱觀賞雪景,正表明了文人士大夫以自然為尚的情趣。

C、作者觀賞雪景,專注於雪,這是本文的主旨。

D、作者寫西湖雪景,有意將視角遊離於身外,反觀自我的情趣,希望遠離塵世的喧囂,在大自然的靜謐中尋找自我的影像,表現了既嚮往孤寂,又尋覓知音的心態。

4、“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達了作者(2分)

《湖心亭看雪》達標試題B卷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2分)

拏()毳衣()霧凇()芥()

2、解釋加點詞語(2分)

湖中人鳥聲俱絕()更定矣()

餘拏一小舟()客此()

3、翻譯句子(4分)

1)、湖中人鳥聲俱絕

2)、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文章結尾“舟子”説“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2分)

《湖心亭看雪》達標試題C卷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2分)

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沸()氈()

2、解釋加點詞語(2分)

獨往()湖心亭一點()兩三粒()強飲()

3、翻譯句子(3分)

1)、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

3)、餘住西湖

4、課文描寫了作者痴心於西湖雪景的情形,談談你喜愛自然美景的類似體驗。

參考答案

【編者按】要想學好數學,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長髮揮。

內容預覽:

第29課《湖心亭看雪》同步練習

【課文導讀】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知一二。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痴”字的稱賞,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這種情感須自己通過閲讀、理解、體驗、感悟就能理解。

【學習重點】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熟讀並背誦課文。

2.賞析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學習白描的寫作手法。

3.領悟作者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的情懷。

【學法指導】

古代優美的散文必須充分地讀,譯讀、品讀、背讀、聯讀依次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本文是一山水小品,學習它要做好課前預習,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整體感知內容大意,並反覆閲讀,在誦讀中展開想像,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體會作品簡練樸素的'語言特色。在這篇遊記中,敍事是行文的線索,寫景是遊記的表現重點。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最能打動人的地方表現出來,從而體會白描這一手法的精妙。

【訓練提升】

一、基礎鞏固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

霧sōnɡ()hànɡdànɡ()()拏()一小舟草芥()

cuì衣()鋪zhān()長堤()更()定強()飲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擁毳衣爐火(2)霧凇沆碭

(3)與餘舟一芥(4)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5)舟子喃喃曰(6)是日更定

(7)餘挐一小船(8)是金陵人,客此

3.文學常識填空與名句默寫。

(1)本文選自《》,作者,字宗子,號,(朝代)山陰人,明亡後不仕。除本文出處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2)大雪三日,。

(3)是日更正,,獨往湖心亭看雪。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5)在祖國的文學寶庫中描寫西湖的詩句有很多,如“”,這是蘇軾筆下的雨後西湖;“

”,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這是楊萬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而秋天的西湖蕭瑟飄零:“只言山色秋蕭索,繡出西湖三四峯”。哦,西湖的確是個迷人的地方!

(6)在文學花園裏描寫雪景的詩句也不少,如“,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梨花喻雪,表現雪的大和猛,可謂妙矣;“

”(劉義慶《詠雪》)謝道韞生動形象地描摹雪花漫舞之輕盈狀。“,

”(柳宗元《江雪》)中“絕”、“滅”二字畫出天寒地凍,人跡絕跡的雪景。“

,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用誇張手法展現了壯闊雪景。而張岱眼中的西湖雪景是“,上下一白。”

4.對課文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時間與環境,暗含着對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過對天、山、雲、水,上下渾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長堤,一點湖心亭,一芥舟,兩三粒舟中人的襯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壯觀。

C.第二段可見作者痴心觀賞雪中西湖美景的獨特感受。

D.最後一段借舟子的話贊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於西湖。

二、精段閲讀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5.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採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其中包含着

的深情。

6.辨析下列一詞多義。

(1)是日更定()(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3)惟長堤一痕()(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上下一白()雕欄相望焉()

7.“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A卷

1、小草小聲唸叨客居這天抱

2、抱着細毛皮衣和火爐,獨自到湖心亭觀賞雪景

只有像一條印記的長堤

我勉強喝了三大碗就告辭

3、C

4、對故國的思念

B卷

1、nácuìsōngjiè

2、消失止、停攜帶客居

3、1)、西湖中人、鳥、聲音都沒有了。

2)、寒氣瀰漫,白茫茫一片,(只見)天和雲、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3)、湖中怎麼可能還有這種人?

4)、別説您痴,還有比您更痴的人。

4、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鋪氈對坐”準備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賞雪;見到“相公”,甚為歡喜,拉着一起喝酒;最為重要的是,他們“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時值年關。

C卷

1、gēnggèngfèizhān

2、獨自墨點像米粒勉強

3、1)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兩三個人罷了。

2)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着氈子面對面坐着。

3)我住在西湖邊。

4、只要能談出自己的體驗即可。

初二語文試題欄目

【編者按】要想學好數學,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長髮揮。

內容預覽:

29湖心亭看雪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更()定擁毳()衣崇禎()霧凇()

沆碭()()與餘舟一芥()鋪氈()對坐強()飲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①更定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③餘拿一小船④擁毳衣爐火

⑤獨往湖心亭看雪⑥霧凇沆碭

⑦焉得更有此人⑧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選自《》,作者字,號,山陰人,明亡後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獨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閲讀

閲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採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説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5.“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6.“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麼表達作用?

7.“天與雲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麼景象?

8.上文畫線句子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特點?

(二)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補出下列語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拉餘同飲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餘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麼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12.“痴”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麼心情?

13.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三、寫作

14.題目:雪後美景

請寫一段話,寫出雪後美景,字數在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